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20200000011

第11章 对号入座——《公冶长》讲读(下)

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姓宰,名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弟子。

杇:抹子,涂饰墙壁用的工具。这里用作动词,涂饰、粉刷之意。

诛:责也。

宰予善于言辞,与子贡并列为孔门言语科的高足。读此章知他老是白天睡觉,竟然还能成为孔门言语科的高足,说明他肯定有着过人的天资。然有着过人的天资,但不够勤奋,在孔子看来并不足称道。孔子的价值标准为“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值得尊崇的不是外在的力量,是内在的美德;乐以称道的不是天资的聪颖,而是后天的努力。但真正引来孔子所棒喝的,大概还是宰予的“言行不一”。孔子说:“以前我听到一个人的言语便相信其行为;如今我对人,是听他的言语,并观察其行为。从宰予开始,我改变了看人的态度。”孔子信奉“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欣赏“敏于行,讷于言”。宰予是典型的反其道行之,孔子实在是不能允许这种行为发生在弟子身上,深恶之,称其“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虽然孔子说对宰予没什么可说的了,但又不能不说,不可不责,且说之切,责之深,直接棒喝。这就源于师生的一片深情了,由此也见夫子之诲人不倦。

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申枨:孔子的弟子。

若是有过多的私欲,患得患失,内乱外扰,是不可能拥有真正的美德的。真正的美德,必然要防范它的反端。所以真正的“刚”、完整的“刚”必然是“无欲之刚”。孔子说自己没有见到过真正的“刚”者,申枨可能拥有“刚”的某一方面特质,比如刚强,但因为有欲,所以难以实现完整的“刚”。关于孔子心中的“刚”,可以用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注。但有时候,“不思进取”会来假冒“无欲则刚”。那些无所作为、“闲居为不善”之人,喜欢将“刚健进取”者独有的属性,充作自己的品行,冠冕堂皇地将此作为自己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最佳借口,进而让自己心安理得。

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恕道”表达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己所欲”要不要“加诸人”呢?道,希望自己不要受到别人的影响(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道,还希望自己不要影响到别人(吾亦欲无加诸人)。但是,要做到这一切很难。当有人在享有权力,或者自认为自己具有较高美德的时候,掌控他人的欲望将不断地膨胀。这种欲望,既包括权力上的支配,也包括精神上的影响,还包括对天性自由的干涉,当然要警醒。孔子认为不仅子贡做不到,一般人都很难做到。恶当然是恶,但伪善与恶本质无别,却带着美丽的面纱。有时,人会以善的名义,做了恶的事情。更多的时候,有人认为自己具有较高美德,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文章,是指人的道德的外在表现。朱熹言:“德之见乎外者,威仪、文辞皆是也。”又是什么在影响和支配着文章?这就要涉及一个本源的话题——人内在的天性。《中庸》云“天命之谓性”,还有天地运转之大道(天道)。

在《孔子家语·大婚解》中,鲁哀公向孔子请教“君子何贵乎天道”,孔子回答:

贵其不已也。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而能久,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之,是天道也。

贵其不已,即生生不息,运行无阻。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这讲的是运转之道。引领者和跟随者的关系不是主体对客体的控制关系,而是平等的生命履行不同的职责,如日月相随,交映生辉。真正理解了这样的含义,才可真正地爱人。对实际权力的拥有者来说,有这样的认知尤其重要和必要。

不闭而能久,东方不亮西方亮,自然长久;无为而物成,万物根据自身的禀赋特性自然地生长、发展;已成而明之,对其恶者隐而不宣,而对其善者播而不慝,这些都是天道的特质。

由成身到天道,是一个人表达自我成就的标准和行动的过程。其实一个人的自我成就是没有标准的,但是不同的岗位与使命又有着相对确定的内容。如果一定要讲自我成就的标准,还是要看天,看地,在天地自然中得到启发。顺应之,也就是“顺应天道”。天道的“不已”彰表着“自强不息、全力以赴”。天道的“东西相从”“不闭”昭示着“开阔的心胸,对他人他物的欣赏,对生命的感知和尊重”。“无为而物成”就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自己的那个“小我”不是成就的标准,也成就不了。应使其依顺本性,顺应时代,成就一个更有意义的“大我”。最终“不过乎物”,就是“量力而行”。真正的成身是一个“大我”的成就,是一个“仁以为己任”,顶天立地,无愧天地之心的成就,这就是天道了。

