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36500000023

第23章 生存,街头巷尾各自谋生(3)

他们大都乐意接受这种安排。说实话,在上海真的挺不下去了,当时没有别的选择余地。到海丰是坐船去的,杨清良和朱静华一家,身上只有十块钱了。还不错,到了那边以后,给每家发了五十斤大米,屋里放了一瓶油,还放了些烧饭用的草。就这样,又安了一个家。

顾幸运到了那里一看,房子是现成的呀,特别高兴,终于有自己的房子了。一大间加一小间,大间有二十七八平方米,一家人绰绰有余了。

到晚上,余加安躺在床上,看看这个新房子,从房顶到墙面、地面,突然之间他自己笑开了。老婆李小女问他:“你笑什么?”他说:“怎么不笑?不管怎么讲,我现在有这么一个家了,毕竟比原来在新疆的土房子要好,比在上海挤着要好。不管怎么样,总算有个自己的窝了。”

尽管海丰农场地处当时相对偏僻的苏北盐城,距离上海还有好一段水陆行程,但是时代的新风也吹到了那里。他们把生活刚一安顿下来,一些家庭潜在的危机也随之显现出来。

那时候劳动任务不重,空闲时间多了,大家又都有兴趣有精神需要,上边呢也希望他们都能安心,就经常搞一些舞会。不是这边有舞会,就是那边有舞会,舞会的场所虽说条件不是多么好,但这些人经常在一起,感觉就不一样了。因为原来夫妻两个在新疆的团场连队,选择范围很小,不少人其实是凑合的。

人们晚上听说哪个大队要组织跳舞了,就往哪个大队去,当时把双喇叭的录音机提来提去,提东提西的。结果问题暴露出来,有的夫妻没有共同语言了。在团场的时候没有共同语言不要紧,不需要有多少共同语言,因为整天就是劈柴、挑水、干活,外面的重活女的干不了,男的去干,合着过日子就够了。回到这边不一样了,业余生活开始丰富起来,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劳累和互助了,矛盾就凸显出来。

而且说起来年龄就三十几岁,正是还能够活动心眼儿,重新开始的时候。总之,有的人心就变了,还想着要更好。男的感到女的不顶用,或者女的感到男的不顶用,原来看上去稳定的家庭,陆续出现矛盾和冲突。

除了挖渠种地,还学了点什么

符合“单顶”条件去盐城海丰农场的人暂时得到满足,还有另外一部分连“单顶”政策也享受不到的上海支边青年,需要面临重新回到新疆的选择。为了避免被送回去,40岁的聂崇良躲到了无锡的一家小厂去做临时工。

聂崇良的表哥对他说:“我帮你联系好了,你赶快到无锡去躲躲风头吧,以后看看再说。”那阵子对不符合政策滞留在上海的返城者查得很厉害,不给户口,不给粮票。有的街道和单位,谁家里有这种私自回来的,父母不上班,要待在家里做工作,做好了,再上班。看到这样的形势,聂崇良就跑出去了。

当时周敦福经常听到,有人在里弄口或楼上用高音喇叭喊,大意是:符合条件的到海丰去,不符合条件的回新疆去,上海你们不能呆,没有工作给你们。周敦福知道,最后有的人是自愿回去,有的人是遣送回去。而且小孩子要上学的,不给学上,什么都卡掉。他的孩子本来是在借读,为了叫他们回去,取消了借读资格。结果,周敦福再一次登上了西去的列车。直到1987年,他才又举家和不少人一起从新疆倒流回上海。

能够享受“双顶”政策的安康、史美云夫妇,是让许多人羡慕的。当安康通过顶替进入了母亲原先的工作单位,等待他的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他母亲之前是在第一人民医院做营养师。安康顶替她进去以后,人家问他:“你有什么特长?”安康老实回答:“我没什么特长。”于是刚开始把他分到食堂,之后调到挂号间,还放到收发室管信件报刊,后来又调去做电梯维修。

