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65800000062

第62章 杜甫(6)

梦李白二首

杜甫

之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1]。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2]。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3]。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4]。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5]。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6]?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7]。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8]。

【注释】

[1]吞声:泣不成声。恻恻(cè):惨惨不安貌。[2]江南:大江以南之地,包括李白入狱的浔阳(今江西九江)及流放的夜郎。瘴疠(zhànglì):南方湿热,多瘟疫。逐客:被朝廷放逐之人。[3]故人:指李白。明:知道。

[4]平生魂:往日的生魂。测:推测,明白。[5]枫林青:江南夜景。《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魂兮归来哀江南”。关塞黑:秦陇一带多关塞,梦中李白从秦州返回江南路过秦陇关塞,时在夜间,故曰“黑”。[6]罗网:法网。时杜甫以为李白在流放途中,故云。有羽翼:喻来往自由。[7]落月:天晓之时。颜色:指李白容貌。

[8]波浪阔:喻路途艰险。蛟龙:喻欲置李白于死地的人。

【鉴赏】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磷的幕府被捕入狱。后保释出狱,于乾元元年(758)春天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后至巫山,在759年春夏之交,遇赦放还。此时杜甫客居秦州,只知李白流放而不知遇赦,天涯苦忆,积想成梦,表达了对友人悲苦命运的深切关怀,对那些迫害李白的恶势力进行了彻底的鞭挞。

诗的开篇,即以“死别”与“生别”对比,极言“生别”比“死别”还痛苦。因为“死别”仅“吞声”一哭,痛苦自了;而“生别”却令人“常恻恻”,久思不断。特别是友人遭人生之大不幸,被“逐客”“江南瘴疠地”,又长久无消息,相思之苦更是与日俱增。接着,写梦忆李白。但诗人不说自己做梦,而是说李白明白“我”对他的“长相忆”,主动入梦。这种逆转写法,更衬托出他们二人知之甚深,友谊笃厚。“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莫非你真的死了,眼前的你不是生者之魂!唉,真是路远难测啊!先写见面之喜,转而生疑,疑而生深深的忧虑和恐惧,逼真地展现了诗人的梦幻心理,同时折射出对李白的无限思虑!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写诗人梦中对李白的关切:你来时要穿越南方青葱的千里枫林,归去时又要跨越黑沉沉的万里关塞,真是难得你的一片深情啊!“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写诗人梦中恍惚之感:你在流放之中,怎么有了“羽翼”来到我身边呢?“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残月满屋,诗人梦醒,仍觉李白憔悴容颜依在。“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写诗人对李白的告诫与祝愿:长江水深浪阔,中多蛟龙,但愿李白的魂能安然归去,不要被蛟龙攫去。

这首诗先叙梦前李白的流放;次叙梦中相见,忽疑其是,忽疑其非,紧扣“梦”字,扑朔迷离;再写梦后的叮嘱,情深意切,至情至义,感人至深。

之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1]。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2]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3]!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4]!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释】

[1]浮云:飘荡无定之云。游子:指李白。[2]告归:辞别。局促:不安貌,形容不愿遽然离去。苦道:再三表示。[3]冠盖:冠冕和车盖,指代达官贵人。京华:京都,京城。斯人:此人,指李白。[4]网恢恢:法网,宽大貌。语出《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说天道无边(宽大),作恶者必受惩,无人能逃脱。累:同“缧”,被大绳捆绑。

【鉴赏】

此诗紧接前诗,前四句写三夜频梦李白。开篇以比兴领起:“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意思是说浮云可见,而游子(李白)却不可见。《古诗十九首》中有:“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由此引出“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说明诗人对李白思念之深切。与前诗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一样,这里是从诗人角度切入,都是表明两人真挚的友情。

“告归”以下六句,写梦中李白魂返前的幻影:每当辞别之时,李白总是局促不安,不愿离去,并且再三苦苦诉说:“来一趟多么不易啊!江湖上风波险恶,我真怕沉船坠水呢!”他出门离去,总是搔着头上的白发,仿佛是为辜负平生壮志而怅恨!六句中第一、二句写不愿“告归”,依依不舍的神态;第三、四句是李白“恐失坠”的内心独白,写他忧路险、伤坎坷的苦情;第五、六句写他“出门”时的动作,展现他壮志未酬的悠悠心事。真是形可见,声可闻,情可触,李白枯槁惨淡之状,令人落泪!

