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01500000011

第11章 名词篇(2)

祖:《日知录·祖孙》:“自父而上之皆曰祖。”《玉篇·示部》:“祖,父之父也。”“祖”最初泛指祖先,《后汉书》也有这种例子,如“高祖”、“世祖”,刘邦和刘秀都称“祖”;但其常见义仍是表祖父,“祖父”、“祖母”、“曾祖”、“外祖”的说法已普遍。《后汉书》中“祖”单用往往表示“祖父”,若泛指祖先通常复合成“先祖”、“远祖”、“祖宗”。

父:《说文·又部》:“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很多学者从许说。郭沫若先生、何金松先生则从字形(从又持斧)本身着手,认为“父”本义为成年男子。如殷代甲骨卜辞中有“二父”、“三父”、“四父”、“多父”。后“父”语义缩小,指同宗中的男性长辈,再缩小指有血缘关系的父亲。现代把父亲的兄、弟称作“伯父”、“叔父”,但不能单独称“父”,先秦则不然,如《诗经·小雅·楚茨》“诸父兄弟,备言燕私”,可见是把“伯”“叔”称作“父”的,《后汉书》中残留着这种用法,“诸父”3见,如例(6)。《后汉书》中“父”也可表示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如“父老”、“渔父”,这也反映出对男性长辈称“父”的影子。

(6)臻性敦厚有恩,常分租秩赈给诸父昆弟。(《光武十王列传》)

考:《尔雅·释亲》:“父为考。”《释名·释丧制》:“父死曰考。”“考”的本义是老,父亲自然比儿子年老,所以“考”可表示“父亲”。在上古汉语中,“父、考”均可泛指父亲,无论在世亡故,“父、考”之间的区别亦类似于“母、妣”。《后汉书》中可见“考妣”、“皇考”、“祖考”,表示对去世父亲的敬意和忌讳。

伯:《白虎通义·姓名》:“伯者,子最长,迫近父也。”“伯”本指长兄,《后汉书》中如“伯兄”、“伯父”、“伯母”,也常作为排行老大的取字之用,后来泛指长者,段注“凡为长者皆曰伯”,在《后汉书》中可见“方伯”,即一方诸侯之长。

叔:《释名·释亲属》:“叔,少也,幼者称也。”《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郑玄笺:“叔、伯,兄弟之称。”《后汉书》中多见“叔父”,单呼“叔”指叔父的仅有1例,见例(7),这里“四叔”指少昊的四个叔叔。《恒言录》:“汉以前未有称伯、叔者,魏晋以后乃有之。”《颜氏家训·风操》:“古人皆呼伯父、叔父,而今世多单呼伯、叔。”不过单呼“伯”我们在《后汉书》中并未发现。又《尔雅·释亲》:“夫之弟为叔。”《后汉书》中“叔妹”6见,用来称呼丈夫的妹妹,如例(8)。

(7) 人各有能,因艺授任,鸟师别名,四叔三正,官无二业,事不并济。(《张衡列传》)

(8) 妇人之得意于夫主,由舅姑之爱已也;舅姑之爱已,由叔妹之誉已也。(《列女传》)

舅:《广韵·有韵》:“舅,夫之父也,亦母之兄弟。”《后汉书》中“舅”多用来表示“母之兄弟”,表示“夫之父”时“姑舅”连文。

兄、昆:《尔雅·释亲》:“男子先生为兄。”《后汉书》中“兄”都表示兄长。又《玉篇·日部》:“昆,兄也。”池昌海先生(2004:172)认为“昆、兄”的区别在于“兄”活动能力强,“昆”则不单用,与“弟”连用。这种说法有待商榷。“昆”在先秦是可单用的,《左传·昭公十六年》“孔张,君之昆孙”杜预注:“昆,兄也。”《后汉书》中也有“昆”单用表示兄长的例子,如例(9),李贤注“昆,兄也。”王凤阳先生(1993:326)认为“昆”可能是方言或代语,《说文·日部》:“罤(昆),周人谓兄为昆。”我们倾向于王先生的观点。

(9)牛哀病而成虎兮,虽逢昆其必噬。(《张衡列传》)

弟:《尔雅·释亲》:“男子后生为弟。”“弟”也可以指妹妹,如《史记·晋世家》“骊姬弟生悼子”司马贞索隐:“弟,女弟也。”因妹妹有专词“娣”,“弟”后来就专指弟弟。《后汉书》中“弟”均表示弟弟,而用“女弟”、“娣”来表示妹妹。

