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53400000007

第7章 青城山的道教文化

青城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的古迹多为道教建筑,一直保存完好的道教宫观就有数十座。可见,道教文化对青城山的影响。

除了道教建筑外,青城山的道家文化还包括道教名人、道教养生、道教武术、道教音乐等。青城山的道家文化不仅在国内有很大的影响,在国外也得到了一致公认。

2000年,青城山就是以其独特的宗教文化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的。

(一)青城山道教的起源

青城山的道教文化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自东汉以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天师”张道陵来到青城山。张道陵,原名张陵,客居四川,学道于鹤鸣山中,依据《太平经》造作道书,自称出于太上老君口授,并根据巴蜀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被后世尊为天师,改其名为张道陵。

张道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传说张道陵晚年显道于青城山,此后,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天师道经过张道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

(二)青城山的历代教派

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青城山上的道教曾经出现过许多教派,这些教派主要包括天师道正一派、上清派等。这些教派的兴衰历史,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青城道教发展史。

1.正一派

自张道陵创教,天师道就开始在青城山兴盛。南北朝时北魏嵩山道士寇谦之创“北天师道”。

其后,南朝庐山道士陆修静“祖述三张,弘衍二葛”,融符篆、丹鼎两派,创南天师道。青城山所传为“南天师道”。

这一教派的名人辈出,唐代天宝年间,青城山道士薛昌和宋代青城山道士勾台符均属此派。

南宋年间,虚靖天师张继先来到青城山,再兴正一派于常道观。

明代以后,正一派逐渐衰落,多流行于民间,成为在家火居道士。

2.上清派

此道派起源于东晋,兴宁二年,杨羲手书《上清经》,陶弘景集其手稿编为《真诰》。

此派以存思为主,不主张金丹术,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人“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因而自称“上清家”。

唐朝末年,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遂与上清道结合。杜光庭在天台山时是陶弘景的七传弟子,他对各派道法都有深刻研究,到青城山后,已能圆融各派,成为一代宗师。

3.北帝派

地祗宗北帝派在唐初由邓紫阳创于江西。北宋时虚靖天师张继先,来青城山修习此派并开创地祗宗。

4.清微派

此道派约形成于北宋,流行于元代。《清微师派表》把元君即东晋著名女冠魏华存与张陵、庄旭、许逊同为清微派祖师。

实际上,此派之兴当得力于南宋时青城山道士李少微、朱洞元、南毕道、黄舜申等人。此派以行雷法为能事,将宋代盛行的内丹术与符咒术相结合。即所谓内炼正气,合天神之灵。

黄舜申为此派集大成者,得到宋理宗召见,元代又封他为雷渊广福普化真人。

清微派的雷部诸神多为三目。显然来自蜀地原始鬼道的信仰。其中青城赵公山的赵公明地位甚高,主持三个帅班。该派主张内炼精气神为本,符咒术为用,接近于神宵派,但所用符不同。

5.丹鼎派南宗

此派亦称紫阳派。北宋熙宁初年,天台山道士张伯端入蜀,得青城山老仙传授,著《悟真篇》,创立此派,因张伯端号紫阳,故又名紫阳派。

丹鼎派南宗在修炼方法上,主张先“命”“后性”,与北宗不同。元以后,该派并入全真道。

6.全真道龙门派

全真道,亦称全真派或称律宗,与正一道同为元代以后道教两大派。

1167年,王重阳于山东宁海全真庵聚徒讲道创立此派。主张儒、释、道“三教圆融”“知心见性”“独全其真”。

在教规上,全真道与正一道不同的是:不娶妻室,不入荤腥,投师住庵为出家道士,养身习静,脱欲界,积功德。

全真道分为七派,青城山所传为邱处机所创的龙门派。据记载,邱处机曾在陇州龙门山修道,元太祖十四年遣使召他,次年邱处机与弟子18人同往西域,太祖召见后赐号神仙,爵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

至元十五年,元朝宣布“川蜀悉平”,由于此前川人,包括正一道士,曾激烈抵抗元兵,元兵占领四川后,许多道士逃亡外乡。

至元十七年,元世祖命保真太师诸路道教提举李道谦为陕西五路西蜀四川道教提点。李道谦为著名的全真道士,自号“天乐道人”,赐号“玄明文靖天乐真人”,全真道于此时开始传入青城山。

