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66300000013

第13章 论语(7)

(三十八)子路宿于石门[61]。晨门[61]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三十九)子击磬[63]于卫,有荷蒉[64]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65]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66],浅则揭[67]。”子曰:“果[68]哉!末之难[69]矣。”

(四十二)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70]。”

[注释]

[1]宪:孔子弟子,姓原,名宪,字子思,鲁国人。

[2]毂:这里指担任官职拿俸禄。[3]克:好胜。[4]伐:自夸。[5]欲:贪欲。[6]怀居:留恋家中的安逸生活。

[7]危:率直。[8]孙:同“逊”。[9]南宫适(kuò):孔子弟子,姓南宫,名适,字子容。孔子把他哥哥的女儿嫁给他。[10]羿(yì):传说夏代有穷国的君主,善射,曾夺取夏太康的王位,后被其臣寒浞(zhuó)杀害。[11]奡(ào):寒浞之子,后为夏君少康所杀。荡舟:用手推船,传说奡力大,能陆地行舟。[12]稷:传说中周朝国君的祖先,教民种植庄稼。[13]惠人:对人民有恩惠的人。[14]子西:楚国的宰相,名申。[15]彼:他。彼哉:只用指示人称代词称他,表示此人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

[16]人也:有本领的人。[17]伯氏:齐国的大夫。骈(pián)邑:齐国地名。三百:三百户。[18]没齿:意为终身。整句的意思是,齐桓公夺取伯氏之食邑赐给管仲,伯氏自知己罪,而心服管仲之功,终身穷困而无怨言。[19]成人:成为一个完美的人。[20]臧武仲,名纥,鲁国大夫。知:同“智”。臧武仲在齐国时根据政局估计齐庄公的统治不会长久,设法拒绝了庄公给他的封地,后庄公被杀,他未受牵连。[21]公绰:即孟公绰,鲁国大夫。不欲:克制欲望。[22]卞庄子:鲁国大夫,封于卞邑(在今山东泗水县东),传说他曾只身打虎。[23]何必然:何必一定这样要求。[24]要(yāo):通“约”,意为贫困。

[25]晋文公:姓姬,名重耳,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谲:欺诈。[26]齐桓公:姓姜,名小自,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27]召忽:公子纠的家臣,在公子纠被杀后自杀身亡。[28]管仲不死:管仲原来也是公子纠家臣,受到齐桓公赏识,公子纠死后就投靠了他。[29]九合诸侯:多次邀集诸侯盟会。

[30]不以兵车:意为不用武力。[31]如:就是。[32]微:没有。[33]被:同“披”。衽(rèn):衣襟。左衽:前襟向左,我国古代少数民族衣服式样,中原衣服式样是右衽。[34]谅:诚信,这里指毫无意义地守信守节。[35]自经:自杀。渎(dú):沟渠。[36]怍(zuò):惭愧。[37]为之也难:指讲大话不惭愧,做起来就很难。[38]陈成子:名恒,又叫田成子,齐国大夫,于公元前481年杀死齐简公,并夺取了齐国政权。简公:姓姜,名壬,公元前484-前481年在位。[39]三子:即鲁国权臣季孙、孟孙、叔孙三家。[40]从大夫之后:曾做过大夫。[41]之:到,往。[42]犯:犯颜直谏。[43]上达:上进,求道。[44]下达:堕落,贪财。[45]为己:为了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46]蘧(qú)伯玉:卫国大夫,名瑗,孔子在卫国时曾住在他家,回到鲁国后蘧派人来问候孔子。[47]使乎:以赞赏的口气说使者。[48]知:同“智”。[49]方:比,比较人物的长处和短处。[50]逆诈:猜疑欺诈。[51]亿:同“臆”,猜测。[52]微生亩:姓微生,名南,鲁困人。[53]是:这样。栖(xī)栖:忙碌不安的样子。[54]无乃:岂不是。佞:能言善辩,花言巧语。[55]疾:痛恨。固:固执,守一而不知变通。[56]骥(jì):千里马。[57]尤:责怪。[58]上达:上达天命。[59]辟:避开。[60]作者:这样做的人。七人:即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一说此七人不可实考。[61]石门:地名,一说是鲁国都城的城门。[62]晨门:负责早晨开启城门的人。[63]磬(qìng):一种打击乐器,以玉、石或金属制成。[64]荷:肩挑。蒉(kuì):草筐。[65]硁(kēng)硁:石声,这里描写乐器发出的声音,用以显示浅薄。[66]深:河水深。厉:穿着衣服涉水。[67]浅:河水浅。揭:提起衣服涉水过河。[68]果:确实,指荷蒉者确实是个隐士。[69]末:无。末之难:如以这种态度对待世事,也就没有什么困难了。[70]诸:“之乎”的合音。病诸:做不到这一点。

[鉴赏]