儿:《说文·儿部》:“儿(兒),孺子也。从儿,象小儿头囟未合。”许慎从幼儿角度对“儿”进行解释;李锦山先生(2005)则指出,“儿”最早是作为方国名或地名出现的,最初含义似与儿童无关,可能表示某一特定地域的原始习俗或崇拜观念。据我们自己的核查,在甲骨文中的“儿”确是国名、地名或人名,但在一些后世文献中“儿”却常表示小孩,关于“儿”的本义仍需进一步探讨。《后汉书》中“儿”多指幼儿,也表示儿子,可单用,也可见“男儿”、“儿子”的形式。

子:《释名·释亲属》:“子,孳也,相生蕃孳也。”这从词源的角度说明了孳乳出的后代都叫“子”,不论男女,泛指孩子。“子”在《后汉书》中多指“儿子”,此时“子”、“女”意义相对,如例(10),也有表示“女儿”的用例,如例(11)。

(10) 数年间,人养子者千数,佥曰“贾父所长”,生男名为“贾子”,生女名为“贾女”。(《陈王列传》)

(11) 帝从之,以梁贵人良家子,定立为皇后。(《邓张徐张胡列传》)

比较“儿”、“子”可以看出,“子”一般泛指后代或男性后代,“儿”虽可指儿子,但多表示幼儿,在《后汉书》中可见“小儿”、“童儿”、“儿戏”;同时“儿”的轻辱意味也是“子”没有的,如“儿妾”、“大耳儿”,这些“儿”都不能换成“子”。

婿:《尔雅·释亲》:“女子子之夫为婿。”“婿”表示夫婿时相当于“夫”,王凤阳先生(1993:330)指出:“夫”和“妻”是一对对称的词,“婿”是为了区别“夫”而赘加的,只用于妻族的称呼。确是如此,文献中并未见过女子自称其夫为“婿”的。《后汉书》中可见“女婿”、“姊婿”、“女弟婿”。

《后汉书》中记载了丰富的职官名,如表示文职的“相、大夫、卿、令、丞、长、尹、宰、郎”,表示武职的“将、帅、尉、兵、卒、士”等,这些职官名反映了完善的官职系统,文武官员一应俱全,国家的政治大权由男性掌握,从《后汉书》中与“男”相关的表职官的词就不难看出这一点。专家学者在职官词方面的研究及著述颇为丰富,在此我们不一一展开,只重点分析一下“士”。

士:《诗·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陈启源稽古编引严缉说:“士与女对举,是贵贱之通称。”又《尔雅·释言》“髦士,官也”邢昺疏:“士者,男子之人大号。”王凤阳先生(1993:401)认为“士”最初是“男子”的通称。王国维在《观堂集林》卷六中说:“士者男子之称,古多以士妇连言。”考察《后汉书》,“士妇”不见而“士女”有4见,如例(12);且《后汉书》中“士”多表示“甲士、武士、军士”等,是一个表示武职的官职名。

(12) 近者神祇启悟陛下,发赫斯之怒,故王甫父子应时馘截,路人士女莫不称善,若除父母之仇。(《宦者列传》)

雄、牡、特:《玉篇·牛部》:“飞曰雌、雄,走曰牝、牡。”《后汉书》中“雌雄”、“牝牡”多相对而言,如《文苑列传》“比目应节而双跃兮,孤雌感声而鸣雄”;又《说文·牛部》:“特,牛父也。”其实“特”表示雄畜而不限于牛,如《左传》中可见“特羊”,《尔雅·释兽》:“特,雄也。”《后汉书》中有“特牛”1例,如《祭祀志》“庚申,告至,祠高庙、世祖,各一特牛。”

小结:《后汉书》中“男”这个概念下所涵盖的词包括四部分:与性别有关的词、亲属称谓词、职官词和用于表示禽兽性别的词。与核心词“女”相比,表示女性配偶的词仅有“夫、婿”,而指男性配偶的词很多;与“男”相关的表示职官的词却多达25个,这进一步从语言的角度体现了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

3.人(Person)

