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58800000046

第46章 袁绍,倒在英雄脚下的英雄

第二章袁绍,倒在英雄脚下的英雄

历史记住了官渡之战,人民记住了官渡之战,记住了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的谋略。这是英雄的历史,所以人民记住了英雄曹操。同时,这也是失败的历史,袁绍以多败少,被英雄们取笑,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作为草根,我们应该记住袁绍,特别是成不了英雄,不想成为您英雄的广大的千千万万的草根,更应该记住袁绍,把袁绍当做镜子,时时用来照自己,以袁绍为参照物时时用来检查自己,不要让自己犯袁绍那样的错误。要知道在熊市里炒股,不亏本就是赚钱,留着本钱,等待牛市,不要让自己倒在牛市来临的黎明之前,更不要让自己倒在英雄脚下。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好地鉴戒,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袁绍的认识。

一、袁绍本是英雄。

袁绍本是英雄,早年还是一个响当当的英雄,其英雄本色有以下特点。

1、少年便懂韬光养晦。

《三国志?袁绍传》这样介绍袁绍:“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这段话的意思是袁绍本人相貌堂堂,而且能放低身价去结识有本事的人,这些人都依附他。太祖年轻的时候也和他有交情。由此可以看出,袁绍是个少年英雄。不仅如此,《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英雄记》介绍袁绍说:“隐居洛阳,不妄通宾客,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又好游侠,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喻等皆为奔走之友。不应辟命。”中常侍赵忠就为此大惑不解,他对各位黄门说:“袁本初坐作声价,不应呼唤而养死士,不知此儿欲作所为乎?”在我们今天看来,袁绍的坐作声价,实为韬光养晦。隐居在洛阳,其实是居而不隐,天下有名之士,袁绍还是不断地与之交往,与当时有名的人物也来往密切。皇帝的任命虽不接受,只是以此抬高声价,待时而动、待价而沽罢了。最后不也接受了大将军的呼召吗?这些文字透视出的信息只有一个意思,少年袁绍已迈出了人生不同寻常的一步。

2、京城雄风。

少年袁绍应大将军何进之邀出山后,有两件事震撼京城。一是与何进一起诛杀宦官。二是在董卓专权肆无忌惮,京城风声鹤唳,如此恐怖的环境下,袁绍面对董卓,在朝廷上,能横刀长揖而去。《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先帝春秋》对此有记载:“‘卓谓绍曰,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不为利乎?’绍曰,‘天下健者,岂为董公?’引佩刀横揖而出。”这个故事《三国演义》第三回、第四回里有讲述。由此便感知到少年袁绍敢作敢为,有正义感,不畏**的英武形象。

3、享誉天下。

袁绍离开朝廷后,出任渤海太守。后又与曹操一道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讨伐董卓的壮举。袁绍被众人推举为盟主,十七路诸侯群集在袁绍的旗下。尽管此次讨卓大联盟各怀鬼胎,雷声大,雨点小,但袁绍被十七镇诸侯认为理所当然的盟主,足以证明此时的袁绍在天下英雄中赫赫地位。

4、英雄壮举。

《三国演义》第七回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袁绍与公孙瓒两军对峙时,袁绍望着公孙瓒败退的军马,面对身边谋士田丰及其数百名持戟军士得意洋洋得说,公孙瓒无能之辈。话音未落,“赵云杀过来,公孙瓒军团团围裹上来。田丰慌忙对袁绍说:‘主公且如墙中躲避。’绍以兜鍪扑地,大呼曰,‘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众军士死战,赵云冲突不入。”由此显示袁绍临危不惧的战士形象。

以上四点,我们可以说少年袁绍不失少年英雄形象。

二、袁绍应该成为大英雄。

少年袁绍不失少年英雄本色。其实,袁绍也应该成为一个大英雄,而且,历史也为袁绍提供了大英雄的表演舞台。不仅仅是提供了大英雄的表演舞台,而且提供了成为大英雄的道具与机遇。