本篇所论述的人与事都十分广泛,但是其中心思想却十分的明确,就是要大力倡导提高自我修养,完善人格。虽然孔子在其一生之中的不同时期竭力强调要实行的思想和要做的事情多种多样,但在他看来,实现这一切的关键、所有的事情之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我培育理想人格。关于自我修养这个问题,孔子提出了许多十分深刻的思想,形成了一个基本完备的思想体系。本篇的文字就涉及到了这一思想体系的许多十分重要的方面。

儒家的自我修养学说,其理论基点之一是自我应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即人首先要认识自身,审视自身,反省自身,发展自身,从而完善自身。对此,孔子作了经典性表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第二十四章)这里说的“古之学者”代表学风正的求道者,而“今之学者”则指陷溺于歪风之中的士人。“为己”的内涵极其丰富,自然包含充实、发展、完善自我的意义,也有自我创新的涵义。北宋时期的哲学家程颢、程颐兄弟在解释这句话的时候说:“为己,欲得之于己也。”(朱熹《四书集注》转引)这句话堪称是揭示了孔子之话其中的深义。

另外,孔子还极为重视“修己以安百姓”,他甚至说过,连尧舜这样的圣人都难以做到这一点。由此可见,在孔学中,修己并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也不仅是一项内省的精神活动,它还同完善外部世界的实际活动相结合。而且,本篇还指出理想人格是宽厚的,不怨恨他人,如他所说“不怨天尤人”。不怨恨他人才能理解人,因而才能爱人;才能由此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完善自身。

总之,“修己”就是要让人性得到全面发展。后世的儒家知识分子在社会与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杰出的代表,这是与孔子的“修己”理论分不开的。

季氏

(一)季氏将伐颛臾[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2]?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3],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4]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5]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6]有言曰:‘陈力就列[7],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8]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9],龟玉毁于椟中[10],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1]。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1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13]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14]也。”

(二)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15]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16]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四)孔子曰:“益者三友[17],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18],友善柔[19],友便佞[20],损矣。”

(五)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21],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22],乐宴乐,损矣。”

(六)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2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24]。”

(七)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的时候,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25]。”

(八)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26],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27]大人,侮圣人之言。”

(十)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28],见得[29]思义。”

(十一)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30]。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十三)陈亢问于伯鱼[31]曰:“子亦有异闻[32]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3]其子也。”

[注释]

[1]颛臾(zhuānyú):鲁国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2]无乃:岂不是。尔是过:倒装句,是尔过。[3]东蒙:即蒙山,在今山东省蒙阴县南。东蒙主:主持东蒙山的祭祀。[4]社稷之臣:国家之臣,参见《先进》篇第二十五章的相关注释。[5]夫子:指鲁国的权臣季孙。[6]周任:周大夫,贤臣。[7]陈力:尽力;就列:担当职责。[8]相:原指搀扶盲人者,这里指辅佐者。[9]兕(sì):雌犀牛。柙(xiá):关野兽的笼子。[10]龟:指宝物龟壳。椟(dú):木匣。[11]固:防御坚固。费(mì):季孙氏的封邑,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北。[12]疾:痛恨。夫:那种。舍曰:不说。辞:

借口。为之辞:为之寻找借口。[13]寡:人口少。[14]萧墙:门屏,古代宫室用以分隔内外的当门小墙。[15]希:同“稀”,少有。失:失去政权或爵位、封地。[16]陪臣:诸侯之臣、大夫的家臣,这里指后者。[17]益者三友:有益的朋友有三种。[18]便(pián)辟:逢迎谄媚的人。[19]善柔:善于奉承的人。[20]便(pián)佞:夸夸其谈、花言巧语的人。[21]节礼乐:以礼乐节制自己的情感、行为。[22]佚:同“逸“。佚游:闲荡,游手好闲。[23]愆(qiān):过失。此句是说侍奉君子的时候要避免的三种过失。[24]颜色:脸色,表情。瞽(gǔ):盲人。[25]得:贪得无厌。[26]大人:地位高的人。[27]狎(xiá):亲近,这里意为轻侮,不尊重。[28]忿思难:发怒了要考虑会造成后患。

[29]得:获得财利。[30]探汤:把手伸到沸水中。[31]陈亢(kàng):字子禽,孔子弟子。伯鱼:名鲤,孔子之子。[32]异闻:特别的教诲,指伯鱼作为孔子之子从父亲处获得的特别的教诲。[33]远:这里指不偏爱。

[鉴赏]