“人”位于《百词表》第18位。有关“人”的研究,已有一些重要的成果。“人”在甲骨文中是一个侧身站立的人形,刻意突出人的肢体。《说文·人部》:“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象臂胫之形。”古今汉语中,“人”都可泛指,表示能制造工具能说话的动物,具有超阶级、超种族性。《说文·民部》王筠《句读》:“民,亦人之通称。”《国语·周语下》“是去其藏而翳其人也”韦昭注:“人,民也。”《诗·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朱熹集传:“民,人也。”在古籍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人”、“民”互注的例子。《后汉书》中“人”、“民”都可以用来表示百姓,且可见“人民”、“民人”的形式。

关于“人”、“民”,很多学者作过讨论。王凤阳先生(1993:359)认为:在春秋以前,“人”除泛指外,是“民”的对称,“民”指奴隶或被统治者,“人”则指社会上的统治阶级或占统治地位的种族,直至奴隶制的瓦解,“人”和“民”才逐渐混同。这是先秦时期“人”、“民”的不同,那么《后汉书》中的情况又如何呢?

“人”在《后汉书》中共5937例,除去对前代文献的直接引用以及由“人”组成的双音词和固定词组而外,单音词“人”有3812例,可以用于泛指一般意义上的人,也可指称百姓、人才、别人、在上位者及古代的圣贤之人。《后汉书》中“人”表示人才、圣贤之人的有97例,仅占了单音词“人”总例数的25%,这与《论语》的情况已经有了非常大的不同,这种比例在《论语》中占了80%以上。而《后汉书》中“人”绝大多数用于泛指一般意义上的人和百姓,说明到了《后汉书》时代,“人”主要是指普通人了。从《论语》到《后汉书》,“人”的词义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后汉书》的语言实际也证明了王凤阳先生的观点。在《后汉书》中,“人”表示百姓的例子如:

(1)比年水旱伤稼,人饥流冗。(《卓鲁魏刘列传》)

当“人”表示百姓时,“人”和“民”还可以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置换。我们常看到“流人无名数欲自占者人一级”和“流民无名数欲占者人一级”,显然这里的“流人”就是“流民”,此外还有诸如“边人/边民、贫人/贫民、吏人/吏民、饥人/饥民、牧人/牧民、人用/民用、人相食/民相食”等。

“民”在《后汉书》中共720例,除去对前代文献的直接引用以及由“民”组成的双音词和固定词组而外,单音词“民”都是指百姓,在《后汉书》中,“民”往往与“朕”、“君”、“上”、“寡人”、“贤圣”等表示在位者、在上者的词同出现在一句或一段中以遥相呼应,且出现的场合多为正式的诏书、手敕。例如:

(2)朕日夜惟思,羞威不行,则欲诛之;通于时变,复忧万民。(《乌桓鲜卑列传》)

在《后汉书》中,也有“赐民”、“治民”、“理民”、“诏民”、“恤民”等说法,如《孝和孝殇帝纪》:“赐民爵及粟帛各有差,大酺五日。”《陈王列传》:“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发出这些动作行为的都是在上者、在位者、贤能者。可见《后汉书》中,“民”的语义重心仍然是“下”。以上分析表明从先秦到《后汉书》,“人”较之于“民”,其常用义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重心转移,而“民”则基本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说文·民部》:“氓,民也。”朱骏声《通训定声》:“自彼来此之民谓之氓。”可见“氓”指的是由外地迁来的平民。《后汉书》中“氓”1例,“氓蚩之悟悔兮”,其引自《诗经》。又《集韵·耕韵》:“氓,通作萌。”《方言》卷三“氓,民也”钱绎笺疏:“氓、萌声义并同,古皆通用。”《后汉书》中有“黎萌、边萌、民萌、群萌、萌黎、奸萌”等用法,表示百姓,均为双音词。如《朱乐何列传》:“即陛下可为尧、舜之君,众僚皆为稷、契之臣,兆庶黎萌蒙被圣化矣。”

“众”、“庶”都可表示百姓。《大戴礼记·四代》“幼勿与众”王聘珍解诂:“众,谓民众。”《逸周书·克殷》“商庶百姓咸俟于郊”朱右曾集训校释:“庶,庶民。”“众”、“庶”在《后汉书》中表示普通百姓单用较少,多复合成双音词,如“人庶、民庶、品庶、兆庶、群众、众庶、民众”等。如《李陈庞陈桥列传》:“陛下以百姓为子,品庶以陛下为父,焉可不日昊劳神,垂抚循之恩哉!”《杜栾刘李刘谢列传》:“伏念当今地广而不得耕,民众而无所食。”