1、曾有英雄倒在其脚下。

袁绍曾享誉天下,不但有天下十七镇诸侯拜倒在脚下,而且也有英雄倒在其脚下,韩馥、公孙瓒等就是倒在袁绍脚下的两位英雄。

当年,韩馥也曾是半个享誉天下的英雄,当年的十七镇诸侯中,韩馥属于第二镇,是冀州刺史。其雄心壮志可谓惊天动地。韩馥曾与袁绍一道谋划企图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其壮举可谓惊煞英雄。占有冀州时,袁绍还靠其救济过日子。有人形容此时的袁绍“孤客穷车,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而此时韩馥统治下的冀州,带甲百万,谷支十年。在如此优越环境下,韩馥在袁绍威逼利诱下,心甘情愿地投靠了袁绍,后来,袁绍又打败了公孙瓒。公孙瓒也是当年十七镇诸侯之一,当年是北平太守。袁绍在众多英雄面前不但有足智多谋的一面,也有骁勇善战的一面。

2、软实力感召天下。

《三国志?袁绍传》介绍说:“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袁绍当年的这一软实力,骄横一时的董卓当年对此都不寒而栗。当年董卓要擒拿袁绍,有人威胁董卓说,袁绍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所以,董卓不但不敢抓袁绍,反而顺水推舟,赦免了袁绍,拜袁绍为渤海太守,封邟乡侯。如果袁绍能很好地利用、发挥这些软实力的作用,便可在天下呼风唤雨,龙行天下。

3、硬实力威慑天下。

由于袁氏树恩四世,在天下有感召力,再加上袁绍折节下士,袁绍身边曾一度谋士如云,英雄林立,还兼占有四州,粮多兵多。孔融曾经说过:“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三国志?荀彧传》)。以此警告曹操不要打袁绍的主意。以致曹操与袁绍开战之初,曹操内部就有诸将以为不可敌(《三国志?武帝传》),乃至还有不少人写信给袁绍,有点“人在曹营心在袁”的感觉,可见袁绍的硬实力对天下的震慑。由此也可见天下英雄对袁绍的胆怯。

可惜的是有如此优势的袁绍,最终在官渡被曹操打败了,袁绍的大英雄之梦湮灭在官渡河。

三、为什么会倒在英雄脚下?

我们知道袁绍是被曹操打败的,经官渡一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根基。袁绍经官渡一战以多败少,彻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位昔日的英雄,有如此优势的英雄,为什么会倒在曹操这位英雄脚下呢?诸葛亮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者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表面看袁绍强大,名声、地位、兵员都强于曹操,而本质上,袁绍却不如曹操强大,最少袁绍有五个方面不如曹操。

第一、眼光不如曹操,看不清天下大势。

第二、胸怀不如曹操,容不下天下英才。

第三、手段不如曹操,对付不了天下英豪。

第四、胆略不如曹操,机会失之交臂。

第五、脑子不如曹操,无法判断天下是非。

下面我们先讨论第一个问题。

眼光不如曹操,看不清天下大势。

曹操胜过袁绍的第一点,是在天下汹汹的乱世中,有敏锐的政治眼光,从浑浑噩噩的乱世中,发现了无用的无价之宝,那就是汉献帝。说汉献帝无用,那是名副其实的。他身边没有一将一卒,只有几个遗老遗少;手中既无钱,也无粮,连汉献帝自己还要靠有良心的官吏施舍。更无地盘,人说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汉献帝的王土,都被拥有刀枪的诸侯瓜分了。汉献帝不但无用,而且还是累赘。袁绍的部下郭图,淳于琼就说:“汉室凌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今英雄据有州郡,众动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若迎天子以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郭图、淳于琼就觉得天子汉献帝是个麻烦,把他放在身边,遇事要向他请示汇报,如果遇事请示汇报,自己还有什么权威,如果不请示汇报,就会被天下人扣上违反圣旨的帽子,所以,结论是迎天子到身边来,不是好计策。而沮授却说:“今迎朝廷,至义也,又于时大计也。若不早图,必有先人者也。夫权不失机,动在速捷,将军其图之。”沮授看来,认为是一件大好事,迎天子是至仁至义的表现,于现实而言是最应该抓住机遇做的一件大事。由于袁绍缺乏战略眼光,在此犹豫不决之中,被曹操抢走了机遇。曹操不顾众人反对,听从谋士荀彧的建议“奉主上以从民望”,把天子迎奉到了许昌。然后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但天子没给他带来多少麻烦,反而是利大于弊。曹操动不动就拿天子吓唬天下诸侯,再加上如华歆、王朗这些天下智明之士认为天子在许昌,就络绎不绝地奔许昌来了。这是第一点。袁绍因缺乏战略眼光失去了天时。

