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186900000029

第29章 阿拉曼:蒙哥马利对决隆美尔

英军在北非击败意大利军队后,转战希腊,继续打击意军。1940年12月9日,北非的英军4个师和两个旅在埃及、利比亚边界再次击溃意军,推进800余千米。至翌年2月11日前,英军已进抵阿盖拉、马拉达以东一线,转入防御。

1941年初,德军统帅部将德军1个坦克师、1个轻步兵师组成一支“非洲装甲军团”派往北非,司令为埃尔温·尤根·隆美尔。

北非是地中海的南岸。盟国判断,德军进入北非,不仅是给墨索里尼帮忙,也是为了进入中东,打开与日军会师的通道。

1941年2月11日,隆美尔奉希特勒之命到北非后,立即对前线地区做了侦察,他认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1941年2月16日,他正式接管前线指挥权。2月末,德军攻占恩努菲利亚。3月,利用英军调防的时机,采取大胆行动,把数量不多的德军和意军组成混合纵队,从塞尔提向穆尔祖赫发起进攻,向前挺进450英里,给英军以意外打击。

9天后,隆美尔以3个德国师、两个意大利军和320辆坦克攻占艾阿格海拉地区的要塞、水源和机场,占领马萨布莱加,把英军逼到阿吉达比亚地区并攻占阿吉达比亚。隆美尔不顾意大利最高统帅部阻止,继续前进,攻陷梅希里,使整个巴尔赛高原陷入德军之手。英军只剩下一支被围困在托卜鲁克的部队。

1941年11月18日,英军展开“十字军战士”战役,投入6个师、5个旅,11.8万人,924辆坦克,1072架飞机,司令为坎宁安将军,以粉碎当面德军集团,解救被围困在托卜鲁克守军和解放利比亚东部的昔兰尼加。在两个月战斗中英军推进800千米,但未能歼灭驻北非德意军队。

1942年3月31日,意德军队两个坦克师、1个步兵师进攻英军两个已被削弱的师和1个旅。德意军队前出利比亚、埃及边界,攻占塞卢姆。英军在两星期内退到埃及边界。

隆美尔原指望在得到增援后进攻开罗,但德国正准备进犯苏联,他没有得到补充兵力。这使英军免于彻底失败,失掉埃及和苏伊士运河。至4月16日前,北非的战线便在利比亚和埃及边界附近稳定下来。

1942年初,德军利用英军的分散和未做好防御准备,变更兵力部署,于1月21日发动反攻。至1942年2月8日前,德意军队推进达600千米,战线在此一直稳定到5月底。德意军队(7个意大利师,3个德国师,约13万人,610辆坦克,600架飞机)再度对英第8集团军(5个师,3个旅,约13万人,1270辆坦克,604架飞机)发动进攻,以便夺取埃及,并向近东突进。

德意军队于6月11日前攻占英军各支撑点前沿线,围攻托卜鲁克,尽管有大量武器和粮食储备,但30000多名守军,包括名将奥康诺仍然选择了投降。德意军队推进600千米后,逼近英军在埃及境内阿拉曼附近的阵地,企图在7月初发动进攻,但未得逞。此前,由于英美就共同实施北非战局达成协议,美军统帅部开始对驻非洲英军提供军事技术装备援助。

1942年6月,“沙漠之狐”隆美尔对北非英军发起进攻。奥金莱克的英国第8军团败退。7月初,德军逼近距亚历山大港仅160千米的阿拉曼。丘吉尔清楚,如果德军突破阿拉曼防线,冲入埃及,占据苏伊士运河,德意两国舰艇就可以自由出入红海,渗入印度洋。这样,纳粹德国与日本会师的计划将会成为现实。丘吉尔命令奥金莱克必须死守阿拉曼防线。可是,这位被隆美尔打怕了的英国将军已经丧失了在军中的威望。

无奈,丘吉尔决定任命新的北非英军指挥官,以重振士气。8月4日,他飞抵开罗解除了奥金莱克的指挥权,任命戈特将军接任第8军团司令。戈特临危受命,不幸的是,在飞赴开罗途中,遭到敌机拦截,折戟地中海。丘吉尔不得不再选择一位能够与隆美尔抗衡的指挥官,经反复权衡,目光投向了崭露头角的陆军中将蒙哥马利。就这样,蒙哥马利被任命为阿拉曼战役指挥官。

