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36500000022

第22章 生存,街头巷尾各自谋生(2)

如果问三十多年前的上海,最紧张的是什么?很多经历过的人会马上回答:住房。当时法院经常受理这样的案子,返城的人带着孩子回到上海,亲朋不给上户口,怎么协调都不行,又没法判,最后只好调解,签字画押,返城的人书面保证孩子长大之后,不要房子,才能落上户。

安康夫妇在返城的人中属于幸运者,他们双双有望顶替父母的公职,并且一旦接班,按照政策可以落户。但房子成了落户的难题,没有确定住所,就没法落户;而落到家人的房子上,须得到他们的同意。为得到一纸户口,依然需要历经诸多周折。

由于关系一时间闹得紧张,安康的弟弟把户口本拿走了,不给他报。大概是担心安康一报上户口,这个房子就是他这一家占了。虽然后来户口指标下来了,但是这边却拿走户口本不给报。岳父家里那边开始也不给报,因为考虑到女儿史美云下面还有两个弟弟,房子就这么大,二十二个平方米,怎么办?父母还要考虑儿子成家的,根本没法再顾及女儿这一家四口。

后来安康的岳父对女儿女婿的难处也看不下去了,同意折中一下,对他们说:“你们在我这边报户口可以,但要给我立上字据,保证今后你们不要家里的房子。”他们听到这么一松口,马上很爽快地写了个保证书,这样才报上户口了。

户口,从过去到今天,在中国百姓的生活中实在一言难尽。那时,他们中间还有更多的人,把在新疆发的户粮关系和工资证明一直揣在口袋里,迟迟无处落户,这种情况,也就是人们戏称的“袋袋户口”。

只有落户口才能解决生计,没有落户,工作没法找,后面的什么问题都不能解决。主要的还不是你有没有能耐,当然自己可以做点小买卖赚钱,那是另外的事,但是没有户口,工商营业执照就无法办理。

杨清良、朱静华夫妇就走到了这一步,回来没过多久,他们原来仅有的一点钱花完了,当时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做什么好。户口没有,身上也没本钱,又没什么人好依靠,在上海简直没有叫天叫地可以应的地方。只能咬紧牙关,跟在新疆一样地起早摸黑,开始做小生意,偷着贩卖海鲜,贩卖蔬菜,就这样子支撑着一点点熬出来。

晚上跑到乡下捉蟋蟀,白天卖

真的发现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也许就连后顾之忧也没有了,他们个个开始了赤手空拳打天下。那个时候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回城的大龄支边青年、知识青年摆地摊的身影。像他们这些经过边疆十几年磨炼的人,纷纷开始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谋生。一筹莫展的时候,余加安首先想起的,是当初在火车站接他回家的那个拉黄鱼车的知青。

他这个昔日在团部的文教干事,还真的干了这个事情,晚上骑着黄鱼车到码头上去拉人。有时候从十里铺,一直拉到中山北路,那么远的路,一趟五块钱。天很冷,骑着黄鱼车,把人家送到那里,自己却出了一身大汗。汗在里头,风一刮更冷。半夜三更遇到那些联防的或警察出来,问一句:“你这个黄鱼车哪来的?”就把车子给收走了。

骑车拉人没有执照不行,余加安又想到摆康乐球台,摆在了自家的弄堂口,一毛钱打一盘。他还不敢大大方方坐在外边守这个摊子,交给弄堂里那些小家伙,说:“你们去,看人家打,把钱帮我收回来就行。给你们提成!”

后来他又做小买卖,一开始张口真难哪,吆喝不出来,这做什么生意。张口第一句,那是大着胆子喊的:“苹果啊,苹果!”其实声音也不大。别看余加安曾经在团场是文艺骨干,经常上台宣传演出,亮开嗓子又喊又唱,但是一落到自己不得不上街摆摊做买卖的地步,就不一样了。还是有心理障碍吧,就是死活张不开口。

到后来,他又卖过布,卖过炒螺丝,做过油墩子、萝卜丝饼,能卖什么挣点钱就卖什么。那些年他做过的事情简直多了,当过保安,当过列车员,看过自行车车棚。与此同时,他老婆李小女到老家的乡下去卖布,附近江浙的乡下人还都是做衣服穿,喜欢城里的“洋布”,其实就是的确良、人造棉之类。她还给医院手术室的手术服消毒,烫白大褂,干了十多年。在新疆他们不管怎么样,不需要这样拼命想办法赚钱,每月至少有工资,回到上海吃饭成问题了,不赚钱怎么办?