第二点,胸怀不如曹操,容不下天下英才。

本来,袁绍身边人才济济,拔尖的人才也是济济一堂。由于袁绍胸怀狭窄又太看重面子,使一些优秀人才不能尽其用。如,田丰,只是出于谋士的职责,尽臣子的义务,反对袁绍与曹操在官渡作战,说了句“今失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由此,袁绍先是将田丰关进牢房,后因败于曹操,怕田丰因他不纳其言而取笑他,于是,将一个忠臣良才送上了西天,袁绍就因为怕田丰取笑而容不下田丰。面子看得比天大,胸怀逼仄得容不下一句笑话,只可怜了田丰。

再看曹操,他手下的文臣武将大部分是战争中招降纳叛汇集起来的。曹操的信条是唯才是举。陈琳过去在袁绍手下,替袁绍写了篇檄文辱骂曹操祖宗三代,被俘时,曹操只说了一句你无论怎么骂我都可以,不应该辱骂先人,就这么一句话都带过去了。还有那个张绣在淯水战役中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护卫将军典韦都死在张绣手下,自己也差一点送上性命。后来张绣投降,曹操也是既往不咎。由此,曹操的队伍一天天壮大,反观袁绍已是下山的夕阳,没有几许光明了。

第三、手段不如曹操,对付不了天下英豪。

刘备被曹操打败,投奔袁绍,袁绍不计较昔日刘备帮公孙瓒来打自己的仇恨,还是出门迎接刘备。可是,这个天下枭雄的刘备,在袁绍的眼皮子底下也没少干坏事。先是刘备的二弟关羽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文丑。颜良、文丑可是袁绍的两根顶梁柱,袁绍一怒之下,要拿刘备顶命,都被刘备的花言巧语骗过去了。这些故事见《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第二十六回。后来刘备又在袁绍鼻子底下招兵买马,袁绍浑然不知。对于这些,我们可以不求全责备。因为刘备是天下枭雄。刘备在曹操处,曹操就曾想方设法要处置刘备,都被刘备躲过。连曹操这样的天下奸雄都奈何刘备不得,何况袁绍?所以,对于这些,我们就不要难为袁绍,给予过多的责备了。但是袁绍对于自己身边的谋士也是无手段管理。所以,无法驾驭。《三国志?荀彧传》有这样的记载。荀彧说,“绍虽兵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用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擒也。”这些都被荀彧不幸言中,之所以不幸被荀彧言中,是因为荀彧在袁绍那里呆过,深知袁绍的为人。“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内多忌害。”从外表看,袁绍为人宽厚文雅,非常有气度,有忧愁和喜悦都不在脸上表现出来。但是,内心猜忌和害人心很重,由此一点,是无法管理、驾驭他身边的谋臣武将的。

反观曹操,管理驾驭人才花样百出。如赤壁之战惨败后,曹操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众人问曹操为什么放声大哭?曹操说哭郭奉孝饵。众谋士又问,为什么要哭郭奉孝耳?曹操说,要是郭奉孝在,他曹操不会有如此的惨败。在场的众谋士无不汗颜,这正是人家的手段,不指责任何人、不追究任何人的责任,但是每一个在场的谋士无不都因此内疚、不安、反省

第四、胆略不如曹操,机会失之交臂。

袁绍,上帝很垂青于他,一生中有很多难得的机会,可以使他功成名就,但因袁绍缺少胆略,这些机会都与之失之交臂。现在举两例说明。

第一例,《三国志.袁绍传》记载:“建安元年,太祖自东征备。田丰说绍袭太祖后,绍辞以子疾,不许。丰举杖击地曰,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而对袁绍的表现,曹操早已了于指掌。《三国志.武帝纪》记载:“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等到曹操东征消灭刘备,回到官渡,袁绍还按兵不动。由此袁绍坐失消灭曹操的良机。

