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71200000069

第69章 三等奖(19)

《孙子兵法》中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明后勤保障物资供应是战争胜败的关键。志愿军出战后同样遭到联军飞机的疯狂轰炸和拦截, 几乎全部切断后勤供应线, 我的同学战友刘振海、朱剑英被炸死在进出新义州的列车上, 彭德怀总指挥部也被炸, ******也无幸免。但在三八线以北, 志愿军靠着崇山峻岭的有利地形和朝鲜人民头顶、肩扛、牛拉等支前行动以及志愿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第一、第二次战役便从鸭绿江边把联军撵回了三八线以南, 第三次战役便越过了三八线并解放了汉城。

《孙子兵法》中还说远途作战物资要靠就地取材。第四、第五次战役是在三八线以南展开的。由于敌人的宣传鼓动, 老百姓逃的逃, 跑的跑, 再加上坚壁清野, 就地取材已极其困难。敌机轰炸拦截, 志愿军供应线被切断, 有的战士冬天还穿着单衣, 光着脚饿着肚子, 在弹药缺乏下拼死战斗, 冻饿伤亡, 减员严重, 不得不撤出汉城, 撤到三八线以北, 时间为1951年的四五月份。

实战表明急需空军参战, 另外, 也是斯大林说的加速培养半年了, 首批培训人员已可驾机参战了, 飞机腾空后紧迫的就是保养和维修了, 这恐怕就是苏联紧急帮我们和中央下决心建立飞机修理厂的动力和条件, 也就是1951年的4月17日成立了二机部四局, 开始了在距苏联较近也距朝鲜战场较近、转运方便的东北建厂了。

空军参战后较快地扭转了战局, 促使了停战谈判。

我与航空工业的缘分,步入初建的航空工业

1951年七八月份彭总在筹划部署第六次战役, 其中包括加强前线手术队力量, 志愿军华北第三陆军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的赵珍和我, 以及长春军医大学的马超凡、石正泰实习军医调前线手术队, 后返沈阳集合再赴长春第二医管局受训后再从吉林省的集安渡江入朝。约10月末, 军区卫生部干部处告知, 朝鲜停战谈判了, 手术队暂缓入朝。我们强烈要求工作, 11月时上级调我们去空军, 赵玢去大连疗养院 (后调七机部哈丰华厂) , 马超凡分到沈阳111厂, 石正泰分到112厂, 我分到哈尔滨空军21厂。

和我同调21厂的还有空军俄语翻译闫秀成 (大连人)。他熟悉地形, 带我乘火车午夜2点到达哈尔滨火车站, 由工厂接到厂招待所, 天亮后去南厂办公区报到。当天气温-40℃,刮着大风, 刮起的雪沙 (当地人称冒烟炮) 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痛, 全身发抖, 走到半路(全程4km) 正碰上送苏联专家上班的大巴, 闫秀成用俄语请求保卫带我们过去, 被拒绝,我们又返回招待所第二天风小些再去报到, 这才知道我们去的是以21厂为基础组建的航空121厂, 书记为原21厂政委马彪 (穿校官服) , 厂长是延安来的老军工汤吉训。闫秀成分到翻译室, 我分到卫生科。卫生科长是汤吉训夫人何学庄, 卫生科设50张床位, 我安排在外科, 外科只有做了孩子妈妈的陈瑞清大姐和我两名大夫。外科除诊疗任务外, 还负责机场救急任务, 救急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我的肩上。每当飞机出入厂及试飞时, 我便背上急救包奔赴机场, 机场是日军731部队留下的, 只有一指挥塔和一辆接送飞行员的吉普车, 无救护车, 我只能在-40℃的天气里缩卧在飞机跑道两侧的排水沟里避风寒, 有时冻得发抖, 甚是艰苦, 但看到修好的飞机 (当时修理的飞机为苏制图-2轰炸机) 出厂飞往朝鲜前线参战时则一切苦难便抛到九霄云外了 (晓得这也是抗美援朝啊)。这种情况一直到朝鲜停战后配了专职航医才结束。

建厂初期, 宿舍欠缺, 本地人员不管是职工、军人一律在家住, 通勤上班。为解决交通, 哈市政府和铁路局大力支持, 把铁路铺到厂里, 通勤人员乘专列火车上下班, 浩浩荡荡的航空大军在哈尔滨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更令人自豪和骄傲的是在工厂2. 5 km外的路口, 竖起中英文“外国人不准入内”的大牌子, 大家晓得既往在中国土地上的外国租界路口都竖着“中国人与狗不准入内”的牌子,而今天我们的牌子多么气壮山河, 振奋人心, 扬眉吐气呀!