在这一篇,表达了孔子政治思想方面的三个理念,它们形成了中国古代的政治传统,对二千年以来中国的国家治理、社会发展以及对于民族关系的处理,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第一个理念是中央集权的理念,也就是孔子所说过的”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白天子出“(第二章)。这一理念的负面效应是赋予了天子绝对的权力,极大地加强了君主的****统治。所谓”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同上),虽然能理解为国家政治清明,百姓没有什么政事可以批评政府,但是极易被用来剥夺人民的思想、言论的自由。应当看到,中国二千年的封建主义****制度与孔子所赋予天子的绝对权力并不是毫无关系的。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央集权的理念也有其正面效应:即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秩序与天下和平,这正是第二章里孔子的话语之用意所在。孔子的想法是,如果礼乐征伐不自天子出,政权就会被颠覆,国家就会分裂,社会就会陷入混乱之中。孔子身处春秋末期,痛切地感受到由于诸侯国之间的混战以及国家内乱而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因此他想要赋予天子以绝对权威,以便强化中央集权,从而从根本上清除这种灾难。

同类推荐
  • 盛开·90后新概念·塔罗·初始

    盛开·90后新概念·塔罗·初始

    作为盛开的最新特色塔罗系列,本系列2014年共计12本,本书是该系列第1本。本系列作品均来自90后获奖者的最新作品,主要收录历届全国新概念作文获奖大赛、萌芽、最小说获奖者的精华作品,有小说、散文等。这些作品空灵隽秀、质朴绵长,勾勒出了最独特的青春风貌和青春生活,表现了他们卓越的思维、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对于青少年读者,是可读性非常强的作文学习辅导和课外阅读书籍。
  • 中国异体诗新编

    中国异体诗新编

    本书共选辑上起汉代,下迄现当代一百八十四家的异体诗六十一类,三百五十多首,依类分编。入选作品与《趣味诗三百首》无一雷同。原入编《趣》诗的车船名诗、针灸名诗、龟兆名诗、相名诗、围棋名诗、节气名诗、五行诗、六甲诗、翻韵诗、拆字诗、回文曲等,因未见续作,不再重列。但据此可知中国异体诗门类至少在七十类以上。 每首诗后有作者介绍、注释和说明。作者介绍列于首次出现的作品之后,同一作者在诸多门类中有诗作的,不再重出。注释着重疑难词语和本事、典故,力求简明。双关词语,词义易明的仅注与诗题有关的词义;词义难明的兼注双重意义;难句略作串讲。诗作全部注明出处。各篇说明着重阐明该篇的特异之处和主要内容、题旨。
  • 暮鼓晨钟里的安宁岁月:那些渐行渐远的修行者

    暮鼓晨钟里的安宁岁月:那些渐行渐远的修行者

    繁华的世界,是一场宏大的视听盛宴,你在追逐,也在迷失。你不是佛子,却始终在佛家的因果得失中轮回。所以,于众生来说,佛不仅仅是宗教,而是人生。
  • 散文之道

    散文之道

    散文是国粹,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不管是老子、庄子、孔子,还是《尚书》《春秋》《史记》,现在推崇的许多国学经典著作,大多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唐宋八大家使散文灿烂起来,明清小品使散文多情起来。“五四”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写作的出现,散文进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但是,“五四”到现在,快百年时间了,我们的散文基本上变化不大。散文作家似乎都穿着老北京布鞋在走路,很少有皮鞋、凉鞋、运动鞋等敲击路面。
  • 萧红作品集二)

    萧红作品集二)

    全屋子都是黄澄澄的。一夜之中那孩子醒了好几次,每天都是这样。他一睁开眼睛,屋子总是黄澄澄的,而爷爷就坐在那黄澄澄的灯光里。爷爷手里拿着一张破布,用那东西在裹着什么,裹得起劲的时候,连胳臂都颤抖着,并且胡子也哆嗦起来。有的时候他手里拿一块放着白光的,有的时候是一块放黄光的,也有小酒壶,也有小铜盆。有一次爷爷摩擦着一个长得可怕的大烟袋。
热门推荐
  • 中国回族学·第3卷

    中国回族学·第3卷

    本书共分“文化·历史”“社会·人口”“译丛·典籍”“书评·综述”四个部分,收录了篇关于探讨和研究中国回族学的论文,具体内容包括《白寿彝研究的几个问题》《伊斯兰教的诚信友爱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城市与农村的边缘游离:回族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学生宗教信仰与构建和谐校园》等。该书的出版将更好地服务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主题,进一步推动回族学学科体系建设,促进当代回族学术研究的创新与繁荣。
  • 激斗强者世界

    激斗强者世界

    (注意,前方高能!注意,前方高能!)云雀--因被洗过脑而失去过去记忆的人。当同他一样都是被洗过脑的人都恢复记忆了,只有他没有恢复。没有了过去的人就好像失去生命般的人,云雀就开始走上找回记忆和过去的路,在开始走这段路时,命运齿轮作响的声音,充满波折的命运齿轮开始转动。
  • 有座香粉宅

