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唐朝是我国封建王朝鼎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发生过许多动人的并流传至今的传说和故事,而关于大明宫建造的始末和传说更是引人入胜。
(一)大明宫名字的由来
唐大明宫是长安城三大宫殿群中规模最大而又最豪华壮丽的宫殿群。它虎踞于城北禁苑的龙首原上,在其上望终南千峰了如指掌,俯视京城坊市街陌如在槛内。
那么,它为何要建在高高的龙首原头,又为何要以“大明”两字为宫名呢?关于大明宫名字的由来的确有一段名不见经传的典故。
据说,李渊和李世民初建唐朝时,长安城内只有太极宫这一处皇宫。而这太极宫也不是唐朝新建的,而是隋朝旧有的。李渊做了大唐王朝的开国皇帝后,就想着另辟新的豪华富丽的宫殿,以尽享人间安乐,但由于李世民和众贤臣的劝谏,只得作罢。
后来,李世民做了皇帝,即唐太宗,他尊李渊为太上皇,在宫中安度晚年。这李渊是个庸碌而又贪于享乐之人。他不满足于太极宫里享乐,嫌太极宫地势低,秋日潮湿,夏日闷热,更嫌太极宫里宫室狭小和陈旧,因此,整日里闷闷不乐。深深后悔当日在皇帝帝位上时,没有当机立断地建造一两处显赫华美的宫殿。
唐太宗见父亲不乐,在省问晨昏之时,也曾问过父亲有何不适和要求,但李渊闭口不说。日理万机的唐太宗便没有再深究此事。
不久,李渊终于忧郁成疾,唐太宗这才急了,但问父亲,李渊仍是不开口,他只好去问母亲窦太后。窦太后是个明理之人,她虽说出了李渊的心病所在,但又劝儿子不要动用府库之资另建宫室,让儿子一心一意地处理朝政大事,把劝谕和调理李渊的事留给自己。
但这回唐太宗不敢掉以轻心了,他降旨动用自己的私蓄在城北龙首原头的高阜上,为父亲建造一座临时避暑的夏宫,起名曰“永安宫”,盼望父亲住进去后,能够龙体康复,永享安乐。
谁知,刚刚破土动工不久,李渊就已病亡。唐太宗想:既然父亲未能住上,就建造给母亲住吧。于是,永安宫得以继续建造下去。
这天,工匠们正在挖大殿的地基,突然地下放出了耀眼的金光,工匠们不敢再挖,便去禀报了唐太宗。唐太宗亲临工地,命工匠们继续挖下去,挖着,挖着,忽见一物光芒四射,耀人眼目,原来是挖出了一面巨大的古铜宝镜。这面宝镜面若太阳,金光闪闪,背若月亮,清辉可鉴,四周花纹古朴,尘埃不沾。
唐太宗看后,认不出是何代的宝物,便谦逊地向随行的房玄龄和魏征等群臣请教。魏征示意房玄龄先讲,房玄龄让魏征先说。
唐太宗见自己的两位股肱之臣在打哑谜,便点将道:“请魏爱卿先讲讲吧,房爱卿随后补充,如何?”
魏征捋捋胡须,当仁不让地说起来。
原来,这面宝镜就是著名的秦镜,它一直珍藏在秦始皇的咸阳宫中。它有一种奇异之处,若从对面来照镜子,里面则映出人的倒影,如果以手抚胸,就能照见体内的五脏六腑,影象十分清晰,毫纤可见。更重要的是,它能照出臣下的忠奸,照出国运之兴衰……
这确实是一件辨真伪、明忠奸、诊国病、保江山的国宝。但秦始皇却只用它来照宫里的宫娥彩女,但见“胆张心动者”,全部作为有异心者而斩之。秦二世胡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杀人如麻,但却留下了奸臣赵高等指鹿为马,专权误国,使显赫一时,匈奴也为之丧胆的强秦,顷刻而亡。
汉高祖刘邦初占秦都咸阳时,萧何劝他封了咸阳宫和阿房宫等所有宫室,金银财宝,子女玉帛、钟鼎狗马一律不要,仅仅装走了秦宫里的所有图书卷轴,再就是这面镇国之宝,即秦镜。由于有了这面宝镜,因此汉朝得以延续数百年!汉末,群雄争霸,秦镜不知流落何处?谁知数百年后的今日竟在龙首原上再次出世!
