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59100000047

第47章 福兮祸之所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

灾祸与幸福紧密相连,而幸福的旁边又躲藏着灾祸。谁能知道祸与福之间相互变幻、彼此循环的根本原因呢?它是变幻莫测,远远超出于人们的想象力和理解力之外的!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古往今来,避祸之道始终是一门大学问,作为现代人,生活中处处存在竞争与陷阱,如何保身立命、趋利避害,是不得不研究的。

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谓一定的条件,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而人的主观因素往往是其转化的最为关键的条件。在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因为目光短浅,一念之差,一时冲动,或是骄傲自满,而给自己带来祸患。

商王帝辛即商纣王的时候,雀在城边生了一只乌鸦,占卜的人说:“凡是小的生出大的东西,国家一定会吉祥如意,您的名望一定会增加一倍。”帝辛听后喜不自禁,以为从此自己就是受天佑护了,从此不再管理国家,为人残暴凶狠,结果导致了外族的侵扰,商国因而灭亡了。这就是逆道而行,由福转为祸患的例子。

《列子·说符篇》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一户人家为人十分仁义,三代都是如此,待人真诚,常常做善事。有一天,他们家的黑牛生下一只白牛,别人就去问孔子。孔子说:“这是吉祥的征兆。”过了不久,那家人父亲的眼睛无缘无故地瞎了,而牛又生了一只白牛,过不多久,儿子的眼睛也瞎了。人们都觉得诧异,说这哪里是吉祥的征兆啊,明明就是恶兆啊。可是后来楚国攻打宋国,年轻力壮的人都被征召去打仗,而这父子两人因为双目失明而免于征役。等到战争停止的时候,他们的盲病不治而愈了。这时候人们才懂得吉兆的含义。

明朝人杨慎所著的《韬晦术》中有一句名言:“荣利之惑于人大矣,其所难居。”意思是说荣华利禄、高官显爵对于人的诱惑力很大,但是荣利场也是最难站稳脚跟的。《周易》有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一个人在成为大权在握的领导者之后,居安要思危,位置越高越要谨慎。

往往人们就是在位置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富裕的时候,就忘记了福祸相倚的道理。

唐朝郭子仪因平定安史之乱而立下大功,爵封汾阳王,任宰相,王府建在首都长安的亲仁里。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忠勇爱国,宽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极高的威望。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十二月,有人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可是盗贼却没有抓到。人们怀疑是朝中宦官鱼朝恩指使人干的,鱼朝恩一向嫉妒郭子仪,并向皇上屡进谗言,一再阻挠皇上任用郭子仪。郭子仪对于祖墓被毁的原因心里也是明白的。他入朝时,皇帝先提起此事,郭子仪哭奏道:“臣长期主持军务,不能禁绝暴贼,军士掘毁别人坟墓的事,也是有的。这是臣的不忠不孝,招致上天的谴责,不是人患所造成的。”满朝的公卿大臣原来都很忧虑,怕郭子仪闹出事端,听了他的回奏后,都对他无限钦佩。郭子仪想到的是国家安危事大,朝廷的安稳远比自己私事重要。

汾阳王府自落成后,每天都是府门大开,任凭人们自由进进出出,而郭子仪不允许其府中的人对此给予干涉。

有一天,郭子仪帐下的一名将官要调到外地任职,来王府辞行。他知道郭子仪府中百无禁忌,就一直走进了内宅。恰巧,郭子仪的夫人和爱女正在梳妆打扮,而王爷郭子仪正在一旁侍奉她们,她们一会儿要王爷递毛巾,一会儿要他去端水,而郭子仪毫不在意自己被使唤来使唤去。

这位将官当时不敢讥笑郭子仪,回家后,就禁不住讲给他的家人听。于是一传十,传百,没几天,整个京城的人都把这件事当成笑话来谈论。郭子仪听了倒没有什么,他的几个儿子听了却觉得大丢王爷的面子,他们相约一齐来找父亲,要他下令,像别的王府一样,关起大门,不让闲杂人等出入。郭子仪听了只是大笑,一个儿子说:“父王您功业显赫,普天下的人都尊敬您,可是您自己却不尊重自己,不管什么人,您都让他们随意出入。孩儿们认为,即使商朝的贤相伊尹、汉朝的霍光也无法做到您这样。”

郭子仪听了这些话,收敛了笑容,对他的儿子们语重心长地说:“我敞开府门,任人进出,不是为了追求浮名虚誉,而是为了自保,为了保全我们全家人的性命。”