第二例,《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写道,许攸叛离袁绍,投降曹操。一见面,许攸就对曹操说,吾曾教袁绍轻骑乘虚袭许昌,首尾相攻。曹操听了这话非常吃惊,并说,若袁绍用子言,吾事败矣。这是《三国演义》讲述的故事,不知真假。不过,也不是没有可能。一是许攸具备这样的战略眼光,二是当时确实具备这样的战机。其实不管真假几何,都没有意义,因为袁绍不具备这样的胆略,即使有再多的机会,袁绍也无法把握。

反观曹操,当许攸来降时,建议曹操偷袭袁绍在乌巢的粮仓时,对此,曹操的部下很多人怀疑许攸的计谋到底有几分可信时,曹操在荀攸、贾诩的劝说下,采纳了许攸建议,自将步骑五千人夜袭乌巢。天明时赶到乌巢,一把火烧毁了袁绍的乌巢粮仓。由此,袁绍面对曹操已是江河日下了。

第五、脑子不如曹操,国事、家事无法断定。

《三国志?袁绍传》记载:出长子谭为青州,沮授谏绍,必为祸始。绍不听,曰,“孤欲令诸儿各据一州。又以中子熙为幽州,甥高干为并州。”这样安排也无可厚非,让儿子、至亲各据一州,既可以使这些人得到锻炼,又将地方政权掌控在自己手里。但欠缺的是少子尚没有外派,这就留下了隐患。为什么不外派呢?因为袁绍“爱少子尚,貌美,欲以为后未显”。这样一来在袁绍集团内部就出现了裂痕,由一家分裂为两家。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审配、逢纪与辛评、郭图争权,“配、纪与尚比,平、图与谭比。”审配、逢纪与袁尚是一伙,走得近。辛评与郭图是一伙与袁谭走得近。众人又因为袁谭是长子打算立袁谭为继承人。审配担心、害怕袁谭一旦立为继承人而辛评等人会对他们不利,如是,审配、逢纪根据袁绍一向的意愿,他们两奉迎袁尚代理了袁绍的位置。袁谭赶回时,已无法继承权位了。由此袁绍的家族已一分为二了。袁尚与袁谭开始了火并。与其说是袁绍家族是被曹操打败的,还不如说,袁绍没有脑子,国事、家事无法断定导致内讧,以致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让曹操捡了个便宜。

反观曹操,有了袁绍的教训,曹操在曹丕与曹植之间摇摆不定之时痛下决心。并剪除了曹植的党羽,扶植,巩固了曹丕的太子地位,保证了权力的平稳过渡。

最后就倒在英雄脚下的英雄说几句题外话。袁绍本是个英雄,一个曾经令人崇拜的英雄,一个曾经打败过英雄的英雄,可是,最终却倒在了英雄的脚下。袁绍还是袁绍,可是一个曾经令人崇拜的英雄,曾经打败过英雄的英雄又为什么倒于英雄的脚下呢?这就应验了我们经常说的那句话,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袁绍相对韩馥、公孙瓒等是英雄,但袁绍相对于曹操就算不了英雄。这就告诉我们一条真理,人生也有止步的时候,人生也有走下坡路的时候,人生知道止步,这是智者所为。适可而止,止于至善。就是“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人生有走下坡路的时候,这是自然现象。当人生开始走下坡路时,就会出现下列怪现象,一是不知道止,二是不想止,三是忌讳止。这正像醉汉一样,当他没醉的时候,总是谦虚地拒绝别人好意地敬酒。当他已是醉醺醺的时候,不但无法拒绝别人的敬酒,而且乐意享受各种居心叵测的奉承。人到此时已是没有风险意识了。正所谓“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了。所以,一个明智的人一定要有止损点。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与人之间是有区别的,有的可以当上珠穆朗玛峰8000多米以上的山峰,有的就只能登上7000多米以上的山峰,有的只能登上6000多米以上的山峰,有的只能登上5000多米以上的山峰,有的甚至只能止步于4000多米的山峰。所以说就个体而言,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就整体而言,人与人之间是有区别的。作为一个具体人,应该正确评估自己,量力而行。没有一定的力量是办不了一定的是事情的。反过来说,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力量,才能办好一定的事。办任何事情都靠能力,能力不够,就不会成功。如一个人只能搅动一池子水,一群人可搅动一池塘水,一条大船可搅动一湖水。狂风可以搅动海洋,地震,可以搅得山呼海啸。这就是说,任何事情都可以成功,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有相配的能力。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有限的能力不可能办好无限的事情。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人生如炒股,要有止损点。袁绍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袁绍就倒在了英雄的脚下。有如此类悲情的人物还有一个吕布,吕布也可谓是一个倒在英雄脚下的英雄,欲知其详,请看下一章,不长脑子的英雄。

