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1700000027

第27章 内心的月亮 (2)

“我不懂书法,想是看了,也不知好在何处。”

明海法师笑了一笑,没再说什么。

我仔细地把今天前前后后的事想了半天,终是叹了口气。

明海法师又轻轻一笑,“还在悔么?你再悔下去,就是错过了太阳,又要错过星星月亮了。人总是想东想西,把眼前的好景错过。”

我听得瞠目结舌如金刚;他低眉安静如菩萨。

我不知道,这有缘不识张中行老先生的际遇,是不是正在告诉我一个显明的禅理。

四、梦与墙

我在居住的小寮外,贴了一张纸,上面写有“啐啄庐”三字。

当然,啐啄是比喻。

以我自己的理解,好比一只小鸡处在蛋壳里,一片混沌。蛋壳不是长住的地方,待久了,不出小鸡,就出“毛蛋”。人活世上,成毛蛋,不是好事。

小鸡要出到外边来,拥有自己的世界,就得自己由里向外、一下一下地啐蛋壳。

如果有老母鸡帮忙,在外边啄,更好。

这里有个说法。啐的,此时,力尚不足,久啐不出,岌岌危矣。啄的,要观时,早了,小鸡先天尚亏,出来也长不了;晚了,小鸡被蛋壳卡住,生机将尽矣。

所以,最好是如禅门公案所说的“啐啄同机”。

我为学子,正如混混沌沌中的小鸡;身边的禅师净慧老和尚法眼圆明,处事行云流水,道取天真自然,处人蔼然,亦不拘泥,于世出世间,无碍地闪烁智慧的光芒,所以正好比作老母鸡。

庐名啐啄,比喻当然好。

在柏林禅寺期间,我对净慧法师的了解与日俱增。

在我眼中,这位老和尚既拥有文殊菩萨一样的智慧,又拥有观音菩萨一样的慈悲。他仿佛有着常人看不到的非凡的力量,有他在,似乎一切麻烦都会迎刃而解。哪怕看到的是他的背影,恐慌、迷惑、悲伤等不安的负面情绪也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有一个月的时间,晚上入睡之后,我即梦见自己赶往一个工地。那里灯火通明,但是没有其他的人。那里准备着和好的沙子、水泥,摆放着砖块,地上用白石灰画好了示范线。到那里之后,我先不停地搬砖,把砖放到白色示范线外。然后,用铁锨把沙子、水泥端过来。之后,我拿起瓦刀,舀起水泥,一块砖一块砖地砌墙。

不知道身在何处,不知道为什么要砌这堵墙,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这堵墙垒完。

每天晚上都如此,就像交接班一样,睡着了,人就赶到那个工地去了,还是那一套程序,搬砖,然后端来沙子水泥,不停地砌墙。

干着干着,满身冒汗,想坐下来歇会儿,却又感觉不能停下来。

终于累得往地上一坐,不想起来了。这时,人已经把盖在身上的被子踢开,醒过来了。

于是,再也睡不着。眯着眼,想不透这是怎么回事。过不了一会儿,晨板钟鼓就响了。

砌墙虽然只是一个梦,醒来后,两只胳膊、两条腿却又酸又软。

有一次,砌墙时,感觉不小心被砖砸了左手的拇指一下。醒来一看,左手的拇指甲上,竟然有一道淤血。

一日清晨,早课要结束之前,我和其他几位行堂,提前退出来,换上衣服,扎上围裙,到斋堂去摆放碗筷。

碗筷摆好后不久,几个行堂端着菜盆、饭盆,默不作声,静候诸位法师进入斋堂。

净慧法师先于僧众们进了斋堂。他在狮子座上,正襟危坐,静静地看着我们摆放碗筷。

那一天,摆碗筷时,左手拇指的淤血让我一下子想起了砌墙的梦。

是梦,是真?

我抱着一摞碗,一幕一幕地回味梦里的事,人呆呆地站在斋堂里。忽然,坐在狮子座上的净慧法师说了一句:“怎么这堵墙还没垒起来?”

我猛地惊醒。

禅师的目光盯向窗外,自言自语。窗外,建筑工人们运砖的运砖、砌墙的砌墙,正干得热火朝天。

也许是净慧法师洞悉了我的内心,也许这只是一个巧合。

但此刻,净慧法师确实唤醒了梦中的我。

继续摆碗,我的内心里充满感激。

这天晚上,我安然入睡,没有再踏进那片灯火通明的工地,没有再做砌墙的梦。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做过砌墙的梦。

第二天,在净慧法师进入斋堂之前,摆放碗筷时,我朝着空空的狮子座顶礼三拜。

五、水清月自现

在柏林禅寺时,我近距离地观察明海法师。

他的眼睛细长,和他对视时,心情会很平和。在待人接物上,他总能让人感觉如沐春风。我感觉,眼前的他,就是从日本动画片中走出来的“聪明的一休”。

那时,明海法师因病住院。我曾随几位法师去探望他,当时,他正坐在病榻上看书。一见我们去,他欲起身下床。带队的法师快步上前,摁住明海法师的肩膀,说:“你不要动。”

聊了一阵,其他的法师外出办事。我留下来,陪着明海法师。

我问:“你们当了和尚,怎么还会生病呢?”

