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28900000016

第16章 浮士德(2)

“人”的主题

《浮士德》追求中所涉及的社会现实只是一个方面,其中还有另一个重要内容即“人”的主题。浮士德不断追求的动因不是来自社会矛盾的召唤,也不是有些文章认为的来自魔鬼的诱惑,而是来自浮士德内心的不平衡,是他的内心痛苦促使他不断追求。他的痛苦不是源自他对外界与物质的不满足,而是源自他对自身状况的不满足,他想改变自己生存方式中的各种缺憾,追求更符合人性、更为理想与健全的人格。只有从“人”的主题看《浮士德》,才能还《浮士德》以完整性;只有从“人”的主题入手,才是找到了打开《浮士德》的钥匙。

浮士德的每一次追求都是不了了之的,因为他不是为了寻求社会矛盾的解决,而是追求一种健全而完美的人格。他否定了不完美人格的各个阶段,最后找到了最健全、最完美人格状态的生存方式。“人”的主题,是18世纪德国美学所探讨的主题,也体现了歌德本人的美学思想。如果说现实的内容在《浮士德》中是零散的、被分割的,那么“人”的主题则是一贯的、整体性的,这才是《浮士德》作为一个整体的统一所在。它也极符合歌德本人的创作思想。歌德曾指出,“艺术家应该通过整体向世界说话”,而这一整体“他在自然中是找不到的,而是他自己心灵的产物”。根据这段话,我们认为浮士德的活动可以被划分,现实可以被分割和组合,但歌德要表达的思想应该是统一的,浮士德形象应该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出现的。这是符合歌德对人的看法的。他曾说:“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的能力的统一体。艺术作品必须向人的这个整体说话,必须适应人的这种丰富的统一体,这种单一的杂多。”如果我们仍然说,浮士德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代表,应该说,这只说出了浮士德形象的象征意义。其本来意义,即对完美人性、理想人格的追求,如果回到《浮士德》本文的话,将会更为清晰地展示出来。

浮士德出场时是一位老博士,他已精通了当时的哲学、法学、医学和神学四大学科。学识渊博,声望在所有的博士、硕士、法律家和教士之上,可谓功成名就,老博士应当心满意足。可事实恰恰相反,浮士德出场,时值深夜,他中宵倚案、烦恼齐天。他不是对家庭不幸和自然灾祸的烦恼,他的烦恼是他灵魂痛苦的外显。精神劳动这一生存方式的种种缺憾造成了学人理性发达,而感性生活贫乏,使学人遭受了全面人性被片面化的痛苦。浮士德的诸多痛苦是从事精神劳动的人与生俱来的,是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不能超脱的深层苦难。浮士德的痛苦与追求,常有精神劳动者的普遍特征,甚至扩展为即使对全人类也具有普遍意义。难怪郭沫若先生慧眼独具,称《浮士德》是一部关于人类灵魂的历史。(易晓明)

歌德代表着德国资产阶级古典文学的高峰,是公认的世界文学巨匠之一,也是力图像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知名人物那样争取成为多面手的最后一个欧洲人。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影响了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德语诗歌,同时他在小说、戏剧、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等领域都很有成就。他把一向地位不高的德国文学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并获得了不朽的世界性声誉。

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于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他的父亲是一位热爱艺术、学识渊博的人,担任皇家参议。他的母亲精明活泼、富于幻想,歌德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很早就学习英语、法语以及希腊、拉丁等古代语言。

歌德

1765年,歌德到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并开始早期的诗歌和戏剧创作。1770年,歌德到斯特拉斯堡大学继续求学,期间认识了狂飙突进运动纲领的制定者赫尔德尔,受其影响投入到狂飙突进运动中。1771年,他回到法兰克福任律师。这个时期,他写了历史剧《葛兹·冯·伯利欣根》(1773年)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年),并开始创作《浮士德》。1775年深秋,歌德作为一位诗人受魏玛公爵的邀请来到魏玛做客,后来充任枢密院顾问、大臣、首相,一住就是50年。魏玛是一个小国,只有6万人口。歌德在魏玛受到了极大的尊重,享有丰厚的待遇,住房、别墅、高薪。后来,歌德的一些朋友也来到魏玛,剧作家席勒在魏玛当了教授,很快魏玛就成为文艺家的乐园,对德国、欧洲影响巨大,在当时,魏玛成了德国的精神文化中心。今天,魏玛已是德意志民族的文化圣地。没有歌德也可以说就没有以后的魏玛。当时歌德肩负重任,十分辛苦,枢密院只有4个人,他管军政、外交、财政,也管修路、水利,还管采矿,为民做了不少实事。他的哲学、自然科学思想不少来自于他的实践,他后来的作品《浮士德》如此丰富的内容也与这些实践有关,实践也给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由于实际工作,歌德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研究自然。