蒙哥马利来到了阿拉曼前线,部队低落的士气使他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担。当晚,他召集英军高级军官训话:“我不喜欢这儿的气氛。这是一种怀疑的气氛,是对击败隆美尔失去信心的气氛,我决不后退。我将在此战斗。我打算在阿拉曼献身。”蒙哥马利的话扭转了英军将士的悲观情绪。

蒙哥马利的英军第8集团军,辖10个师和4个独立旅,总兵力23万人,坦克1440辆,火炮2311门,飞机1500架。战役目标是钳制左翼德军,由阿拉曼西南地域向西迪哈米德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将德意滨海集团压迫至沿海一带,并予以歼灭。英军巧妙进行战役伪装,使德军对英军主要突击方向和战役发起时间作了错误判断。

蒙哥马利与隆美尔有相似之处,性格孤僻,专横傲慢,听命于别人时,像难以驾驭的烈马,而获得全部指挥权时,头脑清醒,有独到见解。两个人都喜欢体育,都不抽烟、不喝烈性酒,注重保持身体健康,都注意培养与军政要人的友谊。

隆美尔喜欢戴那顶带有风镜的帽子,蒙哥马利也戴着一顶镶着团队徽章的澳洲丛林帽,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另外,这两个人都喜欢挑选出类拔萃、年轻英俊的军官组成自己的参谋队伍。在战术方面,隆美尔擅长于运动战,而蒙哥马利从来就不是横扫千里的运动战专家。在阵地战中,他比隆美尔技高一筹。在情报获取上,隆美尔更是无法和蒙哥马利相比。

隆美尔失去无线电侦听连后,获得的英军情报越来越少。英国情报机构为使德军产生错觉,用大量极易破译的情报暗示德军:意大利人在不断泄露情报。隆美尔对此深信不疑,加深了对意军的鄙视。而英国谍报机构却向蒙哥马利提供了大量侦破的德军情报,隆美尔对此却一无所知。一位德国军事评论家战后评论说;“隆美尔就像被蒙上了双眼在和蒙哥马利决斗。”

蒙哥马利和隆美尔同样清楚,机械化战争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勤供应。二人都强烈要求统帅部尽最大可能向非洲战场运送更多的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英国的海上力量本来就强,加上在地中海中有马耳他岛作为中转基地,英军舰队逐渐控制了地中海,不仅遏制了从意大利通往北非的航道,也为英军运来大量武器装备,第8集团军的实力与日俱增。而德国向隆美尔运送军需物资则越来越困难。

1942年7月,非洲装甲军团在隆美尔率领下深入埃及,威胁着英联邦军队跨苏伊士运河补给线。在德军补给线拉得太长且缺乏支援,而盟军大批援军即将到来的情况下,隆美尔决定向盟军发起进攻,尽管当时他的部队还没有集结完毕。

8月31日,隆美尔调集200辆坦克向阿拉姆哈勒法一带的英军防线发动猛烈攻击。蒙哥马利料定隆美尔将会在这里发动进攻,已有充分准备。德军坦克攻上来后,蒙哥马利组织皇家空军狂轰滥炸,德军坦克一辆辆被炸,使战壕里的英军士兵信心大增,以密集火力击退了德军进攻。经过一周鏖战。隆美尔被迫停止进攻。“沙漠之狐”感到遇上了真正的对手。

击败有沙漠作战经验的隆美尔,对蒙哥马利来说并不是件轻松事。他发现隆美尔把装甲力量几乎全部集中到了北面通道正面,对此,蒙哥马利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行动计划:在南面实施佯攻,在北面实施主攻,争取一举歼灭德军主力。

