登陆注册
4001500000031

第31章 动词篇(3)

(四)《后汉书》“看”语义场中,仍以“视、见”为主导,而现代汉语中“看”成为了该语义场的代表词;同时《后汉书》中很多表示看的方式的单音节动词,或消亡,如“眙、眄、睇”,或仅以语素的形式存在,如“睨、览、观、瞰”;现代汉语中以“看”为中心的各种复合词则更为通用。相比之下,现代汉语在与“看”意义相关的概念表达上更倾向于一般化和概括化。

2.听(Listen)

“听”位于《百词表》第58位。有关“听”的研究,已有一些重要的成果。《后汉书》中“听”语义场的成员有:听、闻、聆、得。

听:《说文解字注·耳部》:“凡目不能遍而耳所及者云听(聽)。”《后汉书》中“听”180见,大多表示“听从、断决、听任”,本语义场用法只有27例,当“听”带宾语时,对象多为“声、谣吟、乐音”,如《杜栾刘李刘谢列传》:“近听征夫饥劳之声,甚于斯歌。”《杜栾刘李刘谢列传》:“听民庶之谣吟,问路叟之所忧。”或“听”与“视”对举,如《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为人耳不邪听,目不妄视。”

闻:《广韵·文韵》:“闻,知声也。”《后汉书》中“闻”用例较多,共1000多例,可表示“听见”,其中“闻”的对象可以是声,如《耿弇列传》:“城中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惊。”但更多的为事件,表示“听说”,如《党锢列传》:“中常侍曹节后闻其谋,收之。”也有使动用法,表示“使听到”,如《吴延史卢赵列传》:“不胜愤懑,谨冒死以闻。”此外,《后汉书》中“闻”也可用于感知气味,至于“闻”的听觉义和嗅觉义之间的关系,学者们曾激烈地讨论过这个问题,这里不再赘述。

有关“听、闻”的区别,通常认为“听”是单纯表示一种动作,强调动作行为,而“闻”更强调听到的结果。同时我们还认为“听”为耳朵的功能,是用耳朵去捕捉声音形式,侧重由耳及脑的过程,且作为主体人来说,只要耳朵功能正常,“听”实为耳朵自发的功能结果;而“闻”更侧重于心理感应,《后汉书》中可见“愿闻、欲闻”之类搭配,如《杜栾刘李刘谢列传》:“州郡忌讳,不欲闻之,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而“愿、欲”都是人的主观意愿,所以似乎“闻”侧重由心及脑的过程。所谓“听而不闻”、“闻一知十”可能就是这个意思。

其次,从语法功能上看,“闻”常有外位宾语。如《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臣闻之,帝左右者,所以咨政德也。”此句真正的宾语应该是“帝左右者,所以咨政德也”,“之”起补位的作用;“听”没有这种用法,偶见“听之”,但也与此不同,如《蔡邕列传》:“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这里的“之”是不能省的,语义上指代“琴声”,但这个宾语并未真正出现在句中。另“闻”能与“所”组合,如《吴盖陈臧列传》:“今京师败乱,四方云扰,公所闻也。”同时“闻”也有使动用法,这些都是“听”不具备的。

聆:《玉篇·耳部》:“耳听曰聆。”和“听”泛指听的动作相比,“聆”一般用于庄重场合,且表示倾耳细听。《后汉书》中“聆”仅2例,如《左周黄列传》:“朝夕触尘埃于道路,昼暮聆庶政以恤人。”《张衡列传》:“聆广乐之九奏兮,展泄泄以肜肜。”

