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379500000009

第9章

论曰。此是第二以偈赞颂。颂中有三。初之二句总赞能说。次有四句颂前法说。后有二句颂彼喻说。初言说生无念法者。说诸众生成无念法究竟觉故。无念无生心者。无生死念成无生心故。言心常生不灭者。略颂演文。彼言心常安泰乃至常在不无故。生之言在。灭之言无。故一觉本觉利利诸本觉者者。彼诸众生无无本觉。是故说言诸本觉者。下之二句颂前四喻。总颂可知

经曰。尔时大众闻说是语皆得本觉利般若波罗密

论曰。此是第三闻法得利。随所说义随得利故得本觉利。始觉般若平等无异。如前说故

入实际品

论曰。言实际者。离虚之称。究竟之义离幻究竟故名实际。依教修理。理入行入。故名为入。然实际以无际为际。二入是无入之入故名入实际品

经曰。于是如来作如是言诸菩萨等本利深入可度众生

论曰。别明观行六分之中第三依本利物分竟。此下第四从虚入实。又前品明心生灭门。今此品显心真如门。就文有四。一者略标大意。二者广显道理。三者身子领解。四者时众得益。初中有二。先开令入方便。后示所入实际。开方便中总标别开。此文总标令入大意

经曰。若后非时应如说法时利不俱顺不顺说非同非异相应如说引诸情智流入萨般若海无令可众挹彼虚风悉令彼庶一味神孔

论曰。此是第二别开方便。于中即开四种方便。一者知时方便。二者识机方便。三者引入方便。四者出离方便。知时方便者。如经若后非时应如说法时利不俱故。后有三义。佛灭度后故。正法灭后故。五重五百中后五百岁故。言非时者。非纯熟时故。非易悟时故。异见盛兴相非时故。若于如是非时直应真如说法不当彼时无所利益。时利不并故言不俱。是为知时方便。识机方便者。如经顺不顺说非同非异相应如说故。顺不顺说者。若直顺彼心说则不动邪执。设唯不顺说者则不起正信。为欲令彼得正信心除本邪执故。须或顺或不顺说。又复直顺理说不起正信。乖彼意故。不顺理说。岂生正解。违道理故。为得信解故顺不顺说也。若诸异见诤论兴时。若同有见而说则异空见。若同空执而说则异有执。所同所异弥兴其诤。又复两同彼二则自内相诤。若异彼二则与二相诤。是故非同非异而说。非同者。如言而取皆不许故。非异者。得意而言无不许故。由非异故不违彼情。由非同故不违道理。于情于理相望不违故言相应如说。如者而也。引入方便者。如经引诸情智流入萨般若海故。诸情者。大小****差别故。诸智者。空有知见差别故。引接此辈皆顺道流。令入一觉一切智海。无上菩提深广义故。如百川流同入大海。大海深广同一味故如是名为引入方便。出离方便者。如经无令可众挹彼虚风悉令彼庶一味神孔故。挹者斟也。是取纳义言虚风者。谓游空风。能起诸浪。喻诸境界动诸识浪。可度众生挹境界风故。从前来诸识浪转。今无令挹识浪静息也。庶者庶几。是希望义。言神孔者。谓神仙窟。远离城邑无事闲静长生之处。喻大涅槃不死之宅。圆寂平等故名一味。令彼众生希大涅槃。止诸识浪出离流转。如是名为出离方便

经曰。世间非世住非住处五空出入无有取舍何以故诸法空相法性非无非无不无不无不有无决定性不住有无非彼有无凡圣之智而能测隐诸菩萨等若知是利即得菩提

论曰。是示所入道理。于中有四。一者略明。二者重释。三者偏执不当。四者达者胜利。初中言世间非世者。世间五法无所有故。住非住处者。常住涅槃无所得故。修观行者达五空时。出有入空故言出入。入空之时不取空性。虽不取空而不舍空。以之故言无有取舍。既入五空。何故不取。若无取者如何不舍。为答是问故。第二释诸法空相法性非无。故说入空。非无不无不无不有。故无取舍。言非无者。谓法性理。不同免角故。言不无者。谓观行者而不遣故。不遣之者非无理故。言不有者。谓观行者亦不存故。不存之者非有理故。法性如是非定有无。是故达者不住二边。故言无决定性。不住有无。由是道理故无取舍。第三中言非彼有无凡圣之智者。凡夫存有而背于空。二乘背有而趣空寂。如是不离有无之智而能测量安隐法性者。无有是处故言非也。第四中言诸菩萨者。地前菩萨若知法性不有不无者。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故切言即得菩提。谓即发心知法性时。是时即得无上菩提。是义出华严经发心功德品也。上来诸文每言决定性故。何故此中乃言无决定性是不相违。所以然者。无决定义无改定故