“冠盖”以下六句,是写梦醒后为李白的遭遇坎坷表示不平之意。你看,在京都长安城里,到处是高冠华盖的达官权贵,惟有李白这样一个大诗人“独憔悴”,困顿不堪,无路可走,甚至在年已五十九岁的“将老”之年,被放逐夜郎,连自由也失掉了!这哪里有“天网恢恢”之事?鲜明的对比,深情的斥责,表现了诗人对李白深切的同情和对恶势力的强烈愤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李白的诗才尽管能享千古盛名,但生前遭遇如此凄惨,“身后”寂寞无知,又有何用呢!诗人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饱含着自己坎坷零落的众多内心疾苦。

此诗与前诗相呼应。前诗以“死别”发端,此诗以“身后”作结,浑然一体。前诗写初梦,此诗写频梦;前诗写疑幻疑真,此诗写形象清晰;前诗重在对李白当时处境的关注,此诗则表对他生平遭遇的同情;前诗忧惧之情独为李白而发,此诗不平之意兼含诗人的感慨。同为梦李白,题材相同而表现不一,足见诗人高超的诗艺,同时又表达了人间之至真至诚之至情。

天末怀李白[1]

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1]?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2]。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3]。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4]。

【注释】

[1]天末:天边。君子:指李白。[2]鸿雁:大雁,喻信使。[3]魑魅(chīmèi):本指山精、怪物,此指奸佞小人。[4]冤魂:指屈原。汨(mì)罗:汩罗江,在今湖南湘阴,屈原自沉处。

【鉴赏】

李白由于参加永王李磷的幕府工作,得罪肃宗,被捕入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于乾元元年(758)年被判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地区)。他从洞庭到巫山,未到夜郎,在乾元二年(759)春夏之交遇赦放还。杜甫此时远在秦州,未知遇赦消息,故经常忧思,在写完《梦李白二首》之后,又作此诗,以寄对挚友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首联:“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凉风,即秋风。

《周书·时训》:“立秋之日凉风至。”因凉风而起悲秋之感,这是古代诗人普遍的心态。因此,这联以秋风起兴,说在天末之地的秦州,已秋风四起,草木萧疏了,人们都有了悲凉之感,你(李白)的感觉和心境如何呢?遥远的问候,真切的情思,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友思念之深!

颔联:“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你在流放途中的情况,何时才托鸿雁传到我这里呢?你途经潇湘洞庭,风波险阻,你可要小心啊!正如《梦李白二首》中所云:“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一种苍茫惆怅之感,情谊至深,撼人心魄!颈联:“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对友人的深沉怀念转而对其身世的同情。意思是说“诗能穷人”,李白因才高而遭困厄,仿佛文章憎恶人的命运亨通一般。反过来,命运亨通者文章一般不会有名。正如同魑魅喜欢人过而食之一样,奸佞小人总是争害君子和有才能的人。这联述身世,表同情,寄感慨,高度概括了古来才智之士屡遭陷害、多舛坎坷的悲剧命运。尾联:“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犹言凶多吉少,紧承上联,因李白流放要过江湘,自然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同屈原一样,遥想李白定将自己同屈原一样的“冤魂”之语,写成诗句,向他(屈原)一诉曲肠的!满腹冤屈无人可诉,只好向死去千年的屈原倾吐,这是多么冷峻的“欲说不能”的令人厌恶的社会!

全诗殷殷切切,低回婉转。因秋风而感怀,情景交融;由李白的不幸而生同情之意,足见友谊的可贵!