历经明末战乱,青城山道士又逃走。清康熙八年有武当山全真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以此地为神仙都会,于静坐谈玄之余兼理务,使青城山破败的局面焕然一新。

西蜀观察使司臬台赵良璧遇陈于青羊宫,很尊敬他,特建二仙庵,迎陈住持。

康熙四十一年十二月,康熙皇帝因良璧奏闻,钦赐御书“丹台碧洞”并《悟真篇》,封陈氏为“碧洞真人”。从此,青城山道系属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下传第十二代至易理论大师。

丹台碧洞宗的传承字派是:“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数永元明,至理忠诚信,崇高嗣法兴,世景荣为懋,希微衍自宁。”

1955年以后,青城山吸收了各地道士,原有丹台碧洞宗的格局有了很大的改观。

7.青城派

此道派是1898年道士李调阳在青城山上皇观所创,传其徒唐复初、徒孙詹升红、刘升福,即未再传。

(三)青城山高人明道

青城之地,山川灵秀,道教文化,薪传不息,高人名道辈出。代表人物有“蜀中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仲、张道陵、范长生、李八百、严君平、扬雄。还有“岷山七圣”:赵昱、赵元阳、姚光、宫嵩、李意期、古强、徐佐卿等。

唐宋时期,高道薛昌在青城山炼丹,他所用的浴丹井一直被保存了下来;谭峭在青城山向何昌一学道,传说修得辟谷养生之术;陈抟跟从何昌一学锁鼻术;李弦入蜀,得三炼秋石法。

宋元以后,内丹崛起,崔希范、谭峭、陈抟、张伯端等皆在青城山炼道,还有李钰得黄房公金丹之道,陈致虚得赵缘督传北宋丹法。张随居在青城山著有《参同契注》三卷;黄甫坦精医道养生,为宋显仁太后成功治愈眼疾;丈人观道士唐道丰为成都知府辛谏议治愈风疾等等。

到了明代,伏龙观道士吴碧于善辨雷篆。“五雷天心正法”本传自青城通慧真人朱洞元,当时高道张三丰也曾来青城山访道求真,并留下碑刻,可惜所题之碑刻毁于****。

到了清代,李西月开创西派丹法,主要著述有《无根树注释》《道窍谈》《后天串述》《三车秘旨》等。

到了近现代,张至益道长是王明月的高徒,他好广交武林英杰,曾与海灯法师、川中武林高道李真果为友,同拜深通各门派内外功法的高道朱智涵为师,学习道教的秘传武功。

晚年在青城山上清宫、玉清宫居住的道士李永宏,道家内丹真功及医理、医术精深博大。其所传高足王庆余,为世界气功会名誉会长、中华气功进修学院专家委员、清华大学气功科学研究部客座教授、成都道教气功养生研究所所长。

此外,青城山的高道还有刘圆常、刘理钊、邓理云等人。其中,刘圆常医道全面,他的高徒曹明仙,承其医道和炼养功夫,成为青城山功夫卓著、医术高明、道法精微的高道,虽然已经90岁高龄,却依然精神矍铄。曹明仙还能识各类动、植、矿物上千种,所传弟子为人治病亦颇有成效。

1989年青城山高道刘理钊,医术高超,尤擅长接骨斗榫和医治跌打损伤。高道邓理云精通内外科疾病的治疗,行医三十余年,不少疑难病症被其治愈。

当然,青城山的高道还有许多,他们或为道教著书立说,或深通道家练道之法,或擅长音律、武术、医术。不管他们技长于哪个领域,他们的存在都给青城山道教文化的发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青城山养生文化

养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中国古籍《尚书·洪范》把寿列为“五福之道”。道教继承此传统,成为热爱生命、追求长生的宗教。