经曰。尔时众中有一菩萨名曰大力即从座起前白佛言尊者如如所说五空出入无有取舍云何五空而不取舍

论曰。此下第二广显道理。于中即以四门分别。一显实际义。二明趣入义。三开入之阶位。四示入之方便。初中亦四。一名五空。二明三空。三明空是真。四明真是如。初中有二。先问后答。问者名大力者。此人得入实际法门。遍周法界。无所不为得大自在。故名大力。故于是门开发显扬。言如如者。佛所说言契当如理故。前如是当义。后如是道理。先领后问。问其二义。一问五空法门。二问无取舍义

经曰。佛言菩萨五空者三有是空六道影是空法相是空名相是空心识义是空菩萨如是等空空不住空空无空相无相之法有何取舍入无取地即入三空

论曰。如其次第答前二问。五空即显三种真如。何等为三。一流转真如。二实相真如。三唯识真如。是义具如显扬论说。此中前二空即前二真如。后三空是第三真如。是义云何。初三有是空者。由三有爱流转三界。三界流转无前后性。刹那无住空无所得。即是流转真如门也。第二六道影是空者。由善恶业各二品故。六道果报似本现影。影无离本空无所得。即是实相真如门也。后三唯识真如门者。前二是遣所取义名。名义互客不成实故。后一是遣能取心识。能所相待不独立故。唯识道理最难可入。故开三空遣其能所。能所空故得无分别。菩萨已下答第二问。如是等空者总举五空辨其理智。空不住空者。空智无住与理平等故。空无空相者。空理无相与智平等故。理智平等无能所相。何容取舍于其间哉。所以入中即入三空。无取地者。谓十地也

经曰。大力菩萨言云何三空佛言三空者空相亦空空空亦空所空亦空如是等空不住三相不无真实文言道断不可思议

论曰。此一问答是明二空。空相亦空者。空相即是遣俗显真。平等之相亦空。即是融真为俗。空空之义如销真金作庄严具。如涅槃经言。是有是无是名空空。是是非是是名空空。是明俗谛有无是非差别之相是空空义。空于平等空显俗差别故。故此差别名为空空。空空亦空者。空空即是俗谛差别。亦空还是融俗为真也。如销严具还为金瓶。第三中言所空亦空者。谓初空中空所显俗。第二空中空所显真。此二无二故言亦空。是融一谛显一法界。一法界者。所谓一心。然初空门内所遣俗者是所执相。第二空中所融俗者是依他相。俗有二种相故所遣所融非一也。又初门内遣俗所显之真。第二空中融俗所显之真。此二门真唯一无二。真唯一种圆成实性。所以遣融所显唯一。第三空者非真非俗非二非一。又此三空。初空显俗谛中道。次空显真谛中道。第三空显非真非俗无边无中之中道义。言如是等空者。总举三空。不住俗相。不住真相。亦不住于无二之相。故言不住三相。如是不住究竟显实故言不无真实。虽不无实而非有实。由如是故文言道断。道断之言亦不可寄故亦说言不可思议

经曰。大力菩萨言不无真实是相应有

论曰。此下第三明空不无真而不有真义。先问后答。问意而言。凡言有无必也相对。不有必无。不无即有。若言不无真实之理则应是有真实之理。凡诸学者每作是计。为遣彼执故作是问

经曰。佛言无不住无不无不有不有之法不即住无不无之相不即住有非以有无而诠得理菩萨无名义相不可思议何以故无名之名不无于名无义之义不无于义

论曰。答中有二。一者正答。二者叹深。初中言无不住无者。先言不无真实句中谓无之名不住无义。是故不无之名亦不当于有义。以之故言不无不有。是明无名之名不当有义之义不有之法不即住无者。虽融俗为真而不守真无之法故。不无之相不即住有者。虽融真为俗而不守俗有之相故。以真俗不住有无故。不无真实无二之理。真俗不无二谛故。不有真实无二之理。故言非以有无而诠得理。是明无义之义不称有名之名。菩萨已下第二叹深。于中有二。直叹释叹。无名之名不无于名者。佛所说名不当有义之义故为无名之名。而当无义之义故言不无于名也。无义之义不无于义者。佛所体义不称有名之名故为无义之义。而称无名之名故言不无于义也。如是不有名义而亦不无名义。由是道理不可思议也