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2]。

【注释】

[1]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杜甫时在秦州,城楼上有戍兵守夜,定时击鼓。秋边:一作边秋,指秋天边远的地区,秦州远离长安,故言“秋边”。[2]未休兵:

指安禄山已死,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再次攻陷汴州、洛阳等地,战事激烈。

【鉴赏】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时安庆绪弃洛阳,唐军得以恢复河南。乾元二年(759)春,杜甫曾暂回河南洛阳附近的陆浑庄。七月回华州,当地发生饥荒,他无力救灾,乃弃官西去,入秦州。九月,史思明再度引兵南下,陷汴州,逼洛阳,山东、河南均处于战乱之中。杜甫的几个弟弟逃亡离散,战事阻隔,音信全无,引起他无穷的忧虑和思念。此诗即这种思想感情的真实表达。

首联:“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写战时边地秋天凄凉境况。此时史思明叛军进犯于黄河南北,西南吐蕃不时侵扰,秦州战事紧张。报警的戍鼓声响,实行夜禁,人行断绝,这是所见。接着写听到一孤雁之声,气氛更为凄凉。“雁声”既点明秋季,又喻“兄弟雁行”、孤雁失群,联想起兄弟失散,引发忆弟的情怀。

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写思乡之情。意谓在这白露节的夜晚,诗人夜深久立,霜繁露重,望月思乡,故乡的月色一定是更加清丽明朗。这种幻中之感更加突出他浓重的乡情。在这联中,诗人将“白露”和“明月”拆开倒用,增添了诗意的健峻和深稳。

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在前两联写“月夜”的基础上,紧扣题目,写“忆舍弟”。由上联的“思乡”过渡到这联的“忆弟”,十分自然贴切。杜甫兄弟五人,他居长,四个弟弟名颖、观、丰、占。此时杜甫身边只有小弟杜占,其余三个分散在河南、山东,正是战乱之区,故说兄弟分散,天各一方。家已不存,生死难料,大有“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之境况,令人伤心断肠。此联概括了安史之乱中广大人民饱经忧患、骨肉分离的痛苦遭遇。

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上联“忆弟”,进一步抒写内心忧虑之情。兄弟离散,寄书常常不达,何况现在战事频仍,生死茫茫,更难有骨肉消息。

全诗朴实自然,语从口出,亲切而感人。在不经意间层次井然,首尾相应。正如喻守真在《唐诗三百首详析》中所云:“句句不离‘忆’字,如因闻雁而‘忆’,因寒露而‘忆’,因望月而‘忆’。‘分散’则生死不明,‘无家’则寄书不达。‘未休兵’故‘断人行’,句句都可连贯在一起。”承转圆熟,严谨而不板滞,情真而意深远。

蜀相

杜甫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3]。

【注释】

[1]蜀相: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锦官城:今四川成都,蜀汉故都,城外有锦江,故名。又说成都城的西南部,为古时主管织锦官的居所,故称锦官城。[2]三顾: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于草庐之中。频烦:屡次劳烦。两朝:指刘备(先主)、刘禅(后主)两朝。开济:开创大业,匡危济时。[3]出师:蜀汉刘禅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率师伐魏,由斜谷出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郿县西南),不幸病死军中。英雄:指后代的仁人志士。

【鉴赏】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初到成都前去南郊武侯祠瞻仰诸葛亮时所作。

首联“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诗人以自问自答方式起兴,点出武侯祠所在地在锦官城外南郊之地,再以“柏森森”以状祠堂之蓊蓊郁郁。之所以选写“柏树”,相传为诸葛亮手植。这是写远望之景。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诗人来到祠堂,既不写文臣武将之塑像,也不写楹联之精美,仅突出“映阶碧草”和“隔叶黄鹂”两意象,意思是说诸葛亮已成古人,现在只有阶下的春草自绿,树丛中的黄鹂徒然发出好听的叫声。“自”与“空”写出了在明丽春光中的一片寂寞荒凉之感,深化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感物怀人之情。