其实安康是有特长的,他自幼就有个学习音乐的梦想,去支边以前,本来有机会考取音乐学院,但是放弃了。到了返城以后的这个时候,他就萌发了一个想法,买一架钢琴吧,哪怕是借钱。买一部琴要五千六百块,他一个月工资五十三块,一百多倍。买了以后,勒紧裤腰带还这个钱。可是心里很舒服,今后自己的小孩子可以练琴了。

确实,曾经有一位顶替父职的支边青年遇到这样的情况,第一天去单位报到,跟劳资科长见面,人家问他:“你有什么技术或特长吗?”他好好想了想,这么些年,除了挖渠、修路,就是种地,还学了点什么呢?最后他想起来了,自己会打家具,于是赶紧说:“我会木工!”结果就是这一项当年“不务正业”的手艺,让他得到了第一份的正式工作,到这个单位管家具。

70年代后期全面恢复高考,让“老三届”知青中的部分人抓住了机会,一变而成为天之骄子。但去新疆的支边青年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不但直到1980年底还身处半军事化的兵团深处,而且大多数都已超过三十岁的报考年龄线。返城时选择留在新疆的王祖炯,虽然是团场的秀才,但是高考与他无缘。

他当然听说高考这回事了,但是压根儿不让自己去想它。因为很自知,或者说自卑,他只是个初二才上了十三天的人,怎么可能想要去参加高考呢?去新疆的上海支边青年比后来****中的知青,离开家乡、离开知识、离开都市,要早了三五年,这三五年对他们来说,也正是使他们与恢复高考失之交臂的三五年。或者可以说,当初决策层给恢复高考划线的时候,就是以66届的高三为底线,根本没把他们划在其中。

鱼姗玲也是赶不上高考的末班车,原因是年龄的限制,1977年底恢复高考,年龄是限制到三十岁,她三十三岁,已经属于条件范围之外。而且她已经成家有小孩,又是工作和生存压力,又是家务压力,即便让她考也没有精力再复习了。

本来,1977年初步起草的恢复高考招生文件规定:“考生年龄在二十岁左右,不超过二十五周岁,未婚。”而******早在这年5月24日,同王震等人的谈话中就提出,要采取特殊政策通过严格考试从1966、1967届高中毕业生中选拔学生上大学。在8月召开的科教工作座谈会上,他又谈到知青的报考问题:“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中通过自学达到了较高水平的人,要研究用什么办法、经过什么途径选拔回来。这种人成千上万,要非常注意这部分人,爱护这部分人,千方百计把他们招回来上大学或当研究生。不要定什么名额,这样的人有多少就选多少,可以在名额之外。”

于是在正式发布的1977年招生文件中,特别规定:“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并钻研有成绩或确有专长的,年龄可放宽到三十岁,婚否不限(要注意招收1966、1967两届高中毕业生)。”在1978年的招生文件中明确规定“年龄可放宽到三十岁”,并取消了其他限制。

显然,即使有了这些年龄幅度放宽的调整,1966年以前的支边青年,也已经基本上不在政策考虑的范围之内了。

重又登上列车,已经是一名列车员

80年代初的上海百业待兴,这为闲置在盐城海丰农场的那些人带来了转机。为了多挣一份工钱,更为了作为回城的跳板,这些来自上海的人,又纷纷往上海进行劳务输出了。清洁工、医院勤杂工、饭馆洗碗工等等,一般都是等待他们这些人的岗位。

就像“农村包围城市”,他们先等待在江苏盐城,然后转战到上海远郊,再渗透到近郊,一步一步地逼近市区。如同是画了一条曲折的线,只是这回家的征途被拉得好长。

就在大家纷纷埋头忙于打理小日子的时候,他们当年返城的主要发起者欧阳琏,也在四年刑满之后,只身回到了这座城市。他是在1984年放出来的。之后他当过商店的采购员、服装厂的勤杂员。又做生意,亏了以后,也是通过海丰农场的劳务输出,到化工厂当了三年多的工人。后来在长征医院做护工,服侍病人。还给人家洗过鱼缸,在电缆厂干过,接下来是做看门的,看弄堂,到大楼里做保安。