我还有幸给首席苏联专家总工程师夫人看病, 她脚扭伤, 我到达前, 她已洗了脚、喷了香水等待。检查为左足外踝红肿、压痛, 无骨折及移位, 开了布鲁氏液湿敷, 后保卫告诉我她痊愈了, 并托他谢我。1952年还参加了防鼠疫工作, 曾与防疫站人员深入到731部队实验室的地下室, 挖掘出试管及剪、镊等物。

工厂初建, 人员有老干部、哈铁支援的干部、职工, 上海、南京等支援的技术人员、在职军人、转业军人及苏联专家, 1952年空军哈航校一批毕业生集体入厂 (即杨守文、景德元等) , 故可见穿各种服装的人员。1952年, 为了发展生产, 除边修理边转为仿制外, 还要专业化, 121厂分为120厂 (发动机厂, 党委书记为邹文萱, 厂长为汤吉训 (后调三机部科技司) ) 及122厂 (飞机制造厂, 党委书记晋川, 厂长马真 (后为三机部副部长) )。机种为仿制苏联的轰5甲、直5、水轰5及自行研制的运11和运12。120厂职工13000人, 122厂职工17000人。航校同学们都成了管理和技术骨干 (如杨守文、景德元都曾为万人大厂的总经理), 尤其为三线建设输送了大批骨干人才。

与航空工业同步成长发展, 1953年卫生科也搬进了苏联援建的新院址, 床位扩大到200余张。四局卫生处非常重视, 卫生处长翟大岳、科员宋文成经常深入到医院了解情况, 解决困难, 在国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给医院配备了德国进口的X射线机及心电图机 (当时只有较大医院才有)。我在抗美援朝中患了急性风湿病, 到哈时已发现侵犯了心脏, 我要求换专业, 还是翟处长亲自批准转换了内科专业。1954年我们与军工部哈尔滨第四医院合并, 并用120+122厂的代号命名为242医院。院长李仲元 (残疾军人, 独臂) , 副院长谷万章 (管业务)、江一庆 (管后勤)。本人1958年曾入哈医大老干部班补大学本科课程两年余, 后较长时间谷万章为院长, 戚兆清、张宝泉和我为副院长。我曾任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副主任医师、内科副主任、主任、242卫校校长等, 并兼任哈市老年病学会委员, 中华肾脏病黑龙江省分会肾病组副组长。医院后来发展为600余张床位, 职工1000余人, 学科齐全。我们自己总结出的建院理念是人才、设备加管理。在这种理念指导下, 终于把医院建成了三甲医院, 以全面的高水平技术为两厂职工、家属及平房地区居民服务。

工厂初建基础为空军21厂, 后调入有现役军人和转业军人, 故工厂一直是半军事化运行, 每年八一建军节和军队一样放假一天, 我就是在1954年八一建军节放假去拜见岳母的。直至1956年领导才想起我们这批人还都有军籍, 才给我们申请办转业手续, 为确保无误,让我们把胸章、帽徽及各种纪念章都上交, 但直至1972年才正式发下转业证, 转业时间却从进121厂算起, 并算集体转业, 不发转业费, 大家都没有怨言。

