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69600000005

第5章 薛宝钗:会做人

林黛玉、贾宝玉的感情纠葛与薛宝钗、贾宝玉的感情纠葛的矛盾冲突,即“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之间的矛盾冲突是《红楼梦》一书关于爱情、婚姻描写的一对主要矛盾冲突。这一对矛盾的产生、发展、高潮到解决,最后以“金玉良缘”获胜而告终。

按理,黛玉和宝钗相比,黛玉的“靠山”要比宝钗硬,黛玉是贾母的嫡亲外孙女儿,是贾政的亲外甥女儿,与宝玉的关系是姑表亲;而宝钗只是贾母的媳妇王夫人的外甥女儿,与宝玉的关系是姨表亲。就亲戚关系而言,在封建宗法家庭里,姑表亲比姨表亲要近。何况,黛玉自到了荣府,与宝玉“日则同行同住,夜则同息同止”,二人之间的亲密友爱,“自较别个不同”,宝玉的心里,有的只是“木石前盟”,他曾对黛玉发过誓,如果有其他想头,“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然而,在这场宝二奶奶宝座的竞争中,黛玉败北而宝钗获胜。其原因究竟何在?对此,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不久,就在第5回中给我们作了解答:薛宝钗不仅“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而且“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即是说,在人际关系上,贾府上下对宝钗的称赞众口一词,而对黛玉则虽然口中不说,骨子里却多有保留。根据文本的这一交代,我们可以推论,宝钗的赢,很大程度上赢在人际关系!

薛宝钗博洽多闻,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无所不通,女经妇道无所不晓;她谙熟人的心理态势,对人情世故有较深的了解,善于利用不同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善于察言观色,投人所好。这使得她能在贾府盘根错节的复杂人际关系中左右逢源,如鱼得水。曹雪芹笔下的薛宝钗贤淑贞静,温柔敦厚,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家闺秀之典范、封建道德规范之楷模。《红楼梦》中,作者倾注其天才和热情,通过一系列的事件,着力描写了她待人接物的风貌。

元春是皇妃,有帝王家之尊,回家省亲时,连贾母都要“跪止不迭”,宝玉的婚配,元春的倾向就是旨意,薛宝钗对此是心知肚明的。“元春归省庆元宵”,众姐妹题咏大观园11首,宝钗的诗中竟有“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的句子,把自己摆在很卑屈的地位,马屁拍得既明显又含蓄。轮到宝玉作诗,她指点宝玉,元春不喜欢“玉”字,应把“绿玉”改为“绿蜡”。元春从宫里送出的灯谜,在她看来“并无甚新奇”,但口中却“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这些,自然都获得了元春的好感。第28回写端午节元春宫中赐物,宝玉与宝钗的两份竟然一样,与其他人都不相同,这不能说不含有深意。要知道,元妃的赏赐是不能随便给的,是按人的身份、地位给的。宝玉当时就怀疑是否传错了,袭人告诉他“昨儿拿来,都是一份一份的写着签子,怎么就错了”。就是说,元妃一点也不含糊——如果在黛玉和宝钗之间为宝玉择偶,元春属意于宝钗。元春的赐物,相当于贵妃娘娘对“金玉良缘”投了赞成票。

贾母是贾府的“太上皇”,贾府的一切重要事务,都由贾母说了算。贾母的话、贾母的态度,关键时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贾母,代表着贾府的绝对权威。“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贾政毒打宝玉,准备“往死里打”,起初谁也阻止不了,但贾母一到场,贾政就得下跪,就说明贾母才是真正主宰家政的当权者。因而,薛宝钗时时处处留心窥视贾母的言行,以贾母的喜好为自己的喜好,伺机讨好贾母,以博取贾母的欢心。如宝钗通过细心观察,发现贾母因年事已高,牙齿不好,不能吃硬的、酸的、辣的食物,爱吃甜烂之食,在贾母问她爱吃何物时,便依贾母平素所喜的说了出来。又如贾母因子女均已长大成人,对母亲早已疏远,常有年老迟暮寂寥之感,她便常和贾母的一群孙子孙女一起,在贾母面前说说笑笑,承欢其膝下。即使在点戏文时,也迎合贾母心意,点上热闹戏文,以增加热烈气氛。再如贾母年轻时,也主持过家政,比王熙凤还威风,在合族中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年老不管事后,便产生失落感,自叹“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薛宝钗深知贾母在怀旧,就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马屁拍得自然而又得体,既把贾母承奉得舒舒服服,又把王熙凤说得乐开了花。薛宝钗敬老尊长的做法,收效明显,贾母对她的评价是“稳重和平”,当众夸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认为宝玉的婚配“只有宝丫头最妥”。