说到这里,魏征向唐太宗深深一拜,贺喜道:“今日秦镜出世,预示着大唐江山万古长青,此乃陛下齐天洪福所致,臣特贺之!”
唐太宗听后,急忙推开两个内侍抬着的秦镜,说道:“朕要此镜何用?朕早就得到一面胜于秦镜千倍万倍的明镜了!”
听到这里,魏征的脸红了,老成的房玄龄却不解地问道:“陛下的明镜何在,指予微臣一睹为快?”
唐太宗手抚着魏征之肩,说:“魏爱卿者,朕之明镜也!房爱卿,你说是不是了哈哈哈!”
房玄龄拍手也笑道:“陛下所言极是,微臣贺之!哈哈哈!”
魏征的脸被说得更红了,俯身辞谢道:“微臣何能敢与秦镜比高下!陛下过奖了!”
唐太宗正色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爱卿常进谏于朕,使朕得以明得失兴替,难道不是朕的一面高悬的明镜么!为记今日君臣们明镜之会,朕特改此永安宫为大明宫!”
在场的人都高声欢呼,大明宫就这样得名了。过了不久,大明宫的美名便天下流传了。
(二)大明宫改名的传说
大明宫竣工后,唐太宗果然以秦镜为其镇宫之宝,使其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大明”宫。长安士庶都说:“每夜皆见龙首原上的大明宫里大放光明,亮若白昼。”但唐太宗却始终没有搬到大明宫里住,他一直在太极宫中,依仗着明镜魏征等贤能之臣的辅佐,创造着“贞观之治”的大好局面。
后来,唐太宗的儿子李治登基,为唐高宗。这是个既懦弱无能,又喜享乐的帝王。他把朝政让给皇后武则天去处理,自己躲在深宫里玩乐。他借口太极宫地势低洼和潮湿,使自己得了风痹之疾,下诏重建扩修龙首原的大明宫。
钱从哪儿来呢?
李治舍不得掏自己的腰包,决定从百姓和群臣身上盘剥,以筹集重建大明宫的巨款。他下诏征收陕西、山西等15个州万民百姓的赋税,并且扣去在京全体文武百官一个月的薪俸,用来重建大明宫。他征集全国能工巧匠和数万民侠工役,日夜施工。
不知鞭死和累死了多少民侠工匠,终于在一两年的紧迫期限内,重建扩修起一座拥有21座门,24座殿,大量亭台楼阁和一个名叫“蓬莱池”的人工湖泊的豪华而庞大的宫殿群。
李治嫌“大明”两字对自己有讽谏之意,便改大明宫为蓬莱宫。随之便搬进去住了下来。他搬进蓬莱宫后,如同鱼儿得水,整日在蓬莱池中游乐,在蓬莱岛上礼佛,正事压根儿不管。
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了那面秦镜,便到藏镜楼中去验看,想拿来照照宫女取取乐,谁知,寻遍了整个藏镜楼,以至整个蓬莱宫,哪里还有秦镜的踪影!
他气极了,把看守此镜的太监抓来严刑拷问。那太监叩头如捣蒜似地回禀说,打从皇爷御口改大明宫为蓬莱宫的那日起,秦镜便不翼而飞了!唐高宗听后,惊恐地瞪圆了双眼。不久,便成了双目失明的盲人。
虽然,唐高宗李治御口金言,改大明宫为蓬莱宫,但他以后的唐帝王却仍称蓬莱宫为大明宫,千百年来,在长安乃至天下,无人不知大明宫,但蓬莱宫之名却极少有人知晓。
(三)大明宫建设的传说
建设大明宫的工程浩大博精,其施工过程实难想象,先看看含元殿的建筑。含元殿是大明宫内第一座正殿,据记载:
含元建名,《易乾坤》说,曰:含宏光大,又曰:元亨利贞,括万象以为尊。
高宗于龙朔二年四月迁入大明宫,两月之后为大明宫各门、殿、亭取名。这时大明宫内诸多殿宇显然不能满足唐高宗和武后对宫廷各种盛大活动场所的要求,宫内还没有可以代表大唐威严与强盛的大殿,含元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建的。
含元殿始建于龙朔二年,次年四月建成,历时一年。在经过实地勘察选定龙首原南坡后,朝廷即下令征调数以万计的工匠大兴土木。除砖瓦可以就地烧制外,石材和木材都是从全国各地运到京城的。据李华《含元殿赋》中描写:
命征盘石之匠、下荆杨之材、操斧执斤者万人。涉碛砾而登崔嵬,择一干于千木,规大壮于乔枚。声坎坎与青云,若神培而颠催。
终于建成了这座“进而仰之,骞龙首而张凤翼;退而瞻之,岌树颠而萃云末”的巍峨大殿。
推而广之,外面可以从李华《含元殿赋》的详细描写中看到修建蓬莱宫时采伐建筑用材的过程:在远离荆州和扬州等地方,近万名工匠携带着斧锯等工具进入深山老林,寻找合格的栋梁之材。