当天、地、人融为一体,天命与天道合和的时候,人在担当怎样的使命与任务?这其中的道理实在是深远,由深远而美哉!在这方面的体察与表达,孔子最为到位。子贡领会了孔子关于天道性命的思想,不禁感叹孔子所说的“性”与“天道”方面的道理,在别处就听不到了。也就是说,子贡认为孔子关于天道性命的观点是最独特、最好的。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曰:“言夫子之文章,日见乎外,固学者所共闻;至于性与天道,则夫子罕言之,而学者有不得闻者。盖圣门教不躐等,子贡至是始得闻之,而叹其美也。”又引程子曰:“此子贡闻夫子之至论而叹美之言也。”程、朱认为这是子贡对孔子“性与天道”至论之言的叹美之辞。

对于子贡的叹美,我们亦信之。

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无论是可得而闻的“夫子之文章”,还是不可得而闻的“性与天道”,都需要用心体会,深切体悟,身体力行。怕的是道理听了一大通,没有消化,就实在是没有意义可言。所以,子路的表现是:听到一项道理,若未能实行,便生怕知道另一项。另在《孔子家语·好生》篇,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患:

未之闻,患不得闻;既得闻,患弗得学;既得学之,患弗能行。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为三件事情感到忧患:一患孤陋寡闻。对于没有听到过的知识与道理,担心不能听到。二患闻之弗学。听到知识和道理之后担心不能学好。三患学而弗行。学了知识和道理后担心不能做好。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谥号为“文”,为何对孔文子有这样的评价呢?“文”看似外在的威仪、文章,其表达实在是源于内在的心性与品质。所以,有“质”才有“文”,实现的路径源于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如此,才可实现“文”,文质彬彬之“文”。读此章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聪敏者往往不好学,如宰予那般,大白天睡觉;一般上位者不下问,往往以老师的资态出现,好为人师。反之,孔文子这两方面都做得很好,也是对得起“文”了。

5.16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产:即公孙侨,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字子产,又字子美郑穆公之孙。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孔子十分推崇他,且赞赏有加,自有其道理所在。孔子称子产有四种君子的德行:“他自己的行为态度庄严恭谨,侍奉君主严肃尊敬,养护人民有恩惠,役使人民合理适当。”

行己是起点,修己是做事的基石,对己恭,方有对人敬。子产“事上也敬”“养民也惠”“使民也义”,无论是行己、事上、养民、使民,子产的所为都是各得其所宜。

5.17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晏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名婴。

关于久而敬之,这句话在传统上有两种解释:一是人敬晏婴,是“久而人敬之”。人们与晏婴交往愈久,就会对他愈加敬重,体现了晏婴善于与人结交。二是晏婴敬他人。一般人的情况是,往的时间长了,彼此更加熟悉,敬意就愈发衰减,结果就如曾子所言“狎甚则相简”,过分亲昵而态度不庄重。但是,晏婴的做法是交往久之,而恒能敬之,当是晏婴善与人交之处,是他过人之处。

孟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晏婴与人交往很长时间仍然敬人,人自然亦敬他。

5.18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臧文仲:即臧孙辰,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历仕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朝。“文”为其谥号。

居:藏放,使居住。

蔡:用于占卜的大龟,因蔡地产龟,所以把龟叫作蔡。

山节藻棁:房子的斗拱雕刻成山形,短柱上饰有水草图案。山节,雕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水草名。棁,梁上的短柱。

依程树德《论语集释》之说,“蔡即大蔡,乃天子之龟而赐鲁为宗器者。依《孔子家语》,文仲盖世为鲁国守蔡之大夫也。然则居蔡非僭居蔡,而以天子之庙饰以之媚神为不智耳”。《论语·雍也》记载,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孔子认为专心致力于合乎义理的事情,尊敬鬼神而远离之,可以算是聪明了。在孔子眼中,臧文仲僭越天子庙饰,以人媚神的行为显然是不明智的表现。

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令尹:春秋时楚国最高的官职,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相,掌军政大权。

子文:即斗榖於菟,曾为楚国令尹。

三已之:多次被罢免。

崔子弑其君: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崔杼杀其君庄公。

陈文子: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陈完之曾孙,名须无,谥文。

面对仕途的起与落,令尹子文无喜无愠,还不忘将政治治理的后续工作传授于新任令尹,以使别人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这种表现实在是可以称得上“忠”,但是不是“仁”?孔子说“未知,焉得仁”,没有达到“智”,怎么能实现“仁”呢?