    有座香粉宅

    不小心闻了先祖的骨灰,一个喷嚏将古旧祠堂震塌了。好容易爬出来,却凭空多了个相公和一群贵客,各个都跟她要稀奇古怪的香粉。回心转意粉、情投意合粉、阴差阳错粉、知恩图报粉,这个粉那个粉,她手里倒是有一坛骨灰。做女儿时不得宠,做了夫人还是不得宠,日子原本不顺,却一夜翻身,从淤泥变成了富贵祥云,靠得竟是那一坛子香粉。快刀斩乱麻得了自由身,想要事业为重的时候,天赐良缘却掉下来将她砸了个正着,只是这有缘人深不可测,实在闹不明白,他究竟是坏还是呆?
  • 王源:微风依冉不伊恋

    王源:微风依冉不伊恋

    我叫伊恋,我依恋上了喜欢冉冉的王源,我喜欢他嘴角上扬的弧度,喜欢他害怕蜘蛛时的表情,喜欢他自信时落出的微笑,喜欢他所有的一切的一切,可是我也害怕失去这所以的一切,我知道总有一天你会离我远去,我却在在原地苦苦的等待。
  • 长相思,在长安

    长相思,在长安

    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的绝代佳人用尽了三生的时间等待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玉一般的容颜已经憔悴;花一样的琴心已经枯萎。千百次寻找、等待的那一个人还没有出现。少年的心充满疲惫和失落,就在他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要绝望的时候。不经意一回首,却发现心中的她在那灯火寥落的地方静静地站着……
  • 偶像攻略

    偶像攻略

    未来时空的谜样少女,因为一盘影象带迷上21世纪神秘莫测冷峻倨傲的大明星。一意孤行踏上星之旅程,只为靠近心中崇拜已久的偶像。当她终于来到他的面前,却没想到对任何人都亲和有加的偶像,唯独对她疾言厉色,冰冷漠然,不但缕缕打击她的信念,还劝她退出艺能界。而对她百般呵护的无敌美少年经纪人,温柔体贴的表象下似乎又藏着不为人知的阴谋。冷漠的背后究竟是真正的冷漠还是柔情的面具,柔情的背后是真正的柔情还是冷漠的掩饰,她的坚持与追逐是否能在迷踪的艺能界开辟一条星光之路,梦想,一触即发。
  • 有,没有刚刚好

    有,没有刚刚好

    在宣城这个小镇上,李菲琪,一个十六岁的花季少女,她大大咧咧,无拘无束,程颢总说她没心没肺。对,程颢就是她的死党兼青梅竹马,十七岁,暖男一个,多才多艺,擅长打篮球,是学校女生的阳光男神。其实他喜欢她,她欣赏他。可是,在爱情路上,一切都没有刚刚好。一次出国事件,她的生命里多了一个影子,林子文,霸道,叛逆,敢爱敢恨,这些都是他身上的代名词,他女朋友无数,可真正能让他心动的只有李菲琪这一个。这样的三个花季少男少女在宣城这座静谧的小镇经历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青春。有笑过,也有哭泣,有激情,也有徘徊,有爱过,也有错过。在人生这一场旅程中,没有所谓的刚刚好,只有有勇气地奋斗过,一切才会有看似刚刚好的刚刚好。
  • 总裁的御用情人

    总裁的御用情人

    ‘站住,你需要钱吧?’他冷傲得问。她回头,默默投入他的怀抱,她知道,那天是她的祭日,而自己是祭品。‘宝贝儿,你,是我的御用情人,嗯?’他笑,笑的温柔体贴。‘喜欢,我就送个你,不喜欢,明天就让她到REDEYE’他对他说,没有看那个被手铐锁在床上的女人。‘你?是个不要脸的女人。’他阴鸷得笑着,看她无辜的双眼。一次次,她被他逼得几乎疯狂,而他,却已然对别的女人,海誓山盟。当野猫的猫性勃发,她对峙他的阴毒,爱情,将在何处安放?亦或是,埋进深邃的坟墓?
  •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人,眼前常有历史“叠影”,能感受现实中的历史“脉动”。这本面向大学生的历史读本,就是为这一点历史“叠影”而来。本书聚焦于古今一脉,如周公制礼,秦废封建立郡县。这是中华社会横向联系与纵向统治的骨干,穿越二十四史,至今还活在你我之间。本书背离流行的“文化讨论”,较多注意那些“制度硬件”,如财政税收、科举兴衰、国会与立宪。全书还关注重大事变及其带动的社会转折,如“蒙古崛起”,如“东南互保”,如近代“革命”等。希望读者有所收益,有所意会,再回头观察现实,多少能感受一点历史的“脉动”。
  • 丛林书

    丛林书

    童话的主人公毛格利,是吃狼奶长大的人之子;与现实中的狼孩不同,毛格利没有被丛林吞噬,也没有在人间夭折。在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里,在狼性和人性之间,他学会了坚强、勇敢、思考和爱,从而长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