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54300000049

第49章 乡规民约(2)

比方谁家里生了孩子,生男孩子则在产房门上贴一个抓髻娃娃,生女孩子则是贴一块方形红纸。一方面告诉村里人这家有了喜事,另一方面则告诉村里人,从此后一月内,不能来随便串门。尤其是男人,更不能直接进家。这是一个非常普及的乡村禁忌,里头保护生育期妇女健康的意味十分明显。

我们河曲,涉猎婚丧大事的若干乡俗,说是习俗也可,说是不成文的村规也可。

结婚,婚车要经过的街巷路段,前一夜要专门着人挨家挨户知会,门前的炭床,路边的井盖都要用红纸覆盖。喜庆通红的,图个吉庆。这些路段的住户,知情识趣的,自然也不会来什么恶作剧。

而出丧,凡出殡队伍经过的路段,也要提前一天挨家挨户通知。丧事嘛,毕竟不吉,免得大家没有心理准备。第二天出丧时,住户们听得唢呐声由远及近,早早在门前燃起秸秆,以示送行致哀。

张:燃烧秸秆送丧,这样的乡俗其中暗含着避邪、洁净、消毒的意味。正如婚礼当中的新娘子跳火盆,那也是古老的禁忌:给这个外族来的陌生人消毒杀菌,以防瘟疫传染病之类。

婚丧娶嫁当中的禁忌,敬神祭祖当中的讲究,我们前面谈了不少,在此不做重复。村社里的日常生活,涉猎方方面面,关乎公益,关乎公共道德,不成文的规矩更多。

下面我先讲几个小例子。

农家收回庄稼来,场里碾压脱粒,变作原粮。要下锅造饭,还得碾磨。并非家家都有碾子磨子,碾米磨面时候就要借用。磨完面,磨扇之间必定还有一点残存面粉,那叫磨底。红崖底的乡俗,借用磨子的人家不得扫磨底。留下那么一点粮食,算作借用的代价。悭吝主儿,磨完面,偷偷扫了磨底,那就破坏了村规。往后再借,可就难了。最低你得当面听一番数落、背后落一个歹名誉。

我们盂县,盛产核桃花椒。麦子上场,核桃半瓤,这个时候的核桃就能吃了。不油不腻,脆脆的可口。娃娃大人,用石块打下来几个,尝个鲜,常有常见。核桃树的主家,要是为此呻喝孩子们,那叫不开眼。等核桃将近成熟,不用谁专门通告,大人孩子绝对没有一个来糟害。别人地里的东西,长着金条结着元宝,允许眼红不允许偷抢。

主家打过核桃之后,孩子们在草棵子里捡拾遗漏,则没人干涉。好比白居易的《观刈麦》所记,允许贫妇到收获过的麦田捡拾遗穗。有精干后生,登上树梢再次打核桃,打下成口袋的也有。村人羡慕,但不出恶声。这也是乡规。

盂县花椒也非常著名,属于大红袍品种。初夏时节,农家摊煎饼,女人娃娃们会采摘一点花椒树的嫩叶来添加香味。主家放任采摘,人们小心翼翼的,不会伤损花椒果实。不小心连带嫩绿的花椒采回来,不用旁人数落,自家老人就要恶骂不止。

这些习惯或者规矩,谁给订立过乡规民约?哪家的规约又能这样事无巨细罗列完备?

传统社会,文明教化数千载,我们的乡野原本是个道德渊薮啊!

过河只为偷个瓜

鲁:所谓乡规民约,我理解,国家政府层面的法律和法规止步的时候,乡村生活日常细节里会自然而然出现约定俗成的规矩。也就是说,乡规民约所关注的是法律不曾照射到的人情与人性,常常照顾到的是法律不曾光顾的常识与常理。

我生在农村,除了少年时期有过简单的体力劳动训练,对耕作其实没有多少经验。但是,村里的规矩还是知道一些。地里的瓜菜,陇上的花果,行人路过,随手摘一个并不为过,主人甚至感到荣耀,自家种的西瓜好,结的果子好。但若贪心不足再次采摘,性质就不一样了。