每天清晨四五点钟余加安就要到码头上去接货。跟乡下来的那些人接上头了,商量说:“你的货给我吧。”正讲着,后边来两个城管,余加安没等转身,就感觉有人把裤腰一提,喝声:“走!”就被带走了。有些货不能放的呀,比如像螃蟹,一放时间长了,错过时头,卖不出去就死了,死了损失的就是钱。

开始余加安碰到这种倒霉事的时候,还跟抓他的人说好话:“把我们放了吧,我们从新疆回来混口饭吃。”但是不行,人家不听。后来他横下一条心,跟那些人吵:“我十七岁出去,在外面艰苦那么多年,回来,不做,没饭吃;做,你们又不让做!还让不让人活!”这大概就属于早期的商贩与城管的故事。只不过那时候上海的小商贩,大多是各种情况返城回来的大龄青年。

有一次余加安在浙江路的电影院门口卖橘子,来个小流氓,问他:“嘿,你这橘子甜不甜?”余加安说:“甜的。”他说:“我吃吃看。”余加安说:“你吃吧,先尝后买没问题。”他吃了,还要再拿。余加安问:“你怎么的?”他瞪眼说:“怎么样?吃你几个橘子怎么样?”这时候余加安心里真火,赚点钱不容易,还有人白吃白拿,他抓起秤就想打。正好边上有个人开口了:“小兄弟,你看看他是什么人?”小流氓问:“什么人?”那人说:“他是新疆回来的,你别看他今天一个人在这里,我跟你说,只要动手,马上有一帮子新疆回来的把你打扁了。”那小子一听,赶紧放下走了。

曾经在云南插队的作家王小波在书中写到过:“天下知青是一家。”这个特征,即使在回城各自谋生以后仍然延续着。而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起过来的人们,这种紧密大概会更胜一筹了。

顾幸运回来以后,跟她父亲讲:“怎么办,人家都在外面做生意,现在没有钱,要不我还是接您的老本行吧。”她父亲是做“古今”品牌内衣的,60年代他就是做“古今”内衣的师傅。那个属于老字号的名牌,好卖。于是顾幸运就开始摆地摊儿,卖女人的内衣内裤文胸。在那时候这还是比较超前的。

早晨五点,她在中山路小菜场那里开始摆地摊。七点以后小菜场要打扫了,她就转到中央商场那边。那个时候他们也有个群体,大家都是支边的或插队的,在她旁边有从江西、云南插队回来的,也有新疆回来的。他们这种新疆的比例多一点,如果六七个人放摊,起码有两三个是新疆回来的。

在马路边上摆摊卖着,到九点钟城管的一般要来,来了先看到的就叫:“注意有人来啦!”大家赶快把东西收起来四散跑掉。

安康在找到正式工作以前,也做的是“打游击”式的买卖。那时候没什么“打工”一说,上海也没有外来打工的,因为基本上还没有异地间、城乡间的劳务流动。有工作的人,都是有个单位,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过,上海有人喜欢玩蟋蟀,蛐蛐儿。于是有人就给安康出了个主意,对他说:“你可以去抓那个蟋蟀卖呀。又不需要本钱,碰得好了还能发财呢。”安康摸不着头脑,问他:“到哪里抓呢?”人家说:“到乡下去抓,到郊区去抓呀。”安康就晚上不睡觉,拿上手电筒,带上罐子,去抓了。他把抓来的蟋蟀白天跑到蟋蟀市场上去卖,一毛钱一个,“品相”特别好的,还能再讲讲价。