“苍”本表示草木之色,参考其后的“绿”语义场。《后汉书》中“苍”表示百姓仅1例,见《列女传》:“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这里“苍”犹言“苍生”,《后汉书》中不见“苍生”的用例。

《后汉书》中表示百姓时,我们可以看到有大量的双音词,其中“下民、小民、子民、细民”与“万民、蒸民、齐民”体现了感情色彩的差异,“黔首、百姓、布衣”则显示了独特的命名角度,值得注意的是诸如“人民/民人、人庶/庶人、人众/众人、萌黎/黎萌、民黎/黎民、民庶/庶民、品庶/庶品”这样一些词,程湘清先生在《先秦双音词研究》中把这种词称为“同词异序”,也就是说它们原本就是一个词,只是词形不同而已。潘允中先生(1989)讲,产生大量复音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同音的单音词太多,二是同义的单音词过于纷繁。《后汉书》中在百姓这一义位上,“萌、氓”同音,而又有“人、民、众、群、庶”等,于是适应语言交际精密化的要求就产生各式双音词,这些“同词异序”的双音词无论正反序,表义都是明了的,所以字序并不影响交际的效果,也就产生了大量词形不稳定的双音复合词,至于后来为什么选择了一种词形而放弃了另一种,比如到现代汉语里我们保留了“人民”、“众人”,而“民人”、“人众”不再使用,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语言内部适应经济原则而趋向形式统一的因素,也可能受语音、方言等各因素的影响。

《后汉书》中的人,我们依据年龄可分为孩童、中年人、老年人三种类型。《列子·天瑞》:“大化有四,婴孩也,少壮也,老髦也,死亡也。”关于“婴、童、孺”,“壮、丁”,“老、耆、艾、耄、耋”的区别和用法,王凤阳先生在《古辞辨》中都有详明的解释和分析,而《后汉书》中的这些词相比下并没有别的意义发展和变化,我们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婴”的义域问题,蒋绍愚先生(1989:48)曾指出:在秦汉时,“婴”和“童”的义域是交叉的,“婴”既可指刚出生的小孩,也可以指七八岁十几岁的孩子,到了唐代,“婴”和“童”才不再交叉了。《后汉书》中实际上“婴”和“童”就已经区分得很清楚了,二者义域已不再交叉,如《袁绍刘表列传》“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方术列传》“抱邻家婴儿”,不见“婴”用来表示幼童的例子。到了现代汉语中,“孺、丁、耆、艾、耄、耋”则有明显的文言意味,常用的就只剩“婴/童、老”了,可以说从侧面反映了语言的经济原则。

同时,依据职业和身份地位的不同,《后汉书》中的人还可以分为自由人和非自由人,其中自由人包括有一技之长的“士、农、工、客、商贾、倡伎”和含贬义的“盗、贼、寇”,非自由人包括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奴、仆”和被禁锢的“囚、虏”。在《后汉书》中这些词多充当正语素,与其它词组成偏正结构,如:“甲/吏/博/武/军/道/高/人士”、“百/画/相/漆/印/卜工”、“刺/说/侠/食/剑/戏/游客”、“老/奸/强/巨/群盗”、“汉/国/夷/凶/黠/妖贼”、“外/蛮/逃/众/穷寇”、“家/亡/骑奴”、“奴/家/庸仆”、“系/禽/死/冤/重囚”、“夷/胡/羌/南/北虏”。

上述所分析讨论的表示百姓的人、不同年龄的人、不同职业身份的人,从某种意义上看,反映的都是具体的“人”,而抽象概念的“人”,在《后汉书》中也是有的。如:

(3)于是天人之际,事物之宜,粲然显著,罔不备矣。(《荀韩钟陈列传》)

上例“天人”中的“人”即为泛指,类似的例不烦引。另外在《后汉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数词+人”的用法,例如:一人、四十五人、百人、千人、万人等等,此中之“人”即反映的是抽象概念的“人”,同时似乎也有量词的意味,是汉魏六朝时期量词的飞跃发展在核心词中留下的印记。