得:《说文·彳部》:“得,行有所得也。”本义为得到、获得,也可引申表示耳朵获得某种信息,表示“听到”,《后汉书》中的例子如《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隆移檄告曰:‘乃者,猾臣王莽,……今虎牙大将军屯营十万,已拔睢阳,刘永奔迸,家已族矣。此诸君所闻也。不先自图。后悔何及!’青、徐群盗得此惶怖,获索贼右师郎等六校实时皆降。”在其它文献中,我们还可见“听得、闻得”连用,如《南齐书》卷三十:“康与太祖所养健儿卢荒、向黑于门间听得其语。”《南齐书》卷三十九:“曰:‘平生无荣进意,今闻得中书郎而拜,岂本心哉!’”据吴宝安《西汉核心词研究》和龙丹《魏晋核心词研究》,“听”语义场还都没有“得”这一成员,同时参考《南齐书》中的用例,可以说这“得”的这种用法是南北朝时期新产生的。

小结:《后汉书》“听”语义场中,从使用频率来看,以“闻”为常;而“听”自先秦时期一直沿用至今,相对稳定。现代汉语中,“听”更为通行,而“闻”在口语中多表示嗅觉,仅在一些成语或惯用语中还表示听的意思;“聆”不再单用,常作为语素用于书面语;而“得”在现代汉语中似乎不再表示“听到”义了。跟“看”相比,“听”的词目则比“看”要少得多,这可能和“耳”的活动能力相对较弱而视觉在交流中的地位更高等因素有关。

3.知(Know)

“知”位于《百词表》第59位。“知”是对既有事实或道理有所认识。

知:《玉篇·矢部》:“知,识也。”《希麟音义》卷八“知谙”注引《考声》:“知,晓达也。”早在先秦时期,“知”就普遍表示“知道”义,如《论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后汉书》中“知”近千例,多表示“知晓”,如《皇后纪》:“尚书贾诩知之,以状白献帝。”也可指“深切的了解”,如《郑范陈贾张列传》:“孔子可谓知教,颜渊可谓善学矣。”

识:《说文·言部》:“识,常也。一曰知也。”《后汉书》中“识”151见,可与“知”连文或对举,如《光武帝纪》:“陛下识知寺舍,每来辄加厚恩,愿赐复十年。”《李王邓来列传》:“李通岂知夫所欲而未识以道者乎!”和“知”相比,“识”侧重于通过分辨而进行的认知,《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七》“召夏侯澄使识之”胡三省注:“识,辨识也。”《后汉书》中可见“识别、审识”的形式,如《冯岑贾列传》:“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离幽放而反国祚者有矣,莫不矫鉴前违,审识情伪,无忘在外之忧,故能中兴其业。”

明:《说文·明部》:“明,照也。”《吕氏春秋·恃君》“不可不明也”高诱注:“明,知也。”“明”由光亮显明,引申为“明白、知道”义,《后汉书》中的例子如《李杜列传》:“门生勃海王调贯械上书,证固之枉,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亦要锧诣阙通诉,太后明之,乃赦焉。”另可见“明知”4例,如《肃宗孝章帝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明”虽有明白之义,但这里“明知”应为偏正结构,即“明白知之”,先秦文献中“明知”、“明白知之”都可见用例,如《商君书·定分》:“法令以当时立之者,明旦,欲使天下吏民皆明知而用之。”《墨子·旗帜》:“建旗其署,令皆明白知之,曰某子旗。”

晓:《说文·日部》:“晓,明也。”许慎用“明”训“晓”,因此“晓”也可引申表示“知道”。《玉篇·日部》:“晓,知也。”《后汉书》中“晓”表示“知晓”可单用,如《南匈奴列传》:“且典边日久,深晓兵要。”也可见“晓识”连用,如《桓荣丁鸿列传》:“典训不明,无所晓识。”又《方言》卷一:“晓,知也。楚谓之党,或曰晓。”“晓”曾是一个方言词,现今仍见于某些方言中,在湘语、吴语以及一些官话区,都有“晓得”的说法。

喻:《玉篇·口部》:“喻,晓也。”“喻”早在先秦即有“知道”义,如《孟子·告子下》:“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后汉书》中“喻”多表示“开导、说明”义,表示“知道”义仅有1例,见《隗嚣公孙述列传》:“若迷惑不喻,委肉虎口,痛哉奈何。”又“喻”通作“谕”,《后汉书》中“谕”表示“知道”也见1例,《肃宗孝章帝纪》:“朕道化不德,吏政失和,元元未谕,抵罪于下。”