主持361医院试诊及开院

1984年7月, 航空工业部急调我来京任361医院院长兼科技委主任。我原本为242医院第三代院长接班人培养对象, 正是准备接班时工厂和医院不愿意放, 故拖延了半个月。航空工业部派361医院筹备组刘寿品书记亲自去要人, 限3日内到京报到。来后看医院建在京北远郊稻田和玉米地围绕的军营堆里, 交通不便, 只有358路公交车30 min一趟, 人烟稀少。整天可以听到稻田的潺潺流水声, 臭气熏人。白天苍蝇群舞, 夜间蚊虫扑面, 青蛙呱呱歌鸣。医院建的1号宿舍楼变成了办公室、招待所及幼儿园等。医疗楼 (外科楼) 正在打磨水泥地, 据称10年来人拉肩扛搞建设速度自然很慢了。还有几处临时用房, 要试诊开院问题还有很多, 因为一有住院病人许多项目必须24 h昼夜运转。医院第一期工程为150 张病床。

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如办公楼、制剂室、消毒供应室、门诊楼等要建; 锅炉房、配电房需要扩建并增加炉子和扩电容; 购置自备发电机组 (因常停电); 建立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配调医疗专业骨干, 培养护士, 大学生分配来院联系; 职工生活用气和公用汽油、液化气的自购, 基本建设用材平价采购等都必须安排解决。一般新建设单位有3 种模式选择:(1) 先生产后生活; (2) 先生活后生产; (3) 生产生活一起上。我们选择了后者。我们的安排是:

第一步, 部党组先任命了领导班子: 党委书记晋永弟, 院长兼科技委主任郭直正, 业务副院长刘涛, 后勤副院长李真 (管总务)、胡培臣 (管基建), 工会主席苏敏, 以及中层干部若干名。

第二步, 把上述工作院领导分了工, 各负其责, 并把任务按系统分到各职能部门, 限期完成任务。

1985年部企干会上定医院级别, 部办公厅陈永发主任和我共同商议认为, 我们是航空工业部第一医院, 位居首都, 医院肯定是部医疗系统领头羊, 为全行业服务, 应留下医院陆续建设和发展的空间, 目标为三级甲等医院, 故申请司局级级别, 得到莫文祥部长及部党组的认可, 批准为正司局级单位。

在部党组及市区卫生局的领导下, 在部各司局的支持及全院职工的努力下, 一边完善完成上述项目, 一边试诊。我们认为试诊分3步走较稳妥。第一步, 在莫部长支持下先收011基地干部和劳模体检, 主要为内科试诊并带动机关、后勤及功能科室运转; 第二步, 手术科室试诊, 外科首例给本院职工魏洪亮做胃大部切除, 妇科给本院职工郭曼华做子宫全剔手术, 并带动麻醉、供应、消毒等科室运转; 第三步, 门诊试诊。由于党委重视, 每次都是院领导亲临指挥、督导和参与, 故顺利完成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医疗及生活各项需要建设和医疗试诊工作。航空工业部、市区卫生局非常赞赏, 市局还推荐一些初建院单位来取经学习(如武警总医院来交流)。年度北京卫生局总结评比, 我院被评为一等模范医院 ( 1987年) ,后鉴于护士多为自己培养的刚毕业学生, 医疗规范尚不熟悉而主动申请降为二等, 市卫生局对我们严于律己的态度非常赞赏。此间3号3000m2 宿舍楼交付使用, 3000m2 的门诊楼也将竣工。1987年11月14日进行了开院典礼, 部党组成员人劳司司长王景茂主持了典礼并讲话, 常务副部长赵健民和原卫生部老部长钱信忠剪彩。参加典礼的来宾有航空工业部各司局及在京单位的领导, 市区卫生局主管部门的领导, 地域及友邻单位的领导, 特邀领导还有卫生部人事司张司长, 北大第一医院副院长郭应禄教授。当时卫生部确定我院大学生来源为白求恩医大、山东医大、武汉同济医大、湖南医大、湖北中医学院等, 首批进院的学生有张秀梅、王文标、李祖题、文海昭、徐季果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为361医院的上级医院。