本章的第二个事例,主角为齐国大夫陈文子。自从崔杼杀了齐国国君,陈文子本来有四十匹马,全都抛弃不要,离开了齐国。结果到了他国,他看到这里的执政者像齐国的大夫崔杼一般,又离开。到了另一个国家,情况还是一样,这里的执政者也像崔杼一般,陈文子又离开。陈文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的评价是“清”,但是不是可以称得上是“仁”?孔子还是说“未知,焉得仁”,没有达到“智”,怎么能实现“仁”呢?

这里充分表达了“仁”与“智”的关系,一位全然的“仁者”,必定是一位真正的“智者”。既有着成为“仁者”的意愿,更有爱人的能力,才可以称为“智”。反之,有着爱人的心绪,如“忠”,如“清”,但没有爱人的能力,只是自以为是的一腔热情,凭情绪做事情,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无法实现爱人,也就不能实现“仁”。

如此看来,孔子心中的“仁者”,必然是“既仁且智者”。

5.2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上章言“未知,焉得仁”,没有达到“智”,怎么能实现“仁”呢?三思而后行就是“智”的表现。但这个通用规则一定适合所有的人吗?未必。对季文子来说,就无须三思而后行,孔子认为他“再,斯可矣”,“二思而后行”即可。当然,“三思”未必指三次思虑,本质为多次思虑,以至成熟。“二思”亦非指就考虑二次,而是与“三思”相比,无须反反复复考虑那么多次。鲁莽不好,但优柔寡断也不能称为“智”。过犹不及。

5.2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实现“仁”,需要“智”,但“智”就全然是好的吗?还是未必。还有种更深的智慧超越“智”,可是看起来好像在“智”的反端。这种更高一层的“智”,名之曰“愚”,大智若愚之“愚”。

何时用“智”?孔子认为宁武子做得就很好。邦有道,政治清明之时,宁武子施展拳脚,一展抱负。但是当邦无道,政治昏庸之时,宁武子就彰表出“愚”独有的魅力。未达之时,无道之时,不变平生之所坚守的信念与价值,方是大智,此智若“愚”。

但事实上,有时“进”易,“退”难。不是智慧不能企及去实现那个更高一层的“智”,去实施那大智若愚之“愚”,而是良知不允许,一名君子的良知使得其“看得破,忍不过”。所以,当政治昏庸之时,愈是有良知,愈易成为烈士。孔子曰:“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说到底还是“富而无骄易,贫而无怨难”。

5.22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狂简:激进。

斐然成章:文采可观。

裁:剪裁,引申为教育、指导。

上章言孔子说自己可以企及“知”,但难以实现宁武子的“愚”。即便是有着成为烈士的危险,良知还是驱使着孔子。孔子人在陈,但是记挂着家乡的那些“小子们”。他们狂简激进,但是文采可观,斐然成章,不知道应该如何教育引导他们。而这般的材质,经过切磋琢磨,方可成器啊!孔子放心不下。

面对父母之邦,只要有机会,当然是“归与!归与”!这也是孔子的“乡愁”情结。

5.2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孔子对自己的父母之邦曾经有着深深的失望,带着失望离开,但是他有自己的处事法则,这种处世法则源于他心中的榜样,如伯夷、叔齐这样的先哲。他们不念旧恶,很少用怨。对恶、怨的态度是放下,是不念,是少用。如此想想,孔子要回到自己的父母之邦,去裁一裁自己家乡那些“狂简但是斐然成章”的小子,自是在情理之中。

对于恶,对于怨,佛家的观点是“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老子的观点是“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24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微生高:春秋时期鲁国人。

乞醯:借醋。醯,醋。

上章言“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是美德。奉行美德当是在应该奉行之时,符合天理,不为难人性。如遇到了“恶”,且恶已经发生并且成为过去式,有美德的人的表现是不念旧恶。对于“怨”,有美德的人的表现应该是少用。但不能为了追求美德本身而采取为难别人、甚至为难自己的行为。有人向微生高借醋,微生高自家没有,他不直接说没有,却向邻居讨来醋给人。对此,孔子认为不能说微生高“直”。直应该是实事求是,并不需要曲意地实现,哪怕是去实现“美德”。