儿子们感到十分惊讶,忙问其中的道理。郭子仪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光看到郭家显赫的声势,而没有看到这声势有丧失的危险。我爵封汾阳王,往前走,再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了。月盈而蚀,盛极而衰,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人们常说要急流勇退。可是眼下朝廷尚要用我,怎肯让我归隐,再说,即使归隐,也找不到一块能够容纳我郭府1000余口人的隐居地呀。可以说,我现在是进不得也退不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紧闭大门,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一个人与我郭家结下仇怨,诬陷我们对朝廷怀有二心,就必然会有专门落井下石、妒害贤能的小人从中添油加醋,制造冤案,那时,我们郭家的九族老小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郭子仪的确明智,他能在自己位高权重之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福祸相依的道理,善于规避灾祸,所以才能四朝为臣。如果他对于自己的高官厚禄感到自满,就难免会生出骄横之气,不能忍气,那么那些想和他作对的人也就有机可乘了。

所以说,不论自己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也不论眼前的风景有多么迷人,都不应该忘记一件事,美丽的风景之后可能就是悬崖峭壁。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规避可能会有的祸患。不自夸,而人敬之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至高无上的道,恩泽博大如海、无所不至,可普及于或左或右的各种领域。万物依靠它才得以欣欣向荣,道不偏不倚,不居功亦不占有。道之本体不忮不求,可以说是微不足道。而道之影响所及,万物都以其为依归,故而其大无极。正因道不自以为大,所以才能充塞宇宙之间,大至无极。

天地之大,以无为心;江海之大,以虚为本。因以善处下才能接受得更多,虚己接物就能容纳万物,继而成就其大。这是一种因果相继的关系。我们做人处世也是如此,唯有谦逊谨慎,不骄傲自满,不倚势横行,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才能够圆融于世,才能够不争而胜,才能够充盈自我。

所以,真正做善事的人,不会留下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到处去宣扬,但是别人会因此更加敬重他。真正有学问的人,不会四处彰显自己的学富五车,也不会贬低别人的见解,但是别人会更加认同他。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会喋喋不休谈论自己的功绩,也不会故意出风头抢功劳,但是别人会更加赞赏他。

因为他们不自以为是,不认为自己就是大的、好的、强的,所以他们的“大”才是真正令人钦服的“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而有虚己之量,足以容纳世界,从小处来说也能保全自身。

有的人身处高位而倚仗权势,以为自己可以横行天下,结果引来杀身之祸,胡惟庸、和珅就是这样。有的人有学问而不谦虚,以为自己可以恃才傲物,有竹林之风,结果身首异处,祢衡、陆成秀就是如此。有的人积财而不散,贪恋世俗的金银珠宝,以为这就是得到一切的途径,结果祸患不请自来,沈季、徐百万就是这样。

东汉明德马皇后,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南)人。

在马援死后,公元52年,年仅13岁的小女儿被选入太子刘庄的宫中。刘庄是皇后阴丽华所生,深得光武帝的宠信。马氏入宫后,悉心侍奉阴皇后,一举一动都合乎封建礼法的要求,待人又和蔼可亲,与宫中上下都相处得十分融洽。因此深得阴皇后的喜爱。公元57年,光武帝刘秀去世,太子刘庄即帝位,即汉明帝,封她为贵人。公元60年,大臣们联名上奏,请立皇后。明帝去问阴丽华皇太后,太后说:“马贵人德冠后宫,即其人也。”

马皇后当上皇后以后,依然保持勤奋、恭谨、俭朴的本色,衣服很朴素。

马皇后不仅为人恭谨朴素,悲天悯人,而且很有处理国家政务的才能。有时明帝在宫廷上遇到公卿大臣难以裁决的事,便回到后宫试着让马皇后解决。马皇后为他深入地分析事情原委,并提出解决方法,弥补了许多朝政上的缺陷,明帝也总是听从。虽然马皇后如此受到明帝的敬重,但却从未提及过自己的家事,也没有趁机为自己的亲属要求封赏。

马皇后真正是能够虚己的人,不因自己是皇后之尊而肆意妄为,而且还能够约束亲属,不让他们做出不合礼度的事情,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虚己处世,千万求功不可占尽,求名不可享尽,求利不可得尽,求事不可做尽。这样不居功自恃,才能成其大道。

同类推荐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本书作者作为深受怀特海哲学影响的基督教思想家,在当代宗教多元论的语境中探讨了基督教与佛教(禅宗、净土宗)的对话,提出了通过对话而超越对话并相互转变的对话模式,这对当今世界宗教文化交流与和平发展富有建设性。
  • 改造命运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改造命运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本书是收录了《了凡四训》的原文并进行了译解,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
  • 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本书分为阿弥陀佛睡光明法的观修方法;迎请阿弥陀佛和圣眷属(六偈);念佛就是当下成就般若入不二门;以三生石公案来彰显净土法门的殊胜等内容。
  • 甘南宗教演变与社会变迁