小结:《后汉书》中“人”语义场的词目很多,虽然这一时期“人”、“民”都可以表示百姓,且从语义的发展变化来看,“人”、“民”基本都是从具体的人逐渐发展出具有抽象意义的人;但“人”在使用频率、语义范围、语用环境等方面都占有明显的优势,我们认为“人”是这个义场的上位词和基本词。《后汉书》中与“人”相关的词是很丰富的,我们可以分为表示百姓、不同年龄及不同职业身份的人三个类别,其中指称百姓的各种双音词,极为吸引眼球,是值得注意的,可能在《后汉书》所处的汉魏六朝之际,社会动荡,政治分化,统治者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反应在语言上就出现了各式纷繁的不同命名角度、不同褒贬色彩的表示百姓的词。而到了现代汉语中,就仅有“人/人民/百姓、婴/孩/童/老、农/工/商”依然活跃,作为泛指的“人”古今意义一致,没有变化。

(第一节)生物类名词(下)

4.鱼(Fish)

“鱼”位于《百词表》第19位。《后汉书》中“鱼”的概念下有:鱼总名:鱼 代指:鳞、鲜 专名:、鲂、鳊、、鲿、鲤、鳣、鱏、鲛、魦、鲸、鳆

同类推荐
  • 黄庭坚集

    黄庭坚集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曾任集贤校理、国史编修官、鄂州太守。在新旧党争中两度受谪,最后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终年六十一岁。有《山谷集》,一名《豫章集》。
  • 司马法

    司马法

    本书主要内容为:仁本第一、天子之义第二、定爵第三、严位第四、用众第五。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随园诗话)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随园诗话)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这是中国古代的三种幼儿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一部小型通鉴纲目,上自天文地理,下至诸子百家,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历史、社会、人生的百科全书。《百家姓》集中国常用姓氏之大全,为人人必读,家家必备的常用书籍。《千字文》是一千四百多年前,前朝才子周兴嗣编撰的一篇奇文,构思巧妙,寓意于理。
  •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我们的潮婚时代

    我们的潮婚时代

    她,职场女,以为自己的婚姻固若金汤,在婆婆上门、意外怀孕流产、第三者高调宣战之后,她该何去何从?她,孔雀女,为了爱情甘愿失去自我,无奈婆婆恶毒,老公懦弱,为了未出生的孩子,她该何去何从?她,居家女,大大咧咧以自我为中心,挥金如土卯吃寅粮,在老公随情人一走了之后,她该何去何从?三个女人三台戏。她们,是同学,相互扶持。她们,是好友,相互帮助。她们,是闺蜜,互为智囊。她们的婚姻,该何去何从?一场爱情的防守反击,三段婚姻的精彩大戏:逼婚、裸婚、闪婚、隐婚……
  • 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龙哥,我要买珠宝,你有吗?一吨还是十吨?龙哥,我要买豪车,你有吗?十台还是百台?龙哥,我需要武器,你有吗?直升机还是坦克?龙哥,我想要美女,你有吗?滚,美女都是我的,全是我的!
  • 学会包容

    学会包容

    包容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美德,是人们在生活中长期修炼得到的。它不断洗涤着人们的心灵;包容就像海一样宽广而浩瀚,它能接纳一切,也能化解一切,包容会带着你跨越困难,找到新生;包容是一种无声又强大的力量,只有能包容的人,生命才会更加饱满;包容是一种博大且精深的意境,是友好待人的艺术,是聪明处世的经验,是为人修养的体现。一个能包容的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够得到各种契机,他们的人生是圆满的,而他们送给生活的也是微笑多于眼泪;能包容的人不把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挂在心上,他们以善为基,以人为本,心存万物,微笑着面对天下的愁苦;能包容的人知足常乐,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强求、不妄念,总是在努力地积极进取。
  • 古城幻夜

    古城幻夜

    沧蓝帝国承载了数千年的历史,光和暗的分界线也在时光的洗涤中变得不再清晰。在这个腐朽崩坏的帝国中,想要抓住真正的光明,又谈何容易?因灭宗而想要变强为宗门报仇的蓝水月和南宫澈,因得知光明圣廷的黑暗而离开圣廷的玉琅琊,由于哥哥的走而离开家族的墨子袖,疑似杀死鬼门宗宗主而消失不见的祈风岚,同时拥有光明和黑暗之力而被两大势力同时驱逐甚至抹杀,受到诅咒的方焯澪……几个深刻感受到帝国黑暗的人,又要怎么创造真正的光明呢?在这个属于驭术师和驭灵师的世界,在无数个使用自然之力的驭术师们中,诞生了几个传说般的人物,他们带有“皇”的称号,被后人所崇拜、敬仰……是他们创造了这个世界吗?那么,面对如今的状况,新一代皇者是否会崛起呢?处在风暴漩涡之中的他们,又将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 重生女配之修仙奇缘

