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379500000008

第8章

论曰。是第二明诸识不生。欲明本随无明诸识生起。今随始觉还归心源。归心源时诸识不起。识不起故始觉圆满。于中有二。略标广释。标中亦二。初言性无有觉觉即为觉者。是标始觉圆满章。觉知无觉诸识则入者。是标诸识不生章。言性无有觉者。谓空性中非但无识亦无始觉。觉知无觉之理则为始觉之智故言觉则为觉。言觉知无觉者。牒前始觉。始觉圆时八识不起。随觉无觉无诸识故。随觉究竟归心源故。故言诸识则入。何以故下释中有二。先明因满。后显果圆。金刚智地者。谓等觉位始觉因满。金刚喻定义如前说。今约觉因名金刚智。解脱道断者。不生因满。然此中断有其二义。若对生得无明住地。即金刚心为无间道。妙觉初心为解脱道。无间道时与无明俱。解脱道起方能正断。若对诸识戏论种子。则其前心为无间道。与彼种子俱起俱灭。最后一念金刚喻定是解脱道。正断种子。今约断其种子义门故言金刚解脱道断。此时现有异熟识者。由其前念种子所生。生起因果不同时故。此后异熟不更生者。此时已断一切种故。故知此言解脱道断正是诸识不生之因。次显其果。于中有二。先明觉圆满。后显识不生。初中言断已入无住地者。金刚解脱断种子已即入妙觉无住之地。二谛之外独在无二故言无住。无住之心双泯二谛故无出俗入真之异。既无出入不在空有故言心处无在。无在之处唯是一心。一心之体本来寂静故言决定性地。一心显时八识皆转。故于是时四智圆满。所以然者。即此一心离闇成明。明白清净无影不照故言其地清净。如净琉璃。是显大圆镜智之义。即此一心远离二边通达自他平等无二故言性常平等。如彼大地。是显平等性智之义。如是一心无所观故于诸法门无不观察。故言觉妙观察。如慧日光。是明妙观察智之义。如是一心无所作故于利他事无所不作。故言利成得本如大法雨。雨润万物令成果实。此智亦尔。利他事成令得本觉。是明成所作智之义。四智既圆是始觉满也。入是智者已下次显诸识不生。得是四智正是妙觉之位。故言是入佛智地。是时既归一心之源。八识诸浪不更起动故。入智地者诸识不生也。上来二分演始觉竟

经曰。无住菩萨言如来所说一觉圣力四弘智地即一切生本根觉利何以故一切众生即此身中本来满足

论曰。此下第二演本觉义。于中有二。一者正明。二者遣着。初中亦二。先明本觉无二之理。后示除障入证之门。初中亦二。先问后答。问中言一觉圣力四弘智地者。领次前说四智之义。始觉圆满即同本觉。本始无二故名一觉。无所不为故言圣力。一觉之内俱四大智持诸功德。故言智地。如是四智同一心量皆无不周。故名弘智。如是一觉即是法身。法身即是众生本觉。故言即一切生本根觉利。本来具有无量性德熏众生心作二种业。故名本利。由是本觉无二义故无一众生出法身外。故言即此身中本来满足

经曰。佛言如是何以故一切众生本来无漏诸善利本今有欲刺为未降伏

论曰。是答述许所问。明本觉中无量性德不为三漏之所染动。故言本来无漏。以此为本生诸善利。故言诸善利本。虽有本觉而由客尘欲刺所覆故。今未得自本觉耳

经曰。无住菩萨言若有众生未得本利犹有采集云何降伏难伏佛言若集若独行分别及与染回神住空窟降伏难调伏解脱魔所缚超然露地坐识阴槃涅槃

论曰。此下第二示其除障入证之门。于中有二。先问后答。问中言采集者。明三有欲取生死果故言采。此诸烦恼与心相应故言集。从无始来现行不绝故言难伏。治道方生其力微劣。云何能伏。如是疑也。答中有三。先出所伏。次明能伏。后显降伏所得胜利。若集若独行者。众生心行粗细不定。或时烦恼相应故集。或时离惑心行故独。离烦恼时犹有法执分别。烦恼俱时即为烦恼所染。故言分别及与染也。次明能伏。谓。依佛经回其心神。遣人法相住二空理。故言回神住空窟。此心方起而顺道理。故有胜能。彼惑无始而逆道理故不能敌。故言降伏难调伏。是明地前伏除二障。由是伏道入断道位。渐拔种子乃至永尽。永尽之时远离四魔。故言解脱魔所缚。次明降伏所得胜利。胜利有二。谓菩提果及与果果。菩提果者。超出有漏五阴聚落坐于道场得无上觉。故言超然露地坐。言果果者。以无上觉证大涅槃。觉知无觉诸识皆入。故言识阴般涅槃也