道家养生学注重调养心神,强调健全的人格和心理修炼,提倡精神文明和道德自律。道教的这些养生思想,在青城道教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张道陵在《老子想尔注》提倡“重精神清净”“道乐质朴”“道不喜强求尊贵”“奉道戒,积善成功,积精成神,神成仙寿”“致虚极,守静笃”“道人不与俗人争”“道人宁施人,勿为人所施;宁避人,勿为人所避。”等思想。

青城山道教的养生主要为医药养生。隋唐时期,青城山道家已将药功与养生相结合。唐贞观七年,孙思邈入蜀,曾来到青城山,著《千金要方》。书中辟有专卷论养生。

唐武宗时,青城道士邢先生,精于医术。当时,武宗患心热之疾,众医诊治无效。邢先生来到宫廷,从肘后青囊中取出青丹两粒,绞梨汁进服。武宗的疾病很快就被去除。

青城山道家的“药功”流传到清代以后,已积累了许多用药独特、疗效突出、副作用少的药方和医术,其范围涉及内科、外科、伤科、妇科、儿科等门类,而以骨伤科最为神奇有效。例如对活血祛瘀卓有特效的川芎的培育,便是青城山道家对中国药学的一大贡献。

青城山道医结合的传统,一直流传到近代。1940年前后,青城山上清宫设有“济贫医社”,以中药及针灸为山民治病,曾得到冯玉祥将军的称赞,并为匾题字“医国济民”。

青城山的道教养生主要内容有:

一是守一。即在身心安静的状态中,将意念集中于对“一”,以求得长生的养生方法。

二是存思。即在高度入静的情况下,将意念存放在体内或体外的某处,以求得到长生。这种方法在魏晋时期,曾广泛流行。

三是导引。即伸屈、俯仰、行卧、倚立等各种人的肢体运动。它与气息调节相配合,可以求得血脉畅通、延年益寿和祛除百病。大约在秦汉时已经流行。其后,导引之势越来越多,并与气息调节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后来的内丹修炼的一个内容。

四是吐纳。即在呼吸调节中,吐出胸中的浊气,吸进新鲜空气,以求长生延年。大约秦汉时已在流行。后来的内丹功夫也十分重视气息,强调在呼吸中获得先天之气以补后天之气。

五是胎息。即在呼吸调节达到一定程度时,神气相结,鼻息若有似无,呼吸似在脐部进行,如同胎儿在母腹中一样。大约秦汉时已在流行。魏晋以后,逐渐同吐纳、导引等方法融合在一起。调节呼吸达到似胎息之状,成为后来内丹功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六是服食。即通过服用特定的食物或药物,来求得长生成仙。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并流传,在魏晋和唐代曾两度成为养生的主要方法。服食的对象大致又有两类,即草木药和金石药。

草木药的功效在于补救“亏缺”,就是中医家们常说的补养元气,调理五脏,滋养精血,治疗疾病的意思。金石药石因为采自天地之间,古人以类附比认为服金石药即可长存不朽。

七是外丹。即用炉鼎烧炼铅、汞等矿石,炼制不死丹药,以求长生。大约形成于西汉时,到唐代达到鼎盛。由于服食丹药致死者甚多,因此一直受到朝野的批评,唐以后即衰微。

八是内丹。即把人体比作炉鼎,以人的精气神作为对象,运用意念,经过一定步骤,以求精气神在体内凝聚成“丹”,以求长生。内丹与外丹相对。内丹之说大约始于南北朝的后期。在外丹术衰微以后,内丹术逐渐成为道教养生的主要方法。

九是房中。即指男女性生活的节制和谐,还精补脑等房事方法,以求长生。战国时期,房中术已经形成。两汉时就已有较系统的理论。早期道教并不禁欲,还将房中术纳入道术之中。后因流于****,在南北朝时期被斥除出道术。

十是起居。指人的生活方式和环境要求,包括饮食、言语、作息、穿着、房舍等,要求取法自然,适应变化,顺乎天时地理,以求健康长生。

青城山及道教的养生方法,有些像静心、守一等都包含了许多科学知识,对人类养生非常有好处。至于那些服用丹丸之类,对于人的长寿延年是没有意义或者意义极微的,有些则是有毒的,服用过量即可致死。