    重生女配之修仙奇缘

    叶轻云死了,哦不对,修士的死怎么能称为死呢?应该叫做坐化。叶轻云坐化了。在她冲击元婴时,被她交情淡淡的族姐一剑从背后刺了个透。然后她才发现自己竟然是一本修仙小说中的女配角,而且还是女配N号,而她的存在只是为了成全女主的修仙大道。要不要这么悲催!重生之后的叶轻云决定,凡事要绕着女主走!灵兽空间法器金手指,她通通都有,只是为什么她好不容易修到了化神期,男修却都对她敬而远之?
  • 卿本妖孽:师父为大

    卿本妖孽:师父为大

    那一日,师父淡淡的讽刺她道:“长这么丑还卖萌,究竟是谁给你的勇气?”白鸢烛亦回道:“师父啊,徒儿终有一日会将你拐回家做夫君,慰籍我这个丑女!”却不料她一语成谶。她缺爱,他给;缺钱,他有;缺地位权势,他分分钟送你一个国家做玩具。月黑风高夜,白鸢烛偷偷的问:“师父,你如此富有,究竟是谁给你的勇气?”他搂紧身旁的女子,淡淡道:“你给的,你缺我便有了。”她又道:“师父,我缺一个家。”三个月后,她凤冠霞帔,新婚夜他道:“这是我们的家,有着你我他。”
  • 重征末世之途

    重征末世之途

    黑暗的末日时代降临,血腥恐怖的黑暗生物横行,混乱不堪的世界失去法律和道德的桎梏,人性泯灭,威胁人类存亡的不仅是黑暗生物,更多的是人类自己。李毅饱受末世的摧残,忍耐黑暗的洗礼,一步步走向强大,强大的他最终还是不敌黑暗,葬于末世。不甘心的李毅将获得新生,卷土重来,重新征战末世,踏破黑暗,迎来新的曙光!
  • 飞行的杜杜鸟

    飞行的杜杜鸟

    简介:一次荒诞的出逃,带着自稚童起无从释怀的心结,那个眉眼似醉的男子,如秋日夜空中的陨星般跌坠在我的掌心,我鬼使神差地双手合握,试图借它与云层摩擦而生的荧光暖身,它却跳跃迸裂着在我的注视下燃成一团悸动的火。我睡眼朦胧地伸手指着前方一片虚无中残念的废墟,笑,“暗无天日他们却说有阳光,于是我只能眯起眼睛避开那灼目的伤。”他抓住我的手引我去触摸光线投射到茶树瓣叶上的甜润温度,柔声道,“不要因为一片云而指着天空说没太阳。”两杯交颈而碰,他看我一饮而尽,眸光潋滟似醉非醉,“你怎么还不入戏?”我抹抹唇角,心里一叹,“舞台追光太强,我很怕会人戏不分的。”不很清楚,我的生活是从何时开始悄悄具象起来的。那个叫做秋粲的男子,魅惑的眼眸,轻佻的笑语,薄凉的个性——在如潮水般席卷而来孤寂中,他声声唤我,我便如受蛊者蹒跚走向他,却不知他是我的蜃景,还是天堂。
  • 秘密恋人:总裁妹妹有点呆

    秘密恋人:总裁妹妹有点呆

    “哥,我怕我配不上你。”“哥,妈说我配不上你。”“哥,我们结婚好不好?”“哥,我只要做你的情人就好。”“哥,不要不要我。”他曾将她如宝贝般捧上天空,他也曾将她如垃圾般丢在路旁。当所有的爱被仇恨覆盖,当所有的宠溺都已不在,她是否还会卑微的爱?{敬请期待,兄妹的娇宠虐爱。}作者QQ2260187298
  • 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

    我初识李天柱先生,是在1993年春天宁夏政协全委会的分组会上。他是组长。在主持会议时,他正襟危坐,其言温和,其色蔼如,堂堂正正地维护着每个人的畅所欲言。我作了一次关于如何识别人才的发言,有“坚持包子馅第一,包子皮第二”的怪论,他把我记住了。我会后打听,才知他是宁夏名校名师、名校长,大名鼎鼎的李天柱先生。而今李先生年近八十,有文集《教育随笔》准备出版,嘱我作序,我恭谨从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