我们那里沿河一带,河滩地里产西瓜,岸边山畔植花果。小时候一群猴小子胆子泼天大,放了暑期,隔三岔五就横渡黄河到对岸去尝鲜。现在想来不可思议,将近四里宽的大河,先是狗刨,后是侧划,再不济肚皮翻起来随波逐流,叫做“亮死人水”,现在才知道那叫“仰泳”。中间在滩上歇一歇,再下河亮死人水狗刨侧划渡过去。好歹累狠狠上了岸,进西瓜地摘一颗西瓜,进树地摘一捧黄杏,村里没有人来管你:这是娃娃们过来尝个稀罕嘛。但若是摘第二颗西瓜,摘第二捧黄杏,就有后生撵出来抓贼了。至少会有人骂说:狼提鬼,枪崩货,手爪子那么不贵气!

有一次陪朋友上娘娘滩,滩上的海红果正熟,随手摘了一些,分给朋友们吃。主人笑吟吟地说:今年这果子好,没蛆没虫,甜圪盈盈价,尝吧尝吧,尽管尝。大家都感慨说此地民风淳厚,百姓淳朴。几个人边走边尝,纷纷说好。几个朋友意犹未尽,又折回到果树地里,等我反应过来,刚才还笑吟吟的女人翻脸恶骂出声:你们还是些念书人?让你们尝几个,以为回家收秋来啦!

几个人灰头土脸地折回来,兴味索然。

前面说到五寨的牛会子和马会子,村里挂锄之后将牛、马统统放在管涔山草甸子上,数家雇一名伙计看管。林莽浩荡,狼虎出没,常常来袭击牲口,放牧的伙计自不敢怠慢。但万一发生牲畜被咬死事件,秋天下山时,伙计如果把被咬死牛的一根牛尾或被咬死马的一只马蹄交给主家便不用赔。

张:耕者有其田,所有权明晰,田地里莫说农作物,任是一草一木皆有所属。主家慷慨好客,那是人情;外人决不指染,那是本分。人情本分,如何度量?乡间生活本身,就磨合一个不成文的乡规民约出来。

前面几回介绍过我村那片芦苇地。端午前几日,外村寻常有人来采摘苇叶,红崖底的村民因之生出一点小小的自豪。对来人礼貌客套,抓住机会集中展示咱小山村的礼仪教化。

这些年,外村后生们骑摩托车带了女朋友,冲进芦苇地鬼子扫荡似的。本村赖小子不答应,开山斧子西瓜刀的,拦住了收取费用。乡规民约明晃晃写在墙上,真正的传统规矩早不知跑到哪个爪哇国去也。

鲁:我们家乡一带,黄河是两岸民众的唯一水源,不成文的规矩更多。比如:人不可冲河撒尿;垃圾不可随意丢弃在河里;上游溺亡者家属收尸之后,要给下游船家送烟酒以示歉意;冬天下河挑水,先由有经验的人凿一“龙眼”,由龙眼到岸边,拾阶而上,不得将水洒在路上,以免结冰;船家老艄行船归来,妇女不得上码头去接,老面上说船见了女人不吉利,其实是因为扳船汉通是一丝不挂的莽汉,精赤屁股扛包挠棹,一片一片像电闪一般。

诸般如此,可谓比比皆是,不一而足。

“借水不还”的道理

张:我们理解意义上的乡规民约,不像政令法律那样冰冷生硬。它更显得温情而细致入微,与乡野的生活非常融洽。

顺民关于黄河关于水的话题源源不断,我也插嘴进来,抢个话头。

红崖底古来缺水。吃水多是依赖旱井。天旱少雨,旱井干涸了,上山泉挑水。牛羊饮水,依赖池塘的蓄水。围绕水源,便有了若干村规。

池塘,俗称麻河泊池,丰水时节,户家可以打水使用。但绝对不许在里面直接洗衣物。否则,牛羊不肯饮用,后果就严重了。娃娃们耍水,也是在取土之后的水洼,不在饮牲口的麻河,当然更不许在麻河里撒尿。但凡被谁看到,臭揍一顿,还不敢哭告家里大人,否则会品尝一通厉害几倍的暴打。