借着劳务输出的机会,顾幸运的丈夫,也是一起从新疆返城的,在上海火车站当上了搬运工。主要是装卸大电器和托运的行李,光着膀子扛行李,即使在冬天都是满身大汗。那时候他也四十几岁了,最苦的就是那三年,正是女儿念高中,需要花钱的时候。

顾幸运经过努力,幸运地重新登上54/52次列车,这次不是坐车,而是成为一名列车员。大家见了她开玩笑说:“顾幸运啊顾幸运,你这个名字起得多好!就像棵向日葵,幸运的阳光总是照到你。”她自己认为,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心态要阳光,要积极。

在列车上,他们几个从新疆回来的人负责的车厢总是特别干净。他们会把厕所都冲洗得干干净净,再挤再忙,也要打扫好卫生。他们都是得五角星。所以列车长对他们评价高,有的时候他对别的职工讲起来:“你们这些一直在上海的人不惜福,看看人家新疆回来的怎么干活的,你们是怎么干活的?”

顾幸运一看到那些还留在新疆,探家以后从上海返回去的人,会特别关照他们,这是没办法的,就是个感情问题。这些乘客知道了这几个乘务员也是新疆支边回去的,很羡慕,笑着说:“你们又走这趟火车了,和我们不一样,你们运气真好!”他们往往都是没有条件顶替或办户口,回不来的。

就在往返上海与新疆的这趟列车上,顾幸运还发现,他们曾经留下多少往日记忆的车厢里,又出现了一批批支边青年子女的身影。这些少男少女正当他们父母进疆时的年龄,而他们正以相反的方向,怀着别样的心情,从新疆各个团场奔赴大上海,踏上那个对他们来说既陌生又熟悉、既遥远又亲切的城市。在那里,他们就要开始与自己的父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了。

同类推荐
  • 许你一首风雅的歌:一生最爱的100首诗经

    许你一首风雅的歌:一生最爱的100首诗经

    《诗经》中古老的故事和情怀,至今仍有新鲜温度。“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人面桃花相映红,古诗里的婚姻,如画一般美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方距离虽然咫尺可见,却是远在天涯,伊人之美氤氲如烟,若即若离,穿越千年之后依然鲜活如初;“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般洗练如白描的誓言,真是最动人的爱情表达。
  • 坍塌的日子里,交警用爱铺路

    坍塌的日子里,交警用爱铺路

    本书是纪实文学作品,反映了战斗在地震灾区的交通民警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舍生忘死、舍小家顾大家的动人故事。
  • 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

    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

    纪实作品《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生动再现了习近平同志与知识分子和普通群众同呼吸、心相印的崇高风范,践行群众路线、与群众亲如一家的优良作风,以及心里始终装着群众、视群众为亲人的赤子情怀。
  • 戴望舒精品选

    戴望舒精品选

    戴望舒是我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被称为“雨巷诗人”。在他的作品中,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均有体现。他不作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而是采取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向、隐逸、自由联想和语言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进而曲折地表达他复杂的思想和微妙的情绪感受,颇具内涵之美。
  • 李渔美学心解

    李渔美学心解

    全面论述了李渔美学的主要思想,资料求翔实,论述求严谨,笔调求轻松活泼。作者对李渔美学作出一些新判断,提出一些新观点:强调《闲情偶’寄》是一部“美学小百科”。.指出李渔是“中国古代日常生活美学大师”,其论美食、论花木、论器玩、论修容(化妆)、论颐养等等,观点新颖而精辟,在中国古代无人过其右,堪称“第一把手”。
热门推荐
  • 火影之青木传奇

