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17400000013

第13章 整体论

(三)整体论

“整体论”或“整体医学”这个名词是一个流行语,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太多人在使用,但却少见对它做出朴素严肃解释。整体论这个名词,在很多情况下更重要的倒是带给使用者感情上的优越感。所以,在这里首先需要澄清的是,中医是整体医学,但不意味着它比所谓“机械论的生物医学”高明。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一个举例开始,就是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是人们常常遇到的问题。从熟悉的环境迁居到异地,不久便出现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如失眠、疲乏、食欲减退、胃肠反应、咽喉肿痛、流涕、皮疹等。这些症状涉及机体许多方面,无法明确单一致病因素,既不是特定的细菌感染,也不是特定的生理系统功能衰退。按照西医的点对点的模式进行诊断治疗,结果往往不够理想。究其原因,是人到达一个新的环境暂时不能适应。

水土不服,简单讲有两方面需要适应。一个是微生物环境。人生活在自然界当中,微生物无处不在,百十种细菌、真菌、病毒等无时无刻不在身边生存繁衍。我们在自己家中能够安然无恙,并不因为自己的家里比别人家干净,而是因为自己的身体已经适应了这个环境里的微生物种类与分布,身体与环境达成和谐。一旦突然来到其他环境,原来较少的细菌,在这里变成了大多数,原来占多数的细菌,在新环境里却分布很少,机体难免产生反应。

另一个需要适应的是物理环境,如温度、湿度、日照时间等。我们的机体已经适应了自己家的各种条件,突然来到新环境,温度和湿度变了,就容易产生皮疹;时区变了或日照条件变了,生物钟就会失调,于是失眠、疲乏等症状也出现了。

简单讲,水土不服就是上面这种情况。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很难明确具体的病灶,也不容易明确打击病原体。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呢?一个很重要而且有效的办法就是调整自己的“内环境”,促进身体对外环境的适应过程。人体内存在类似自然环境的内环境,这个观点在中医与西医都是达成共识的。人体存在自愈能力,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本能,也是中医西医达成共识的。而内环境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涉及整个人体;调整内环境广泛涉及机体的不同组织器官,也不像使用抗生素治疗痢疾那样精确;至于人体的自愈能力,涉及极其复杂的生理变化,无法进行器官与组织定位,目前也无法明确其过程,只能笼统判断整体的趋势。这就是整体论的基础。

中医根据自己的理论判断患者的“寒热燥湿”,虽然也使用“心肾脾肝”等概念,但这些病灶定位无法与实际的人体结构进行对应,通常是代表患者的身体呈现出某种特征的系列症状,比如被称为“心火盛”的系列症状。不同于西医将病灶定位在心脏。相应的,一剂汤药喝下去,有效成分是什么物质,不明确;药物作用在心脏还是脾脏,打击了痢疾杆菌还是补充了体内锌元素,也不明确。这种药物的作用是使患者整体呈现出一种调整趋势,比如从热变凉或者从燥变湿等。所以,中医的诊断大多是对人体整体的“寒热燥湿”等情况进行判断,中医的治疗大多是干预人体整体的“寒热燥湿”等变化趋势。

医生能够对人体进行这种干预,并且对疗效比较有把握,得益于数千年医学经验的积累与传承。医生可以预判疗效,知道当人体出现某些特征性的系列症状时,可以使用哪些药物,用药之后能够获得怎样的疗效,但不清楚体内各个组织器官是怎样的调整过程。就像我们用火烤干衣服,根据经验我们知道用热气能够将湿衣服烤干,但具体到气体分子受热之后如何运动,衣服上的水分子是怎样失去的,却需要专业知识的。

四、看西医还是看中医

同类推荐
  • 胃肠病科学保健指南

    胃肠病科学保健指南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时,常常茶饭不思;而情绪高涨、心情愉快时,食欲备增。事实上,胃肠功能的改变是人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那么,人的情绪变化又是如何影响胃肠功能的呢?除了情绪的因素外,环境、药物、生物、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影响肠胃功能。本书主要从胃肠病常识入门、胃肠病症状及其应对措施、常见胃肠病及其防治、胃肠病的饮食保健、常见胃肠病的药物治疗五个方面进行说明,增强人们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 每天懂一点糖尿病防治知识

    每天懂一点糖尿病防治知识

    《每天懂一点糖尿病防治知识》为众多糖尿病患者及广大热爱生活、追求健康的读者们提出了理想、专业、可行的防治细节。囊括了日常保健、饮食方案、用药细节等方面,旨在为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资讯、最实用的养护细节,让每个糖尿病患者能够轻松生活,享受健康和幸福。
  • 常见病中医辨证食疗

    常见病中医辨证食疗

    本书简要介绍了中医食疗的发展简史、作用和特点,并根据各系统常见病证进辩证,详细介绍了其相应的食疗原则、食疗组成、烹制方法、食用方法及禁宜食物,最后还介绍了食疗与养生。
  • 药补不如食补

    药补不如食补

    《药补不如食补》从中医角度综述了食补的益处与遵循原则,介绍了食补对不同病症,例如五官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妇科病、泌尿系统疾病、男性病等的食疗之道,为广大群众进行食补养生提供了参考与借鉴。中医有“虚则补之”一说。补虚有多种方法,药补和食补是常用的两种方法,但各有不同。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就体现了饮食是维护健康的根本。古代医着《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也显示了古人对饮食疗法的重视。
  • 科学四季养生保健细节