为了让隆美尔相信英军从南面发动进攻,蒙哥马利组织了专门用来欺骗的A部队,成员有银行家、药剂师、魔术师、剧作家、艺术家、情报人员和大学讲师,这批人有惊人的伪装欺骗能力,制作了大量模拟坦克、火炮和军用物资,故意暴露给德军情报人员侦察和拍照。为了让“演出”逼真,A部队铺设了长达30千米的模拟输油管,修筑了与输油管平行的模拟铁路,并在沿途建立供水站。隆美尔预料到英军极有可能从北面发起进攻,但接到情报人员报告后,不得不关注南面的动向,始终不敢下定决心把兵力集中到北面的对决中,这样一来就落入了蒙哥马利设的圈套。

在“轻足行动”中,蒙哥马利计划用两支突击队穿越德军在北部布设的雷场,之后装甲部队经过这里去打击德军装甲部队。同时组织部队在南方佯攻,这样剩余的轴心国部队就不会北上增援。蒙哥马利计划用12天的时间分“闯入,混战,击败”三步取胜。

第一阶段进攻的计划是:4个步兵师推进到一个叫“酢浆草线”的地方,摧毁德意军队外部防线。与此同时,工兵在雷区中清除地雷并划出安全通道,装甲师从这里经过后,推进到“吝啬鬼线”,还可夺取“皮尔逊线”,并做暂时停留。这两条线都位于德意军队防区深处。在战役发生几个月前,英军使用了欺骗战术,以使轴心国军在开战时措手不及。欺骗战术的代号为“柏特来姆行动”。9月,英军在北部倾倒了一些废弃物品,并将它们伪装起来,使它们看上去就像弹药库和粮仓。轴心国军很快发现了它们,但一段时间之后,英军没有发起大规模攻击,那些“弹药库”和“粮仓”的位置也原封不动,于是轴心国军也就没再注意。这就为英军在夜里把废弃物换成真正的弹药库、油罐和粮仓提供了方便。同时,盟军开始建造一条假输油管,以使轴心国军认为战役将在盟军计划的时间开始,而地点会在南方。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盟军在南方用胶合板覆盖住吉普车,使之看起来像坦克,而北方的坦克也被盖上了胶合板,看起来像运输队。

开战前夕,经过阿拉穆·哈尔发一战,轴心国军队损失惨重,德军和意军士兵都很疲惫,而且只能靠缴获的盟军给养维持生活。8月,隆美尔的部队在人员和装备上仍然有优势。但在此后,英联邦军队从英国、印度和澳大利亚得到大批人员和装备的补充,并从美国获得坦克和卡车,而隆美尔的部队没有得到任何支援,优势很快就失去了。他一直在向国内请求支援,但是当时苏联的顽强抵抗使德国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东线战场,只有很少量的支援到达了北非。

德军布设了50多万颗地雷,主要是反坦克雷,还混有人员杀伤雷。隆美尔将两个德军装甲师和一个摩托化步兵师,还有一支意大利部队交替部署在前线。盟军的欺骗战术使轴心国不清楚会在哪里发起攻击,因此隆美尔不得不在整个前线都部署军队。这就延长了集中兵力抵抗英军进攻的时间,也消耗了大量油料,而这正是隆美尔所缺乏的。

1942年10月23日,由蒙哥马利指挥的阿拉曼战役,在1000多门大炮的轰鸣声中拉开了序幕。英军多处出击,以佯攻配合主攻,使德军摸不着作战意图。10月24日下午6时,轴心国装甲部队反击。10月25日晚,盟军试图冲破防线。10月25日下午,轴心国军反攻,被澳大利亚第9旅袭击。10月25日晚至26日凌晨,盟军从3个方向进攻。

“轻足行动”在882门火炮的连续炮击声中拉开了序幕,每门炮都发射了大约600发炮弹,共有125吨炮弹落到了敌人阵地上。

“轻足行动”的意思是,首先出动步兵,因体重轻,不会触发反坦克地雷,所以叫“轻足”。步兵向前推进的同时,工兵为随后的装甲部队开辟通道。通道有24英尺宽,刚好能让坦克以一路纵队前进。工兵要在“恶魔的花园”(轴心国布设的反坦克地雷的代号)中开辟5英里长的通道。这个任务很艰巨。由于轴心国雷场面积很大,此项行动失败了。