经曰。无住菩萨言心得涅槃独一无伴常住涅槃应当解脱

论曰。此下第二遣着。于中有二。先明无住以遣有住之着。后示无得以除有得之执。初中有二。先问后答。问中言独一者。八识转时成一觉故。言无伴者。人法二执斯远离故。无伴之觉常住于涅槃。常住之智解脱一切缚。有作是执故作是问也

经曰。佛言常住涅槃是涅槃缚何以故涅槃本觉利利本涅槃涅槃觉分即本觉分觉性不异涅槃无异觉本无生涅槃无生觉本无灭涅槃无灭涅槃本故无得涅槃涅槃无得云何有住善男子觉者不住涅槃何以故觉本无生离众生垢觉本无寂离涅槃动住如是地心无所住无有出入入唵摩罗

论曰。是答正遣有住之执。于中有二。初略破执。后广显理。初中言常住涅槃是涅槃缚者。设有常觉住于涅槃即是执着缚于涅槃。云何常住是解脱耶。何以故下广显道理。理无住故有住违理。违理之心非缚是何。释意如是。于中有二。先约本觉以明无住。后约始觉以显无住。初中约无异义以明无得无住。此无异义有其四种。一者本理无异。如经涅槃本觉利。利本涅槃故。是明涅槃。是本觉利。此本觉利是本涅槃。其始觉者即同本觉。所以无异故无得也。二者觉分无异。如经涅槃觉分即本觉分。是明涅槃众德。即是本觉之德。无异无得如前说也。三者一味无异。如经觉性不异涅槃无异。是明觉性一味无差别相。即是涅槃之无差别。四者无二无异。如经觉本无生。涅槃无生觉本无灭涅槃无灭。是明本觉本无生灭。即是涅槃之无生灭。由是四种无异道理本无异故无得涅槃。是明无能得涅槃觉。次言涅槃无得者。是明涅槃无所得义。既无能得所得。何有能住所住。以之故言。云何有住。即显常住不应道理。次约始觉以明无住。先标后释。言觉者者。谓始觉者。释中言觉本无生者。觉知生死本来无生。所以离着生死之垢也。言觉本无寂者。觉知涅槃本无寂静。所以离入涅槃之动。心无所住者。不住生死及涅槃故。无有出入者。不见俗有及真空故。入唵摩罗者。一心之体离二边故。归此心源故名为入。如是无住方得解脱。故住涅槃不离缚也

经曰。无住菩萨言唵摩罗识是有入处处有所得是得法也

论曰。此下第二遣有得执。于中有四。一者正明无得。二者重遣疑情。三者领解。四者述成。初中有二。先问后答。依前入言如言取义。谓无垢识有所入处。入时证得故有所得。有作是疑故作是问

经曰。佛言不何以故譬如迷子手执金钱而不知有游行十方经五十年贫穷困苦专事求索而以养身而不充足其父见子有如是事而谓子言汝执金钱何不取用随意所须皆得充足其子醒已而得金钱心大欢喜而谓得钱其父谓言迷子汝勿欣怿所得金钱是汝本物汝非有得云何可喜

论曰。是答正明无得之义。于中有三。谓法.喻.合。初言不者。总非有得。何以故下喻显无得。于中有四种喻。一者迷子不知有金钱游行贫苦喻。二者其父示子有金钱令得充足喻。三者喜得金钱喻。四者告非有得喻。初喻中言迷子者。谓诸众生迷自心源。如来大悲如视一子。故喻迷子。法华穷子局喻声闻。此中迷子通喻群生。手执金钱者。喻诸妄识。五缚烦恼执着分别。覆自净心不知有故。游行十方者。遍计五相及五事故。经五十年者。受五阴生五十恶故。贫者少有世间善故。穷者都无出世财故。困者或堕三途受剧苦故。苦者或生人天受轻苦故。专事求索者。求世间乐作福业故。而以养身者。受人天乐而受用故。而不充足者。受世间乐弥增渴爱盛必有衰无义利故。第二喻中其父见子者。佛归心源同体大悲。为诸众生作慈父故。有如是事者。有如初喻所说事故。而谓子言者。为众生说大乘教故。汝执金钱何不取用者。示有净心应信解故。随意所须皆得充足者。若用净心本觉胜利法身慧命得圆满故。第三喻中其子醒已者。闻大乘教而生信解。位在地前故。而得金钱者。得入初地正通达位。证见佛性本觉利故。心大欢喜者。后得智中念当现得生极喜故。而谓得钱者。出观失念有漏心中故起法执。谓有得故。第四喻中所得金钱是汝本物者。示其所证本觉之利本来属汝非始有故。汝非有得云何可喜者。既本属汝非今始得。不宜于得生着心故。汝勿欣怿者。遮其分别。谓有所得于中生着而欣怿故

