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塑化剂风波如滚雪球般愈演愈烈,已酿成一次重大食品安全危机。吃的喝的竟“无所不毒”,民众闻“塑”色变。目前全台至少有156家业者遭到塑化剂波及,受污染产品扩大到近500项;统一集团的三种产品也被查出有毒,其中有毒芦笋汁已销往中国大陆。
与以往发生于大陆的“三聚氰胺”等事件不同,此次“塑化剂”事件源自台湾地区,但依然让人不得不小心警惕。
一方面,大陆与台湾近在咫尺,经济联系极为密切。因此,受“塑化剂”污染的台湾食品以及假冒起云剂,进入大陆的可能性很大。据国家质检总局日前通报,“经查实,上海口岸今年3月曾进口一批‘悦氏运动饮料’,可能含有被毒性化学物质污染的‘起云剂’。”而媒体最新透露,“有毒芦笋汁已销往大陆”。
另外,“塑化剂”的造假逻辑,与此前大陆出现的三聚氰胺、瘦肉精几乎相同。据了解,台湾的黑心不良公司之所以会将有毒的“塑化剂”加入食品原料,冒充原本作为合法食品添加剂的起云剂,是因为“塑化剂成本只有起云剂原料棕榈油的五分之一”。当年,三聚氰胺被不法奶商用来冒充“蛋白精”,不也是为节约成本吗?
这种背景下,再反观大陆的食品安全标准、监管水平等,人们显然有理由追问,类似台湾这样以塑化剂冒充起云剂的食品安全事件,或者在其他产品中滥用有毒塑化剂的其他安全事件,是否在大陆同样存在?这不,日前便有媒体报道,“一家国际环保机构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国内市场上大量存在的塑料玩具,含有危害儿童健康的邻苯二甲酸酯,而毒玩具中的邻苯二甲酸酯正是所谓的塑化剂。既然国产内销的儿童玩具大量存在塑化剂,那么国产食品感染此毒的可能性是不是也有呢?
鉴于此,笔者以为,监管部门不仅要彻底追查可能流入大陆的台湾塑化剂食品,以及假冒起云剂的塑化剂产品,也要排查一下大陆生产的食品等是否也存在受塑化剂污染的情况。及时排查有利于最大程度地降低健康危害,即使大陆不存在台湾这样的情况,进行这样的排查也能消除民众的担心,并帮助我们实现防范塑化剂上的未雨绸缪。据了解,“目前我国仍然没有出台一个控制‘塑化剂’的规范标准”。同时,“卫生部《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也未提到塑化剂”。(来源:《青年时报》,作者:张贵峰)
缘起于台湾塑化剂风波,大陆食品安全部门也开始检查塑化剂这个不速之客,其重视程度并不亚于不久前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光明网对此做了一个报道。
大陆产食品首次查出含塑化剂,国家药监局11日发出通知,在广东、浙江4家企业8个样品中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目前对发现已采购相关产品的,立即进行封存,并配合做好问题产品处置召回。(6月12日《新京报》)
此情此景,不由想起赵丽华的一首诗来:“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当台湾“塑化剂”风波愈演愈烈之时,我们这边却风平浪静,不免令人起疑。在经历了三聚氰胺奶、瘦肉精猪肉、染色馒头等一系列“非法添加剂”事件洗礼后,国人对于食品安全早如“惊弓之鸟”,如何相信“风景这边独好”?
因此翻看网络民意,大多数人对于这“坏消息”不仅不“惊诧”,反而有些欣慰,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一般人早就相信内地食品也有塑化剂问题,并且还希望早日查出,早日严厉查处,只有如此,老百姓才能早日“安全”,早日放下心来。
如今,“该来的终于来了”,老百姓就放下了一半的心,之所以还有另一半没有放下,是因为相关方面仍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显得不够坦诚。比如,此次所查出“染塑”产品多是桂花香精、绿茶香精、杏仁香精之类的食品添加物,略有点常识的人们都会担心:这些香精究竟销往了哪些企业,又被制成了哪些产品出售?然而对这些本该认真对待严肃查处的问题,相关方面却只字未提,试问如此“敷衍”之态度,怎能让人“放心”,又如何不令人愤慨?