同类推荐
  • 疾步如飞

    疾步如飞

    本书是一部个人文集,是作者多年来随笔作品合集。说的是一个人从童年到中年的成长经历以及与亲朋好友、邻里街坊间的往事,也有一些日常生活琐事的纪录,读来平实、质朴,展示了生活本身的意蕴,语言细腻,充满真实的情感,富有趣味性与文学性。
  •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是朱增泉将军的军旅诗,共分五个部分,是作者在自己漫长军旅生涯中的感悟和思考。因为将军特殊的身份,他的军旅诗也被赋予了独特的个性:直面战争、呼唤和平、赞美生命、书写英雄。从古至今,战争都是人类逃避不了的话题,和平更是人类一直在追求的目标。而作为将军的作者,对战争与和平更是有着不同常人的思考。几十年的军人生活给作者留下了沉重而深邃的人生思考,看着自己身边的生命一次次穿越死亡,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渴望显得尤为真诚与强烈。其中《猫耳洞奇想》是一组很独特的军旅诗,更是一个军人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的思考与感悟,充满着血的浓烈与烫热。
  • 忽如远行客

    忽如远行客

    《北仑作家文丛(第二辑):忽如远行客》主要内容包括:吃水、静静的紫石河、摇到外婆桥、原乡、探秘沙溪遗址、沧桑瑞岩寺、芦江十景、吉祥灵峰、早春赏樱、枫叶的感动等。
  • 再不会与你擦肩而过

    再不会与你擦肩而过

    那天在街上很意外地碰见纤卉,我们都停了几秒钟才认出对方。面前的纤卉已不再是那个扎着高高马尾辫的少女,而是一个身着自己设计的蓝色套装的成熟美丽女子。纤卉也十分欣喜地说,天婴,是你。我走上前,紧紧地握住纤卉的手,我感到有许多话要说,却不知从何说起。纤卉是我童年的伙伴,是我儿时最好的朋友。那时,我们住在一个大院里,两幢楼相邻,从我家的阳台能看到她家的窗户。那时的纤卉是我们大院里最漂亮的女孩子,她小时候的照片常被摄影师摆在橱窗里招揽生意,从小纤卉便是那种被男孩喜欢,被女孩嫉妒的小美人。
  • 寻访那些红色记忆

    寻访那些红色记忆

    采访了六位老红军,记录了他们口述亲历,记录了六个从延安来到甘肃的红孩子的革命回忆,记述了红军后代子女对父辈经历的回忆,记录了亲历抗战的老战士口述对革命战争的回忆,记录了红色延安的教育家吴燕生、南梁列宁小学的首任教师张景文,从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走来的景泰水电工程的开拓者李培福的革命奉献精神。
热门推荐
  • 医馆笑传之你若懂我

    医馆笑传之你若懂我

    “若馨......”“你别叫我!”“若馨,你别这样!”“我不想和你说话!”“若馨......”他以为她不懂自己,却不知道她只是不愿表达。这么多年来,她从没想过会爱上一个人,太多的杀戮充斥着她的生活,从她第一次执行任务起,她就注定改变不了自己的生活,直到遇见他。她从来没想过,自己会爱上一个医馆大夫,小小的大夫,甚至可以为他做一切。
  • 第九灵劫

    第九灵劫

    讲述了一个宅男穿越到异世界,搜集九灵剑然后日天,饿不,是无敌的故事。
  • 深层机密

    深层机密

    存储在暗网中的特工身份信息被泄露,为拯救那些已经被敌对势力盯上的的特工,组织上只好培养一批新人,这些新人有大咧咧的体能好手,有十分钟解开世界级数学题的电脑天才,还有常年玩荒野求生的美女,医疗护理技术顶级的小护士……看他们如何在互联网深层的暗网中追捕凶手,又如何深入滇南边境抓捕毒贩,横穿俄罗斯捣毁跨国黑社会团伙……欢迎揭开《深层机密》。
  • 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赞

    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替身囚爱:老公大人,求放过!

