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36400000009

第9章 维吾尔族饮食文化(8)

维吾尔族瓜农有着传统的瓜果保鲜方法,在瓜入窖之前,要在外面摊晒一段时间。摊晒时,要小心翻动几遍,之后,对入窖的瓜进行挑选,淘汰不合格的瓜。入窖之后,要把瓜一个个小心地吊起来,那时,窗户不能关,要保持空气的流通。等天气冷了以后,再关窗户。维吾尔族瓜农保鲜瓜果的办法还有很多,他们把瓜用沙子或是小麦埋起来储藏在自己的库房里,这样也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他们盖有专门储存瓜的土房子,这种房子墙很厚,大约有50多厘米,房子也很矮,窗户也比较小,有较好的保暖性。维吾尔族瓜农能用这种成本很低的科学办法,把瓜保鲜得这样好,真是叫人佩服。

哈密瓜品种不一,有的吃起来清香爽口,有的则绵软香甜,肉质细嫩,甜而不腻。哈密瓜含有大量人体易吸收的糖分和维生素A、维生素C,营养十分丰富。它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止渴解暑,利尿,民间早已用它来治疗肾脏病、胃病、贫血症等。近代医学还发现,哈密瓜还有降压作用。

西瓜是维吾尔族最喜欢的瓜类之一,在新疆的种植历史比较悠久。据历史资料的记载,西瓜开始种植始于五代时期(947~953),距今已有1000多年。关于新疆西瓜栽培的文字记载甚少。目前只有公元13~14世纪元朝《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写道,“至回纥昌八喇……献西瓜,其重及秤”,说明当时已有单个重达10余斤的大西瓜。另外,新疆的西瓜还与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播有着密切的联系,维吾尔语称西瓜为“塔吾孜”,与波斯语西瓜一词的发音“塔不孜”及中亚塔吉克的西瓜一词发音“塔巴孜”十分近似,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其来源。

西瓜是维吾尔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果品。每到盛夏,大街小巷,公路沿线,到处飘着瓜香,无论城市或农村,家家备有西瓜,来了客人先切瓜,以瓜代茶,既解渴又消暑,受到人们的青睐。维吾尔族群众特别喜欢食甜瓜、西瓜,有的以馕就瓜,作为美味的午餐和快餐。

新疆的香梨,维吾尔族群众称之为“耐西甫特”,也是驰名中外的水果品种。

香梨主要产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郊的孔雀河畔。库尔勒的气候条件适合香梨的生长。这里气候比较温暖,年积温3800℃以上,地表多细沙覆盖,昼夜温差达10℃~20℃。库尔勒绿洲和孔雀河两岸地下水位高,土层深厚、疏松,香梨树健壮高大,果实于4月2~5日开花,9月下旬成熟。果为倒卵或纺锤形,平均果重154.2克,最大可达176克。成熟时果面绿黄,阳表有红晕,储藏后变黄,果肉白色微绿,肉质细白,质地酥脆。库尔勒香梨刚成熟时,果皮发绿,看起来其貌不扬,但吃起来却十分爽口。成熟的库尔勒香梨不仅汁多浓甜,香味浓郁,而且营养丰富,据测定,每百克含维生素C4.53毫克,含糖10.4%,酸0.033%,灰分0.12%,水量86.5%。可食部分占83.6%。一般可贮藏至翌年的3~4月,而利用现代科技保鲜技术,不仅实现了香梨的季产年销,全年都可以吃到库尔勒香梨。

关于库尔勒香梨有许多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库尔勒这个地方十分荒凉,不出产任何水果,也根本没有香梨。只有富人才能吃上从外面贩来的水果,而穷人根本无钱买水果。有个叫艾丽曼的姑娘一次偶然吃到梨,觉得这水果又香又甜又脆,汁又多,味道特别好,她想,如果让乡亲们都能吃到梨子,那该有多好。于是,她下决心要在家乡栽梨树。她骑死了99头毛驴,跑了99条河流,过了99座木桥,最后找来了99个品种的梨树苗。树苗栽上后,艾丽曼整天在地里像母亲守护自己孩子那样精心照料小树苗,给树苗除草,从十几里外的地方挑水浇树。但由于这里属干旱的沙漠地区,风沙大,99棵梨树苗只活了1棵,其余98棵相继枯死了。每死1棵梨树苗,她就要哭1天,最后连眼泪也哭干了。

最后一棵梨树苗在她精心呵护后终于成活了。也许她这种精神感动了“胡大”(老天爷),接连几天下了大雨,小树苗一下子蹿起来了,长得有房子那么高,艾丽曼高兴地跳了起来,大声喊叫着:“我的梨树长高啦!我的梨树长高啦!”到了9月,梨树结出丰硕的果实,把枝头都压弯了。那梨的香味随风飘进了各家各户,乡亲们奇怪,这从来没有闻过的果香是从哪里来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艾丽曼种的梨树结的果,人们便把这种梨称为“香梨”。乡亲们品尝着香梨,个个都竖起大拇指说:“亚克西,亚克西(维吾尔语:好,好)。”

