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36500000024

第24章 二代,父母返城的先遣队(1)

压在心底的父子情,在那一刻流露;看到父亲躲在钟的旁边,没有走远;街灯越亮,越觉得自己处在黑暗里;为面试买了套西装,宿舍的人都借用。

在支边青年的返城大潮涌过之后,还有许多上海人继续留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80年代中期,胡耀邦总书记去阿克苏视察,时任农一师政治部主任的倪豪梅,当年也是来自上海的女青年,她代表大家在座谈会上提出:“我们一辈子扎根边疆了,希望能留个根在上海。”胡耀邦听了当即表示:“这个要求不过分。”

后来上面专门出台了政策,同意每户上海支边青年,包括夫妻一方不是上海人的,可以安排一个子女回沪。但要符合三个条件:一,有监护人;二,年满16岁;三,初中毕业。

就是这样一群代表父母回到故乡的青少年,因为他们从小生长在新疆,讲的是新疆味儿的普通话,所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在上海有个共同的称谓,叫做“小新疆”。作为生长在新疆的支边青年二代,当他们有机会离开那里迁往上海的时候,其实和父母返城的心情并不相同。父辈是要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他们是将去往一个陌生的城市。事实上,允许一个子女回沪的政策,不单是改变了这些子女的前途,也决定了留在新疆的那些父母的最后归属。

太阳初升的时候,边走边回头

在杨清良、朱静华上海的家里,墙上挂着镜框,是他们四口在团场的家门前照的相。当他们第一次在上海买了新房以后,朱静华就说:“今后不管儿子到什么程度,富也好贫也好,这张照片一定要挂出来。”另一张照片上,是他们抱着刚百天的小儿子杨杰,在地窝子外面,旁边是一堆木柴。朱静华看着这张照片说:“真的不甘心一辈子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如果叫我回到上海去扫地,我也愿意,不管干什么活都愿意。”

确实,到了他们这些人有孩子以后,再想念上海的家,就不仅仅因为自己要回去,更多的是想到下一代了。

李梦桃也是在家里指着照片说:“拍照的时候,大女儿李岚四岁,二女儿李静两岁。”那时他们一家在北疆的偏远牧场,孩子长到四岁还没有吃过西瓜。后来有一次八一建军节部队的人下来,给他们送了两个瓜,他的女儿都问:“爸爸,爸爸,这是什么?能不能吃?”

李梦桃的大女儿李岚,1991年落户到上海。她那时想象中的上海是个多么繁华的大城市,就想着去看看。到了上海一下火车,叔叔来接她,跟她讲:“你考进的是纺织厂技校。”这个消息给她的打击特别大。心里难受,心想自己分数考得挺高,为什么会进了毛纺厂技校?

杨清良和朱静华的小儿子杨杰,是在1980年随父母回沪。他甚至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去上海,觉得在新疆好好的,为什么要去上海?印象最深的就是离开阿克苏那一天,妈妈跟他说:“我们再也不回这里了,我们就要去上海了。”可是杨杰当时听了很伤心。

走的时候太阳刚升起来,一出阿克苏就有一大片的开阔地带,非常漂亮,当时杨杰说:“妈妈,能不能让司机叔叔停停车,我想下去看一看。”他下去看了十多分钟,太冷了,就上了车。车继续开着,杨杰一直回头看着,直到看不见了。但那一切都深深印在了他的记忆里。

看不到稍微大一点的天空

如果说上海拥挤的石库门老屋,承载的是父母对家园的向往;那么这些老屋对生长在宽广天地的“小新疆”来说,却几乎成了不堪回首的记忆。

到了上海那天,只能先住到外婆家,小杨杰的第一反应是,他在心里叫起来:“天哪,今天晚上我睡哪儿啊?”他看到只有前间一张床,后间一张床,听说一共要睡十个人,几个小孩就要打地铺,等于是床上床下都要有人。他的父母也得睡地铺,床上挤着几个人,睡地铺的半个身子在床下,头在外面。小杨杰觉得这个事情太恐怖了。实际上,那段时间,他每天最怕的就是睡觉的时候。

于是他增加了一个毛病,晚上不睡觉。父母必须有一个陪着他才能睡,两个人如果都去谋生计不在家,他就坚决不睡,他们几点回来他几点睡,害得外婆姨妈有时候轮流抱他到半夜两三点。

外婆家那个小间只有七平方米,就是一张小床,旁边是方桌,一家十口人都在上面吃饭,吃完饭,再把九吋的电视机放在上面。大人挤在前面看电视,孩子在旁边写作业,这几个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成长。

开始的时候,上海的亲人们,是真心实意欢迎他们回来。因为年迈的父母会觉得,自己的子女已经苦了,下一代能够回来一个,留个根在上海,不是很好吗。但是真的回来以后,这个情绪就改变了。比如说床往哪儿放?都是眼前很实在的问题。而且,这些人回来以后,把原来家庭内部的平衡也打破了。比如女儿的小孩子从新疆回来,户口要报进来,儿子那边可能就会想,将来这点财产的分配、这房子留给谁,不是又多了一个变数吗?