我们上山砍柴,实在口渴,路经山泉都要用手掌捧了泉水痛饮。能上山砍柴的年龄了,也就早已懂得了维护山泉的规矩。绝对不会糟害污染。小小年纪,仿佛有了一点关于公德的自豪感。

农家院落,却又不是家家都有旱井水窖。实在缺水时节,相好邻家也有登门“借水”的。熟人熟面,开了口,主家就允许打水,三担五担的。借了水,没听说过归还的。这里面有了一点人情,维护的是邻里和气。

鲁:说到借水,咱们在《结社集会》一回中谈到的那个“四社五村”,沿沙窝峪四社五村及下面十多个附属村,也有“借水”风俗。所不同的是,村与村之间渠道相连,但由四社五村控制用水量。附属村落要借水,由社首村子允准之后,定量放水。借水的理由很多,春旱点种、婚丧大事、盖房起屋都是借水的理由。除此之外,神祀、庙会时节,凡来庙会摆摊的小吃摊点,不收水费,也是借水情形之一种。正如你所说,借水从来不用还。“借”是对出让水权者的尊敬,是一份情;不用还,则是出让水权者对“借”者的义——旦凡开口,总有难事,而世上最难的事情莫过于开口求人,遇难不帮,说不过去。

尊让之间,维持的是一个面子。所谓“一条河里吃水”,是一种大家处在同一乡土地面的乡缘;所谓“十借九不还”,维护留存的更是一份情义。

张老师家乡红崖底,既是山区,又是缺水区域,这样的规矩想来很多。其实,咱们山西普遍缺水,就水资源占有量而言,处于全国倒数第二,仅比宁夏多一点。就灌溉而言,亩均用水量一直维持在全国水平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有些地方水荒之烈,简直触目惊心。这种自然条件,折射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时,呈现出来的是大致相同的节水生存风俗。或者说,种种风俗、村落生存规约都与节水纠缠在一起,难分彼此。

借水之外,用水也有不成文的约定。而较之借水的慷慨,用水则显得格外谨慎。具体到一个家庭,如何分配用水,简直是考验一个女人持家能力的标准。尊长的老人、干活的男人、出门上学的孩子先用水,家庭主妇自动退在人后,第一个承担起节水之责;家庭成员用水结束,女性会将用过的水留下来,喂牲口、饮家禽;再剩下的水,擦洗室内家具;再剩下的水,浇花和洒扫庭院。总之是一滴水也不浪费,将水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一家如此,家家如此,遂成村风,遂成村约,遂成不成文的规矩。

张:如你所说,我们村古来缺水,关于如何节水、如何惜水,我的记忆里可就太多了。你生在黄河边,怕是难有那种刻骨的体会。便是相距七八里的村寨之间,大家由于缺水与否,也形成了断然不同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约风俗。十里不同俗,有了具体的缘由之一。

我家老院新院里,都有旱井。旱井的水哪里来?全靠老天下雨。房檐流注的雨水,要尽数注入旱井。所以,一看云头上来,快要下雨,家家忙着扫院子。说是红崖底不讲卫生,扫街扫院最勤快。对了,各家扫院子,各人自扫门前雪,这算是习惯,还构不成乡规民约;自觉扫街,就是不成文的民约。

各家院落,有进水、出水两个通道。雨水丰沛,旱井已经满了,要打开水道排水;雨水不大,出水通道堵死,临街的进水通道打开,要将街上的水流引进院里来。于是,看见天色变化,大人孩子纷纷出去扫街,就成了一条村规。没有旱井的人家,照样积极扫街,这是什么道理?前头不是说过借水的事儿吗?这便是邻里之间心照不宣的一点还报。

即便后来合作化了,关于用水方面的许多良好村规依然得以保持。牲口集体喂养,牛驴回到饲养院,院里有几口大锅,里面贮满饮水;羊群始终是羊倌放牧,羊群回圈时分,河槽里另外摆放些石槽、木槽,到时注水饮羊。任何调皮孩子,决不会祸害水槽大锅里的那点水。

