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提到“长城”,不少人就会联想到孟姜女,想到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而关于长城的传说最有名的确实莫过于孟姜女的那一哭了。
孟姜女千里寻夫孟姜女是何许人
我们暂且先来看看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流传较广的一种传说是这样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征集了数十万民夫,于公元前214年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那时有个陕西女子叫孟姜女,在自家的后园洗澡时,被逃进园中躲避抓劳工修长城的范喜梁不小心看见了,于是孟姜女就嫁给了范喜梁。
但就在他们成婚之际被官府发现,范喜梁被抓到山海关修长城。一去三年,杳无音信。北方天寒地冻,孟姜女心疼丈夫,就做好了棉衣,千辛万苦去山海关寻夫。可她到达长城后,连丈夫的尸骨也未见到,范喜梁因修长城已累死埋在了长城下面。
悲痛万分的孟姜女,哭声震天动地,将修到海边的长城也哭倒了,终于找到丈夫的尸骨,但孟姜哭倒长城却引来了秦始皇,秦始皇垂涎孟姜女的美色,要强娶孟姜女,孟姜女就投海自尽了。在现今的绥中县西南有4块露出海面的黑色礁石,有人说即为姜女坟。
在历史上,莫非真有孟姜女此人?难道这个貌美如花的小女子确有“哭长城”一事?她哭的所谓的“长城”又是在哪里?一个娇弱女子究竟采取了怎样的“哭”法,连长城也“倒”了?
其实,孟姜女原是无名氏,最早根本没有“哭”。最早记载的孟姜女是没有名字的。她是齐国武将杞梁的老婆,称为杞梁妻。
在《左传》中,最早记载了有关杞梁妻的故事。周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秋,齐庄公姜光伐卫、晋,夺取朝歌。公元前549年,齐庄公从朝歌回师,没有回齐都临淄便突袭莒国。
孟姜女画像在袭莒的战斗中,齐国将领杞梁、华周英勇战死,为国捐躯。后来齐国讲和罢战,齐人载杞梁尸体回到临淄。杞梁妻哭迎丈夫的灵柩于郊外的道路。齐庄公派人吊唁。杞梁妻认为自己的丈夫有功于国,齐庄公派人在郊外吊唁既缺乏诚意,又仓促草率,对烈士不够尊重,便回绝了齐庄公的郊外吊唁。后来,齐庄公亲自到杞梁家中吊唁,并把杞梁安葬在齐都郊外。
故事到此结束了,没有关于“长城”,也没有关于“哭倒长城”。在这一段记载里,我们只能得知孟姜女是一个知礼的妇人。
孟姜女是如何哭倒长城的
原来,关于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最早记载出现在西汉。西汉的刘向在《说苑》及《列女传》中说她在夫死后向城而哭。
望夫石他在《列女传》中先重述了《左传》中杞梁妻的故事,然后他继续写到:杞梁妻没有子嗣,娘家婆家也都没有亲属,夫死之后成了个孤家寡人。杞梁妻“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哭声十分悲苦,过路人无不感动。10天以后,“城为之崩”。
这就是孟姜女哭崩了城的最早记载,是刘向提出来的。但是,刘向并没有说孟姜女哭倒了长城,只是说她哭倒了一座城墙而已。从此,孟姜女“哭”的威力一发不可收拾。不仅“崩城”,甚至是到了“崩山”的地步。
东汉初年王充《论衡》里说她哭崩了齐城,而且有五丈!三国时候,曹植在《黄初六年令》中说“杞妻哭梁,山为之崩”,又在《精微篇》中提到“杞妻哭死夫,梁山为之倾”。可以说,从三国开始,孟姜女的故事就走出了事实,逐渐演变成“三分实七分虚”的文学作品了。
而到了唐代诗僧贯休的诗《杞梁妻》那里,就变得面目全非了。贯休和尚在这首诗里,把春秋时期的事挪到了秦代,把临淄的事搬到了长城内外,把“城”嫁接到“长城”,再将杞梁由春秋的齐人变成秦朝的燕人;杞梁妻的名字也出现了,她姓孟名仲姿,或姓孟名姜女;杞梁的死因不再是战死疆场,而是因避役被捉后筑于城墙之内,所以其妻向城而哭;而筑于城墙之内的死尸实在太多了,只有滴血认骨才能辨别。经过贯休的大幅度调整,杞梁妻的故事开始向“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靠近。
孟姜女庙孟姜女哭倒的是哪个长城
自从“孟姜女”和“哭长城”联系在一起,有关“哭的是哪里的长城”这个话题就一直被人们争论不休。
有的说孟姜女哭的是秦长城,要不然为什么秦始皇会在一怒之下邂逅这位美娇娘。但是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载:“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根据相关史料也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的北部长城是利用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部长城,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并将三国长城不相连接之处补筑,同时增长扩筑,终于修成了东西横亘,“起临洮,至辽东”,总长度超过一万余里的“万里长城”。但是秦长城并不经过山海关,经相关专家多年的考古调查发现,秦长城是在此之北直线距离还有250多千米的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一带通过。孟姜女怎么会一哭就哭到山海关去呢?
有的说,孟姜女哭的是齐长城,在山东境内。因为孟姜女的故事原型是齐国的杞梁妻,而齐国的风俗是齐国人擅长一种哭腔,至今在山东淄博一带的中老年妇女仍然长歌代哭,以孟姜女传统曲调来寄托哀思。孟姜哭调在农村广泛流传,形成了一种“哭文化”。所以,孟姜女哭倒的一定是齐长城。
其实,无论是齐长城还是秦长城,这些种种的说法,都是后人附会上去的。秦始皇也是在唐代才和孟姜女挂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