艾丽曼种梨树的消息像长翅膀似的,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很远的地方。有一天,来了几个商人,说要花大价钱买她的树,艾丽曼说:“我的梨树是为乡亲们栽的,结的果是让乡亲们吃的,我不会把梨树卖给你们。”那伙商人遭到拒绝后,便灰溜溜走了。从此,艾丽曼更加精心地管理她的梨树,使梨树越种越多,梨子质量越来越好,名气越来越大。可那一伙商人并不死心,派人送来了绫罗绸缎作为聘礼,假借说媒,妄想把艾丽曼连人带树移到外地去发财。艾丽曼识破了他们的诡计,拒绝了。后来商人雇人偷偷将梨树砍倒,将艾丽曼杀害。

第二年春天,梨树又从残根中发出新芽。乡亲们为了保护梨树不至于绝种,把梨树栽到各个乡里,从此库尔勒有了香梨。库尔勒香梨是当地人民用汗水和生命换来的结晶啊!如今,人们在吃香梨的时候还在怀念那美丽而又善良的艾丽曼。

库尔勒香梨的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公元5世纪)葛洪撰《西京杂记》中,就称新疆的库尔勒梨为“瀚海”梨,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种植地区已由库尔勒绿洲中心地区扩展到孔雀河西岸和塔里木河下游。产品不仅在新疆各地销售,而且还远销到香港、日本、美国等地。

在新疆许多瓜果都有传说和故事,这些都反映了维吾尔族群众热爱园艺,在发展园艺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同时也形成了许多关于食用瓜果的禁忌和习俗。维吾尔族群众认为,水果出自天堂,不允许浪费和践踏。吃甜瓜时,不允许嗑甜瓜子,认为嗑甜瓜子,会使甜瓜绝种。吃西瓜和甜瓜时,要把带蒂瓜皮切掉,并要切成2块和4块,否则,魔鬼会滚着它玩。在把带瓜蒂的瓜皮切下来后,人们要在切下来的瓜皮上擦一下切瓜的刀子,使刀子上的气味和脏东西留在瓜皮上,这样切下的瓜味道纯正而干净。吃无花果时,忌摘下来就吃,而是要拍打几下再吃,原因是无花果的糖分集中在中心,经拍打之后,糖分能分散开来,无花果更加好吃。吃石榴时,一般带籽一起吃,使石榴的营养能够全部被吸收等。这些有趣的禁忌和习俗,都有一定的科学的道理,也是维吾尔族群众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的经验。

(二)主要炊具及餐具

“沙玛瓦尔”

“沙玛瓦尔”是新疆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炊具,它既是一件铜制炊具,又是一件工艺品。

“沙玛瓦尔”大小不等,一般容水量有5公斤和10公斤两种,高60~70厘米,直径30~40厘米,其烧水的原理类似火锅:中间为火道,四周为容水部分。外形有方形和圆形,上有炉盖,下有翻砂底座和龙头,两侧有抓耳。沙玛瓦尔选用红铜、黄铜制作,也有采用白铜的。浇水炉是用铜皮锻打成型,然后抛光。整个制作过程大部分用手工完成,十分讲究结构和工艺,外形美观,使用方便,深受少数民族的欢迎。对于爱喝茶的少数民族来说,是一种十分得心应手的炊具。水烧开后,摆在餐桌上,随喝随倒,始终保持滚烫的水温,因而保持了茶的香味。

伊宁市是新疆生产沙玛瓦尔的主要地区,其中以乌斯曼·尼牙孜的沙玛瓦尔最为著名,他从事手工艺已有30多年,所制作的沙玛瓦尔质量上乘,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除了用来烧水外,许多群众还把沙玛瓦尔作为一件艺术品摆在窗台上和壁橱里,供人欣赏。

“吐努尔”

“吐努尔”是维吾尔族群众烤馕的馕坑,也叫馕炉,是做馕必备的工具,维吾尔族群众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馕,几乎所有维吾尔族群众居住的地方都有馕坑。

馕坑由馕坑胚和土质的平台组成。馕坑胚形如一个无底倒扣的缸,口小肚子大,馕坑胚四周用土坯围成方形的土台,即成为馕坑。馕坑底部有烟道,可控制馕坑里的温度。过去主要用柴火当燃料,现在用煤将内壁烧热,达到一定的温度后,即可烤馕。烤制时,将馕贴在膛壁上即成。