    甘南宗教演变与社会变迁

    甘南地区的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所以能够共同存在并得到发展,而且没有产生剧烈的文化冲突,正如德国学者哈拉尔德。米勒所认为的那样,国家对待文化的不同态度,对各种不同文化的和谐相处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开始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国家内,各民族绝大部分时间和睦相处所产生的“以和为贵”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兼容精神,都为各种宗教和平共处提供了优越的人文社会环境。
热门推荐
  • 中国人的自信与自卑

    中国人的自信与自卑

    本书主要围绕中国社会和生活切实的问题进行论述,分为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等几部分。从经济形态的发展变迁、政府公信力的存亡、国人的生存状态、真假文明的争辩等来构架,反应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全面的阐述和分析,让你明晰中国现实和现下发展状态、,洞察国人心理,了解中国人的自信与自卑。
  • 青春路上有梦不孤单

    青春路上有梦不孤单

    黑暗里你关上门安静略带无助物是人非的舞台却是遗憾倒影红了十一年……
  • 一片痴心唯有你

    一片痴心唯有你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我对你始终未变

    我对你始终未变

    因各自父母的原因,从小在韩国成长的两个中国小孩,从青梅竹马到恋爱男女再到甜蜜夫妻,这一段路虽然漫长但只要与你便无疲惫!能做的就是牵着你的手走到最后!这世上再刻苦铭心的爱情也会有瑕疵,正因为每一个看似完美的人都会有缺点一样,这就需要我们理性的面对爱情中的不完美,毕竟找到一个可以相爱到老的人不容易!
  • 一路向道

    一路向道

    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仙侠世界。凡人要长生不老,唯有踏上修真路。但修真一途,除了一开始的破凡境外,剩余的境界都需悟道,悟不出者即便吸收再多的灵气都无法突破到下一个境界。欧阳段的体质很差,但他有悟道珠,可以帮助他感悟天地之道。但悟道珠却特别喜欢吸收对灵魂大补的天材地宝。每一次悟道珠发作的时候,欧阳段就会失去身体的控制权,被悟道珠强行带到有天材地宝的地方去。于是……“卧槽,那那是地心岩浆!别、别下去啊!”“这是万妖王女儿的寝宫,不能去啊魂淡!”“那个部位不能碰啊!她会杀了我的禽兽!”每一次欧阳段只能在心中抓狂尖叫。
  • 燃烧森林

    燃烧森林

    林青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猎户。他的梦想很简单,平平静静的生活,和所爱的人成亲生子,然后慢慢老去。然而大陆风云变幻,异世界魔兽、传说中的精灵魔法师、各种顶级强者纷纷登场,林青身不由己,卷入旋窝之中。森林、沙漠、雪地,与各种势力周旋,一次次战斗中,林青自己也成了一个传说。
  • 深度缠棉:豪门娇妻太萌

    深度缠棉:豪门娇妻太萌

    她和他只是露水情缘,可是她遭遇连环追杀,人生彻底改变。六年后,他是财力雄厚的集团总裁,花边新闻不断,身边还有一个未婚妻;而她确是日子拮据,还带着一个被骂野种的私生女。熟料,她阴错阳差成为他公司旗下的员工,两个人再度相遇,她百般逃脱,他却步步为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绅士自我修养

    绅士自我修养

    ——这就是绅士吗?——不!这是鬼畜法师(笑)!
  • 网游之种族纷争

    网游之种族纷争

    现实往往不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在它背后往往会有不可告人的惊天秘密
  • 番天

    番天

    铭文、符箓,本是同宗,一脉相承。符箓师和铭文师更是同出一门,上古时亦并肩与洪荒妖兽作战。天地之初,铭文和符箓皆刻于甲骨。后有燧人氏钻木取火,东土始兴冶炼之术。铭文渐铸造于铜鼎,符箓刻画在魔皮之上。当时符箓和铭文虽然分家,差距却并不大。然而,不曾想哪个断子绝孙的傻叉竟造出了纸!当铭文师们傻乎乎扛着大鼎冲杀的时候,人家却从怀里随手掏出一沓纸!不用说的悲剧开始了……传至今日,铭文师一脉几近断绝,而我们的主人公误打误撞的成为了传说中‘天下第二’的铭文师!因为普天之下,铭文师只有师徒两人!======穿越众吴铭,误打误撞就职铭文师,成为专攻‘渡劫善后’的翻天门徒。更是被无良师傅陷害,被迫一次次驱动铭文,饱食天地灵气,成为众妖人巨擘口口相传的‘转世灵童’,引无数妖孽争相抢食,待遇直逼人参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