在我的印象中,出家的僧人飘逸如云,他们应该远离了种种病苦。

明海法师一听,扑哧一声笑了,他说:“生老病死,人生多苦。和尚也是人,当然也会生病啊。”

“和尚生病,会不会让人觉得学禅没有用?”

“佛陀讲‘诸行无常’。一切都在变化。和尚生病,证明佛法平等,无论是谁,都处在无常之中。”

明海法师出家前,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他说:“接触佛教是一个偶然的机缘。”

有一次,他读到《弘一大师传》,内心出现了一些转变。

“当时,一下子明白了,人生应该着意的地方在哪里,应该用力的地方在哪里。内心中出现了某些转变。那时候,没想到我会出家。但是,我一下子知道了,人生应该用力在人格上、在心地上、在自己所能够掌握的事情上。对外在的环境人有时无法把握,但是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塑造自己的人格、内心、德行。我看了《弘一大师传》之后,就得到这样一个启发。”

他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名叫刘毅(后在藏地出家为僧,法号戒圆)。刘毅比他高五届,当时,在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工作。刘毅经常到广济寺去,认识净慧法师,并且经常向他介绍广济寺。

“我对刘毅说,你带我去广济寺看看吧。

“刘毅说,好啊。我们第一次去广济寺时,是1990年冬天。当时,师父(净慧法师)感冒了,我没见到他。后来又去了几次,终于见到了我们的师父。”

1991年的冬天,净慧法师跟他介绍,赵州有一个寺院,要打禅七。他一听说禅七,就很上劲。那时,他在学生宿舍里,一打坐就可以坐一个多小时。那时,他已经能够感受到坐禅的快乐。坐禅带来的清凉,使他对世间的五欲,不再留恋。他感觉到,在身心里面,有更加强大、更加真实、不依赖于外在条件的快乐。

听说有禅七,他想,正好利用禅七来校勘自己的禅定功夫。

他对净慧法师说:“师父,我去。”

那年寒假,他没有回老家和父母过年,而是跟随净慧法师来到赵州。

“那时,柏林禅寺前面只有一个赵州塔,后面有一些五六十年代修的很陈旧的砖瓦房,再后面是个很大的垃圾坑。师父就用这些砖瓦房,作佛堂、作餐厅、作宿舍。参加禅七的人,就住在那些砖瓦房里面。

“那时,这里非常荒凉,冬天一刮风,满院子都是风沙。从喧闹的北京来,北京有各种信息、各种噪音、各种景象,分散着他的注意力。在北京,我感觉不到有什么吸引我的东西。在赵州,虽然物质条件很差,但是这里的僧人,那种精神面貌、精神状态,却非常让我震撼。这一切,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

忽然,他想在这里出家为僧。

跟父母商量出家的事,父母坚决不同意。他只好作罢。

1992年,柏林禅寺的普光明殿落成时,他来参加落成法会。

净慧法师拉着他的手,在寺院里经行时,对他说:“你看,大殿修好了,可是,现在僧人少,无法弘法啊。”

触景生情,他觉得不能再等了,决定先出家再说。

我问他:“当时决定出家,不怕父母反对?”

“释迦牟尼出家,根本没有跟父母商量。”

他出家后,父母从远方找到赵州来,一见他身着僧衣光着头,一下子哭了起来。他劝父母,“不要哭,你们看,我在这里,一切都挺好的。”

父母问,你为什么选择这条路啊?是不是在北京受了委屈?

“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在北京工作,在单位,工作成绩也是优秀的,有什么委屈受?

“不管我怎样解释,父母坚决不听,他们要我跟他们走,还俗去。

“我是不会还俗的。母亲拉住我的手往外走。我说,如果你要拉我这只手,我就把它砍下来给你。母亲一听松手了,坐在地上哭了起来。

“母亲在寺院里哭闹,父亲陪着她在一旁抹眼泪。”

明海法师怕因此搅扰了寺院里其他僧人的修行,于是给净慧法师写了一封辞别信,欲从此过云水生涯,另觅适合自己的寺院。

不料此信为其母亲看到。她见明海法师出家之心坚若磐石,也只好随顺他了。

明海法师说:“我知道,他们反对我出家,不是反对佛教,是出于对我的慈爱。如果父母知道我的选择真正对我有好处,他们一定会支持我坚定不移地去做,因为我的父母是真正爱我的。”

后来,明海法师的父母、弟弟、妹妹一家人,在他的感召下,都成为佛教徒。尤其他的母亲,原来识字不多,发心向佛之后,她刻苦参学,如今已经能够读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等经典,并积极参加法会。

那一天,我向明海法师请教了读佛经遇到的一些问题,他一一为我解答。

我问他,你为什么要学佛?

他说,我学佛是有妄想的,那就是成佛。

他问我,你呢?