及:“及”本义为达到、赶上,当人的认识达到知道的程度也可称作“及”。《后汉书》中“及”表示“知道”有2例,见《董卓列传》:“彪、琬恐惧,诣卓谢曰:‘小人恋旧,非欲沮国事也,请以不及为罪。’”《班梁列传》:“或谓超可便杀之。超曰:‘非汝所及。此人权重于王,今未入其国而杀之,遂令自疑,设备守险,岂得到其城下哉!’”王云路《〈太平经〉语词诠释》(1995)中提到了“及”表示“知道”义不单用的特点,指出:“肯定或疑问用‘知’,否定用‘不及’,而一般不单用‘及’。”在我们对《后汉书》的考察中,“不知”有163例,如《班梁列传》:“妾愚戆不知大义,触犯忌讳。”可见“知”也可用于否定,但《后汉书》中2例“及”都只用于否定。

谙:《说文·言部》:“谙,悉也。”《玉篇·言部》:“谙,知也。”表示“通晓、熟知”,《后汉书》中仅2例,如《李陈庞陈桥列传》:“桓帝以龟世谙边俗,拜为度辽将军。”《朱冯虞郑周列传》:“延进止从容,占拜可观,其陵树株蘖,皆谙其数,俎豆牺牲,颇晓其礼。”“谙”后常直接带宾语表示知晓的对象。

悉:《说文·采部》:“悉,详尽也。”《后汉书》中“悉”绝大多数用为本义,也可表示“知道”,侧重于表示详尽地知道、了解。如《酷吏列传》:“乃密问守门人曰:‘悉谁载藁入城者?’”李贤注:“悉,犹知也。”

详:《说文·言部》:“详,审议也。”也可表示“清楚详细地知道”义。《后汉书》中“详”多表示“详审、周遍”,本语义场用法有1例,如《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陈忠不详制刑之本,而信一时之仁,遂广引八议求生之端。”

具:《广韵·遇韵》:“具,全也。”《后汉书》中“具”常作副词修饰动词,可见“具知”5例,表示“完全知晓”,如《郑范陈贾张列传》:“南单于久居汉地,具知形势。”也可引申表示“知道”,《后汉书》中仅1例,见《儒林列传》:“陛下即位以来,政教未过,而德泽有加,天下所具也。”和“悉、详”侧重表示“知道之细”相比,“具”强调“知道之全”。

通:《说文·辵部》:“通,达也。”《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不通患而出危色”王聘珍解诂:“通,知也。”“通”本表示道路通达,引申为“知道”义则侧重于表示全方位的知晓。《后汉书》中“通”后常接经义学术之类,如《显宗孝明帝纪》:“帝生而丰下,十岁能通《春秋》,光武奇之。”

达:“达”与“通”同义,故也引申出“通晓、知道”义。《后汉书》中“达”可单用,如《张王种陈列传》:“伏见故处士种岱,淳和达理,耽悦《诗》、《书》。”也可见“通达、明达、晓达”等组合形式,如《孝安帝纪》:“八月庚午,初令三署郎通达经术任牧民者,视事三岁以上,皆得察举。”

解:本义为“肢解、分析”,引申到抽象的感知领域,则表示对事理解析而致的彻底的“理解、晓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九》“明解朝章”胡三省注:“解,晓也。”《后汉书》中这种用法不多,如《邓张徐张胡列传》:“愚心所不晓,迷意所不解。”此句中“晓、解”对举,另有“明解”连用1例,如《邓张徐张胡列传》:“达练事体,明解朝章。”

会:《说文·会部》:“会,合也。”本义为“相合”,引申出“理解、知道”义,且通常只用于指知道别人的意图、内蕴的道理等,《后汉书》中“会”用于此义极为有限,如《张曹郑列传》:“会礼之家,名为聚讼,互生疑异,笔不得下。”