做这一类小买卖总是会被人赶的,不是你要做就可以做。有一次安康不在,他老婆史美云一个人在永安电影院门口卖橘子,人家冲她的摊,脾气很软的史美云当时只能掉眼泪了。她总想尽量分担安康一点,看他那么辛苦做小生意,捞鱼虫卖,捉蟋蟀卖,她就批点水果卖。做小买卖不行,正好他们楼下的人家要上班,孩子没人带,那她就去给带。不管怎么说,每个月收入不多,也可以。刚开始一个月十五块,后来增加了,十八块。

和余加安做过的行当一样,周敦福也在石库门的口上摆了两个康乐球台,白天夜晚都有人玩儿。像这样摆康乐球,管事的也会来冲的,把球和杆子抢掉,不准摆。周敦福问:“你们为啥要冲这个?我们要谋生的。”人家说:“你知道吗,这个是赌博工具。”周敦福不服气,跟他讲:“这个叫康乐球,健康的康,娱乐的乐,怎么是赌博的?”后来人家说:“你算干什么的?”周敦福硬气地说:“不瞒你讲,我是新疆回来的!”

现在回过头去再看看,三十年前大城市的小商小贩大多都是这些返城的人。与其说是后来的个体经营政策给了许多人生路,倒不如说是许多人的苦寻出路,催生了这种政策的出台。

三十几岁了,人生重新开始

1982年,上海方面明确了针对新疆返沪支边青年的“单顶”政策。这是一种松动,只要夫妇一方符合顶替条件,就可举家迁回;但还不是直接迁回上海市,而是迁入离上海较近的江苏盐城的海丰农场。海丰农场归上海管辖,以前作为劳改农场,到“****”期间成为上海知青就近插队的地方。在那些知青弟弟妹妹回城之后,这里又变成了从新疆回来的大哥大姐的落脚点。

就这样,一共大约有五千多户支边青年家庭,暂时摆脱了在上海无户口、无工作、无住房的窘境,落户海丰。这里的一排排单元式宿舍楼,一时间让他们喜出望外。

同类推荐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德莱塞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德莱塞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放飞的心

    放飞的心

    本书是作者原创性抒情诗歌,分为景之赞、情之咏、心之诵三部分,分别是写景状物、抒情感怀、智慧哲思。
  • 老上海,旧时光

    老上海,旧时光

    本书是作家程乃珊和连环画家贺友直联袂完成的“老上海画卷”,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上海开埠至今150年来的小资情调、人情世故、风俗名物、海派风情等。从旗袍到包包,从冰激凌到自助餐,从弄堂到亭子间,从茶馆到电影院……无所不包。出生于上海金融世家的程乃珊,对上流阶层的生活有着丰富自然的感受,她的文字细致入微,被夸赞为“触摸到了老上海的灵魂”。2013年4月,程乃珊病逝;有人说,程乃珊是张爱玲的“传人”,程乃珊走了,张爱玲式的上海也缺了一角。同样身为“老上海”的连环画泰斗贺友直,为本书配图45幅,他的画被誉为“老上海社会文化记忆中的珍宝”,常常一幅画就可以让人联想起一个时代的上海记忆。
  • 危巢坠简——许地山作品精选

    危巢坠简——许地山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哨位旁的那棵枇杷树

    哨位旁的那棵枇杷树

    本书收录蔡扶欣:热血化干城、邹自国:热血与忠诚、黄健:大山一样的情怀、戴照平:热血铸军魂、郑玲:用爱撑起半边天、钱队长治鼾记等。
热门推荐
  • 逆武葬道

    逆武葬道

    简介:古峰,本是边荒古村一名普通的少年。因缘巧合之下,融残印,修妙法,启真窍,逆天心,破命关,觉醒本命“轮印”。从此,如龙入沧海,走出边荒,一路崛起,逆天葬道,一步步踏上巅峰。
  • 爱的城堡