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史学家。相传曾任鲁国太史,作《左传》和《国语》。

匿怨:内心藏有怨恨而不形之于面色。

上章孔子谈到“直”,对微生高向邻居借醋再借给别人的行为,孔子的态度是否定的。本章还有几种情况,孔子也持否定态度,如“巧言、令色、足恭”“匿怨而友其人”。说着花言巧语,戴着一副伪善的面孔,看起来毕恭毕敬,内心藏有怨恨而不形之于面色,还要装作热情友好,对这些行为,孔子以之为耻。而在孔子之时,还有一个人亦以之为耻,即左丘明,二人同好恶。按照“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之理,孔子、左丘明身处同一价值高地。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盍:何不。

衣轻裘:穿着羔裘大衣。

敝:损坏。

憾:怨恨,不满。

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伐,自我夸耀。

施劳:夸大自己的功劳。施,夸大。

到本章,全篇已近入尾声。全篇的主旋律是对号入座。要对什么号来一一入座?主音符还是那个全然的“仁”德。实现它,需要人对于自我的觉知,需要心之所至。心之所至即为志,回到本心,回到志向。

子路、颜回、孔子各自言其志向。子路直爽,一般只要有他在,面对老师的问题,他总是第一个回答。他说:“我愿把我的车马、衣裘拿出来,与朋友一同使用,即使用坏了我也没有什么不满。”对此,朱熹称之为“求仁”。面对“求仁而得仁”的结果,颜回的态度是“我不愿意炫耀自己的长处,也不夸大自己的功劳”。对此,朱熹称之为“不违仁”。关于志向,夫子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人安享晚年,朋友间信任交往,年轻人得到关怀。对此,朱熹称之为“安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达此境界,人间即天堂,天堂亦在人间。

观心,观志,最终观出的是圣贤之气象。胸怀天下,胸怀自己,胸怀他人,都是伟大,均为美哉!善哉!

5.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实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般“安人”的情境,源于“修己”,“修己”方可“安人”。人真的能够很好地“修己”吗?除了对美善的主动追求,还包括对自我偏差的认知,对“过”的自省自讼。所以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看见过谁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便自我责备的哩。”

听孔子这般说话的语气,认知自己的“过”是难的。在认知的基础上,自责、自纠更难。因为难,所以可贵。对别人的“过”,人们容易知见;反观自己的“过”,有点小难;自讼,自知,自省,难上加难。因为太容易看到别人的“过”,对于别人的错误和缺点,所持有的态度,更应偏向于理解,而不是苛责。聪明是一种天分,而善良是一种选择。唯有“见其过而内自讼”,方可纠偏,归于正,才能真正地对号入座。

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对那个理应对着的“号”,应该有所属的“座”,真的能好之吗?真正的好之,是心有所属,心甘情愿。而真正的心甘情愿,不仅仅是指为追求美和善而要付出的辛劳,更有着对于因公众价值偏差而带来的负向结果的担当。这一切,正反两方都应心甘情愿,无有悔怨。至此,再来读本篇首章,孔子认为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还将自己的女儿嫁过去,这就是孔子的价值彰表了,就是孔子之“好学”了。“好学”,即为“好学道”,即为“实现仁”。这一切需要心有所属,心甘情愿。这种道义的担当是自己的自觉自愿,不是对他人的要求,更不是强求。这般对号入座,真正能够对得上“号”、入得了“座”的,就如孔子自言那般,“就是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一定也有像我这样忠信诚实的人,但是要找一个如我一样好学的人,就难了”。因为少,理应需要追求之,向之靠近。

同类推荐
  • 解读生命

    解读生命

    本书对生物、人的生命和行为的方方面面作了比较全面而生动的介绍,这些介绍是对5年来人类在生命领域探索成果的形象总结。
  • 真实的梦幻下

    真实的梦幻下

    本书丛书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时空长廊里考证历史的回响、发掘生命的秘密、探寻太空的谜团、破解文明的神秘,所揭示的神奇绚丽的壮阔画卷,将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将使我们的心灵感震颤.
  • 文化传播人员职业素养

    文化传播人员职业素养

    文化传播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辉煌前景的朝阳产业。近年来我国、我省的文化传播产业按照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大力推动文化传播阵地建设,文化传播良性发展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文化传播产品日益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为促进文化传播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 茶之书