王夫人是荣国府的当家太太,由于丈夫贾政只是个名义上的“掌门人”,对家事极少问津,所以王夫人在大家族中是个有实权的人物。薛宝钗为取得王夫人的信任,处心积虑,不惜出卖自己的人格,以示讨好。第32回写王夫人因琐事打了丫头金钏两个巴掌,还要撵其出去,金钏含冤投井自杀而死。事发后,宝玉的大丫头袭人“不觉落下泪来”,王夫人也因自己的过错而愧疚垂泪,“心里不安”,深感“罪过”。薛宝钗揣摩,王夫人此时正受到良心的谴责,心灵上不得安宁,于是竭尽心计,为王夫人开脱罪责,她把死亡的责任推给死者,说金钏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接着劝慰王夫人说“……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认为作为奴婢,即使受到主子的凌辱,也只能逆来顺受,如果凭一时之“气”去找死,那是个“糊涂人”。还为王夫人献计:不需“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人命关天的事,在宝钗看来,认为只要花上几个钱就可以了。为了表示自己能为王夫人分忧,她还不避忌讳,拿出自己的两套新衣服,给金钏装殓。对待金钏之死一事,“藏愚”“守拙”的薛宝钗实在不太高明,她冷漠、冷淡、冷酷,对金钏的死“并不在意”,一点人情味和同情心也没有,其表现连袭人也不如,她在关节眼上顾及厉害而舍弃良心,完全站在王夫人一边,曲解事实,为王夫人排忧解愁,从此,深得王夫人的赏识和信任。王熙凤生病后,王夫人令李纨、探春、宝钗“三驾马车”,同理家政,就说明这一点,李纨是王夫人的儿媳妇,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她们两代理家政是名正言顺的,可宝钗算“老几”,她客居姨妈王夫人家,是个外来的客人,对荣府内部的事按理不宜过问,没有代理家政的资格,对此,我们只能理解为是王夫人对这位未来媳妇的“考察”吧!而宝钗呢?果然不辜负王夫人的期望,“小惠全大体”,将探春举利除弊理家的构想进一步发扬,既发掘了大观园经济收入的潜力,在利益分配上也照顾了方方面面。下人都“欢声鼎沸”,高兴地说:“姑娘说得很是。从此姑娘奶奶只管放心。姑娘奶奶这么疼我们,我们再要不体上情,天地也不容了。”

史湘云是贾母的侄孙女,是与薛宝钗平辈且又地位相当的千金。薛宝钗也很注意同其搞好关系。一次,袭人请湘云帮忙为宝玉做一双鞋,宝钗知道后,批评袭人:“你这么个明白人,怎么一时半刻的就不会体谅人?”她把湘云在家里“一点儿作不得主”,针线活都得自己干,因而“累得慌”的实情告诉了袭人,宝钗说话得体,从容圆熟又恰到好处,袭人接受了她的意见还称赞她“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史湘云才华横溢,豁达大度,想在大观园做东请客办诗社,但因父母双亡,手头拮据。宝钗告诉湘云,你这人办事不会瞻前顾后,不考虑自己的处境和家境有没有条件做这个东道,接着她从自己家拿来几筐又肥又大的螃蟹,帮助湘云在大观园举办了菊花会、“螃蟹宴”,替史湘云解了难题,使史湘云顺利地当了东道主,贾府上上下下,人人高兴,个个赞叹。整个过程,处处体现了宝钗对湘云的真诚关爱和体贴,史湘云心悦诚服,感激零涕,发出由衷的感叹:“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妹们,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我但凡有这么个好姐姐,就是没有了父母,也没妨碍的”!宝钗付出几筐螃蟹,换来的是史湘云的真心和感激。螃蟹宴上,湘云对众人说:“这是宝姐姐帮我预备的”,结果得到贾母的称赞:“我说这孩子细致,凡事想的仔细。”在贾母看来,这诗会和宴会,最后还得归功于宝钗。