1988年我院完成“七五”规划的5000~8000m2 的医疗楼及3000~4000m2 的3号宿舍楼的建设。1989年我退居二线, 任医院科技委主任, 兼航空北京地区医药协会会长, 航空航天工业部医院指导委员会委员、部科技委委员、医疗卫生专业组组长, 组织了全行业医学学术交流会 ( 1990年成都会议, 2003年洛阳会议)。本人晋为主任医师, 享受******津贴。此时航天工业部和北京市卫生局曾邀我调往其管辖的某医院任领导, 帮他们新提的年轻院长“扶上马、送一程”, 均因我几十年与航空结下了深厚情意不愿离开而放弃。1994年离休后被中日友好医院和解放军252医院合作办的血液病肿瘤治疗中心聘为客座教授, 在那里大约干了半年。后来361医院申请上二甲, 要求必须有专家门诊, 苏院长请我回院出专家门诊兼主持血透室工作, 我义无反顾地回来工作, 直至2006年心脏搭桥术后停止了工作。现仍兼任航空北京地区医药卫生协会名誉会长。

同类推荐
  • 脱水蔬菜加工技术与设备

    脱水蔬菜加工技术与设备

    目前,脱水蔬菜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种类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日本、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此类食品已成为一种适应现代人快节奏、高效率生活方式的流行食品;在我国,它不仅在方便食品领域大量使用,而且也是旅游、边防、地质等部门解决吃菜难的有效方法。
  • 美国海军飞行员的成长历程

    美国海军飞行员的成长历程

    本书介绍了从一名普通的美国公民如何成长为海军飞行员的过程,包括对身体素质的要求、飞行前的航空教育、初级训练、在T-45教练机上的训练、直升机飞行员的训练、驾驶多发飞机飞行员的训练以及获得飞行证章等。同时介绍了各种培训课程和培训l器材,包括救生设备、各型教练机和模拟器,对不同阶段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要求也有描述。
  • 激情与超越:中国一航的5周年

    激情与超越:中国一航的5周年

    2004年7月1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走过了整整5年,这是与时俱进,缩短差距、跨越新台阶的5年,是抓住机遇,超常拼搏、走向振兴的5年,是铸造蓝天丰碑、谱写时代篇章的5年。本书汇集了纪念中国一航成立5周年的有关文章,从重点型号、技术创新、调整改革、管理创新、集团文化建设等方面全面回顾了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航空报国,追求第一”和“激情进取,志在超越”的难忘岁月,展示了中国一航发展的美好前景。谨将此书献给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全体员工和关心、支持中国航空工业的上级有关部门、兄弟单位与人士。
  • 未了的传奇:波音747的故事

    未了的传奇:波音747的故事

    乔·萨特——波音747总设计师,当之无愧的“747之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波音747从立项、研制、试飞直至交付客户的整个过程中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其中许多情节是第一次披露。747飞机的诞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乔凭借他的洞察力、正直、勇气,带领他的项目组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研制出了堪称工业界奇迹的747飞机。本书故事跌宕起伏,语言生动风趣,既可给航空业内管理者和科研人员以启迪与借鉴,也能为航空业外读者带来阅读的享受。
  • 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

    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最早应用航空技术的国家之一,为人类航空探索曾做出重要贡献。从1909年冯如驾驶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动力飞机首飞成功开始,中国航空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历史。这样一个有着悠久航空历史的大国,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部系统完整介绍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的专著。根据林左鸣董事长提出的编写中国航空工业史的要求,在航史编修办的组织下,作者孟鹊鸣查阅和考证了大量历史资料,经过两年的努力,编写完成了这部《中国航空工业史丛书·总史: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填补了此项研究及出版领域的空白。
热门推荐
  • 我的妻子是鬼王

    我的妻子是鬼王

    小杨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代课老师,却有一个美丽而又能干的妻子肖华,这本已经是一件羡煞旁人的事情,但是肖华却远不只是一个女强人那么简单,在小杨的初恋情人变成厉鬼骚扰小杨的老家时,肖华为了对付厉鬼,显示出不容小觑的法力,这令小杨刮目相看。后来小杨又经历了不少灵异恐怖事件,肖华在处理这些事件中更是显示出她具有把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呼来唤去的权力,这更令小杨感到迷惑不解:自己的妻子究竟是什么人呢?
  • 拽拽妈:调教黑帮酷少