这种寻找是千棵树中挑选一木的选择,山谷中到处回响着树木倒下的声音。“势动连崖,拉风碎雷”,这些被选中的木材先从水路经过长江和汉水运至扬州,后自大运河至黄河,再由黄河逆流而上进入渭河,最终运抵长安。
李华所说的千里寻一并不夸张,在含元殿遗址处有一座方形的石柱础,这个石柱础上部覆盆状的圆形部分是用来承载宫殿立柱的,由此可以推断出立在其上的立柱应该是巨型木材。
史书记载,大明宫的监造者为司农少卿梁孝仁。梁孝仁监督大明宫工程的进展,但是作为唐朝主管农业的官员,他不可能是皇家建筑的设计师。大明宫的设计者究竟是何人呢?
奇怪的是,如此巨大的建筑群,史书上却没有任何关于建筑设计师的记载。根据《旧唐书》的记载,大明宫建造期间,阎立本正担任唐朝政府的将作大匠。
阎氏一家深谙工艺之学,父亲阎毗曾为隋朝的殿内少监,兄长阎立德曾先后担任唐朝的将作大匠和工部尚书。阎立德设计了翠微宫、玉华宫以及唐太宗的昭陵,这是大明宫之前唐王朝最为重要的建筑工程。
阎立德死后,其弟接任将作大匠,将作大匠专门负责皇家工程的设计和营造。因此可以有理由推测,大明宫的设计者就是阎立本。他既是唐朝声名显赫的画家,又是大明宫的建筑设计师。
关于大明宫修建过程的具体细节,史籍中记载的并不多,但完全可以相信,工程监造者梁孝仁肯定是费尽了心血。先是建筑工人的管理就够他劳累的了。工匠一般是朝廷工部下属机构的人员,是吃皇粮的,每月有固定俸禄。
值得嘉许的是,工程监造者梁孝仁在修建的过程中就开始注意绿化。起初,他在各个庭院中都植了白杨树,并领着著名将领契苾何力参观正在修建的宫殿,他指着那些杨树对将军说,这些白杨树都是速生树种,三五年后,整个宫中就会是绿荫处处了。
契苾何力虽然是来自铁勒部落的大将,但对于汉族文化的熟悉程度不亚于本土人士,他没有正面回答梁孝仁的话,而是口吟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梁孝仁一听这诗句不由得到吸一口冷气,契苾何力将军是在说白杨树乃是墓冢之间是树种,不应该种植在皇上居住的地方。梁孝仁一时疏忽险些闯下杀身之祸,他立即下令将所种的白杨树统统拔去,改种梧桐。而沿着宫墙又种植了柳树,这种柳树成为大明宫的一景,张祜的“万树垂柳排御沟”,韩翊的“寒食东风御柳斜”都是描写这些柳树罩御宫的佳句。
大明宫和含元殿在建成后又先后经过多次整修。
唐德宗贞元年间,含元殿已经历了一百四多年的风风雨雨,显得有些陈旧,于是德宗下令于贞元十九年二月开始整修,修了一年多。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初一,他在整修后的含元殿受百官朝贺,谁料就在这一天突然得了急病,过了几天就死去了。
(四)大明宫盛唐生活故事
唐朝从唐玄宗开始,历代帝王都居住在大明宫,尤其以盛唐时期唐玄宗的宫廷生活最引人注目,色彩斑斓。这不仅因为唐玄宗是个把唐朝推向鼎盛又引向衰败的是非人物,还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那种浪漫多彩、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
唐玄宗时期,大明宫内的生活极其奢华,浪漫。唐玄宗迷恋歌舞,并且精于此道,于是宫中就养有许多歌舞方面的人才。
先秦时周幽王和褒姒有一笑千金的典故,唐宫里也有一歌千金的传说。传说有个叫永新的宫妓善于唱歌,最受唐玄宗的宠爱。每次在御前奏歌丝竹之声不能遮遏。唐玄宗常对左右说:“此女一歌价值千金。”
还有个叫作念奴的歌妓不仅有姿色,而且十分善于唱歌,没有一刻离开唐玄宗的左右。她每次在大明宫中执板唱曲,一双妙目左顾右盼。
唐玄宗对杨贵妃说:“这个女子过于妖丽,眼色媚人。”当念奴啭声歌喉的那一刻,声音好像钻出了天上的朝霞,虽然钟鼓笙竽的嘈杂也不能遮遏。宫妓当中唐玄宗对念奴最为宠爱。
在盛唐的大明宫中,流传的传说故事有许多,不过最让人感兴趣的还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生活故事。
一个秋天的八月,太液池上有数千株白莲花盛开,唐玄宗与贵戚们在一边饮宴观赏,左右都叹羡不已。唐玄宗指着杨贵妃对左右说:“怎么比得上我的解语花?”