经曰。大力菩萨言如是名义真实如相如来如相如不住如如无如相相无如故非不如来众生心相相亦如来众生之心应无别境

论曰。此下第四明真不有如而无不如义。于中有二。先问后答。问中亦二。先立道理。后问所疑。言如是名义者。如前所说不可思议之名义相。名义相称无倒无变故名真实。如是名义远离能所一味平等故名如相。如是名义平等如相诸佛如来所体故言如来如相。如不住如者。是明无名之如名当于无如之如义。如无如相相无如故者。无如相之如相称于无名之如名。如是称当能所平等故。若名若义非不如来也。相无如者。如相无如。如相正是无相为相。当知如无如相是明不有如之无相。相无如者。是明不有无相之如。如之体相虽是不有而亦不无如之体相。如是无如相之如相方称无名之如名也。众生心相相亦如来者。谓诸众生分别心相相即非相无不平等。是故彼相亦是如来。上来正立平等道理。次言众生之心应无别境者。是问所疑。众生心相既是如来。则众生心应无别境。无别境者。即无分别。无分别故应无染污。无染污故即无三界。有作是疑故作是问

经曰。佛言如是众生之心实无别境何以故心本净故理无秽故以染尘故名为三界三界之心名为别境是境虚妄从心化生心若无妄即无别境

论曰。是答所疑。先与后夺。与者就自性净。本无染故。夺者约随他染。有别境故。自性净者。如宝性论引经说言。善心念念灭不住非烦恼所染。不善心念念灭不住非烦恼所染。烦恼不触心心不触烦恼。云何不触法而能得染心。乃至广说故。即是染而不染门也。随他染者。夫人经言。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可了知。即是不染而染门也。心本净故理无秽故者。自性净心本觉之理非诸尘秽之所入故。以染尘下夺其所问。于中先显不觉染尘。后对不觉略示始觉。不觉中言以染尘故名为三界者。住地烦恼略有三种。谓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以此住地起三界爱。三界爱故三界心生。由是妄心。变作虚境。以之故言从心化生。次明始觉。心若无妄者。依理观行妄心不生故。即无别境者。妄作境界随心灭故。上来四门合为第一广实际义

经曰。大力菩萨言心若在净诸境不生此心净时应无三界佛言如是菩萨心不生境境不生心何以故所见诸境唯所见心心不幻化即无所见

论曰。此下第二广趣入义。于中有四。一者总明趣入。二者别显趣入。三者入之离过。四者入之离边。初中有二。先问后答。问中言此心净时应无三界者。初地已上证见本净故。随所应得三界灭无。三界事相者。或于初地或第八地而得灭无。三界自性者。等觉位中而得灭无。三界习气至妙觉位方得灭无。此义具如二障章说。答中总许故言如是。三界灭无时心境不相生。所以然者。唯心妄见变作境界。心无妄时则不作境。境界无故不生心也

经曰。菩萨内无众生三性空寂则无己众亦无他众乃至二入亦不生心得如是利即无三界

论曰。此下第二别明趣入。于中有二。一者总标举数。二者问答别显。此是初文。内无众生者。谓十住位得内人空故。三性空寂者。十行位中得内法空故。则无己众亦无他众者。十回向位得平等空遍遣自他人法众故。所言众者。众生名众。五阴之法亦名五众故。是相似空未得真证。乃至二入者。通举地前地上入数

经曰。大力菩萨言云何二入不生于心心本不生云何有入佛言二入者一谓理入二谓行入理入者深信众生不异真性不一不共但以客尘之所翳障不去不来凝住觉观谛观佛性不有不无无己无他凡圣不二金刚心地坚住不移寂静无为无有分别是名理入

论曰。此下问答别显。问中有二。先问后难。答中亦二。先答后通。答中有三。牒数列名次第辨相。此中理入者。顺理信解未得证行故名理入。位在地前。行入者。证理修行入无生行故名行入。位在地上。理入文中有其四句。深信已下乃至翳障。是十信入。不一者。谓众生相不异真性而非一故。不共者。非亦一亦异故。第二句言不去不来凝住觉观者。是十住入。悟众生空故不来去。于人空门静住其心觉察佛性无去来故。第三句言谛观佛性不有不无者。是十行入。已得法空依法空门谛观佛性。不有法相不无空性故。第四句言无己无他凡圣不二等者。是明十回向位。理入已得自他平等空故心如金刚坚住不退。梵网经中名十金刚。仁王经中名十坚心。是十回向之异名也

经曰。行入者心不倾倚影无流易于所有处静念无求风鼓不动犹如大地捐离心我救度众生无生无相不取不舍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重生医妃狠绝色