同类推荐
  • 逆袭在东汉末年

    逆袭在东汉末年

    黄巾大起义,如同当年的陈胜吴广,古老的屌丝们靠着一句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去逆袭。可惜空有屌丝的身份,却没有屌丝的智慧。于是,一个武功高强的屌丝,一个带着现代屌丝智慧的屌丝,回到了东汉末年,化身为仅存的黄巾屌丝的头子——管亥身上。且看这位武术屌如何在关羽刀下活下来,并展开华丽丽的逆袭吧!屌丝不哭,站起来撸!逆袭在东汉末年,请大家多多支持!
  • 三国是这样演义的

    三国是这样演义的

    三国原班人马,演义原本剧情,过程却早就面目全非。没有穿越,没有先知,愚者不蠢,圣者不洁。历史的选择往往是偶然,但更多是参与者无奈中最优的选择结果。一切黑暗,一切人性,三国是这样演义的······
  • 铜雀惊夜冷

    铜雀惊夜冷

    东汉末年,袁绍兵败后,有人在江南小镇发现袁子卿的踪迹,此时亦正是曹丕与曹植争宠夺位最激烈之时,两人都不约而同采取行动欲找到他。因为他的存在,不仅仅是故人之间的恩怨情仇未了,更是牵扯着袁氏一族四世三公收藏的巨宝……江湖原本已风平浪静,却难奈树欲静而风不止,孰是孰非,谁人能断,风大雪大,路归何处?
  • 无良掌柜

    无良掌柜

    “魏忠贤,从今天起,老子让你咬的人你才能咬!”“东林党?什么玩意嘛……”“天启皇帝,我们不要老是玩木匠,做军火、汽车、轮船……很过瘾的!”“努尔哈赤,咱们满汉一家亲嘛,要打也是打外人……什么?抢的地盘太大没人守,不是有我吗?什么,抢的东西卖不出去,不是还有我吗?”“德川家康,干掉丰臣秀吉,给我大明当先锋怎么样?抚恤金很高的哦!”“李舜臣,加入我大明的海军,老子教你怎么在大海里打弗朗机!”“我是什么官?我只是大明一个掌柜!不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我的生意!声明:本书不是纯正历史,可以说是借明末这个时代,烽烟四起,多灾多难的中华儿女民不聊生,努尔哈赤、丰臣秀吉没那么早死,抗日援朝也延后,李自成、高迎祥等内乱被提前,白莲教依然百死不僵。
  • 晋都曲沃

    晋都曲沃

    古晋国以绛山为宗,绛水(今沸泉)出绛山之南,沸涌而东,折向北经青玉峡,东流白石山,悬而为沃泉(今景明瀑布),九曲而北入于浍,萦回盘旋,西流入汾。取其曲,取其沃,得名曲沃。
热门推荐
  • 二悬铃木

    二悬铃木

    二悬铃木是一种梧桐树的名字,就是校园里面遮天蔽日,树下欢声笑语的那种。所以,这是一个平凡的故事。但也许你能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
  • 品极天下

    品极天下

    他——只是一个无名山村走出来的少年!他——只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没有任何依靠的平民子弟!他——从未想过能够在这片只有修炼世家方能掌握所有资源的大陆上睥睨天下!变异的体质只是在昏迷中遭遇天上的陨石所致。圣级心法只是被人陷害在不知道会致命的情况下才修炼。炼丹术更是那自私自利一心想加害于他的师傅无心所授。然而修炼之道本是一个和天斗与人争的坎坷险途。经历了种种危难,他方知世间人心险恶,善良、谦逊、无争在这修炼的世界只是无用的品德,这样的人也只能成为他人的垫脚石。所以他只得无奈的改变自己,变得······
  • 都市魔侠