毛国胜的长子毛维俭,1990年落户上海。回忆起刚来上海的那一段,他看到了这个城市背后的东西,比方说它有南京路,但是也有很多棚户区,看上去很狭小的弄堂。他每天吃完饭特别想出去走一走。他印象最深,感觉和新疆最不一样的是,在这里看不到天,这个给他的压抑最大,觉得好像看不到稍微大一点、像样一点的天。

他们住的房子,记得外婆那间朝西,这房子两层,对面紧挨的房子是三层,所以他只能看到对面房子的一面墙壁,两座房子之间仅仅只有一米,只能看到斜三角的很小一块天。他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段话:“就看到这么大一块天,没有星星,晚上天是红颜色的。”

继续留在新疆的王祖炯夫妇,把十六岁的女儿送回上海的老父亲家中落户,结果,却受到同一屋檐下的家人的冷落。王祖炯的弟弟以前也是知青,在云南十年,弟媳同样是云南知青,应该都知道离家在外的不容易。但在听说王祖炯的女儿要回来之前,他把他那间屋子的锁换掉了。这么大的女孩子也不能跟爷爷住在一起,怎么办?一进屋有个小厨房,饭桌、煤气灶都在一起,只能在这里搭张钢丝床,晚上搭,白天收。煤气灶就在边上,老父亲怕煤气中毒,寒冬腊月窗户都要开一条缝,房子是高楼,朝北,风呼呼的。孩子睡在这个床上,在被子里不知道偷偷哭了多少回。

李岚离开了北塔山的家到上海落户,一个女孩子远离父母到陌生的城市投亲靠友,最难熬的就是过年。奶奶年纪大,晚上很早就睡,李岚就是吃好饭一个人傻傻地呆着,电视也不敢看,因为怕影响奶奶睡觉。心里好孤单的那种,也不愿当着奶奶的面哭,就等奶奶睡着了,自己藏在被子里哭。

刚开始的那几年春节,李岚事先在超市买的零食、啤酒、糖果,一个人先看一会儿春节晚会,然后看奶奶睡着了就关上电视,搬个凳子到阳台上,把啤酒打开,倒上一小杯。家里也没有电话可以和新疆的爸妈通话。快到十二点了,到处都在放烟花,自己是一边流泪,一边吃东西,一边看外边放烟花,一边想着爸爸妈妈和妹妹。那个时候李岚挺恨爸爸的,心里总想,为什么要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她不愿意回上海,还是愿意待在新疆,至少是跟爸爸妈妈在一块儿。

奇怪,好好地干吗查视力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狭小拥挤的亭子间让杨杰感到窒息,那么学校会成为他向往的乐园吗?像他这样一个天性喜欢大自然的孩子,初到大城市,却被查出视力有问题。当返城的父母正奔波劳碌在社会的底层,这些外来的孩子其实也处在学校和社会的边缘。太多的不适应,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太多的压抑。杨杰从一个活泼外向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了。

杨杰首先感到,在上海的学校里整天都要坐得非常端正,上课必须要很仔细地听,老师讲课非常快,也不会讲一些比较好玩儿的事情。而他们在新疆团场的学校,老师都是同一个连队的,平时都认识,叫叔叔阿姨,对孩子很亲切,会经常讲一些生活中好玩儿的事,讲一些常识。比如教晚上怎么看星星,判断相对的位置,知道自己的角度应该往哪里走;白天教看光线,看树的影子,判断方位,包括大概的时间,教会学生判断出来。

对于这里的视力表,杨杰直到后来才搞清楚,是要E的方向朝哪边就往哪边指。以前他不知道,从来没检查过视力,在新疆他们也没什么同学是近视的。结果这里的老师就以为他视力很差。他自己还弄不明白,为什么我每个E都能看得见,却说我视力不好?