经曰。善男子唵摩罗者亦复如是本无出相今则非入昔迷故非无今觉故非入

论曰。是第三合。于中有二。总合别合。总合中言唵摩罗者。此云无垢。本觉本净性无改转似彼金钱性无改故。又金有四义喻。本觉中常乐我净通合四喻中金钱也。别合中有四句。本无出相者。合初喻中手执金钱故。今即非入者。合第三喻而得金钱。昔迷故非无者。合第二喻。汝执金钱何不取用。是昔迷故不用。而手执故非无也。今觉故非入者。合第四喻。是汝本物汝非有得。今觉本物不出自心。既本不出何得有入。非有入故非有得也

经曰。无住菩萨言彼父知其子迷云何经五十年十方游历贫穷困苦方始告言佛言经五十年一念心动十方游历远行遍计

论曰。此下重遣疑情。三番问答次第遣疑。此初番者。问依喻疑。答就法遣。答意而言经五十年。喻于一念心动。十方游历。喻于远行遍计。斯则一念之顷遍计诸法。即于此念其父告言。告言之时即得醒悟。念究竟时得无所得。如觉金钱而无所得。所以父告非为经久。但为显一念具五十恶故。喻中说经五十年耳。答意如是。是义云何。谓由无明力而起四相。四相无明和合力故。能动一心生住异灭。一心既动带此四相。是故说名一念心动。如起信论云。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乃至广说。于中委悉。如彼记说

经曰。无住菩萨言云何一念心动佛言一念心动五阴具生五阴生中具五十恶

论曰。是第二番遣第二疑。显所治恶。欲明一念四相摄诸生死故具五阴有五十恶。云何五阴具五十恶。谓识阴有八。即是八识。受想二阴随识各八。行阴有九。八是相应。一不相应。色阴十七合为五十。言十七者。能造四大。所造十三。谓五根.五尘.法处所摄有三种色。如显扬说。谓律仪色.不律仪色.及定自在所生色故。且就一门立为五十。如是五十是真实恶。皆是流转违涅槃故。对彼涅槃真实善故

经曰。无住菩萨言远行遍计游历十方一念心生具五十恶云何令彼众生无生一念佛言令彼众生安坐心神住金刚地静念无起心常安泰即无一念

论曰。是第三番遣第三疑明能治道。令彼众生者。十信已前一切众生故。安坐心神者。十住已去安心三空决定不退名安坐故。住金刚地者。初地已上证得法身。离诸灭坏如金刚故。静念无起者。等觉位中觉其动念本来寂静令不起故。心常安泰者。至妙觉位得见心源无起无灭。本无动念。无始无终。无起灭故常。无动念故安。无始终故无不泰然。如是修行得究竟觉。即无生死一念四相。以之故言即无一念。为显是义故。起信论说言。初发意菩萨等觉于念异念无异相。以舍粗分别执着相故名相似觉。如法身菩萨等。觉于念住念无住相。以离分别粗念相故名随分觉。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觉。案云。此中得见心性心即常住。即释此经心常安泰之句。余句准释如前应知。上来大分演本觉竟

经曰。无住菩萨言不可思议觉念不生其心安泰即本觉利利无有动常在不无无有不无不无不觉觉知无觉本利本觉觉者清净无染不变不易决定性故不可思议佛言如是

论曰。此是第三领解第四述成。不可思议者。总领叹深。下别领解。于中有二。先领言句。后领义理。言觉念不生其心安泰者。领前静念无起心常安泰之句。此是始觉之究竟处。下领义理云。即本觉利者。领无始觉异本觉义。如论说云。若得无念者。即知心相生住异灭以无念等故而实无有始觉之异。以四相俱时而有皆无自立本来平等同一觉故。案云。实无始觉之异者。是释经中即本觉利之句。四相俱时而有皆无自立本来平等者。是释经中利无有动。如是始觉觉知无异故。以能得常在不无。言常在者。直谓不无。然此中言常而无当有。故言无有不无。既无当于有始觉故。虽不无觉而不有觉。故言不无不觉。觉知如是无觉道理。即知始觉不异本觉故。觉知无觉本利本觉。如是究竟觉知之者。远离无明所覆故清净无染。清净者。本来净故。无染者。今离染故。永无生住异灭故不变不易。不易者。无生住故。不变者。无异灭故。若如是者。即同真际等于法性。故言决定性故。既同平等离言绝虑。故言不可思议。前已言不思议。今重言不思议者。亦不可思议于不可思议故。佛言如是者。第四述成文。如前所领解。不违道理故

经曰。无住菩萨闻是语已得未曾有而说偈言尊者大觉尊说生无念法无念无生心心常生不灭一觉本觉利利诸本觉者如彼得金钱所得即非得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边伯贤我爱你.

