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邦在武始郡以前,赖霍去病、赵充国、邓后将军,功业炳边陲,今虽时世变迁,祠祀宜钦明德远;先达应文昌星而降,如黄廷臣、段容思、彭大司马,声华光史册,都是山川灵秀,楷模留于后人看。
这是民国时人慕寿祺为五泉山文昌宫所题的楹联,联语中高度颂扬了自汉至明对兰州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外来和兰州本土士人。从联语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兰州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就有士人活动,此后历代绵延不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以他们为代表的外来和兰州本土士人的大力推进和无私奉献,兰州地区士人文化的肇始、孕育、形成和发展将大打折扣。
大河东去,亿兆年奔腾不息;丝路西延,千万里绵亘不绝。滔滔黄河水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悠悠丝绸路传承了东西方文明,而他们又都从兰州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经过。特别是黄河,流经7省,绵延5464公里,独独从兰州穿城而过,从而给兰州留下了很深很厚的历史文化“宝藏”。
早在石器时代,兰州地区居住的是一些以农牧渔业为生的羌人,他们在黄河两岸的高台地上,神话般地创造了令后世人惊叹不已的彩陶文化,为后来兰州地区士人和士人文化的兴起给予了最好的铺垫。
秦汉时期,兰州由“荒服”之地进入中原王朝版图,成为中原王朝的边塞城市。为了更好地经营这一军事要塞,秦汉两朝将一些中原秦人和汉人连同他们的先进农耕文化一起移植入兰州地区,于是兰州出现了一些士人,进入士人文化的发端时期。魏晋至元代的1100多年间,兰州地区先后被多个民族政权所统治,期间,战争不断,民族迁徙频繁,兰州士人文化大起大落,时而繁荣,时而衰退,但一直没有形成具有相对一致性、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士人文化,特别是没有形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士人群体。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民族的大融合和多民族文化的孕育,为明清时期最终形成具有兰州特色的区域士人文化奠定了基础。明代,肃王移驻兰州后,大量外地士人进入兰州,促进了兰州的士人文化,兰州群体性的综合性的士人文化真正形成。清代的兰州士人文化在明代形成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是兰州士人文化的发展阶段。民国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兰州成为抗战大后方,全国许多文化精英都集中到兰州,采取各种文化手段宣传抗日,形成了十分繁荣的抗战文化,也把原有的兰州士人文化推向了繁荣。据此,我们可以说,兰州的士人文化发端于秦汉,孕育于魏晋至元,形成于明代,发展于清代,繁荣于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