老师用一根细棍儿在视力表上指的时候,杨杰以为那意思就是,能不能看清?能看清的话就再往下认。所以他一个劲儿地往下指,因为他能看清,不管什么方向的他都一个劲儿往下指。结果,老师把细棍儿丢到一边。这还没算完,放学以后没让他走,他发现他的妈妈被叫到学校来了。老师问:“你家的孩子怎么视力这么差?这样子还怎么上学?”杨杰的母亲朱静华觉得很意外,小杨杰在旁边听着更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要检查视力,我好好地干吗要检查视力呢?

他跟这里的同学唯一有共同语言的就是连环画,因为他只看连环画,其他的完全没有办法沟通。他不知道他们想什么,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要这样算那样算的。他们好像很小就会算,比如说:“这种铅笔要到那边去买,那边可能便宜一点。”杨杰觉得这个累不累,算它干吗呢。

他小时候在新疆,像孩子王一样,整天带着一帮小孩子东冲西杀。回到上海之后话却越来越少。多年以后过春节的时候,杨杰带着自己的孩子回去看外婆,听见外婆在跟他的儿子唠叨说:“你爸爸呀,小时候跟谁也不说话,整天就坐在那边,拿一个小刀刮椅子。竹椅子,拿个小刀这样刮呀刮,跟谁也不说话。”可能就是因为这样吧,杨杰大学时学的是工科,但是毕业之后玩儿音乐去了,从此沉醉在音乐的创作中。

在返城潮涌动的时候,毛国胜夫妇选择留了下来,继续在团场的中学教书。而风闻许多人回到上海之后的漂泊和困境,他们庆幸为两个儿子保持了稳定的学习环境。1989年,政策允许一户支边青年可以有一个子女落户上海。第二年,毛国胜的大儿子毛维俭考上了上海的重点高中。头一天去学校,父子在上海的街头相伴而行,寥寥数语,是两代人对未来的期许,压在心底的父子情也在那一刻流露出来。

从家走过去大概二十分钟的样子,父亲说:“我陪你走过去。”走到一半的时候他停下来,又对儿子说:“爸爸就送你到这里,以后你要靠自己了。”当时毛维俭一下子觉得挺难过,对父亲说:“行了,你走吧。”他背着包转过身就走,走了不到一个街口,眼泪一下子涌出来。他觉得父亲也挺难,当时就回头看了一下,看到父亲躲在一座钟的旁边没有走,父亲一看他转头,就背过身去了。

毛维俭当时在想一个问题,多长时间没有拥抱过父亲了。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看露天电影,晚上觉得最安全的是什么?哪怕是最害怕的电影,趴在爸爸的背上,闻着他的气味儿,那么宽的肩膀,就觉得安全了。到这个时候毛维俭忽然想,刚才怎么没拥抱父亲一下。他一边走一边流泪,不敢回头。他确实像父亲说的那样在想,剩下来就是自己去面对生活了。

毛国胜送大儿子走的这天,他自己就返回新疆喀什了。他在抽屉里给毛维俭留下一封信,上面说:“你是男子汉了,岁数不大,但现在是独自一人,要靠自己生活。爸爸当初走的时候到那边什么人都没有,什么条件都没有,你也是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但毕竟这个地方有很多东西是已经存在的,只要去抓住机会。”然后他写道:“送你六个字,‘不要怕,不要悔。’做什么事不要怕,怕了不要做,做了就不要怕;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信用,有承诺,做了以后不要后悔。”

在回新疆之前,毛国胜已经对儿子讲过:“你现在除了一个户口,其他什么都没有,都需要自己努力去争取,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读书。”

毛维俭考入上海的重点高中,但是当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时候,也像杨杰一样遇到了困惑和问题。他印象特别深的,开学第一天坐在位子上,同一排有个女生,一听说他是从新疆来的,就问:“哎,你小时候读书,是不是天天赶着一群羊到草地上去听课呀?”

毛维俭也是和他们谈不到一块儿。他是回到上海以后才知道“小虎队”什么的,以前从来不知道;连香港“四大天王”,他都是回来才知道的。当然在聊天的时候就会引别人说:“你这个人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

他特别不适应老师用上海话讲物理、讲化学。他们以前在家里,从小听到父母用上海话在交流,但是一转身,跟他们讲就是普通话。当时父母大概觉得,他们不太可能回到上海了。

同类推荐
  • 难得的心思

    难得的心思

    桌子上放着一沓书稿,是同仁徐志良即将付梓的新闻评论集《难得的心思》。翻看书稿,不禁为志良感到高兴。为他的收获,更为他的耕耘。
  • 童年论

    童年论

    近年来,学界对童年社会学研究的兴趣与日俱增,本书旨在介绍这一研究领域中的主要发展情况。在当代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建立了童年研究与社会学理论之间的联系,呈现了它的历史、政治和文化维度,并通过对童年的社会结构性特征及其日常生活背景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童年的社会建构特征。本书并不是根据家庭、学校和玩耍这样的传统类别,而是围绕空间、时间、文化、身体和工作这样的主体来组织内容的。通过这种方式,本书分析了近年来童年研究中新的研究方法的差异,以此为童年研究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 地道战