习:《说文·习部》:“习,数飞也。”段注:“习,引伸之义为习孰。”《后汉书》中“习”可单用,表示“通晓、熟悉”,如《杨震列传》:“熹平中,以博习旧闻,公车征拜议郎,迁侍中、京兆尹。”也可“晓习、明习”连用,如《窦融列传》:“帝以其晓习边事,每被访及。”《梁统列传》:“松博通经书,明习故事。”

觉、悟(寤):《慧琳音义》卷二十四“觉寤”注引顾野王云:“觉,谓知晓也。”又《说文》“寤”字下段注:“古多假寤为悟。”《玉篇·心部》:“悟,心解也。”较之于“知”,“觉、悟(寤)”更强调经过迷朦后深刻的理解这样一个过程。《后汉书》中

“悟、寤”可单用,如《袁张韩周列传》:“酺自以尝经亲近,未悟见出,意不自得。”《班彪列传》:“仰寤东井之精,俯协《河图》之灵。”此外有“觉悟”连用16例,“觉寤”2例,如《朱冯虞郑周列传》:“显宗觉悟,即赦其家属,弘躬送贶丧及妻子还乡里,由是显名。”《五行志》:“陛下觉寤,比求隐滞,故狼灾息。”《后汉书》中没有“觉”单用表示“晓悟”的例子。

小结:以上这些词在《后汉书》中均可表示“知道”义,虽然由于认识的程度不同,有知道、通晓与领悟的区别,但实质上其核心意义相通。从《后汉书》中的用例来看,它们以单用为常,且以“知”的用法占绝对多数,其使用频率最高,且语义范围也是最广的,一般情况下都可以用“知”来表示,是该语义场的主导词。

其次,若从词义演变的角度来看,除了“知、识、谙、喻”外,其它词都是通过不同方式引申而产生“知道、理解”义的,其中“明、晓、悉、详、具、通、达”是由“知”后的心理状态引申而有“知道”义,而“及、解、会、习、觉、悟(寤)”是由获得“知”的行为方式引申出“知道”义的。

和上古“知”语义场相比,诸如“党、照、熟”等均未在《后汉书》中出现。这里“熟”要提一下,虽早在先秦“熟”就已可表示“知道”义,但长期以来用例都很罕见,据龙丹对魏晋时期文献的考察,“熟”也多表示“成熟”,用为“深知”义的例子甚少,然现代汉语中“熟”又很常用,这期间的发展过程值得探究。中古以后,“知”语义场又增添了新的成员,如“了、委”等,多见于佛经或变文中,可见其口语性较强。现代汉语中“知”双音化为“知道”,最为通用。

4.说(Talk)

“说”位于《百词表》第71位。说类动词是汉语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动词,不仅数量繁多,用法错综复杂,而且在汉语史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学者对说类动词展开了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汪维辉先生(2000:157)曾对说类动词作过统计,仅不太冷僻的单音词就有不下一百个,如果加上复音词,数量更大。因此,要研究说类动词,有必要先对其分类。目前学术界对说类动词的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语法分类,从带宾能力和带宾类型的角度进行研究,如汪维辉(2000:158)首先将说类词简化,再分成a类词和b类词;二是从动力性强弱角度、以动作点为单位来考察,如谭代龙(2005)把说类动词分为本身可以完成言说动作的词和本不用作表言说词而在特定的语境里充当动作点的助动系统的词两类。其中第一种语法分类方法较为通行,而分析说类动词的动力性强弱还比较初步,只是一个新的观察角度。这里,我们对说类动词暂界定为“包含[+说]