到了冬至日下大雪,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中午纷纷扬扬的大雪停了,大明宫内寝殿上因天气寒冷所结的冰溜都形成条状。杨贵妃命侍儿敲下两条冰溜看着玩。
唐玄宗晚朝视政回来问杨贵妃说:“你玩的是什么东西?”
妃子笑而答曰:“所玩的是冰筷子。”
唐玄宗对左右侍从说:“妃子天性聪慧,这个比喻得好。”
开元末年,江陵地方进贡乳柑橘,唐玄宗以十枚柑橘种在蓬莱宫,到了天宝十年的九月秋天结实。他将乳柑橘赐给宰臣,并说:“朕以前在宫内种的柑橘现在结了一百五十余颗果实,与江南及蜀道所进贡的没有差别,只是味道好像不太一样。”
其中有两个柑结成了合欢果,唐玄宗与杨贵妃互相持玩。唐玄宗说:“此果好像知道人意,朕与卿本来同一身体,所以叫合欢。”于是拥抱杨贵妃一起坐下吃了这枚合欢果。
广南地区进贡一只会说人话的白色鹦鹉,称为“雪衣女”,一天飞上杨贵妃的镜台自言自语说:“雪衣女昨夜梦见被鸷乌所搏。”唐玄宗令杨贵妃教给雪衣女念《多心经》。白鹦鹉将这篇佛经记诵精熟。
后来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别殿游玩,将雪衣女放置在步辇竿上一同去。忽然一头鹰从天而至,将雪衣女杀死。唐玄宗与杨贵妃叹息了很久,将鹦鹉的尸体埋在苑中,称为鹦鹉冢。
唐玄宗之所以宠爱杨贵妃,不仅仅是因为其容貌长得美丽,关键是她有效地揣摩了唐玄宗的心理,而这也是后宫许多姿色艳丽的女子做不到的地方。
传说,一天唐玄宗与亲王在宫内下棋,并令贺怀智独奏琵琶,杨贵妃站在棋局前观看。唐玄宗眼看就要输棋了,杨贵妃将怀里的猫扔在棋盘上,扰乱了棋局以乱其输赢,唐玄宗因此十分高兴。
某个八月十五日夜,唐玄宗与杨贵妃临幸大液池,凭栏望月而不尽意,唐玄宗敕令左右说:“在池的西岸另筑一座百尺高台,朕与妃子来年再来望月。”没想到,后来安禄山起兵反叛,这座百尺高台也没能建造完,只剩下基址在那里。
还是在天宝年间,唐玄宗命宫女数百人为梨园弟子,都住在宜春北院,唐玄宗一向精通音律,当时著名的乐师有马仙期、李龟年、贺怀智等。安禄山自范阳来朝入觐,献了几百支白玉箫,都陈列在梨园。从里面传出来的音响凡间是没有听过的。
杨贵妃擅长曲艺,曲艺中最善于击磬,泠泠然多有新声。太常梨园的乐师也不能做到。唐玄宗命人采蓝田美玉雕琢为磬,上面装饰着流苏之类,以金钿珠翠珍怪的东西杂饰。又铸了两座金狮子,各重两百余斤。其它彩绘绮丽,制作精妙的东西一时无比。
等到安史之乱平息后回到长安,只有玉磬还在。唐玄宗看着玉磬心里十分凄然,不忍放置在床前,令载送到大常寺收藏。
开元年间宦官白秀贞从蜀地回来,献给唐玄宗一把琵琶。琵琶槽是些檀木制成,温润如玉,光亮可鉴,有金丝红纹形成的两只凤凰,弦是未呵弥罗国永泰元年所进贡的渌水蚕丝制成,如串起来的珠子“瑟瑟”作响。
杨贵妃抱着这柄琵琶在梨园弹奏,凄清的音韵飘向云外。而诸王公主自虢国夫人以下都自称为贵妃琵琶弟子,每次听完曲子便进献给杨贵妃许多珍奇的礼物。
杨贵妃对谢阿蛮说:“你贫穷没有可以献给我的东西,还是我给你礼物吧。”说着命侍儿红桃娘取红粟玉臂环赐给谢阿蛮。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诏令谢阿蛮跳舞。此时,唐玄宗已经不在大明宫居住,却依然怀念从前梨园的生活。跳舞完毕后谢阿蛮将当初杨贵妃送给她的金粟装臂环进献给唐玄宗说:“这是贵妃所赐。”