也许,海对岸的应对措施能提供给我们一些思考。“塑化剂”风波发生之后,台当局处理的原则是“诚恳面对、控制损害、痛定思痛、重建声誉”。
无数事实表明:信息越是透明公开,公众就越是安之若素;相反,越是遮遮掩掩,不明真相的群众就越多,就越是会谣言四起。作为老百姓而言,我迫切希望相关方面也能“诚恳”应对塑化剂,查出的问题越多,进行的查处越是严厉,我越是放心,越是爱咱们的祖国。(来源:光明网,2011年6月14日)
塑化剂事件也再一次拷问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经济观察网就以《塑化剂事件拷问监管》为题刊发了如下报道:
近几年来,我们经常在各种食品安全事件中认识某些化学品,而这一次轮到了塑化剂。据《经济观察报》公司部记者李丽采访发现,国家对于塑化剂是有相关标准的,但是检测能力不足成为一个重要的隐患。
主持人:在标准方面,虽然我国有相关的关于增塑剂和塑化剂的标准,但是这是否就能够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呢?
李丽:其实国家这方面的标准是与国际相接轨的,虽然这个标准很高。但是我们为什么会出现塑化剂的问题?是与这个标准的执行和监督有关系的,因为我们国家在执行方面是多重管理。标准是由卫生部制定的,标准的编制、毒性的检测也是由卫生部来负责的,但是到了产品的生产阶段就由国家质监部门来负责,所以属于多重管理,多重管理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相互推诿。
第二个就是技术方面,我们国家虽然在标准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我这有一个数据,在2008年以前我们国家的添加剂是65种,到了2008年之后就增加到了959种,从添加剂的制定上我们国家进步是很大的,但是在检测问题上,有90%的添加剂是检测不出来的,相当于这个标准制定出来了可是无法执行,是一纸空文。这个标准本身来讲是可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但是从实际来讲目前还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主持人:我国一方面对塑化剂的监测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却要求有能力的监测机构不能超范围检验,这是否也会成为监管方面的一个隐患?
李丽: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我们应该从检测机构来看待这个问题。目前我们国家食品包装方面的检测机构有2000多家,这2000多家检测机构有三种,第一种是国家的检测机构,比如说各个部委专属的检测机构,占了三分之一。另一种是国家和民间合资的检测机构,也是占了三分之一。还有一种是私有的,属于国外的检测机构进驻到中国。
这三种检测机构,它们之间的可信度不是通用的,比如说我在政府这边检测了,但是到了私有的或是国际上的检测机构他们就不承认了,因为他们觉得你的可信度不高,要用自己的检测结果;国际上的检测机构觉得自己可信度很高,但是到了国家机构这边不会采用,因为觉得你是非官方的,所以他们也不会采用。所以相互之间的可信度是不能通用的。中国的这种出口的产品基本上都是采用国际上的检测机构的检验报告,这样出口到国外才能被采用。现在为什么出具检测报告不被认可,我认为跟这种整个检测系统比较混乱的状况是有关系的。
主持人:生产塑化剂的企业对塑化剂的危害是否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呢?
李丽:塑化剂是一种化学物质,化学是非常博大精深的,我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学习这个东西。所以我认为,说这些厂商对这个塑化剂有多么深刻的理解或者说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我觉得还没有。对此他们肯定没有特别的了解,但是对于一些基本的概念他们是知道的,比如说塑化剂是否可以用在食品上,是否可以用在工业上,是否可以用在医疗上,他们是比较清楚的。
主持人:国家的监管力量相对是不足的,那么企业和行业协会能否在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呢?