1786年,歌德到意大利旅行了一年零九个月。在罗马,他结识了一些德国艺术家、考古学家和作家,并陶醉于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世界中。意大利让歌德恢复了创作活力,他写了诗体剧《伊菲革涅亚在陶洛斯》和悲剧《哀格蒙特》。

1788年6月,歌德应召从意大利回到魏玛。他辞去了许多宫廷职务,而只限于领导魏玛剧院并兼管矿业。这时期他的思想矛盾更加尖锐、突出。由于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理解,他写了一些剧本讽刺法国大革命,如《市民将军》(1793年)、《激动的人们》(1794年)。

1794年,歌德与席勒订交,开始了两位伟大作家携手合作的光辉的10年。歌德曾不无自豪地说:“德国拥有这样两个人,应该感到满足了。”他们共同主办了魏玛的剧院,主编文艺杂志,合写了一批诗歌和谣曲。在此期间,歌德还完成了他的几部重要作品,如《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1795年-1796年)、《赫尔窦绿苔》(1797年)、《浮士德》第一部(1808年)等。

进入19世纪以后,年过半百的歌德面对时代的巨变显示出了虚怀若谷和自强不息的可贵精神。他对新兴科学和诸如开凿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宏伟工程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圣西门和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对当时大量传入欧洲的东方文化,包括中国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的著名预见。

1805年席勒逝世后,歌德的主要著作《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和《浮士德》第二部都未能继续下去。歌德创作了长篇小说《亲和力》(1809年),并写了自传《诗与真》的前三卷(1811年-1814年,最后一卷于1831年完成)。

19世纪初期的欧洲动荡不安。拿破仑被打垮,欧洲建立了封建的神圣同盟;而资本主义在英、法两国进一步发展,这加剧了它们国内的阶级矛盾。歌德密切注视着时代的变化,思考人类的现状与未来。同时,他还非常注意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加紧了自己的自然科学研究。1819年歌德出版了他晚年诗歌中最丰富的收获——《西东合集》,除此之外他还写了《意大利游记》(1829年)和《出征法国记》等作品。从1824年开始,歌德主要致力于两部作品的写作:《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1829年)和《浮士德》第二部(1831年脱稿)。

1832年3月22日歌德逝世,享年83岁。从其开始创作之时起,他一直都是欧洲文坛的风云人物,可以这么说,自从有了歌德,有了他的作品,整个德语文学才真正开始有了同世界文学抗争的底气。这位全欧最有智慧、最德高望重的伟人将与他的作品一起永远光耀后人。

歌德是德国最著名的诗人,最早而且长期使歌德享有国际声誉的是一部不满150页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2年5月至9月,歌德在韦茨拉尔帝国高等法学院实习,在一次舞会上与友人克斯特纳的未婚妻夏洛蒂·布甫相遇,对她产生了没有结果的爱情。这促使歌德写下了杰作《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是一个热爱自然,追求个性和情感的自由,反对封建习俗的束缚,憎恶官僚贵族的青年。但他无法改变现实对个性发展的压抑,在生活中处处碰壁,最终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痛苦境地。维特的死就是他对他所处的社会的反抗。整部小说情感细腻、凄婉,语言真切动人,因此被称为“抒情的散文诗式的小说”。

“狂飙突进运动”发生在德国18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叶,是德国资产阶级的第一次带有全德性质的文学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在狂飙运动衰竭之后,德国文学进入了古典时期。德国的两位杰出的文学家歌德和席勒在青年时代都经历了狂飙突进运动,之后又一起成为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

席勒是德国著名的诗人、剧作家。他创作于狂飙突进期间的代表作《阴谋与爱情》是一部具有反封建的现实意义的经典剧作。剧本通过一个无辜的平民少女路易丝和贵族青年菲迪南的爱情悲剧,深刻揭露了德国宫廷的黑暗和丑恶,猛烈抨击了封建贵族的荒淫无耻、专横残暴以及他们对权势的争夺,同时热情地赞扬和歌颂了市民阶层的道德和尊严。恩格斯曾将这部剧作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

同类推荐
  • 唐宋八大家(第八卷)

    唐宋八大家(第八卷)

    韩柳三苏王曾欧阳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明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给予后人深远的影响。
  • 浪潮曲

    浪潮曲

    作者从创作的散文中选收了三十一篇文章,散文集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部队的斗争生活,语言清新、朴实,具有较浓郁的生活气息。
  • 水浒人物品评录

    水浒人物品评录

    本书选取了《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最具特色的二十七个主要人物,以现代视角予以解读。
  • 铭人铭言:铭言短语