鲁:据我所知,因为节水的需要,缺水地区还诞生了种种风俗。

有的地方,小孩子出生、女子结婚都不洗澡,说词是水性硬,洗了会肚子疼。产妇生育完毕,也不洗,说词是一洗会毛孔张大,难免中风;一个正月忌吃面条,左不过因为和面费水,说词是正月吃面条,一年里会“拉拉扯扯”做事不利索;清明节上坟前一天,要将水缸挑满,祭祖期间不得再行挑水,说词是清明节野鬼会送水给女儿喝,要夺命索命云云。

每逢村里人家婚丧大事,用水量增大,主持红白喜事的人会安排分工。其中拉水、洗碗、洗菜一干与水相涉的岗位,要占到很大比例,而主持其事的都是村里有头有脸的人物,怕其他人靡费过甚。

与禁山的规约相类似,在缺水环境诞生的节水规约,不能不说是一种自然选择。千方百计节水的同时又慷慨大度借水,又呈现出超越环境的某种文化意蕴。种种乡规民约,符合人情世理,乃至上升到道德礼仪层面。

张:曰仁曰义,传统的乡野于是呈现出了道德社会的某种雏形。

回想小时候的乡村生活,觉得法律法规离我们非常遥远。

听说哪哪有人被法院抓走,说是犯了法。奶奶也会念叨:犯法身无主,可是不敢做犯法的事!国家具体有什么法?怎么就违反了、又如何才会不犯法?谁也不知道。

乡规民约,也属于后来的概念。写在黑板报上,觉得那玩意儿只是墙上的条文。

老百姓就那么活着。活得满好。村庄里和平安宁,和谐安定,和美安泰。大家依循的是传统风俗、生活习惯和不成文的规矩。

我们两个对谈“乡规民约”,要按不成文的村社规矩来说,我看那内容简直是包罗万象。我个人总结,大概能分出几个范畴。一个是有关村社公德公益方面的,牵扯到人际关系;一个是有关环境的,牵扯到如今大力倡导的环保,往大里说叫做天人合一。

公德公益方面,随便捡拾记忆,就有许多。

面对本村的,比如村里谁家的果木,枝桠伸出院墙外,孩子们不会损毁折断;果实成熟时节,看着眼馋,兴进去讨要一半个,不兴偷偷摘取。

比如割草放驴不免路经谁家坟地,人们往往在坟松下歇荫凉、碑楼下避雨,但不会在坟地里口出不逊,更不敢在那里随便解溲。说法是那样大不敬,会得病,会肿了小鸡鸡。包括到了庙里,不得乱指乱画、不得口出污言秽语,否则神仙降过,至少要眼斜嘴歪。禁忌恐吓维护的,其实是敬天法祖的神圣。

同类推荐
  • 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本书为等待香港系列第三册,主要来自作者近年在《城市画报》等刊物的专栏,延续其作品的一贯特点,可以视为等待香港系列的补编,林奕华的文章,好似同他一起坐在沙发上,轻松地听他娓娓分享对每样事的想法和感受。是他把认知的分享给读者。同时,他又像一个敏感的聆听者,把一些“回答”转化成“提问”。而在这两本书里,作者基本完成的了早年的一个夙愿,写几本书,白描出香港人的感情与文化基因。
  • 冬日的恩典

    冬日的恩典

    本诗集收集了诗人多年所作的诗歌精选,作者以其细腻的笔法诗意地描绘了自己对常见的、失去了地方特性的小城市的生活和感悟。这些诗歌作品涉及的题材广泛,是诗人通过对于身边的人和事的观察和思考,有了深切的感悟之后所作。
  • 青春韵语--我的左手旁边是你的右手

    青春韵语--我的左手旁边是你的右手

    本书为散文集,作者在书中写出了自己对家乡的情意,写出了人生百态,写出了自己的读书感悟等。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优美的文字中,我们可以从中读出作者的心理,体会作者的感受。
  • 经典悸动(格致文库)

    经典悸动(格致文库)

    《经典悸动》分为两个部分经典幕后和阅读悸动。第一部分经典幕后,作者邢小群从个案入手,着眼于当代作品的问世、作家成名前后的风风雨雨,探索文学和政治和体制的微妙关系,呈现文学界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第一部分的内容均在《名作欣赏》杂志上发表过。第二部分阅读悸动,主要是作者为曾经打动自己的书籍所写的书评,是作者的真实感悟和思考。
  •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热门推荐
  • 异陨