唐玄宗拿在手里看了半天凄然说:“这是高祖大破高丽获得了的两件宝物,一件是紫金带,另一件是这个红玉支。朕将红玉支赐给了妃子,后来高丽知道此宝在我的手里要求归还,朕命还其紫金带,留下了红玉支没有归还,你既然从妃子那里得到,今日再看见徒增悲凉啊。”足可以见,唐玄宗对杨贵妃感情的深厚。
在杨贵妃得宠之前,唐玄宗还有一个珍爱的妃子,原名江采苹,因其天生爱好梅花,所居阑槛,种有许多梅树,每当梅花盛开时,赏花恋花,留连忘返,唐玄宗将其称为“梅妃”。她是太监高力士自湖广到两粤为唐玄宗选美时,被选入宫中的。
一入宫中,大见宠幸,数千后宫佳丽均不及江采苹秀媚。但后来却由于杨贵妃入宫而失宠,最后死于安史之乱中。
安史之乱杨贵妃自缢马嵬陂后,梅妃消息全无。叛乱平定,唐玄宗回到长安,忆及梅妃江采苹,疑其散失民间,乃下诏军民士庶,如觅得梅妃,授官三秩,赐钱百万,不意亦很久无下落。
也有人传说:“贼人曾于宫中获一女尸,疑是梅妃之尸。”唐玄宗听到此信,只道梅妃已死,十分伤感。
一日,唐玄宗梦见梅妃到来,含泪道:“昔陛下蒙尘,妾死乱军中,有人哀妾惨死,埋骨池东梅株旁。”醒来后唐玄宗便起床往太液池边,令高力士等捡寻尸骨,终无所得。又想到梅亭外面,曾有温泉,就过去找寻,梅亭边尚存梅花十余株,挖开土果然得到梅妃尸体,身上裹锦,尸骨的胁下,刀痕尚在。
高力士见皇上悲思甚切,求得梅妃画像一幅进呈御览。唐玄宗题诗像上: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
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题毕,把她的模样刻在石头上,留作纪念。
但是,唐玄宗对待梅妃的这种思念远没有像对杨贵妃那样“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应有时,此恨绵绵无绝期”那样浓烈。
常言说“一人成仙,鸡犬升天”,杨贵妃得宠以后她的几个姊姊也受到了唐玄宗的宠幸,生活奢华得让人吃惊。
一次,在便殿中,宁王吹玉笛,唐玄宗打羯鼓,杨贵妃弹琵琶,李龟年吹篥,张野狐弹箜篌,贺怀智打拍子。歌女谢阿蛮献舞,从早晨至中午欢洽异常。
当时只有秦国夫人端坐在一边静静观看。吹完了曲子唐玄宗戏弄秦国夫人:“今日幸得伺候夫人,请赐一幅缠头。”
秦国夫人说:“岂有大唐天子的阿姨没钱可用呢?”接着取出300万钱“赏赐”给了唐玄宗。
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也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将政事全部交给杨国忠和历史上的另一个奸相李林甫。
“亲小人,远贤臣”是历代统治的大忌。在杨国忠等奸佞小人得到重用的同时,许多有报国之心的贤臣义士却离唐玄宗越来越远了。
等到安禄山迷惑唐玄宗,意欲谋反的时候,即使很多大臣已经觉察到了,在大殿之上也无人敢言。这直接造就了唐朝从兴盛走向衰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