    铭人铭言:铭言短语

    本书为黄宝铭的诗歌集,为其短句、对联集,作者博览群书,写人、状物、暮景、抒情,用不同手笔作诗填词。
  • 毛泽东妙评古诗书鉴赏

    毛泽东妙评古诗书鉴赏

    毛泽东是老一辈革命家中历史知识非常渊博的一位。他曾反复阅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论语》、《中庸》等历史经典著作及古代诗、词、散文、文学等各个领域。伟大周恩来曾说:“读古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毛泽东的真识卓见与洞察力,毛泽东的多才博识,为同时代的国内外政治家和文学界泰斗所佩服。他对一些古诗书的评价独具慧眼,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美学价值至今影响着广大读者。
热门推荐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相声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相声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 噩梦校草扑倒你

    噩梦校草扑倒你

    呆萌可爱萌妹纸装上冰山腹黑霸道美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嘞?“丫头,我喜欢你!”慕容宰辰磁性声音越来越轻,到最后都听不见了。“啊,你说什么?”沐以沫呆萌地问道。“我说……”还没说完,性感的薄唇已经迎了上去。对着沐以沫果冻般的唇瓣,他用舌尖撬开她雪白的贝齿,攻占这她的城池。沐以沫大脑一片空白,心跳加快,不忍心推开他,呼吸变得急促。慕容宰辰的吻从刚开始的霸道,变成了柔情,绵长……
  • 重生之纵横游戏时代

    重生之纵横游戏时代

    玩了三天三夜英雄联盟的潘兴,来到了一个全民可以进出游戏世界的未来。在这里,英雄联盟,穿越火线,魔兽世界,地下城与勇士,奇迹,传奇,大话西游,仙剑,暗黑破坏神,拳皇、刺客信条等等各式游戏变成了真实的世界。各大国在里面疯狂赚取各种资源。拉克丝,劳拉,颜如玉,林月如,不知火舞这些曾经的游戏女神都将真实存在,如果对方愿意,还可以带回现实世界。人类不仅可以在游戏世界里变强,还可以在里面成就帝皇霸业。当然了,如果你在游戏世界死亡,那就是真的死了。但成就这一切的游戏岛,真的就是为了全人类吗?(本书不是无限流,本书不是无限流,本书不是无限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洪荒红颜谋

    洪荒红颜谋

    一百年来,她告诉自己“心要冷、人要强、命要硬”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站的更久活的更久。一百年来,仰慕她的人想求娶她的人络绎不绝却统统被拒绝,不论她从前是个仙修还是后来成了魔修。一百年来,她活的坎坎坷坷、孤孤单单,但是她相信已经站在这个世界顶端的自己总能等到她想等的那个人,然后告诉他:我会护你一生平安喜乐。因为她已经是这个世界最强的人,任何人都再也抢不了她想要的她想保护的人了。
  • 五灵剑神

    五灵剑神

    一对隐士夫妇偶然捡到了天降神娃,在父母被杀神娃踏上了修仙之路,后来发现是五灵圣体自此踏上了不归路。一人一剑扫遍天下,一剑破虚空,翻手灭星辰。后来被人尊称为五灵剑神。
  • 这只妖怪有点扯

    这只妖怪有点扯

    我叫张白衣,名字很飘逸,但是我是个怪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叫——陶华碧,这个名字大家一定觉得有些耳熟,她也叫国民老干妈。我吃东西,无论是泡面、大饼,还是披萨、面包,都要就着老干妈的,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我的生活里出现了一只妖,一只漂亮的过分的狗妖,然后我的生活就变乱了,美女驱妖人、江湖术士、长腿和尚欧巴……都在我的生活中出现……
  • 侃的怪谈集

    侃的怪谈集

    听说的,冥想的,梦到的。。。。。。短小的灵异故事。攻克怪谈!
  • 致命男神:宠妻请自觉

    致命男神:宠妻请自觉

    洛雪从小就喜欢一个人,偏生他是个花花心肠的渣男,一次次被他利用后,她终于崩溃。伤心欲绝之际,她狼狈逃出会所,却被一个神秘男人壁咚了!传说洛城有一窝狼,最狠辣的就是顾安森,而这个神秘男人第一眼看见她就上了瘾……情蛊是一种戒不掉的瘾,深入骨髓,寸寸入肌。传说沾染上它的人,无一全身而退……
  • 你,我后忘记

    你,我后忘记

    为爱痴狂,你说这到底是不是一种痛苦的爱。
  • 人生路漫长

    人生路漫长

    漫漫人生路,又有几步路?第一步:孤为王时,天下无王;孤称孤道寡时,举世无敌。〈卷一·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