英国第13军团在南部佯攻,与德军第21装甲师和意军阿利埃特装甲师交火。与此同时,北部的英军第30军团在德军雷场中为第10军团的装甲师开辟道路。晚10点,第30军团的步兵开始推进。目标是一条假想线,德军在这条线上投入大批部队。当步兵前进到第一片雷场时,工兵开始为装甲部队开辟通道。第二天凌晨两点,第一批500辆坦克开始推进。凌晨4点,领头的坦克进入雷场,卷起了太多的尘土以至于根本就没有能见度,堵塞的情况开始变得越来越严重。

10月24日早晨对于德军指挥部来说是场灾难。盟军的炮击切断了轴心国军队的通讯,更糟的是,10月23日,代理隆美尔指挥的施图姆将军在外出途中遭英军伏击,从车上摔下来,心脏病发作而死。远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上养病的隆美尔接到希特勒的电话,要求他立即返回北非前线。

上午,德军装甲部队开始攻击英军第51师。直到下午4点进展不大。傍晚,德军第15装甲师和意军里特瑞奥装甲师从基德尼山脊出发迎击澳大利亚装甲部队。阿拉曼战役中的第一次坦克会战就此开始。双方共投入了100多辆坦克,到了晚上,有半数坦克被击毁,而双方仍在僵持。

澳军装甲部队与德军装甲部队战斗时,英军第51师正在阿拉曼战役中的第一次步兵与坦克之间的战斗中抵抗着德军装甲部队进攻。这场战斗持续了两天,英军付出极大伤亡,但他们最终夺取了基德尼山脊。

10月25日,双方持续战斗。盟军穿越了西部雷场,准备发动突袭。当盟军推进到米特里亚山脊时,轴心国士兵已钻进事先挖好的战壕。战斗进入僵持阶段。蒙哥马利命令部队结束在南部的战斗,撤出米特里亚山脊向北移动。此后整个战役集中在基德尼山脊和泰尔阿尔艾萨,直到僵局打破。

10月25日清早,德军第15装甲师和意军里特瑞奥装甲师发动进攻,竭尽全力寻找薄弱环节,但一无所获。日落时,盟军步兵开始进攻。午夜时分,英军第51师发动了3次进攻,但是没人知道战斗发生的具体地点。轴心国军队歼灭英军500多名,只剩下一名指挥官。

英军第51师在基德尼山脊战斗时,澳军在进攻“第29点”,这是位于泰尔阿尔-艾萨西南部一座20英尺高的小山,有德军观察哨所,当天早晨被蒙哥马利确定为重点攻击目标。随后发生在这里的战斗进入了白热化。澳军第26旅于午夜发起进攻,飞机扔下了115吨炸弹,随后盟军占领了这个小山并抓获了240名俘虏。接下来的一星期里战斗仍然在进行,德军要夺回这个对其防线至关重要的小山。

10月26日,隆美尔回到北非后立即开始评估战役形势。他发现意军特兰托师损失了一半步兵,第164轻装师损失了两个营,大部分部队经过了高强度的战斗。而且部队只剩下一半口粮,很多士兵生了病,剩余的油料仅够用3天。

德军抵挡住盟军的进攻。下午3点,德军在泰尔阿尔-艾萨向“第29点”发起反击。隆美尔下定决心要夺回它,命令所有位于基德尼山脊周边的坦克全部移动到战场周围。德军第21装甲师与意军阿利埃特装甲师沿着拉赫曼小道向战场聚集。隆美尔的决定是错误的。英军一直坚守着阵地,德军久攻不下,又因油料缺乏而无法撤退,只能滞留在一片开阔地上,任由盟军飞机打击。

但是在基德尼,英军却没能打败留守在这里的德军,尽管坦克部队被调到泰尔阿尔-艾萨。英军的每次进攻都被反坦克炮击退了。英军的一个好消息是,英国皇家空军的蒲福式鱼雷轰炸机在托卜鲁克击沉了一艘油轮,这是隆美尔的部队得到补给的最后希望。