    都市魔侠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坏人,从好人到坏人,这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转变。江阳,一个性格懦弱的普通学生,机缘巧合之下拜得江湖邪派高手为师,从此踏入险恶的江湖,历经种种机遇与磨难,最终成为一个心狠手辣,冷酷无情,信奉以暴制暴的绝代魔侠。上架前每天保底两更(中午十二点、晚上九点),上架后每天保底三更(早上八点,中午十二点,晚上九点),视订阅,打赏情况不定期爆发!书友交流群:49054809
  • 彼岸依梦

    彼岸依梦

    他们的爱可以不计生死,可以不计权力地位,可以不计千年孤独。千年之前,幽兰为了萧敬峰灰飞烟灭,他为她被困千年。千年之后,物是人非。月葵,一个与幽兰长的一模一样的人,他与她的相遇是偶然,还是命中注定。明明是她,却又不是。人与神,就这样纠葛在了一起。为了寻求答案到鬼城,到北疆……一步步走来,是是非非,他到底爱的是谁?第一次遇见就让她不自觉的流泪,十七年从未流过泪的人,却因为一个陌生而流泪。真的是命中注定的吗?明明知道他的心中只有幽兰,却还是为什么不自觉的随他而去。
  • 沸血杀戮

    沸血杀戮

    人类为争夺异能花自相残杀,桀骜不驯的韩尘侥幸获取了控土的异能,同样渴望变强的他寻求自己的伙伴,与邪恶腹黑女神李语蓉,艺术家若顿,植物系异能者花中公主等组建了自己的杀戮团,前往异能发源地鬼雾森林,开启了冒险之旅,情谊之旅,杀戮之旅,泡妞之旅,奇异之旅,而韩尘和他的伙伴们,一路沸血杀戮,又能否站立在杀戮团,悬赏榜的顶端?且看《沸血杀戮》从头杀到尾,这里没有泡妞没有暧昧,只有属于真正热血男儿的杀戮世界。【胡亥文热血男儿系列之沸血杀戮】欲精心打造起点热血男儿系列,这是属于我们男人的小说。
  • 佛魔杂谈

    佛魔杂谈

    【成佛?成魔?】一念地狱,一念天堂,成魔成佛只是一念之间。一条路,一直走下去,就是魔;知道停下来,思考,修正,就是佛。冲动是魔,理智是佛。倘若,不顾一切的义无反顾的走下去,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便是心魔作祟。若是途中觉醒,大彻大悟,不妨回头是岸,立地成佛。所谓魔道,所谓佛道。佛魔之区别只在于魔有魔道,佛有佛道!
  • 最弱魔王的秘辛

    最弱魔王的秘辛

    “汝,可愿成为本王的力量!”为王的少年对绯色的女孩伸出了手。精致的小脸因为羞涩转向一方,娇嫩的小手一丝无力地握起自身一侧的双马尾,一同放在了少年手上,“愿,愿意。”“那么,于此,为吾燃起希望之火吧。”少年嘴角扬起,握住了女孩的手。“恩~”绯色的炎燃起于两人身旁。“哈哈哈!”少年痴狂得笑起来。“呜——”娇小的女孩低着头,泪在绯瞳的眼眶打转,双唇吐露着无人听见的话语,“耻辱啊!”于此,少年收获了一份力量,然而,力量又岂是一种?!
  • 兄弟之绝无背叛

    兄弟之绝无背叛

    兄弟个十百千万,兄弟情谊永远不会消失。做兄弟就没有背叛。
  • 反穿之古香骄女

    反穿之古香骄女

    她,天启国家喻户晓的天才,却因为一场交易的婚姻,被新郎的“老相好”追杀,穿到现代一个没爹,娘又不知所踪的小萝卜头身上。武世的天才,如何在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担起整个家?古香表示有点为难!恩?为何这枚冷魅帅哥对人家死缠烂打,为了不祸害别人,古香决定为民除害收了这只妖孽!!!什么???妖孽竟然大有来头!!!
  • 魂灵分裂

    魂灵分裂

    祁乐乐,一个善于破译电脑的女大学生,与闺蜜凌雨潇一同长大。有一次因为好奇,而破译了白桦市警局关于连环碎尸案的档案库,发现自己所在的夏宁学院诡异所在。而这时凌雨潇不知为何跳楼自杀……潇潇,你想我死吗?祁乐乐举起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