馕坑胚大多用泥土做成,由于地区的不同,馕坑胚的制作方法也不尽相同。在南疆大多用黏性碱土来做;在北疆大多用粘黄土、盐、羊毛和泥来做;在乌鲁木齐一带,却用砖来代替泥土,制作馕坑胚。做馕坑胚没有模具,而是有专门的匠人。他们在做馕坑胚时,像垒墙一样,一圈又一圈地往上垒,等干了一圈,再往上垒一圈,从底一直垒到坑口。一般制作一个馕坑胚需一周左右的时间。

馕坑胚做好后,选好地点,四周要用土坯筑成方形,上面要有厨师坐的土台,馕坑底要有炉条、通风道和出风口,通过出风口可控制膛内的温度,整个设计十分科学。小型馕坑来烤烤包子和其他食品,大型馕坑还用来烤全羊、烤羊肉串等。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用钢板做成的馕坑胚,代替了过去的土馕坑胚。在农村仍然使用传统的土馕坑。

烤羊肉串炉

新疆的烤羊肉串闻名全国,这种羊肉串是在特制的炉子上烤制出来的。这种炉子是带有支架的长条铁槽,一般连支架高约60厘米,槽长约200厘米,槽宽20厘米,槽深约20厘米,下有四条支撑的腿。离槽面10厘米处,有一层带小孔的厚铁皮,作为通风孔,无烟煤燃到无青烟时,摊在槽内,即可以开始烤肉。

这种炉子的大小无统一规定,炉槽的宽窄也无统一要求,而是根据所烤羊肉串的大小来定。一般在市面上出售的羊肉串只有10多厘米长,所以槽面只需10多厘米就够了。在库车有一种60多厘米长的羊肉串,那么烤这种羊肉串的炉子,其槽面就得有70多厘米宽,否则就无法烤了。

烤羊肉的炉子都是用厚铁皮手工轧制而成的。现在乌鲁木齐一些烤羊肉炉做得十分精致,设有放肉串的地方、放调料的位置,炉的周边还有图案和花纹,十分别致。烤羊肉串除了炉子外,还需要串肉的钎子。钎子多是用细铁丝轧制而成,并镶上木把;讲究的用铜丝轧成,有的还用电镀的木把钎子。宾馆的烤肉钎还要更考究。新疆许多少数民族自己动手制作烤羊肉炉和钎子,多为小型,轻便,式样也多样,效果也很好。逢年过节或是来了亲朋好友,人们常常自己烤羊肉串来招待客人。

烤箱

烤箱是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等少数民族烤制饼干、点心和饼子等的工具。过去大都住平房,家家户户都生炉子,而新疆的冬季长达半年之久,几乎每个土炉子里都带有烤箱。烤食品时,它可以成为烤箱,不烤时,又可以成为散热器,一举两得。

烤箱没有统一的规格,大小不等,一般按房子面积设计土炉子的大小。一般常用的烤箱长约60厘米,高50厘米,宽40厘米,外面有门,中间可放一层至两层烤盘。烤箱盘在土炉子后面,大都以煤作为燃料。炉子前面可以做饭炒菜,后面是烤箱,炉膛里的烟火绕烤箱后,从烟道出去,这样可以使烤箱四周受热均匀,烤出来的食品焦黄而不糊。

烤箱和烤盘都是用黑铁皮手工轧制而成。新疆少数民族除了用它烤制面制品外,还常用它烤鸡、鸭和羊肉等食品,其味道鲜美而可口。现在住在城市的人大都买电烤箱,但住在乡村的人仍然采用这种土烤箱烤制各种美味可口的食品。

木制餐具

新疆的维吾尔族所用的餐具中,不少是用桦木、杏木、核桃木和桑木制作的。这些餐具制作讲究,做工较细,有的还雕有花纹,漆有图案,几乎件件都是工艺品。这些餐具,具有耐用、保温、不传热、不走味、不变形、不生锈等优点,所以至今受到人们的青睐。

木制餐具主要有木勺、长把木勺、木盆、木桶、木碗、木铲、木杯等。各种木制品大小不等,每个品种又有不同的规格和形状,真是琳琅满目。如维吾尔族群众的“亚阿西曲木西”(木勺)就有大小十几种,还有木碗、木盆等餐具,每种都制作得很精美。特别是木碗和木勺,是老人和小孩用餐的主要餐具,这种餐具不烫手,又不易摔坏,所以受到欢迎,至今在南疆一些县的维吾尔族农民仍在使用这些木制的餐具。过去木制餐具大都用手工制作,在农村有专门从事制作木制饮具的匠人,现在有的地方使用旋床旋制,其质量更好。

“切库西”