10月27日。战役围绕泰尔阿尔-阿恰其尔和基德尼山脊进行。英军第1装甲师步枪团第2营正位于基德尼西南方一个代号为“狙击”的地点。“狙击”战斗是阿拉曼战役中的传奇故事。菲力普在《阿拉曼》的书中写道:“炽热的沙漠在抖动着。士兵们躲在战壕中,从他们满是尘土的脸上流下来的汗汇成了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恶臭。一群群苍蝇像乌云一样盘旋在尸体与粪堆上空,折磨着伤员。战场上布满了燃烧着的坦克与运兵车,还有损坏的枪炮与车辆。当枪炮中的********爆炸时,烟雾与尘土便向四处飘散。”迫击炮与榴弹炮的炮弹呼啸了一整天。大约在下午4点时,英军坦克误击友军,造成重大伤亡。下午5点,隆美尔命令德军与意军坦克向“狙击”发起进攻。在只有4门反坦克炮可用的情况下,步枪团击毁了来犯的德军第21装甲师40辆坦克中的37辆。其余3辆撤退了,但德军又发起了新一波攻击。这回他们被打得只剩下了9辆坦克。步枪团只剩3门反坦克炮,每门炮只剩3发炮弹,但是德军放弃了进攻。10月28日至29日。澳大利亚第9师向泰尔阿尔-艾萨西北推进,目标是推进到铁路南方一处名为“汤普森的岗哨”的据点,并突破防线推进到沿海公路。那天结束时,英军还有800辆坦克,轴心国还有148辆德国坦克及187辆意大利坦克。得知“路易西亚诺”号油轮沉没的消息,隆美尔对他的下级军官们说:“对我们来说,撤退是不可能了。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油料。现在我们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在阿拉曼战斗到底。”

10月30日至11月1日。30日夜,澳大利亚第9师仍在进攻,最终到达沿海公路。31日,隆美尔命令向已被盟军占领的“汤普森的岗哨”发动报复性进攻。战斗异常激烈,经常出现短兵相接的情况,即使这样,轴心国也没能夺回任何土地。11月1日,隆美尔尝试着将澳大利亚军队赶走,但战斗给他的部队带来的只有人员和武器装备的损失。对隆美尔来说,失败显而易见了,开始计划撤退,随大部队撤到富卡,一个在原地点以西几英里的地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这时,1200吨油料被送到隆美尔那里,但是再想反击已经为时太晚,这些油料只能白白烧掉。

增压行动的战役开始于1942年11月2日凌晨1点,目标为消灭敌军装甲部队,迫使敌人在开阔地上作战,消耗轴心国军队的油料储备,切断敌军补给路线,最终瓦解敌军。增压行动是战役开始以来最紧张,最血腥的阶段。这个行动的目标为攻占泰尔阿尔-阿恰齐尔,轴心国最后一道防线。这次进攻以空军连续7小时对泰尔阿尔-阿恰齐尔和希迪阿巴德阿尔-拉赫曼的轰炸拉开了序幕,在此之后是360门炮连续4个半小时的炮轰,它们一共打出了15000发炮弹。增压行动最初的攻击任务落到了新西兰军队身上(尽管用于进攻的步兵是英军步兵师中的两个旅,而用于进攻的装甲部队为新西兰师中的英军第9装甲旅)。新西兰军队的指挥官弗雷伯格本不想让他的部队执行这个任务,因为他的部队已经精疲力竭了,但是上级没有答应,于是在这个11月中的寒冷夜晚,新西兰军队出发了。

步兵完成了任务,但是就像战役第一天的“轻足行动”一样,直到第二天早晨,工兵才在雷场中开辟了安全通道。因此第9装甲旅无法借着夜色掩护去攻击敌军。11月2日破晓时分,德国88毫米炮击中了一辆又一辆的英军坦克。第9旅没能完成任务。实际上,他们有75%的人员伤亡,128辆坦克中有102辆被击毁。但是,他们在防线中打开一个缺口。第10军团中由雷蒙德·布里格斯率领的英军第1装甲师可以与敌人战斗了。正午时分,120辆意大利和德国坦克开始出发,目标是打赢阿拉曼战役中规模最大,也是最后的一场坦克大战:阿恰齐尔山脊之战。这场战斗持续了一整天。