    重生医妃狠绝色

    前世惨死,重生后,看到狠心的姐姐在喂自己吃毒药,被她打脸拒绝。渣男四王爷送她礼物,被她拒绝。母亲探望,她发现母亲已经中毒,心急如焚。姐姐云贵妃在宫里不得宠爱,突然暴毙,被自己的妹妹云美人取而代之。二夫人,准备毒害主母,杀死女主。朝廷也波诡云集。居心叵测的青麟王、心狠手辣的四王爷和倾国倾城的七王爷,各怀心机。她随祖母进宫,差点被人生米煮成熟饭。她只想安安稳稳,却携仇归来。凤凰涅槃,执掌天下。一个小小的女子,是如何登上至尊皇后的宝座。
  • 我家的狐仙大人

    我家的狐仙大人

    二十元买回家个小兔子,怎么变成狐狸了?一早醒来,窝里躺个美男,什么情况?
  • 傲世娇女之异界女王

    傲世娇女之异界女王

    养父一家被亲身父亲所杀,被亲身父亲逼上绝路,却不知道所杀之人之她的亲生女儿,她发誓,如果活着,她必将杀她之人碎尸万段,十年后,她闪耀归来......
  • 主宰是怎样炼成的

    主宰是怎样炼成的

    一代衰神张日天,居然爆发了。获得了一个所谓的系统。在系统的诱导,自身的欲望下。张昊从一个mdcz(闷骚、屌丝、处男、宅男)转变成了只手遮天、雄霸万千世界的大主宰。经过生化危机那吃人的世界,而变得坚毅的精神意志。在现实世界金钱、权利的诱惑,使他的内心变得贪婪。游走在诸天世界,为了力量而拼搏……
  • 庶女婠婠

    庶女婠婠

    前世的兆佳氏婠婠因为是庶女,所以注定要被牺牲;因为是庶女,所以注定见不得光;因为是庶女,所以连死都没有留下一个牌位,只落得草席裹尸,丢弃荒山。直到临死前,婠婠才知道所谓的亲情、家族利益都不过是个笑话。恭顺、隐忍、付出只是成全别人的借口,到头来都不过是枉做好人。所幸上天垂怜,让她有重活一世的机会,好在一切都还有改变的机会。前世她用一生证明善良、恭顺和付出不过就是一个笑话,今生她不想当什么笑话,她只想要大权在手,杀尽前世负我之狗。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烈焰邪尊

    烈焰邪尊

    少年炎凡的强者之路,横扫三界,踏平万古!
  • 幸福女大王

    幸福女大王

    某宝:我这人特善良,从不记仇。众人:那是,你一般有仇当场就报了。某宝:那怎么了?总比憋屈一辈子,死了重生再报强!*人活一世,草木一生,求的就是俩字──“痛快”!*这是一个从宅斗种田文跳槽到快意江湖文的女主快意江湖,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有恩自然也要及时报恩*一句话简介:幸福女大王,恩怨情仇立马兑现!
  • 校草之威廉古堡

    校草之威廉古堡

    骑着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不一定是唐僧,哇哇哇,还有可能是恶魔!当然啦,骑着白马的,也许还是纯洁的天使。聆听风中——小提琴的绝唱!本小说简体版2009年上市,编辑改名<不良笑草>《不良笑草》越南海外版2011年末上市谢谢大家的支持。购书群号:64940479
  • 樱花爱恋,总裁专情

    樱花爱恋,总裁专情

    樱花树下儿时的结识,漫长的等待再次遇见。十多年后误认别人,是天意?不,最后会知道的。车祸……血液流淌着,就这样死去了?一次再一次被伤害……虐着每一个人,心痛,心累……不知道该如何欢迎加入樱花爱恋,总裁专情,群号码:486914253申请删除
  • 动物集中营-猛虎“迷糊”的森林大餐

    动物集中营-猛虎“迷糊”的森林大餐

    捕捉活虎是两条腿猎人的特殊职业。他们捕捉的对象多为刚刚成年独立生活的幼虎。猎人伊万、乌拉、高索夫等五个猎人在二十四条猎犬的引领下,驾着二十四条狗拉的雪橇,在寒冷的冬季进入林海雪原之中,闯入了猛虎“迷糊”的领地,发现了猛虎“迷糊”一家三虎。而这个冬季正是各种动物缺少食物的季节,身处于猛兽之冠的猛虎同样面临着觅食的艰难。它们在猎获野猪之后遭到二十四条猎犬的围击。母虎和群犬的大战终以母虎的死亡而告终,而两条腿的猎人不甘心只猎获一只死虎,他们进而捕获了另一只小母虎。在母虎遭残杀的时候,猛虎“迷糊”却在领地之外散步,它发现了来自人类的威胁,才在林海之中上演了一幕幕雪地搏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