    火影之青木传奇

    故事的主角青木,是一个超帅超帅超超帅----修真界最最大的宗门----世界上最厉害的修真者-----的第n个弟子。有一天,他被师父叫去,到异界执行统一小世界的任务,目的是统一这个世界。他不知道的是,这是他的老师与另一位道友设下的考验。精彩马上开始··························
  • 龙名

    龙名

    身为高中生的林枫,是一个孤儿,毕业后被一所名为哈密尔顿堡的学院录取,经历种种匪夷所思的事,跟随着学院执行一次又一次的屠龙任务,逐渐了解到人类在龙族面前的渺小,一步步走向古老的预言:应龙的力量是绝对的,日月是它的眼睛,当日月同现之时,就是应龙归来之日,在它的注视下,我们就是处在四维空间中的三维虫子,只有死路一条。
  • 恋上你的宠爱

    恋上你的宠爱

    爱情如火,谁能拒绝那份温暖,心里的渴望,让我们飞蛾扑火
  • 剑灵之最强吊丝

    剑灵之最强吊丝

    地球不堪重负,拥有美好梦想的科学家们建造了一个公平的虚拟世界。众屌丝们为这已网游为背景的虚拟世界狂热不已。殊不知,这世界背后却是阴谋重重。一位小屌丝就在这重重阴谋中,阴差阳错的成为了这世界的最强屌丝。开启了属于他的华丽逆袭之路。
  • 猎心之巧画江山

    猎心之巧画江山

    他踏月而来,跃窗而入,只为亲睹她的睡颜。“渊……对不起,对不起……平定天下后,我去陪你可好?”她的呓语令他一震,他执她的手,呢喃,“不好,小玉。我尚在人间……我以另一个身份活着,就在你的身边……”
  • 心脏:最后一次跳动

    心脏:最后一次跳动

    她,韩清绾,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女孩。她没有绝世倾城的容貌,也没有显赫的家世。所以的一切都是靠她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六岁那年,父母离异,爸爸不要她,妈妈也跟着别人跑了,因此,她被送进孤儿院。从那时起,她开始努力学习,发誓要让抛弃她的人后悔。十年后,努力终于有了成果——她考上了枫林高中。在那里,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拭目以待吧。。
  • 猿王变

    猿王变

    强者生存,猿王再变!修炼境界,七重蜕变,道基,道丹,道胎,道婴,元神,合道,不朽
  • 君之玉

    君之玉

    问苍茫大地,谁是英雄?风起云涌,逐浪千声,尽显儿女情怀。为美人儿他一掷千金,轻抛生死,更是从容放弃锦绣前程,选择了爱情。风云变幻魔教重生,被人陷害成‘杀人魔星’的王君琦,父子反目,兄弟成仇。重创之下唯一能够支撑他活下去的理由便是与凤儿的那段忠贞不渝的爱情。一个是臭名昭著的王君琦,一个是统率武界新秀侠少的“小结盟”盟主延昭雪,两种敌对身份却离奇般地同是他一个人。就在他一洗沉冤之后,又重现历史一幕:曾
  • 宝印传说

    宝印传说

    一个年代久远的传说,两座令人着迷的高山,一对传说中的宝印;一个伟大的诗人,一群勇敢的孩子,一伙国际大盗,一场从为停止过的千年争论。他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又发生了哪些离奇的事情,列车上的“送宝”之人是谁?蓝欣为什么遭到绑架?梦之队又遇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艰难险阻,相信看过《宝印传说》之后,你一定会有许多意外的收获!
  • 孝子三部曲之一:孝缘遗梦

    孝子三部曲之一:孝缘遗梦

    孝廉公的姑姑秋姑与汪县丞乱搞关系,使被称为二十四孝之一的“姜诗孝亲,涌泉跃鲤,一门三孝,安安送米”的孝廉姜家蒙上了阴影;引出人们围绕真孝还是假孝的生与死,血与火的斗争,还有对“孝”的拷问!小说以谐戏的笔调刻画了几组男女人物群像,使你能读到一部全新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