/[+说话]”这一义素的说类词的上位词,研究暂不包括“谈、议、报、告”等下位词。《后汉书》中本语义场的上位词主要有:言、语、云、曰、谓、说、道。

考虑到关于“言、语、云、曰、谓、说、道”的历史来源、分布环境、语法功能等已有很多详致的研究成果,这里我们不再逐个分析“说”语义场的成员,主要侧重于讨论《后汉书》中说类词的大体格局及其内部的一些变化。从使用频率来看,《后汉书》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是“曰”,逾4千例。“曰”虽然使用频率特别高,但在句法功能上并没有新的发展,多带直接引语;而同为先秦时期的说类词“语”、“云”在《后汉书》中则出现频率较低。“道”在《后汉书》中多作为名词,表示“道路、道义”,本语义场的用法并不多见;“言”的使用频率仍远远高于“谓”、“说”,但“说”较之先秦正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发展态势强劲。《后汉书》中说类词最显著的特点是大量的连用现象,及动词“说”的功能拓展。下面我们的研究将从这两方面开始着手。

(一)说类词的连用

说类词的使用在先秦时期有着严格的分工,如“言、语”的区别,《说文·言部》:“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其它词在出现频率、带宾情况、义域范围上也各不相同。后来说类词虽然在使用上不再严格限制,但基本上还是以各自单用为主。与之相比,《后汉书》中说类词连用的现象极为普遍,形式多样,用法复杂。每个说类词都可以和“曰”构成连用格式,甚至说类词中的下位词“骂、叱、答、呼、叹、问”等也多和“曰”连用,如《方术列传》:“帝叹曰:‘恨不用子横之言。’”进一步说明了“说类词+曰”格式在这一时期的普遍性。

这些连用组合在句法功能上存在着差异,有的通常只表示言说动作,而不带直接引语,可以是不及物动词用法,或后接与事,或是非引语的直接宾语,包括“言语、语言、说言、言道”,如《杨震列传》:“天不言语,以灾异谴告。”《方术列传》:“光和元年十月,说言于灵帝,云其晦日必食,乞百官严装。”《皇后纪》:“常与帝旦夕言道政事,乃教授诸小王,论议经书,述叙平生,雍和终日。”有的后面通常带直接引语,包括“言云、言曰、语云、语曰、云曰、谓曰、说云、说曰、道曰”,如《宗室四王三侯列传》:“新野宰登城言曰:‘得司徒刘公一信,愿先下。’”《西域传》:“敬先过拘弥,成国复说云:‘于窴国人欲以我为王,今可因此罪诛建,于窴必服矣。’”此外,有的说类词之间还能插入与事成分,多见“语+与事+曰+直接引语”或“谓+与事+曰+直接引语”的格式,如《郑孔荀列传》:“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第五钟离宋寒列传》:“帝思意言,谓公卿曰:‘钟离尚书若在,此殿不立。’”

同类推荐
  • 红风传

    红风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雨花香

    雨花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华国学经典(诗经)

    中华国学经典(诗经)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唐伯虎集

    唐伯虎集

    本书精选唐伯虎诗、词 。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商人家庭。他不仅长于绘画,文学上亦富有成就。画与沈石田、文徵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中四才子)。唐伯虎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
  • 劫余灰

    劫余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铁马

    铁马

    黄巢起义的余晖还未过去,天下割据的狂潮已经来临,大唐的江山已经疲惫不堪!“两脚羊”、“白马之祸”……这是一个民族悲剧的开始!契丹、吐蕃、女真他们的马蹄轮番践踏着中原的河山,人命贱如草芥!……这是一个悲剧的年代,但同时这又是一个枭雄辈出的年代。朱温、李克用、王建、杨行密……一个个出身草根的枭雄演绎着属于他们的故事!就在这一年的秋季,燕云的卢龙军哨卫捡回了一具快被淹死的“尸体”。于是新的历史从这里开始!对五代这段混乱历史感兴趣的不妨看看!作者尽量会依据真实的历史来安排情节,若是与历史不同的话,你就当他是因为主角穿越而发生的改变吧!
  • 战神联盟之七界的秘密