    茶之书

    自冈仓天心的英文著作TheBookofTea(《茶之书》)1906年在美国出版,立刻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进入了美国的教科书,至今已有十几种语言译本,百年畅销不衰。冈仓天心以"茶道"为切入口,娓娓道来,条分缕析地剖陈日本古典美学的精髓,通过茶道的产生、流传、仪式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来解释东方日本的生活艺术和审美观,为西方人理解东方文化及艺术之美打开了一道迷人的回廊,由此也被欧美人士誉为是日本第一次向世界输出文化观念的代表作。影响世界110年最富有诗意的世界茶典,以优美文辞入选美国中学教科书!一百年来用英语介绍东方思想的最富有洞察力的著作之一。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勇于实践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勇于实践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修仙之圣母难为

    修仙之圣母难为

    摇光界的修士觉得分外不平。全天下的狗屎都被姓顾的踩走了。他们九死一生才能拿到的机缘。姓顾的偏偏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天道何其不公!!!顾家人表示不服,这天下从来没有白得的午餐,更不会有白得的机缘。只是这其中的原因,哪里是三言两语能道尽的?
  •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

    小彭,95年生的杭州男生。15岁那年,他决定一个人走出自小成长的温室,开始了一段700多天的独自旅行,寻求内心想要的生活。从一个连相机都没有的非正经出游者,到后来自给自足、装备齐全的背包客。在徒步、搭车、打工交错的两年时间里,他经过水牛交易集市的贵州乡下,感悟到生活之慢;意外蹭饭的广西,人之淳朴印在他心头;每天喝茶、认真地摆地摊的丽江,他遇到自如生活的人,以及艳遇很多——狗……拉市海、泸沽湖、稻城亚丁、川藏线、拉萨、珠峰……这些常人心中一辈子一定要去的地方,年纪轻轻的他已然凭一己之力走过。
  • 毗沙门天王经

    毗沙门天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卓越人士的七种能力

    卓越人士的七种能力

    《最伟大的推销员》作者奥格·曼狄诺又一力作!我们生活在一个依靠能力说话的时代。这是一本在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书;美国公司员工人手一册的书;美国政府机关公务员人手一册的书;美国军队军官人手一册的书;它直接影响着美人的素质。能力代表一切,当你拥有了一定的能力之后,你便会拥有一切。这就是我在这本书里面所要阐述的。不仅如此,我还通过对一些大家所熟悉的商界精英们成功经验进行了剖析,发现了他们之所以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们无一不拥有着一两种与他人不同的特殊能力。在此基础之上,还系统的分析了这些能力是怎样促使他走向成功的,和一些这些能力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修炼,并且得以提高。
  • 霸道总裁,女王驾到

    霸道总裁,女王驾到

    熟悉的画面,是梦还是预知,不都不是。秦若梦,立林中学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却因那生活中出现的满是熟悉的画面而发现自己并不普通,原来自己是重生而来,这一次她不会让父母失望,不会再让人生留下太多遗憾……
  • 人性呼唤

    人性呼唤

    描述阮闽君高考后,收到阮父的邀请,带着艾文学和薛虹烨来阮父打工的地方游玩。随着暑假的结束,艾文学和阮闽君各自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及其在各自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困境。
  • 本姑娘要定你

    本姑娘要定你

    两个月前,因为我爸爸说我以前和人有过婚约,而且要我去相亲,不管我如何反对,都无济于事。所以我就来了个轰轰烈烈的离家出走,来到另一个城市的普通高中,这高中可真是破的要死!也不知道我是怎么熬过来的。哎!我的离家出走就这样以被哥哥抓回告终,但是,回来了也不错嘛,吃嘛嘛香的,还有帅哥耍。
  • 梦想谜陆

    梦想谜陆

    一个虚拟的游戏,里面有现实的朋友,与自己最爱的人,但是,这却是之后的事情,曾经又发生过什么呢?奇幻过头的穿越剧是过去,这里,是回忆的开始。
  • 恶魔VS甜心

    恶魔VS甜心

    一个既霸道又腹黑的恶魔、一个冷酷无情的,却只对她温柔的美男、一个柔情似水的的俊男。他们要钱有钱,要身份有身份,要美貌有美貌,怎么也不可能想到这一生会爱上一个身为普普通通的单亲家庭的她,爱的还无法自拔!那么她会选择哪个他呢?
  • 吾立乾坤

    吾立乾坤

    乾为天,坤为地,乾坤既已亡,天地吾所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