“沙漠在热浪中抖动。只能被看作一个被********爆炸产生的尘土笼罩的地方,一个被燃烧的坦克和卡车产生的烟弄得昏暗的地方,一个被无数枪支的火光照亮的地方,一个红色绿色和白色曳光弹满天飞的地方,一个在轰炸中震颤的地方,和一个被双方的炮火弄得震耳欲聋的地方。”

这次坦克大战的结果被后人称作“彻底击败了德国坦克”。尽管双方损失了大约同样多的坦克,但是这个数量对于英军来说只是一小部分,对于隆美尔来说则几乎是全军覆没。

隆美尔将在南方的意军阿利埃特装甲师调到泰尔阿尔-阿恰齐尔协助德军最后的防御。当天夜晚,轴心国部队只剩下32辆坦克在前线。就在非洲军团于阿恰齐尔作最后的斗争时,隆美尔开始向富卡撤退了。

隆美尔向希特勒发报说部队已不堪一击,准备撤退。希特勒让他多坚持一下。冯·托马告诉隆美尔说:“我现在就在战场周边。第15装甲师只剩10辆坦克,第21装甲师剩下14辆,里特瑞奥装甲师还有17辆。”隆美尔给他看了希特勒的电报,于是他留了下来,继续指挥非洲军团。

冯·托马与几乎被歼灭的第15和第21装甲师并肩作战,迎击英军150辆坦克。他坐在指挥坦克指挥,直到最后一辆坦克被摧毁。最后,他独自站在自己那辆燃烧着的坦克旁边,那个地方后来被称为“德国坦克坟场”。

11月4日,战役中最后的战斗开始了。英军第1、第7及第10装甲师穿越了德军防线,正在开阔的沙漠行驶着。轴心国部队正在撤退。这一天,意军的阿利埃特装甲师、里特瑞奥装甲师和特利埃斯特摩托化师全军覆没。在这次战役中,隆美尔损失了12000人和350辆坦克,只剩下80辆坦克可以用。盟军的损失也很惨:23500人伤亡或失踪,这是第8军团步兵人数的1/4。道格拉斯·温伯利向第9装甲旅的约翰·居里询问哪些是他剩余的部队,他指着12辆坦克说:“他们是我剩余的装甲部队。”

11月2日,蒙哥马利组织指挥120多辆坦克,对德军的最后一道反坦克阵地发动猛烈进攻。在损失114辆坦克后,英军终于将德军的反坦克阵地彻底摧毁。这样一来,英军就为发动全面进攻开辟了通道。经此一搏,隆美尔只剩30辆坦克了,蒙哥马利手上却仍握有600辆坦克的强大攻击力量。

隆美尔彻底失望了。他策划后撤时,11月3日接到希特勒要他不惜一切代价死守、绝不能后退的命令。为避免受到希特勒的严厉制裁,隆美尔只好暂时放弃了后撤计划,传达命令坚守阿拉曼,指望能够出现奇迹。

对于隆美尔的命令实行撤退行动时,希特勒来电严令坚守,不得后退。隆美尔准备服从命令;但副手冯·托马将军说:“希特勒的命令是愚蠢的、荒谬的,我再也不能执行这种命令了。”他随后换上干净制服,挂上军阶标志和勋章,站在他那辆已燃起熊熊大火的坦克旁,直到英军前来接受他的投降。当晚,他已经坐在蒙哥马利的司令部里与这位英军名将共进晚餐了。

防线已经被撕开了12英里宽的缺口。隆美尔说:“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这里的话,我的部队连3天也坚持不了。如果我执行元首的命令,那么我的部队可能拒绝服从我,我的部队是第一位的!”