我的愿望是能够把文章写好,成为一位好作家。读《金刚经》时,为其博大精深的义理所折服,从而对佛法产生了兴趣。

明海法师说,你这个缘挺好的。你可以把佛经看作世界上最美的文学作品之一,学习佛经,可以提高你写作时运用语言的能力。

他背诵了《心经》中的一段“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你看,‘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八个字,多么简洁,多么丰富。古人在翻译佛经时,讲求的是信、达、雅。在如今的时代,要写出伟大的作品,也离不开信、达、雅。”

同类推荐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禅悟:与佛对话

    禅悟:与佛对话

    与佛对话,其实也是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在自己一时失意的时候,求得心灵上的解脱。其实一切看似无法取舍的问题,皆因自己的心尘而起。而《禅悟:与佛对话》中一些关于佛理的小故事,引人深入地让你对平时想不通的问题瞬间觉悟,让你通过对心中所疑惑的问题更透彻地看到自己的心,抹去你心中的尘埃,擦亮自己的心去看世界、想问题。世间没有永远的快乐,就像世间没有永远的白天一样;世间也没有永远的痛苦,好似这世间没有永远的黑夜一样。只有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才能对生活有所领悟,感受生活中的幸福、快乐。献给:珍惜美好生活、追求幸福、热爱生命的您!在你彷徨无助的时候,送上一份宁静的开导,与您共享生活。
  • 心经

    心经

    《心经》作为般若经的浓缩本,“缘起性空”是其核心思想,但又进一步从“对外扫相”和“对内破执”两个角度去讲“空”。《心经》是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来对外破五蕴身,以“心无挂碍”来破心执。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经故事,总是带给人们深刻的启迪。佛经是佛教文化的源头,要想走近佛教文化,必须对佛经有所了解。但佛经卷帙浩繁,博大精深,别说我们普通人,就是得道高僧、佛学专家,穷其一生,也难识其万一。佛教故事选择了浩瀚佛学故事中的一些容易理解且有故事性的经文,用说故事的方式介绍给大家。佛经故事大多是以人物、动物,佛事、世事为主题,无不处处寓意学佛信佛,劝善向善,戒贪惩恶,而又不离开佛教的本意。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热门推荐
  • 叶大小姐

    叶大小姐

    千金叶琳备受妹妹和后妈的屈辱,父亲也不明青红皂白,叶琳能否报复这一对狐狸母女呢让父亲觉悟呢敬请期待
  • 太阳神符

    太阳神符

    太阳神魂,太阳神符,阴阳混沌之火,执掌无上乾坤!(新人求罩。本书权当是交流感情了,觉得可以的,麻烦留下一句您真心的评论即可,觉得不太好的,看看您也没什么损失不是?谢谢评论欣赏。)
  • 评论与反思:发现保险法的精神

    评论与反思:发现保险法的精神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保险法为规范中国保险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理论研究的薄弱、实践中的保险法存在诸多瑕疵、评论现实中发生的疑难判例、反思中国保险法律制度的不足,发现保险法律制度的规律和精神,我们愿成为保险法研究的铺路石!
  • 游思无轨

    游思无轨

    凸凹散文集,有的是研磨历史,有的是冶炼哲理。有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多工序蒸馏,有的是对人生真谛的多层面思考。作者将身边发生的平凡故事,用质朴的文字,娓娓道来,同时也把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其中。
  • 跟随王爷回古代

    跟随王爷回古代

    逸朗明,堂堂一个王爷,穿越变成一个小孩,只能靠女人养着,仅隔半年时间,他就回去逸朝,在现代丢失了心的逸朗明却不知,篠伊,那个令他心动的女人,已来到他的时代,并成为他王府里的下人,故事就此开始....
  • 华丽蜕变:宠爱名门灰姑娘

    华丽蜕变:宠爱名门灰姑娘

    她善良、美丽,她要做一个敢爱敢恨的灰姑娘,哪怕全世界只剩下她一个人旋转。爱不需要理由,更不怕受伤,因为她有一种满足,它很简单——“爱过不遗憾”。她用微笑代替失望和泪光,她用眼泪也能酿出芬芳,因为她确信只要有爱在身边,世界就不会孤单。而三个大名鼎鼎臭皮匠和一个鼎鼎大名的诸葛亮。像是被施了咒的青蛙,无法控制的爱上了她。似乎命运自认幽默想法太多了,爱恨、情仇,唆使着他们的多角恋。
  • 猛鬼化身

    猛鬼化身

    一个街头卖红薯的年轻人突然摇身变成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看着别人羡慕的眼神他淡淡地说,其实我只是一群猛鬼的代言人
  • 皇上莫气,今晚你在上

    皇上莫气,今晚你在上

    弱冠之前,夜天在努力一件事——养大夜念觅。弱冠之后,夜天仍在努力一件事——推倒夜念觅。
  • 阿离的秘密日记

    阿离的秘密日记

    许多人路过我的世界,来来往往,走走停停。我会对谁一往情深,谁又能够为我义无反顾。我知道,我会等。而你,你一定会来。
  • 废土天堂

    废土天堂

    一本风格略为清新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