李丽:对企业来讲,首先是他们会有一个社会责任和企业利益的选择问题,但这个问题看怎么选择,是要放在一定的背景下的。第一个就是我们国家目前对于塑化剂没有那么全面严格的情况下,企业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的生存问题,就是他们怎么赚到钱,对于社会责任肯定是放在第二位的,所以我觉得如果靠企业来促使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我觉得首先动力不是那么足,因为企业必须要有动力,比如说给企业带来好处他们才会那么做,但是目前国家对塑化剂添加要求不是那么严格的话,我想他们首先考虑的是企业自身。所以说我觉得靠企业是不够的。
第二个是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其实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促进这个行业健康发展的。第一是因为它对这个行业非常了解,它手里有大量的数据,而且这个数据是非常可信的,第二就是协会里面有很多企业,所以它对每个企业都是比较了解的,所以靠行业协会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这个行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且这个行业协会里面有一些专家,对这个行业也会提出一些高屋建瓴的意见,肯定可以促进行业的发展。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行业协会需要企业来交会费,需要企业来参加活动,所以某种程度来讲需要有一定的妥协,而且行业协会没有执法权也没有监督权,所以说它也只能起一个倡导的作用,倡导这个企业向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去做,但是不能迫使这个企业必须按照这个方向去做。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要靠法律,国家需要出台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来使得这些企业能够自觉地做出更加规范的行为来促使这个行业健康地发展。(来源:经济观察网,2011年6月22日,作者:李丽、刘钊、董亮、杨筱雅)
而在专家眼中,塑化剂事件的症结仍然在于企业家的社会道德的缺失。2011年6月2日,长城网以《专家谈塑化剂事件:企业的道德良心很重要》为题刊发了记者手记。现摘引部分内容——
这次台湾部分问题产品非法添加的塑化剂是什么?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食品安全及环保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他认为,人们不必对塑化剂过于恐慌。
塑化剂可被人体排出
董金狮说,此次台湾违法企业添加到饮料中的有毒物质塑化剂,在大陆业内称其为增塑剂,化学名为邻苯二甲酸酯(DEHP),这种物质是有毒的,可干扰内分泌,抑制雄性激素生成,使男性精子数量减少、运动能力低下、形态异常,会导致男性绝育,严重者会引发****癌,存在致癌风险;对于女性,则会导致性早熟。
董金狮说,黑心企业将塑化剂放到饮料中,其行为无异于“投毒”。不过,董教授说,我们身体有自然代谢的功能,塑化剂DEHP如果进入人体,于12到24小时内约有一半的DEHP及其代谢物会由尿液排出体外;大部分DEHP及其代谢物会于24到48小时由尿液或粪便排出,消费者可通过多饮水以及食用果蔬方式,尽快排出有毒物质,不必太恐慌。
果汁、饮料都不如白开水健康
董金狮说,台湾食品使用起云剂30多年,到现在才检测出来,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政府有监管责任。而具体到大陆这边,现在既然已经发现台湾有问题了,除了不再进口台湾相关食品,在监管和检测上还可以做些努力。
“政府如今明文规定DEHP等塑化剂不能用,企业至少就不敢滥用了;另外,其实安全食品是靠企业生产出来的,而并非靠政府监管出来的,因为监管部门也很难预测下一步会再有个什么非法添加物质出来。所以,企业自律、企业的道德良心很重要,政府监管只能是补充。”董金狮透露,塑化剂事件之后,目前政府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方案,估计会有一个全面的突击检测,相关规定也会更加完善。除此之外,董金狮说,消费者自身的消费常识也很重要,“所有的奶制品、果汁、运动型饮料等,都不如家里烧的自来水健康。”(来源:长城网,作者:夏雨、王欢、黄莹)
总的来说,塑化剂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仍然是一个“利”字,而不是无知的罪过,因为,即便是科盲,也会知道化工产品对人体具有危害性。而政府部门的职能缺失则为塑化剂进军食品业大开方便之门,30年的时间内,竟无人过问,极大助长了无良商人的不法行径。
而从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角度来说,堪称:“温情的杀手”,具有灭种亡族的威力。一旦中招,会在不知不觉中戗害人的生殖能力,这也是事情一经曝光,立刻引发爆炸式社会反响的原因。
而从社会发展的深层动因来评价,经济社会运行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这个系统正常运程的一个首要前提就是要维护人类的身心健康,防止人性的异化。任何经济社会因素对人性的扭曲都是不能允许的。我们固然可以抨击无良商人,同时也应该反思我们制定的经济社会运行机制。违背社会规则者尽管已受到制裁,但留给人们的思考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