    爱的城堡

    本书选用了《读者》19位签约作家最优秀的部分短篇作品,他们以娴熟的笔墨,用人生的经历作渲染,把生活中最至情、最感人的故事勾勒出来。这里包括父母之爱的伟大、爱情的崇高、友情的至真、陌生人的温暖。全书由“两只手套的爱情”、“婚姻是张带黑点的白纸”、“母亲的短信息”、“父亲的格言”、“上帝的宴会”、“雕刻在深秋的爱”、“爱丁堡的长椅”、“善良做芯,爱心当罩”八个篇章组成,从各个角度诠释爱的含义,给我们心灵深处最温暖的震撼。
  • 合约换来的新娘(意外的结婚系列)

    合约换来的新娘(意外的结婚系列)

    [花雨授权]结婚协议书?这个只跟她见过两次面的男人,竟要以一千万签下她,让她当他三个月的假新娘,好去应付他家一天到晚催他结婚的老奶奶?所以,她一定要把握这个机会,好好的给他“弄假成真”!
  • 九辰仙魔决

    九辰仙魔决

    洪荒之战距今已有上万年,而参与洪荒之战的各界后裔都遵守着共同法则,法则被篆刻于一件稀世玉神器中,以无上法力制约各界逾越行径,万年岁月蹉跎,玉神器出现裂痕,无上法力出现溃散,察觉这一细微的三仙之首无量仙尊,试图以一人之力修复裂痕,但事与愿违,身为上古神器岂能轻易靠近,无量仙尊受反噬重伤,只得闭关重修,闭关前传讯给至阳、紫月仙尊,洪荒之战百年后重现,而阻止洪荒之乱的有缘人也将在百年后现世……
  • 屠戮三界

    屠戮三界

    修仙修魔皆为逆天,渡劫成仙乃与天道妥协,一心向魔依旧逆天而行。身上罪孽之光透彻天地,死,魂飞魄散!活,天道难容!天道弄人心中怒难平,唯有痛快杀!杀!杀!杀得那天道也要绕我万里行!
  • 求真纪

    求真纪

    刚刚高考完且成绩惨不忍睹的南离,正在为填报志愿而发愁,这时,在电脑上翻来覆去甄选着大学的他收到了一张来自修真门派的录取通知书,一段奇妙的修真旅途就此展开。
  • 卿雪不负

    卿雪不负

    为了找到杀族之人,她步入皇宫之乱,一心沉迷医术,拯救天下苍生。为了皇帝之座,他处心积虑为这道路铺垫,开仓放粮,只为民众对他的信赖,布置势力,只为了一个她。“如果你真的爱我,就放了我吧。”她苦苦哀求着面前穿着一身黄袍的男人。他露出一丝苦笑,抱住了她,留下了一串又一串泪滴,不是他不想放,他想过,也试过,可他舍不得失去她,如今他把她伤的伤痕累累,他宁可折断她的这双翅膀把她困在他身边。“如果能够重来,我宁可没有遇到过你。”他抱紧怀里正在颤抖着的人儿,温柔地说道。她眼神空洞,闻着他身上的龙潭井般的香,回想起以前,望着天空,又看了看四周高大的围墙。“如果能够重来,我宁可死在沼泽之中。”
  • 难忘岁月

    难忘岁月

    作者梁书香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离开农村,在农村完整度过了毛泽东时代。而且,作者以女性的细腻,对那个年代农村生活的细节,如怎样评定工分、“吃食堂”时怎样分饭、春节各家各户为磨面怎样“抢磨”、如何争草争柴、不识字的农民如何“早请示晚汇报”“背语录”等“鸡毛蒜皮”“鸡零狗碎”,都一一道来。使本书通过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和感受真实再现了那些已经成为历史的悠悠岁月。
  • 苍穹星主

    苍穹星主

    一把断剑,一张破弓,伴随着一个少年,一段传说就此开启!孟星辰因武脉受损修为无法晋升却在失去至亲之痛的情况下得到了不知道多少个纪元之前的传承,以星辰之力修炼,铸就万古大道既然这老天让我无法吸收天地灵气,我便以这诸天星辰之力铸就我无上大道——孟星辰。
  • 御术至尊

    御术至尊

    要泡妞,要奇遇,要杀人,要夺宝,要永生……哥是要成为御术至尊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