薛宝钗不但注意与上辈、平辈的人搞好关系,而且对地位比较低下的人,也特别用了一番心思。邢岫烟是贾赦之妻的侄女,后来嫁给宝钗的堂兄弟薛蝌为妻,论辈分与宝钗同辈,但由于邢岫烟是随邢夫人寄居贾府的,相对地位较低。邢岫烟来大观园后,薛宝钗知道其“家业贫寒”,其父母“对女儿分上平常”,邢夫人也不过是脸面之情,并非真心疼爱,因而“每体贴接济”。邢岫烟为了几个零用钱,不声不响地在大冷天当掉了自己的棉衣。薛宝钗知道邢岫烟要面子,就把她约到避人眼目的“石壁后”,嘱咐她“把那当票子叫丫头送来我那里,悄悄的取出来,晚上再悄悄的送给你去”,用自己的钱把邢岫烟当掉的棉衣赎回,表现了对邢岫烟的充分尊重与殷切关照。这虽然是件小事,可看出薛宝钗待人的一片苦心,她乐于帮助别人,与人为善,还十分注意方式方法。袭人是宝玉身边的贴心丫鬟,是王夫人的耳目,王夫人把袭人的月例钱从一两银子加到二两银子,享受“准姨娘”待遇,说明袭人深得王夫人的信任。宝钗对此心领神会,她了解到袭人是个特殊的丫鬟,脾气与自己相似,容易相处,更进一步拉近与袭人的关系。史湘云送给她一枚戒指,她马上转送袭人,使得袭人受宠若惊,常在贾母和众人面前说宝钗的好话。在证实宝钗许配给宝玉的信息后,袭人说:“果然上头的眼力不错!这才配得是。我也造化。”

宝钗处理人的关系中最大的成功,是终于赢得了黛玉的心。黛玉为人性格爽直,言谈锋利,但小心眼,任性,得罪人不问场合。由于大观园中只有宝钗与自己才貌相当,再加上“金只有玉才能相正配”之论,黛玉自然认为宝钗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因而时不时地对宝钗进行冷嘲热讽,对此,宝钗一度时间里以忍让为主回避。一次,黛玉当众奚落宝钗对带金和带玉的人神经过敏,特别“有心”,而宝钗素知黛玉言语尖刻,不予理会,“回头将没听见”,“一径去了”。许多场合,当黛玉和宝玉两人在一起时,宝钗也“装没看见”,径自抽身而去。宝钗的忍让回避,并不意味着胆怯,她内敛而不外露,在对黛玉的态度上宽容大度,表现了极强的克制能力。她在伺机而待,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众人在行酒令取乐时,黛玉因为害怕罚酒,随口说出《牡丹亭》和《西厢记》中的唱词和人物——此事非同小可,这两本书,当时被视为奸淫狗盗的“黄色小说”,大家闺秀看这些书,被视为没有家教,有失检点。宝钗听后,当场不表态,事后把黛玉叫到自己的住处,背着众人半开玩笑地要黛玉跪下,要审问黛玉,黛玉心中发虚,羞得满脸通红,央告讨饶以后“再不说了”。宝钗见好就收,以知心朋友的身份告诫黛玉,女子“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这一来,弄得黛玉“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完全解除了对宝钗的猜疑和嫉妒,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有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我。”于是,两人尽释前嫌,“俨似同胞共出,较诸人更似亲切”,成为一对推心置腹的姐妹。

显而易见,宝钗重人际关系的稳定和传统的价值,她心性随和,谙熟世故,待人接物懂规矩,慎言行,知情识趣,体贴周到,善于装愚装拙,笼络人心,虽不免有时候虚伪做作但能掩饰得恰到好处,使人不易察觉。在贾府,不但长辈说她好,平辈说她好,下人也说她好,说她“会做人”。宝钗的思想是正统的,正统的思想认为,恋爱不但不正当,而且完全不必要。她深懂“嫁娶皆由祖父母、父母主婚”(《大清律例·户律·婚姻》),上一辈对自己的婚姻存在决定权,绝对不允许恋爱的自由,因此对贾府的当权者和能够起到作用的每一个人都着意联络感情。她客居贾府恪守的信条就是时刻在妇道上规范自己,注意使自己怎样成为一个为贾母、王夫人以及各方面都看重的人。王昆仑先生曾说过:“黛玉只以心上的血、眼中的泪向着宝玉一个人倾泻,而宝钗却只以智慧与手腕向着宝玉周围做工夫。”“因为她深知恋爱的选择固在于宝玉,而婚姻的决定却在旁人”(《红楼梦人物论》)。