    拽拽妈:调教黑帮酷少

    本以为只是交易一场,她做了一次代孕妈妈替他生了孩子,换了弟弟的自由,两年后,出乎意料的再次相逢,她才发现他竟是叱咤风云的黑帮大少!自从跟他沾上关系,她就霉运重重,机枪乱扫,断手断脚那都是小事,小命不保才是大事!为了保命,还是赶紧逃吧!
  • 破灭仙踪

    破灭仙踪

    有一种人,生来即被上天所诅咒,不断挣扎在生死线上,用自己的努力演绎着不平凡的一生。称雄于数万年前的轩辕大帝,为何会突然陨落;传说中的上古神族,为何会神秘失踪。诡异的轩辕陵、险恶的万妖之森、从未有人敢深涉的雷罚之海,还有那更神秘的传说之地……一切都有待主角去探索。强大的魔修,神秘的忍宗,以及那只修灵魂的鬼修,看似平静的大陆,其实暗藏风云杀机……
  • 随行游记

    随行游记

    手提破界琉璃灯,脚踏缩地行云靴。天道垂青护我行,尘界游历识豪杰。千秋秘史今畅谈,盘膝煮茶定三杰。过去眼观前尘事,轻叹与君不相时。红袖添香无心求,指点江山更无意。心中唯系浮尘事,纵情山水行苍茫。随心之行、随性之记、游玩之途、散漫之旅,故随意命名为随行游记。
  • 关于穿越到乐正龙牙身上这件事

    关于穿越到乐正龙牙身上这件事

    吴优,一个普通的17岁高中生,随着一场车祸,居然穿越到了乐正集团嫡长子乐正龙牙身上……
  • 鬼王大大,请留情

    鬼王大大,请留情

    【次坑已弃,请勿入坑!】赵末雪以为她前世已经够悲催了,没想到这世更惨。未婚夫是个变态上神,死踹都踹不开,班主任居然是个粽子,呃,一定是她醒来的方式不对,一定是。要知道她可是新世纪的好少女一枚,可是,“雪儿,我们成亲吧”变态上神,“雪儿,给我生个小僵吧”冥王,“雪儿,你血的味道真甜~”蝙蝠精,“白白,你是来找我的吗?”赵末雪看着一脸邪魅的少年,天啊!你居然给我的纯情少年魔化了,那还要不要,纠结中。。。
  • 管人的智慧

    管人的智慧

    管人是所有的管理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既包括加州硅谷的数字先锋们,也包括华尔街的基金经理、棕榈滩边的旅店老板、非洲尼罗河一位俩人杂货铺的店主、哈佛商学院的院长……如何管人一直让所有的管理者思索,许多商学院的研究者和职业经理们给出过很多精彩案例。而所有案例都只提供了一种答案:智慧、智慧,还是智慧!是的,所有优秀的管理者因智慧则深入人心。因为智慧,管理变成一种艺术和情趣。因为智慧,管理者享受到管人的快乐和事业得心应手的舒畅。智慧在于卓越和可操作的方法,也植根于管理者内心对生活对工作的热爱!
  • 咖啡,你加糖吗

    咖啡,你加糖吗

    龙儿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小子,出身阡陌。上天给了他一个聪慧的大脑和俊朗的外表。从农村到都市,他一步步走来。情场得意,官场风雨,商场永立。好歹一路有知己相伴,有梦前行!
  • 上古世纪之梦想启航

    上古世纪之梦想启航

    孤儿周方,因为挚友的出卖,意识意外进入游戏,附身新月国三王子身上。不学无术的方舟诺亚因此变了一个人。积极好学,勤奋刻苦,成为了年轻的大光明骑士。并且因为梦想的感召,毅然决然地投入光复原大陆的事业之中······“人要有梦想,万一哪天实现了呢?”
  • 青梅竹马:幸福其实很简单

    青梅竹马:幸福其实很简单

    从两人相见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未来相守的时光,你把我放在心上,我把你揣在心口;相爱的两个人不会因为误会而产生隔阂,他们比谁都更懂得珍惜;如果误会导致分离,只能证明还不够了解,还不够在乎不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