    地道战

    本书由1965年同名电影改编而来,沿用了电影的画面插图和台词,还增加讲述了电影背后的故事。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莫里兹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莫里兹

    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当我决定爱你

    当我决定爱你

    本书是一本散文作品集,内容收录了《父母不能替你生活》;《影视剧里的美好》;《距离失败五十米》;《解读母爱》;《天黑以后》;《道德量化法》;《让员工幸福起来》;《迷路的飞虫》等。
热门推荐
  • 新课程百科知识——物理小故事

    新课程百科知识——物理小故事

    本书讲述了多个物理小故事,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物理学知识,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 金色王经

    金色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来自星星的我们

    来自星星的我们

    三姐妹来到地球,可是因为一些原因却与三个男生纠缠不清,她们是来拯救自己的星球,可是却发现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和一些不该做的事情,和地球的人相爱,是暗黑族大帝的女儿,若是每个人都离你远去,你该怎么办?????
  • 相公袭来:呆呆乖乖爱

    相公袭来:呆呆乖乖爱

    一大早就被老妈逼着出去找男朋友,扬言道“林小冉,你要是不找个男朋友回来,你就别想进家门了!!”林小冉欲哭无泪。有这样的妈么?什么?美男一枚?喂你别抓着我不放啊??????????昏暗的灯光下一男子躺在那里.......“你当我男朋友吧?:”“嗯?”“行不行”“可是?”“别可是了,你就答应吧!”“.......好吧....不过?”“我什么都答应!!”“好吧!....我们的关系我说了算!”“嗯嗯”某女根本没听清楚某男勾起一个笑容!.....什么先领证后结婚?给她商量好的?她怎么不知道??
  • 战神追妻

    战神追妻

    胡娇说:我师傅是孟良,但是师傅说:不让人家知道,因师傅的来历,太出名了,在人界,仙界,冥界,没有不知道的,因为师傅是杨家将里最户主,最忠心的,最后的最后导致了,轮回,轮回后才修炼成仙的。
  • 幻能师

    幻能师

    世间万物的运转都需要能量,水能让小溪流淌让大海咆哮,风能让烟云飘动让巨树折腰,光能让万物生长让阳光普照。而在这个世界上,拥有一种最奇妙的能量,那便是幻能!幻之能也是一种能量,它的奇妙在于它是精神的能量,它是链接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桥梁!使用幻之能便可以通过精神控制、改造这个世界!
  • 灵异少女:封灵代理人

    灵异少女:封灵代理人

    幼时经历的一次鬼潮,让她有了封灵的能力。百鬼异乱,她只是想安稳的当个推理小说作家,但事件却一个个接踵而来。所谓封灵组,一个个都是身份高大上、神经质的成员,但竟然要请她加入?不,坚决不想加入!这是一个少女成为封灵代理人的……等等,我根本不想当这个代理人啊!
  • 正德风云录

    正德风云录

    本书以明代正德年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以义军遗孤文子玉寻找另一位义军遗孤赵凤、查找杀害江南大侠赵方的元凶为线索,真实地再现了正德年间平民百姓和皇上官吏的生活情景,表现了江湖儿女的浩然正气,纯真的友情和爱情,努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正义之举;以诙谐幽默的手法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腐朽、糜烂、阴险、狡诈、残忍、狠毒和维护腐朽统治的王阳明的假道学。全书贯穿着民贵君轻、尊重生命的思想。日月辉映江湖道,丹青永谱侠客章。
  • 幽冥主宰

    幽冥主宰

    昔日,无上剑帝一剑戮神,天地飘血。曾经,绝世战帝乘青铜战车,横推万万里,碾压诸天神魔。如今,天才少年崛起莽荒之地,得后土化轮回道景,开辟六道世界,掌控天地轮回,一路碾压,终成幽冥主宰。
  • 蜀山之下

    蜀山之下

    “每天重复又重复的生活,百无聊赖,不管干什么都没有激情,这样活下去还干什么?”窝在电脑屏幕前的杜三眼神麻木而空洞……“想明白生命的意义吗?想真正的……活着吗?”Yes/No——————————————————当我们站在山顶,脚下云雾一片,众生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