但是它在道教养生术的发展史上,却是一项有影响的客观存在,并在客观上对于中国古化学史和古医药史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五)青城山的道教科仪

道教科仪俗称作道场或做法事,包括两类,一类是阳事科仪,例如祝寿庆贺、祈福禳祸、消灾解厄、祛病延寿、祈保平安、酬神谢愿等,还有一类是阴事科仪,例如超荐先灵、度亡生方、炼度施食等。

1.玉皇朝科

玉皇是道家中万天之主,统理诸神。玉皇朝科科仪一般是对于没有特定意愿的信众而举行的一种科仪。

举行玉皇朝科,可以通过高功法师踏罡生斗运神进表,使信众的心灵信息上达於玉皇上帝座前,与神灵沟通,从而达到所祈所愿,皆可如志遂心。

2.三元科仪

“三元”即天官、地官、水官尊神,因正月十五为商元、七月十五为仲元、十月十五为夏元,故谓之三元。

三官尊神各秉神职分别为:天官管赐福,可以祈福延寿、求安保泰;地官管赦罪,可以赦愆除尤,身心顺遂;水官管解压,可以消灾解压,护持身体健康。

三元科仪为信众普遍均可举行的科仪,因通过向三元神尊呈奏“三元赦”,使信众的祈求意愿为三元尊神所知悉,从而得到神灵护持,同时赐福赦罪而解压,所有愿望均可达到如愿以偿的目的。

3.诸真科仪

诸真即为诸位神灵之仪,譬如财神、药王文昌、送子娘娘等。诸真科仪一般都是专为有某种特定意愿而向神灵祈求而举行的。

例如只为求财或生意上的事情,便向财神进表祈愿;求祛病延寿、灾解压,可向药王尊神上表而祈保健康;文昌乃专司祈求学业、利禄、升迁的尊神;送子娘娘为专司祈嗣求子的神灵。

道教信众可根据自己所愿的不同,向各司不同神职的神灵举行科仪,上供呈表而使神灵感应。

4.阴事科仪

阴事科仪是寄托哀思、追荐先灵、施食炼度、超度生灵的法事。此科仪可简可繁,简单的只是通过高功法师,在灵前念诵救苦经,发给亡灵生天功能和随坛施食济灵即可。

复杂的则要发城隍碟、摄召等,临晚则正式由高功法师登临法坛诵经超度亡灵,通过做法给予亡灵加持,济拨亡灵之幽苦,从而超生天堂,永享极乐,不堕地狱之下。

青城山的道教科仪虽然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但举行仪式时,庄严隆重,人们置身其中可以体会到一种久违了的神圣感。

(六)青城山道教音乐

道教音乐是道教斋醮法事中使用的音乐,它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青城山道教音乐,历史悠久。据《魏书》记载早在汉代张道陵时,青城山就有了科仪,也就有了道教音乐。

青城山是张道陵的创教传道之地,北魏时,诞生了第一部道教经韵乐章,改以往的直诵为乐诵,以钟、磬、鼓等法器伴奏,道教音乐逐步由“降神娱神”的原始阶段,发展到做法事道场的较为正规的乐队,青城山的“步虚曲”也在这时产生。

五代时,青城山道士杜光庭就对道教科仪及其音乐进行过规范整理。唐代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和“紫薇八卦舞”,就吸取了道教音乐而创作的。宋代时,成都府江原县道士吕太素编写了《道门定制》,载有道曲37首,但无歌词。元代成都道士马道逸重订《道门通教必用集》,增补了前书空缺的唱词部分,也成了青城山的主要道门音乐。明末因四川战乱频繁,各地原有的正一道走向衰落,道教音乐也处于绝唱的边缘。

光绪年间,成都二仙庵将全真道十方丛林通用的《全真正韵》,编入《重刻道藏辑要·全真正韵》中,该书收道曲56首,并附有打击乐状声谱字,后来青城山各道观科仪音乐主要以此全真正韵为主。

青城山道教音乐,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声乐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韵曲,是一种旋律性强,调式调明朗,音阶形式与曲体完整,采用咏唱形式演唱的道教歌曲。