    科学四季养生保健细节

    这本书从四个季节切入,按季节告诉读者养生要注意的细节和内容。
热门推荐
  • 浮生常寒

    浮生常寒

    “何忘言?不像女孩子的名字。”那个在我二十岁的时候突然闯入的男人——常寒,毁了我的爱情,我的声誉,把我的生活搅得鸡犬不宁,天翻地覆,却偏偏还要我喜欢他。我咬牙切齿地骂,“常寒,我恨你!”常寒不怒反笑,“那你来恨我好了。”可爱恨交织纠结的最后,我凄然发现,我忘了说出口的话是,“常寒,我爱你。”
  • 奈何杳无音信

    奈何杳无音信

    一座琉璃宫,一颗琉璃树,一处琉璃,两处相思,万缕千丝,化为琉璃......一座月老阁,一根红丝线,不让两人天涯隔,倒叫两人成眷属......“你本无心,又怎有情呢?”“是啊!我本无心......”“只是,这缘分二字......”|司命说:“这世间有太多的爱而不得,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我的无能为力,让我痛苦不堪,难道真的不能改变吗?”冥王说:“明明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为什么还要一意孤行呢?”月老说:”看着许多有情人终成眷属,想来这便是这红丝线的意义了,也是我存在的意义了“......许多人都在说着自己的故事......石姬你又有什么故事要说呢......
  • 恋上沙发

    恋上沙发

    本书是当代生活写照的散文作品集,包含作者在杭州求学,参加工作之后各个时期的作品50多件,既有青春学子的追梦思想的火花,也有工作于社会的繁琐和忧郁。
  • 不负青春的我们

    不负青春的我们

    本书是关于校草和校花的故事,大家感兴趣可以点进来看看ovo
  • 极品兼职

    极品兼职

    他,出生于一个偏远地方,是阴阳术法、风水相术和古太极拳经的传承者;他,拥有传说中的混沌之体,是带领古老的崆峒派与魔门对抗的领导者;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却不得不建立起富可敌国的商业帝国,经历着太多艰难险阻、恩怨情仇、尔虞我诈;他,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勇有谋,是天才也是鬼才,是浪子也是情种,但在这条路上到底能走多远……
  • 斗水

    斗水

    一枚理工科技术男的创业历险记。斗(doù)为第四声,斗争、奋斗之意,是一个动词。
  • 火影忍者之不一样的迪达拉

    火影忍者之不一样的迪达拉

    该作品为女穿男,微玛丽苏(因为她知道后面的剧情嘛~)我再一次的不负责任的写新文了~
  • 凰御天下误逆邪魅小姐

    凰御天下误逆邪魅小姐

    她本是杀手组织的第一杀手,一次意外任务,魂穿异世,成为将军府的嫡三小姐,帝都有名的废材,花痴废材?携上古神兽啪啪打脸,花痴?帝都最有名的冽王为什么追着她跑,还有一群超级不可爱,超级有名的小伙伴一起走遍各个大陆,打击各个族群,这样还叫废材?这样还叫花痴?“大陆以后由我们‘战狱’管理”某位强悍的小女子霸气的说道,可是说的是真的
  • 望仙吟

    望仙吟

    自太古以来,世间便有仙鬼狐妖之说,千百年来,关于仙魔鬼怪的传说可谓数不胜数,广为流传的传说中,所谓的仙法妖术无不神力通天,挥袖举手之间,天地色变,其力之大,足可翻江倒海,移转乾坤。仙者,正也。世人奉之为神灵,筑观燃香,顶礼膜拜,祈求福泽。据传仙者可与天同寿,与地尽老,而凡人之命区区百载,故而千百年来世间求道向仙之势日益高涨。我们的故事便是从这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凡人开始......
  • 邪帝宠妃:爱妃,就范吧

    邪帝宠妃:爱妃,就范吧

    她白冉是江湖里是令人闻风丧胆魔教魔尊,也是北辰国皇后,她容倾国倾城,惊艳世人,作为北辰国皇后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作为魔教魔尊她武艺高强无人敌之,也因手段阴狠,杀人如麻而出名······他是北辰国国君皇甫轩,他虽是一个国君,但是以毒辣的手段,精明的头脑,在江湖,朝堂之上也是令人胆战心惊,武艺上他和白冉分不出上下,他为人冷傲,对她也是不屑一顾。她生性凉薄,对他也只是无聊当作对手看待,他们一直互斗,当邪帝碰上魔尊,他两的斗争何时结束,无人知晓,可直到她离开了他,她不再是北辰国皇后时,他却心痛如斯,原来他早已爱上了她,他知她不爱他,但是他会让她爱上的······“朕亲爱的皇后,你还不肯乖乖就范吗?”“呵呵,世上从来就只有别人向我就范的分,我怎会向他人示弱呢?皇上,你也太小看我了吧!”“哦,是吗,那朕就等着皇后哦!可别让朕失望啊,朕亲爱的皇后,呵呵。”“这可不会让皇上失望的,等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