而林黛玉却不然,林黛玉虽然相貌秀美、诗才卓立且睿智聪慧,但由于失去亲人,具有极强的自尊心和孤独感,天性冲动,脾气执拗。这种自尊心和孤独感表现为对自己寄人篱下的感伤,表现为对环境的戒备及对众人的秉性率真、口舌尖刻且语无忌惮,不相干的事或些微的不顺心,就会抑郁悲忿,“专挑人的不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手腕远逊于薛宝钗,其性格诚然有些不大讨人喜欢,甚至还讨嫌结怨。

《红楼梦》第7回写周瑞家的出于好意,去黛玉处送宫花,黛玉却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弄得周瑞家的很不自在,“一声儿不言语”。第8回写宝玉在薛姨妈处喝酒,奶妈李嬷嬷劝阻其不要喝,作为主角的薛宝钗一声不吭,而黛玉却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还指斥李嬷嬷:“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把李嬷嬷搞得十分尴尬,说黛玉说话“比刀子还尖”。第31回写袭人梦想做宝玉之妾,但又不便明说,黛玉偏要将这一层捅破:“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看”,一点面子也不留。第42回写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贾母在大观园设宴招待,黛玉竟侮辱性地称其为“母蝗虫”,说刘姥姥的举止是“牛饮”兽舞。黛玉除不能赢得下人之心外,也不能承欢于上人。她住贾府这么些年,从不主动在王夫人前问寒问暖,也不主动与王夫人聊聊家常。她被贾母称为“心肝儿肉”,但从未向贾母说几句像样的贴心话和奉承话。

宝钗的人际关系,使得她具备了林黛玉所没有的优势和魅力,如在贾府的当权者看来,选择宝钗为宝玉的配偶更合乎贾府家族的利益,更合乎封建礼法的要求,更有利于把宝玉改造为循规蹈矩的家业继承人。在贾府,谁都承认,宝钗人缘好,“会做人”,上上下下都认为,只有她才能持家以维持门风。这场竞争,“金玉良缘”终于获胜,薛宝钗终于赢了。然而,《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薛宝钗赢得的仅仅是婚姻及其庄严的仪式,她没有从林黛玉那里赢得贾宝玉的心,贾宝玉旧情难忘,旧爱难了,他走了,当和尚去了。林黛玉期待的是一个不可能兑现的爱情,而薛宝钗赢得的是一个没有对象的婚姻。

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纠葛与薛宝钗、贾宝玉的婚姻纠葛的角逐告诉我们,拓展人的关系,构建有效的人际关系网络十分重要。西方世界现在普遍认同一个观点:“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第一要素。”中国是一个古老的礼仪之邦,很早以前人们就非常注意人的关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在我们的周围,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干的是什么工作,也不管你地位的高低,有好的交际能力的人永远有魅力,有人缘,办事情也容易成功。没有人的关系,有时办事情就比较困难,有时或许要走很多弯路,有时或许寸步难行。经营实业如此,办公室工作如此,恋爱、婚姻又何尝不是如此!

同类推荐
  • 我给总统当“御医”

    我给总统当“御医”

    本书从1989年至1991年,1998年至2001年,河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按摩保健医生李计留作为河北省援助扎伊尔医疗队队员,先后两次踏上非洲的土地,前后三次为该国总统作保健医生,两度获得“扎伊尔共和国国家骑士勋章”。他的特殊经历曾多次被多家报刊报道,通过李医生的回忆,读者不仅可以跟随蒙博托总统走遍扎伊尔,周游世界,还可以近距离了解总统的衣食住行,更能感受到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 经年的时光

    经年的时光

    《经年的时光》一行行文字,从作者的手心溢出,在西海固母系家园中,温情和善良被疼痛地唤醒;每一个文字,以固有的姿态,洞穿我们的心底;所有的词语,在一张白纸上,灿烂着我们的心跳和呼吸。
  • 文学欣赏

    文学欣赏

    本书以“文学欣赏”为主线,精选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名家名篇,分为绪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四部分。
  • 一花一世界:我的教育情缘