二是吟诵曲,又分为“朝韵”和“诰”两种形式,朝韵演唱风格类似于“吟诗”;诰演唱风格为带歌唱性的朗诵。

三是朗诵曲,演唱风格具有朗诵特点。

在器乐类型方面,在青城山道教音乐中,又分细乐和大乐两种。细乐,又称小乐,主要在道观中以笛子等为主奏乐器,发音柔和,音量较小;大乐一般是民间道坛采用,以唢呐和川剧锣鼓演奏和演唱。

洞经音乐是道教音乐的另一支流派。青城山洞经音乐,千多年来一直在民间流行,是正一教火居道士在民间禳灾祈福时必备的活动。

后来青城山一带人们组织起来的“青城山大道演艺园”演奏洞经音乐,就是以长期活跃在青城山周围的民间音乐家们为主组成的。

青城山洞经音乐影响深远,云南丽江纳西古乐中的许多元素就是来自青城山洞经音乐。后来的纳西古乐传人宣科先生,曾专程到青城山认祖归宗,确认纳西古乐的根就在青城山,并率乐团到青城山和青城道乐合璧会演。

值得一提的是,青城山道乐,与蜀派古琴亦相互促进。清代著名的蜀派古琴大师张孔山就是青城山道士,由他传谱的古琴曲《流水》,创用了“七十二滚拂流水”曲技。

此曲在1977年被美国录入镀金唱片,由太空飞船“旅行者二号”带上太空,至今都还在茫茫宇宙中,寻觅人类的知音。

同类推荐
  •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诗体寓言集,是继《伊索寓言》之后,又一部经典寓言名著。拉·封丹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罗马和古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世纪的民间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深刻描绘了人间百态,因此是一面生动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一位法国作家曾打过这样一个美丽的比喻:“拉·封丹的寓言像一篮樱桃,如果我们要最美的,篮子就空了。”
  • 老北京的传说

    老北京的传说

    《老北京的传说》分为“老字号”、招幌以及市井生活三个部分。北京的老字号标志,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早期的民族商业文化、关系密切。在繁华的东四、西单、鼓楼、前门、大栅栏等处,店铺林立,各种商业字号比比皆是。许多店铺的名称、牌匾,文化品位之高,是其他城市很难比拟的。很多创业人都颇费心思,一心想给自己买卖图个好名字,这预示着生意成功的一半。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希腊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希腊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风月滇川

    风月滇川

    本书精选老舍、沈从文、汪曾祺、徐迟、冯牧、季羡林等40多位名家描写滇川的40余篇经典散文,配以精美彩图,以名家的视角,从文化、历史与自然等角度展现滇川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地理和风俗民情,探寻摄魂夺魄的高山峡谷、灵动温婉的滔滔江河。
  • 神奇的想象——南北欧作家与中国文化

    神奇的想象——南北欧作家与中国文化

    书中主要内容有:欧洲人眼中的中国,中国文化和文学在荷兰的传播,中国文化在北欧的传播,易卜生在中国,意大利作家与中国文化等。
热门推荐
  • 盗跖

    盗跖

    我姓展名雄,出生于柳下村,自幼由哥哥展禽看护,于山林捕兽中练就一身轻身本领,入盗门以后,更姓柳下,更名为跖,诸侯唤我作盗跖。我身边,有青梅竹马的玲玲,有从青楼救出的林姑娘,还有大盗燕飞儿以及我泰山九千人马。对了,哥哥好像在鲁国当官,号称坐怀不乱柳下惠。道不同,不相为谋,官盗两家…
  • 宠战

    宠战

    看惯了升级练功,腻味了传统修真,那么就来《宠战》!颠覆传统:朱雀、青龙、白虎、玄武、麒麟..神兽萌宠大对决!看他们如何耍宝、卖萌,热血奋战!————项羽:天生五行神骨,修炼一途上更是天赋异禀,被誉为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然而天才的道路貌似是曲折的,曾经声望达到巅峰的天才少年,却突兀受到了有生以来的最残酷的打击。不仅辛辛苦苦修炼数十载的五行元力,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而且体内的五行真气化逐渐为乌有,再也无法修行。从此从天才的宝座跌落一蹶不振。————这是上天给我开的一个玩笑,还是注定的命运悲催?世人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沦落为废材我该如何冠上天才华丽的外衣?
  • 人人都爱升职器