    替身囚爱:老公大人,求放过!

    落魄白领一觉睡醒后,面临霸道男人粗鲁索爱。不想,失身后还不算,极品亲戚又是一个坑。先是被最佳女配好姐姐来了一场当场撕逼秀。紧接着,又怀孕遭被陷害流产,那死男人绝对不会放过她!莫杉吓得差点心脏炸裂,千方百计证明自己是清白的!结果……“我说了多少次,不会因为想离开你伤了我儿子的命!”欧靳玩味一笑:“杉杉,没事,你打了一个,我们可以再怀上一窝。”莫杉仰望帅脸,泪奔:“我不干,我要逃婚,生一窝,你当我属猪的么!”
  • 宫观碑志

    宫观碑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取别人的经,理自己的财

    取别人的经,理自己的财

    如今,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储蓄负利率等因素导致财富贬值,房贷压得人喘不过气。进医院就要为高额的医疗费埋单,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让人忧心忡忡……在这些压力下:你想不理财都不行。身处这么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学习投资理财不仅是理财的基础,更是一种生存方式!《取别人的经理自己的财》就是给普通家庭的理财指导书,读者阅读之后,就可以现学现用。理财是一种智慧,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取别人的经,理自己的财。我们要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体味理财的快乐。《取别人的经,理自己的财》的作者一直工作在金融理财的前沿。目睹了很多理财成功、失败的案例。书中详细介绍了人生的理财实施方案和理财技巧。
  • 黑锋月下雪

    黑锋月下雪

    黑锋,黑色锋芒却有月光的皎洁、缥缈,像月下的雪绚美、迷幻。黑锋,江湖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英雄、枭雄、孤侠、浪子、众说纷纭。死而未死,他走出黑暗,手中黑锋掀起风云变化,斩断恩怨情仇,美女云集,强敌四起,挚爱死而复生,生存还是毁灭全凭一刃黑锋决断。掀开黑色锋芒,却是月下照花前,雪月逐风花,旖旎无限月下雪……
  • 韩娱之星光最闪耀

    韩娱之星光最闪耀

    什么是韩娱,没有癌症,没有失忆,没有车祸,能叫韩娱吗?当然,也是可以叫的。此书包含三大件,来吧,来HIGH吧!
  • 美人如桎

    美人如桎

    一朝穿越,现代少女林缓变成了相府千金林小环,坊间传闻这林小环刁蛮任性不讲理,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无理取闹了,还有传闻她善妒,因为不得夫君三王爷的宠爱,更有甚者说她能嫁于三王爷也是因为死缠烂打………对此,她也只能呵呵了,别人爱说啥,她也阻止不了,但是,以前的林小环已然不在,重获新生的自己一定要活出个样子来给那些看扁她的人瞧瞧,给那个对自己冷冷淡淡不予理睬的王爷看看。萧崇,当朝三王爷,面如冠玉、貌若谪仙,却无奈是个面瘫,他征战沙场立功无数,深得皇上宠信,然却不是那等阿谀奉承之人;当初娶妻只是奉旨而行,然而他却在不知不觉中对她动了真心……当重生之后言笑晏晏的她撞上了清冷淡漠的他,究竟是劫还是缘?当爱人和自由陷入两难时,她又该如何抉择?当江山和美人摆在眼前时,他又该何去何从?======================【精彩小片段】:见她穿戴打扮得十分漂亮,他的心底萌生出一股危机感,于是口是心非地说道:“这么大人了,还系个蝴蝶结,幼稚,不好看,快去换掉。”她反驳:“我这叫童真,你懂不懂?”“那你披头散发像什么样?”他再次挑刺。“我这叫少女感十足,你到底懂不懂?”她再次顶嘴。男人一脸黑线,看来口头之争,自己已经输了,那就只好简单粗暴一点了……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健康,一生一世一双人。最后说一句,用心写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能够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