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髓海、气海、血海、水谷之海
(《黄帝内经·灵枢》海论第三十三)
本章以人的脑、膻中、冲脉、和胃比喻大地的四海,脑为髓海,膻中为气海,冲脉为血海,胃为水谷之海。指出了四海的有余或不足,对人体会带来的病变,阐明了利用四海的输穴进行治疗的办法。
[内经诀要]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法于夫子,夫子之所言,不离于营卫气血。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夫子乃合之于四海乎?岐伯答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经水。经水者,皆注于海,海有东西南北,命曰四海。
黄帝曰:以人应之奈何?岐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
黄帝曰:远乎哉!夫子之合人天地四海也,愿闻应之奈何?岐伯答曰:必先明知阴阳、表里、荥输所在,四海定矣。
黄帝曰:定之奈何?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街,下至三里;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
[ 解 读 ]
黄帝问岐伯:我听你所说,针刺之法离不开营卫气血,但营卫气血所循行的十二经脉,是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你怎么把它们联系于四海呢?岐伯说:大地有十二经水和东西南北四海,经水皆注于海。人也有十二经水和相应的四海。
黄帝说:人是如何与它相应的?岐伯说:人体有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这四海与大地的四海相应。
黄帝说:你将人体与大地四海之相应说的太深远了!我想知道人的四海究竟如何确定?岐伯答:必须先明确人体的阴阳、表里及表示经脉循行强弱的荥、输穴位,这样四海就能确定。
黄帝说:如何确定?岐伯说:胃是受纳水谷的,故称水谷之海,胃气运行的输穴,上在足阳明胃经的气街穴(腹股沟上方,动脉内侧),下在膝下的足三里穴;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即血海,其气运行的输穴,上在足太阳膀胱经的大杼穴,下出于足阳明胃经的巨虚穴(小腿前外面,);膻中,即胸中,为气海,其气运行的输穴,上在柱骨上下(脖子后)督脉的哑门、大椎二穴,前在脖子前足阳明胃经的人迎穴;脑为髓之海,其气运行的输穴,上在脑盖骨督脉的百会穴,下在风府穴。
[内经诀要]
黄帝曰:凡此四海者,何利何害?何生何败?岐伯曰:得顺者生,得逆者败,知调者利,不知调者害。
黄帝曰:四海之逆顺奈何?岐伯曰: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悗息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水谷之海有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黄帝曰:余已闻逆顺,调之奈何?岐伯曰:审守其输,而调其虚实,无犯其害,顺者得复,逆者必败。黄帝曰:善。
[ 解 读 ]
黄帝说:人的四海对人的生存有何利害?岐伯说:四海的升降出入运行不息,能顺应其活动规律,就能生存,若逆反其规律,就要衰败,能知道调治的,就有利,不知调治的,就有害。
黄帝说:四海的逆顺表现如何?岐伯说:气海有余时,气满胸中,烦闷,喘息,颜面发红;气海不足则显得气短,言语无力。血海有余时,常觉自身庞大,身体不舒,但不知是什么病?血海不足时,则常觉自身窄小,但也不知是什么病。水谷之海有余时,腹中胀满;水谷之海不足时,易感饥饿而不能受食。髓海有余时,身体轻健有力,自能度过其应有年华;髓海不足时,则头脑眩晕,耳鸣,胫骨酸软,眼花,目无所见,全身无力,常想卧床。
黄帝说:我已知顺逆之情况,但怎样调治呢?岐伯说:通过审查四海的有余或不足,然后取其输穴以调其虚实,不要违反处理虚实的原则,顺着病情治疗,就可以治好,否则,就会失败。黄帝说: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