维吾尔族群众在做扁形圆馕时,在馕的中间要戳许多的花纹。戳花纹的工具就叫“切库西”。“切库西”形似一枚带把的公章,圆面的直径3~4厘米,上插有排列整齐的钢针,钢针之间的距离约半厘米。当扁圆的片馕坯做成后,要用“切库西”在馕的中央和四周有规则地扎成小眼,一是为了烤制时透气,防鼓胀破裂,二是为了好看。扎完小眼,再往上抹洋葱和芝麻后,就可以放入馕坑烤了。

同类推荐
  • 锦绣回乡——吴忠

    锦绣回乡——吴忠

    《走进宁夏丛书·锦绣回乡(吴忠)》的主编是朱昌平。《走进宁夏丛书·锦绣回乡(吴忠)》图文并茂,以中、英、阿三种文字对照的形式,介绍吴忠的社会文化,包括吴忠概况、风俗习惯、饮食文化、旅游观光、回族风情、教育科技等,为中外游客畅游宁夏提供一个融系统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参考工具书。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
  • 生肖文化:戌犬通灵

    生肖文化:戌犬通灵

    本书研讨生肖狗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中国的修养

    中国的修养

    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精神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与学术方法的总结。本书主要向广大读者讲授国学的修身精神,对国学中关于“人的修养”的问题展开详细的讨论,教读者学会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锤炼,提高个人修养和德行。
  • 中华谚语(第一卷)

    中华谚语(第一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热门推荐
  • 我得到了孙悟空的传承

    我得到了孙悟空的传承

    李逍遥在经历人生的巨大改变之后,被一道天雷带到异界,且看本猪脚在异界各种浪吧
  • 我的使命在召唤

    我的使命在召唤

    林友钱,一个平凡的宅男,生活在一个战乱的世界,同样,我是一个学生,这里没有语文没有数学,有的只是武器,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死人,一种活人,活人和活人的战争,活人与死人的战争。看主角如何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
  • 飞花丝雨共成愁

    飞花丝雨共成愁

    飞花丝雨莫往来,情缘不久成劫难。蝶舞成双,雁成对。瑞雪飘飘,寒风呼啸。桃花在园内也早早凋零。篱落人走花灯灭,只留淡香聚闺房。
  • 唤灵养成进行时

    唤灵养成进行时

    “我叫黄雀,因为爷爷捡到我的时候,旁边有只黄雀,所以我就叫黄雀了。”一本逆天的唤灵书,一个懵懂无知的人。一个卡哇伊的天使。如风似雨,不离我身。飞上枝头,黄雀变凰。
  • 笑中带泪,我爱你

    笑中带泪,我爱你

    爱与不爱,也许只在她见到他的一瞬间......亲爱的,若你见到了我一定要说爱我,即使我们擦肩而过...还记得刺耳的汽车的鸣笛声音,在那一刻让我,只与你在纯净无乱的天堂相遇,笑中带泪,我爱你
  • 吸血亲王异界游

    吸血亲王异界游

    一个好心救“人”,却被“血皇”咬了的“帅哥”,发誓要把伤他再生父母的仙神消灭.(什么?说我只是为了当英雄,泡妹子。你丫的别跑。嘿嘿...好吧,就是为了让别人崇拜,泡妹子,嘿嘿)被众神挖坑陷害,最终流落异界,他又将掀起怎样的血雨腥风,如何名利双守,美女环绕的,你,会知道的!!
  • 查理九世之列车之谜

    查理九世之列车之谜

    一次旅行让DODO冒险队发现了一个秘密,列车突然失踪..............
  • 公车kiss

    公车kiss

    青春就是疯狂的奔跑,然后华丽的跌倒,最终我赚了两个亿:一个失意一个回忆
  • 惹火上身:腹黑总裁狂宠妻

    惹火上身:腹黑总裁狂宠妻

    被人算计,她钻进他的怀里水眸含情,温声诱导,“我、软吗?”一夜迷情,得知她错上之人身份显赫,她全速逃离。世界却好像忽然变小了,或者,她变成了猴子他变成了如来,她怎么翻都翻不出他的手掌心。没人不知倪家大少只钟情于一人,为她甘愿百花丛中不沾衣。他想拿她当做是个替补?做那个女人的赝品?没门!没门是么?可惜我们倪大少特别执拗,没门就夜夜苦练,凿一扇属于他的门!
  • 钻石男的独家俏老婆

    钻石男的独家俏老婆

    一夜,林语雪被自己的父亲下了迷药,被送入杜炎彬的床,吃干抹净之后杜炎彬给了林语雪一个耳光,冷若冰霜:到底有什么阴谋?”一个月后,林语雪怀孕了,杜炎彬带着鄙咦的眼神,冷嘲热讽,一把将林语雪推倒在床,:“你父亲已经将你一百万卖给我了,你没有权利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