    人人都爱升职器

    职场是后娘,疼我们的时候少,整我们的时候多。作者刘劲飞是“阅人无数”的裁员专家,每天要面对的就是那些被后娘放逐的苦孩子。他就像一个老中医一般,看多了别人的苦水和泪水,自然能总结出些许治病救人的道理和智慧,也更加看得清楚为什么走运的人总是走运,倒霉的人总是倒霉。咱看这书的目的,就是读懂职场道道儿,多些见识,长些眼色,学些软技术,会些硬手段,不让后娘生气,让自己畅快地野蛮生长。
  • 天翻地覆六十年第四卷婴幼生活

    天翻地覆六十年第四卷婴幼生活

    本章介绍了1950年至1955年之间,作者本人的生活遭遇,自己家中生活状况,蓟县城内的建设面貌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 狂傲君王妃:逆天废材三小姐

    狂傲君王妃:逆天废材三小姐

    她,二十一世纪杀手榜榜首,一次动情,换来双重背叛,一朝穿越,无人知晓,她竟成了她。温情,被她冰封。冷酷,这可是她的代名词!当一双血眸张开,命运颠倒,天才和废物竟是同一个人!这一世,万兽之王她当宠物养;灵丹妙药她当糖豆吃……他,神秘势力一代君王,杀人如麻,却为了她,携手江湖!容不得旁人对她只言片语,若是,一指弹飞!只在于他曾答应过她,一生一世一双人……暗黑势力,他俩同创;大千世界,他俩共打;龙凤呈祥,就是他俩。这一生,颠覆天下。废材逆天,注定是一个望尘莫及的耀眼神话!
  • 妃你不可:皇叔,别撩我

    妃你不可:皇叔,别撩我

    好吟诗作对,擅排兵布阵,一对弯刀耍的如同飞蛾,唯独这侍奉王爷的“大事”她却万万学不会。王爷为她寻了七位姐妹作伴,侍奉夫君,她们在行,甚好,甚好;母家遭毁还好殿下不弃,让她去庙中为家人祷告,一去就是半年,甚好,甚好;俊美小皇叔驾临寺庙,偏要日日教她如何“做真正的王妃”,这……不好!不好!“小皇叔,请您自重,本宫是魏王妃!”“那先请魏王妃从本王身上起来,我们穿妥衣服后再谈。”“小皇叔,难道你就没有正经事可干吗?!”“本王这辈子最要紧的事,就是要魏王……休了你。”别名:《遇水良缘》
  • 叶添龙

    叶添龙

    龙套之王,叶添龙,每每出场,万丈光芒,备受瞩目不料,无名小将,李云聪,深于城府,工于心计,让其堕落,腐化不知何故,一天,叶添龙受万人诅咒,留下“必须死”的永久性De-Buff不久,这个具有无数光环的传说级人物,连连霉运,九死一生最终,没有逃脱创世者的无情抵制,被关押在虚无空间上万年可是,万年之后,叶添龙,修成正果,获得最强主角光环这一次,他,能否摆脱诅咒,创建新的辉煌?
  • 风雪中州

    风雪中州

    思齐庄鬼歌幽幽,纵然有千丈江南冬雪也盖不住涓涓鲜血……凌园惨叫累累,即便是万里武陵春风终吹不散世间污浊……茫茫中州,浩浩江湖,血光再现,杀机复起,殊不知真相大白之日,却是风波又起之时。
  • 剪一段时光,许岁月静好

    剪一段时光,许岁月静好

    岁月随时光流逝,只愿剪一段时光,陪在你的身边。与你度过生命中最美好的瞬间。
  • 重生花缘

    重生花缘

    中考后的一场美梦,看见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每天晚上美梦如约而至,即将开学的一天早晨发现镜子中竟出现了梦中的仙子,等等,,,为什么她在学我的动作,没错我变成了她,难道我变身了?有系统可以征服世界了?那我老二,摸摸尼玛还在到底怎么回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