    边伯贤我爱你.

    我,夏雪落,配不上你边伯贤,我不是夏家的千金,只是一个孤儿罢了——夏雪落。我,边伯贤这辈子只爱你一个人,不可能有人改变——边伯贤。我,夏雨妍,我才是夏家的千金,你夏雪落不配拥有他的爱,只有我,才配,你只是一个孤儿——夏雨妍
  • 百战邪皇

    百战邪皇

    关公战秦琼;历史打现代;原始功法VS功率武器;过去完成时PK将来进行时;所有这一切全都源于一个虚假的绝世阴谋。人世扭曲,战争错位,以高级骗局启动的游戏引擎,结果却毁天灭地,最后全都变得面目全非……
  • 沉吟为君

    沉吟为君

    “呵呵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劳什子的来年旧事故人去…”酒壶对酒盏滴滴答答地注着酒,仿佛咿咿呀呀地吟着:“日月轮流催晓前,青山绿水常在面前。”戏子的一生于小楼是庭有枇杷树的亡灵。铁马金鞭,长命百岁。我不是戏子,上不了戏台,走不了你说的地方。我去了那里,和你也就分别了。琵琶曲入尾,剑锋也走了偏光,春日的梨花你道只得煮酒才有味,杏花又得你几许的新欢?世事无常,悲欢离合,转眼就是明日黄花,你越酒行天下,温柔得不似口口声声的女儿红,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执酒言欢,秋漫漫,有味是清欢。杏花依旧,一欢如初见。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自1934年米德首先运用角色的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后,角色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研究中。
  • 韩娱之双魂人

    韩娱之双魂人

    前世的兄与弟寄于一体,如今的他们将恩怨延续着…………
  • 与之为乐

    与之为乐

    哪个雨夜念与乐救了满身是伤的徐为之。徐为之醒的时候世界是一片黑暗的,他只听到“医生说你的眼睛只是暂时性失明,会好的。”…………后来我终于明白,他尽管跟天气一样难以预料,却也跟天气一样无可避免。…………情深不及久伴,厚爱无需多言。
  • 贴身司机俏总裁

    贴身司机俏总裁

    丹炉爆炸,全镇小道士借助还魂丹之力,重生现代都市。未婚妻太高冷,女上司太傲娇,小明星太温柔,邻家小妹太痴情,哎,千般风情,皆如妖精,贫道只好全都收了。太极阴阳,画符镇妖,炼丹吐纳,医道术法……我本只是个小道士,可你们逼着我笑傲花都、乐享天齐……无量天尊
  • 名人传记丛书——李世民

    名人传记丛书——李世民

    本书写了李世民如何从从战功赫赫的少年英雄成长为励精图治的伟大帝王的人生历程。他少年时驰骋于战场,所向披靡;成为帝王后,广纳贤才、收服四夷,开创了流传千古的“贞观之治”,终成为文武兼治的一代圣帝仁君。
  • 忘川彼岸琉璃葬

    忘川彼岸琉璃葬

    天生金色异瞳的女孩被丢弃于无回森林,被皓月凤凰和黄金圣龙收养。弦月无影,琉璃有声,在12岁生日那天以月琉璃为名,携一只小白球使魔强势回归!她可以笑着无视并原谅他人的挑衅和错误,不过——事不过三。对了,附加一点,全看心情!看我好欺负?呐,不小心玩坏了呢。现在不出手?只不过是——玩具,要慢慢玩才有趣啊。;魔法学院里,一寝室的“怪物”聚在了一起——如果你还是认为她们好欺负,那么你就自求多福吧。病娇属性,腹黑毒舌,这样的大魔导士——“呐,你想死么?安全无痛一下解决所有烦恼。”
  • 黑客锋云

    黑客锋云

    陈锋网络ID“0709”,在国际黑客比赛,华夏美利坚黑客大战,宣誓主权入侵短腿国政府网站等等国际大战中这个ID都曾出现过,他用高超的网络技术无视对方强大的网络壁垒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在网络上如同神一般的人物为何.....一日三餐吃泡面?小公司里做程序猿?女老板与他合租?陈锋仰天大啸:“侵我华夏网络者,虽远必诛!”(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意外!另:新书需要大家温养,作者需要动力,请大家收藏,评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