    一花一世界:我的教育情缘

    本书记录着作者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以及和学生高山流水般的情谊。在她的心中,教育无小事,她把每一个孩子都看作是一个世界,细心的雕琢,耐心的呵护。
  • 在世界遗忘你之前

    在世界遗忘你之前

    本书是青年导演杨树鹏创作的故事集,杨树鹏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写作者,他惯于用虚构的时空背景的来表达现实中情景、情绪,擅长利用电影分镜头脚本的手法讲故事,他笔下的故事有很强的画面感。
热门推荐
  • 这样做事没压力

    这样做事没压力

    在我们身边,常常听到这样的感慨:唉,真累。确实,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无论年龄大小,也无论处于什么阶层,累,成了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有人说:能不累吗?中小学生要应付学业,大学生愁于就业,工作的人谋求更高的工作岗位和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更别说复杂的人际关系带给我们的困扰。
  • 五行宝座

    五行宝座

    全球的能量,开创新时代!五行者使命,战斗兼斩杀!
  • 腹黑王爷,野蛮妻

    腹黑王爷,野蛮妻

    穿越后的第一个男子居然是这样的“最好乖乖听话,不然有你好看的。”还好有这样的一个异性朋友“放心,一切总会有办法的。”情敌是这样的“他不适合你,一你没有显赫的家室,二你没有母仪天下的命。”还好有一个这样的好姐妹“瞧她的得意的样子,看她能得以多久。”
  • 大康帝后传

    大康帝后传

    明君治下盛世康朝,许多令人匪夷所思之事正在悄然发生。身世成迷的夏彦博,究竟与大康皇室有着怎样的纠葛恩怨?熟读兵书战策欲于沙场立威的吴王因何与大位无缘?鞑靼大康相安多年,转瞬之间数十万大军干戈欲起,到底何事令其虎视眈眈?太子的追随痴缠无悔付出究竟是真情还是谎言?假凤虚凰的夏子轩本欲置身事外却沦入三龙抢珠的怪圈,莫非“命定帝后”的谶言真的无法改变?且看今世平凡小女子穿越至巍巍华夏康朝,惊悉天家秘闻,跻身庙堂之上,叱咤万里疆场,钟情天之骄子,梦回大康绝恋。《大康帝后传》为你展现一段不一样的架空历史,谱写一曲跨越时空荡气回肠的千古恋歌!
  • 恶魔公主:再爱我一次

    恶魔公主:再爱我一次

    她是全国五百强公司的小公主,他只是他的保镖。她腹黑可爱不韵世事,总是喜欢闯祸。他冷酷沉静与人疏离,却总是在她背后默默为她承担一切。他们的最后是分道扬长,还是惺惺相惜?
  • 异世之灭天剑帝

    异世之灭天剑帝

    “为什么,你们为什么要背叛我,我哪里对不起你们”“你没有对不起我们吗,你的身份对不住我们。”男主遭挚爱与至交背叛遭遇杀害心中不甘因灵魂变异被人召唤异世赐予DNF四剑神之力在异世掀起了一番异世的血雨腥风
  • 异授眼科

    异授眼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焚天邪帝

    焚天邪帝

    弱肉强食的世界,唯有经历血与火的洗礼,才能化羽成蝶,独步乾坤。谁规定巅峰都是那样,我偏要逆天而翔!
  • 中草药入门400问

    中草药入门400问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一题一议的问答形式,从中药药理与归经、中医药学历史渊源、中药产区分布、炮制与养护贮存、药用植物考略、医方与中成药、名老药店号及名胜药市等7个方面对中草药知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全书重点突出,易读易记,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可称得上中医药学的“小百科”,适合各医药单位人员、中医药院校学生、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及中医药学爱好者阅读参考。
  • 腹黑竹马:青梅乖乖入怀

    腹黑竹马:青梅乖乖入怀

    小时候,某女在某男身后追问道:“什么叫吻?”某男曰:“嘴巴咬在一起就叫······”话未说完,下一秒,一个湿湿的东西贴上唇,某男呆愣,完后,某男落荒而逃。长大后,某男在某女身后问道i:“宝宝是怎么有吗?”某女曰:“啪啪啪啪······”下一秒,扑倒,某男在某女耳边低声说:“那我们要一个······”接着。上演少儿不宜画面。【本文一对一,养成文,简介无能,欢迎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