英军向纵深推进了8千米,控制了阿拉曼北部,眼看就要完成对德军的包围。隆美尔顾不上元首的命令了,决心撤退。

接到撤退命令后,早就想逃命的德国官兵争先恐后挤进各种运输车辆,向西逃窜。蒙哥马利指挥英军一路穷追猛打,由于担心隆美尔惯用的“回马枪”,蒙哥马利行动谨慎,结果没能完成对德军的包围。

11月6日,天降大雨,道路泥泞不堪,英军大量坦克和装甲车顿时陷入泥潭。隆美尔见状命令德军扔掉武器装备,得以轻装逃脱。11月7日,蒙哥马利下令停止追击。至此,阿拉曼战役以英国的最后胜利而告终。

消息传到伦敦,举国欢腾。丘吉尔下令敲响自德国袭击英国以来从未敲响的教堂钟声,让全英国人都记住这个伟大的日子。

阿拉曼战役结束,德军4个精锐师、意军8个师被歼,伤亡20000人,被俘30000人,损失坦克450辆、大炮数千门。英军伤亡13500人,损失坦克500辆、大炮400门。此次战役,英军以其海空优势,封锁和破坏对方后勤补给线,使德军难于在沙漠地区机动兵力和持久作战。

阿拉曼战役是盟军打赢的第一次大战役。丘吉尔在1942年11月10日发表对这场战役的著名评论:“这场战役不是战争的结束,甚至不是战争结束阶段的开始,而可能是战争开始阶段的结束。”这是蒙哥马利最光荣的成就,他被授予爵位时获得了“阿拉曼的蒙哥马利子爵”称号。

阿拉曼战役是盟军在北非的一次决定性战役,盟军此后在北非的战斗中节节胜利。丘吉尔在回忆录中概括道:“在阿拉曼战役之前,我们从未获胜过;在阿拉曼战役之后,我们从未失败过。”

同类推荐
  • 铜瓦门

    铜瓦门

    浙江象山石浦镇铜瓦门是一个渔村,日本人进入铜瓦门,炸毁了渔民海丰的渔船,一家人生死不明,海丰的儿子海鹰开始单枪匹马的杀鬼子,从鬼子手里救出女孩燕飞,二人组成“飞鹰”,不加人国民党,,凭着一颗正义之心,杀的鬼子、汉奸听到“飞鹰”就害怕。
  • 我的侦察排我的兄弟

    我的侦察排我的兄弟

    中国第一支特别侦察排头号射手、猎杀记录202次的抗联战士柴富东的抗日传奇。小说根据真实人物原型虚构而成。本书力求以“战壕真实”的写作手法客观再现抗日战场与冷枪作战的残酷与浪漫。谨以此作缅怀那些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不曾被人称颂的孤寂英雄!
  • 独立营1945

    独立营1945

    我,有为,怀赴死之心投笔从戎参加抗战,可一直溃败,从此消沉堕落,一度被胁成为奸细。突围反正后,被困于深山老林,过着非人的生活,并进行着艰难的抗战生涯。我们战功卓著,先后被两个国军部队收编成为独立营。最后又成为他们权利斗争的牺牲品。
  • 战烟云

    战烟云

    战国乱世,诸子百家,万教林立。以儒教、道教、墨教、法教四教为四尊。阴阳,杂,农,小说,名,兵,纵横等教派亦有争霸天下之势。主人公岳云峰生于乱世,以逐敌万里耀中华为己任,经历坎坷,绝代佳人,红颜白发,英雄无敌,白马银枪,凶兽横行,天涯亡命。多重矛盾重叠,爱恨情仇交织,一副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修仙画卷。
  • 国防生终部曲之战地使命

    国防生终部曲之战地使命

    简序:国防生终部曲—战地使命之荣誉,一群从华航大学走出的海军国防生们,在没有绿色的营地,没有辽阔陆地的阵地上,带着学生时的梦想,为了军人的荣誉,各自坚守在祖国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上,恪尽职守的保卫着祖国的蓝色疆土,无怨无悔的履行着自己的誓言与梦想。在毕业的三年来,他们由青春的稚嫩,走向了稳重与成熟,他们各自播下了爱的种子,期待收货爱的成果。军人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而对于家庭,他们也有着无限的期许。理解是他们这一群人,对爱最好的诠释。一群陆军傻小子进入了他们属于国防生的学习,生活与训练中,打破了这一波人属于国防生的天地,他们开阔了视野,怎进了对军人的理解,他们进入部队后,接受了属于真正军人的洗礼——战争。经历了生死才真正理解军人的职责,掩埋了战友才知道军人的无谓,肩负战友的遗志才理解无尚的荣誉。
热门推荐
  • 幻世体纪