    战神联盟之七界的秘密

    战神联盟的新旅程又开始了,一位新人物上场。身上背负着难以想象的使命。界面的混战还未开始,迎来了一个又一个让人难以想象的秘密。————————————————————————“战神联盟是元素之王的转世?!我说创世你这个家伙有没有搞错!”“怎么会?”————————————————————战后,拔剑相对,昔日言笑不过镜中虚幻————————————默默地宣群中,欢迎加读者群入月泠阁,群号码:545681238
  • 九域神坛

    九域神坛

    误入游戏,拜入最奇葩的门派。师父专收少妇肚兜,还偷偷一人躲在后山密室里...
  • 成功只和自己比

    成功只和自己比

    用你的优势赢过别人的劣势,没有什么了不起。在你的劣势上输给别人的优势,也没有什么关系。例如,在打球上,也许你永远都比不上姚明,但只要你今年比去年进步就好。成功没有可比性,自己才是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尺。
  • 剑宗神决

    剑宗神决

    龙吟清谷深,千里葬剑痕。鬼武泣幽境,天殊荡魔氛。上古至圣三剑经,万世更迭觅至宝,为名为利,为情为愁,中原正道剑派与异域鬼道邪魔,殊死博弈之战何时方休?一个初涉尘世的温婉少年,一步一昆仑地漫步在这曲折离奇的苍茫剑途中,无论是气势磅礴的武学剑招,法力无边的无极剑阵,如梦似幻的天外仙境,风格迥异人物个性,都作了淋漓尽致的真情勾勒。本书是作者“墨染皇都”首部倾心之作,瑕疵难免,但仍希望瑕不掩瑜,少侠们,随我一同进入这“剑起千秋劫,剑道挽九歌”的神决剑途吧~
  • 军事战争未解之谜

    军事战争未解之谜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古代战争之谜、近代战争之谜、现代战争之谜、战争人物传奇、神奇的军事工具等。
  • 丧尸爱上女配

    丧尸爱上女配

    简介:21世纪的小白领秦雪看了一本末世小说,拍了一块砖就穿越了,而且穿成了末世小说里面末世初期就被女主炮灰掉的同名女配。她为了好好活下去只好把女主的空间骗走,但是在她来的时候那篇小说的情节就因她而改变了,面对女主的处处陷害。秦雪非凡没有妥协,而是找到了她命定的另外一半,不过他居然和她不是同种把他从地下实验室放出来的那一刻,被他吸了血,他们就牢牢地绑在了一起,他偏执地令她害怕,所以她逃开了但是不久又被他抓了回来"雪雪,你再也别想逃开我"这是她被他抓回来听见他说的话【ps:慢热,但是不会坑,喜欢的可以收藏养肥】
  • 红莲之心恋百分百

    红莲之心恋百分百

    莲花成魔,魔主无心;她的手指触及他的左胸,没有感觉到心跳。前世轮回,此生眷恋,他的手臂紧环她的腰,夜夜祈求她留下。“我看上你了,做我的魔后。”他霸道任性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留在我身边,因为我爱你。”……
  • 迷情穿越:冷傲狂妃

    迷情穿越:冷傲狂妃

    神马?她竟然穿越到王爷最不受宠的女人身上,而且还要用尽心思才能让他到自己房间来一趟?这个封建社会,杀人不见血!可惜这次他们惹错了对象!她心如尘,傲然怒天,绝情弃爱,接二连三,连消带打的惩治了七大姑八大姨,还以一纸休书,将自己的王爷老公给休了!这孤傲的举动竟然引起众人的追随,就连被休的前夫,也挤过来凑热闹。想追她,没那么容易,一个个都老实点!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剑斩万权

    剑斩万权

    在这个以实力为尊的时世界,没有实力只会受到无尽的欺褥和嘲笑,一个被视为废物的少年,在一次奇遇之后鼓起勇气重新修炼,只为让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受到应有的代价。修炼等级纳气境幻海境成天境凤雏境凤形境化龙境御龙境地皇境天皇境永生境掌控境规则境万权境地皇境一下修煞气,地皇境以上修罡气。另有职业结界师一至九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