    幻世体纪

    幻世大陆,遗忘之都,一座古堡,埋下了太多的故事!一世英杰,积三世之奋,行侠于世。生于此世,为何争,为争何,幻梦一场,笑天长!
  • 夕阳后的晚霞

    夕阳后的晚霞

    五年前,她逃走了。五年后,他来找她,却发现无数的“她”。在茫茫人海中,是否能清楚的找到她,继续五年前的浪漫?
  • 你是我的星

    你是我的星

    艾婷有一幸福家庭,老公疼爱,儿子懂事,事业稳定。怎料老公突然提出离婚,在她无法相信之时,周围的朋友却劝离不劝合。艾婷出走,却在陌生的城市遇到万人瞩目的大明星,命运逆转,遭遇婚变的大龄女却成为大明星眼中的最美风景……
  • 凡人的幻想入

    凡人的幻想入

    对现实世界失望的少年,某一天脑海里出现了这样的声音。“你想离开这个世界吗?”
  • 蝮蛇横行都市

    蝮蛇横行都市

    命运的审判者,秩序的守护者。当他重获新生的时候,平凡的生活已悄然改变。神秘的对手,异化的战士。所有的一切,都朝着未知前进。他在保镖与杀手之间的舞蹈。他在生存与死亡之间的徘徊。死神在咆哮,地狱之路已浮现。天神在微笑,天堂之门已打开。他的右手接管了死神的镰刀,他的左手掌管着天堂的钥匙。————————新书上传,求收藏,求票票,求评论,谢谢大家支持————————
  • 红警为王

    红警为王

    生活的困苦,女友的背叛,使他走上了不归路。却又在机缘巧合下带着来自外星科技与红警的结合体来到了一个修炼者的世界。修仙与科技的碰撞,他是否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 慕彼颜

    慕彼颜

    他的父母亲是因为救陌万魔的母亲而死的,而陌万魔的母亲只能选择他,放弃了陌万魔。从此以后,陌万魔一直都是活在仇恨之中的,每天过着刀口上舔血的日子。两人长大之后,陌万魔有了实力,把他逼到悬崖边,并非他打不过陌万魔,是觉得愧对于陌万魔,之后就跳下了悬崖。他并没有死,而是掉进时空轮回里了,穿越到了21世纪。在这里,他创造了一番事业,却遇到了她。她的容颜使他迷恋;他的容颜,使她陶醉。她迟迟不敢打开自己心里的那一道枷锁,他又会怎样去打开她的那把枷锁呢?到最后,时光大门再次开启,她知道他的身世后,决定狠心离开他,让他安安心心的回到他原来的世界,可他最后会选择离开呢?还是留下来追回她?
  • 救世进化

    救世进化

    传统的武侠小说塑造的是大侠,他们仗剑江湖、锄强扶弱。如今的玄幻小说塑造的是强者,他们手段通天、唯我独尊。而我的小说中,我希望塑造的是“英雄”,他们才是真正的强者,是开天辟地、拯救世界的救世英雄!末世中,人类不得不筑起高墙,蜷缩在一个个囚笼一般的基地市中,来抵御高墙之外,那些向曾今的地球主宰发出挑战的恐怖怪兽,以及那源自人类内心深处的黑暗……在人类即将失去希望之际,“进化者”,这一人类进化史上的奇迹,强势出现在人类对抗黑暗势力的最前线!进化者等级:神力、金身、统领、领主、王级,封神级,帝级。
  • 重生之混沌无敌

    重生之混沌无敌

    我虽受欺,不慎而亡,拜神雷所赐,迷失在空间裂缝!我乃凡人,却天赋极佳,领悟空间法则,误入混沌始源地,感悟混沌,融入混沌,习得<<混沌神决>>!看我如何靠此在这宇内纵横!
  • 卑鄙的圣人:曹操5

    卑鄙的圣人:曹操5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