    异陨

    进化是自然选择的必然,是一种规律是一种平衡,自然界生灵都在这个规则中诞生、兴旺、毁灭。我们人类梦想着拥有猎豹的速度、老虎的力量、跳蚤的弹跳,但在自然法则下这些都只是幻想。当某一天人类打破自然几亿年的铁律后,迎接我们的会是什么?是更高、更快、更强?或者是‘毁灭’。
  • 末世进化之门

    末世进化之门

    末日降临,摆在叶明面前只有两条路,进化或是……死亡!
  • 久别重逢:总裁的落跑甜心

    久别重逢:总裁的落跑甜心

    “程少祺,你签了离婚协议书,放过我吧。”他缓缓地将自己的呼吸与她失焦的双眼靠近,伸手一把扼住她的喉咙,附在她耳边轻语:“怎么,不爱我了?”乔伊听到那个本能的动词,稍打了个寒战,由于被他紧紧掐着,血液直往后脑冲:“这个不重要,我只知道,我离你越远,我的余生越安全。”他刹那间陷入陷入哑然,困顿许久,才露出他程少祺招牌的邪气笑容:“要我签也可以,亲我一下,像你十五岁时那样。”她自知无路可退,干脆闭上眼睛贴近他的唇。本以为桥归桥路归路,那个吻却令他刚刚克制的几分平静消失殆尽。一阵发泄末了,他扯了扯领带潦草地签了字,大笔一挥,他冷冷扫了她一眼:“滚!”
  • 道行之路

    道行之路

    大道无形?扯....那是你悟性太差。天才总被扼杀?扯.....那是你不够天才。叶杨为天域天才,重生之后如何问道苍穹?看强者归来,美女、鲜血、人生
  • 狄仁杰之神都龙王

    狄仁杰之神都龙王

    热映同名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官方前传小说!“最徐克”作家楚惜刀全新创作。异兽“龙王”频频出现、富商公子神秘失踪、大半皇族突然中毒。初出茅庐的狄仁杰如何面对云波诡谲的局面?徐克、赵又廷、冯绍峰、Angelababy、刘嘉玲等主创联袂推荐!最偶像、最意气风发的神探狄仁杰,诡异的阴谋、惊涛骇浪般情节、巨型怪兽比电影更丰富、更细腻、更宏大,带来不同与电影的全新阅读体验:神都洛阳突然出现了异兽“龙王”,这是巧合还是阴谋?朝堂大臣借机发难,掀起了废后风波。武后为了跟元老大臣博弈,勒令大理寺限期破案。初入大理寺卿的狄仁杰在查案过程中,城中皇族十之八九也身中蛊毒,究竟是谁,敢向大唐皇族下手?初出茅庐的狄仁杰在各方势力中游走,慢慢接近了事情的真相……
  • 总会有人来暖你

    总会有人来暖你

    因为父母离异而孤单长大的少女宁安,在毕业前打工的地方认识了男主,逐渐接触然后互相喜欢
  • 弃妾要转正:夫君,请上座

    弃妾要转正:夫君,请上座

    人家穿过来不是公主就是皇后,她可倒好,第一天被别人虐,第二天被关小黑屋,第三天不给饭吃……第四天……还没完没了!她不发火还真当她是hellokitty!某日,她狗腿的扒上来。“夫君,您请上座,您喝茶……您看哪天咱们抽个空把婚给离了呗……”
  • 系统编译师

    系统编译师

    记者:“您好,您是王大师的徒弟吗?我们想采访一下您。”徒弟白某:“好的。”记者:“我们都知道哈,王大师高产赛母猪,您能说一说,王大师近期,又出了哪些名作吗?”徒弟白某:“xxx知道吗?他身上的美食系统,是我师傅的作品。”“xxx的明星系统,也是我师傅做的。”“xxx的主神系统,还是我师傅做的。”“什么,你说xxx的装逼打脸系统逆天无敌、世界第一?不好意思,仍然是我师傅的作品……什么,你也想要一个?那得排好长的队。”“咳咳。”徒弟白某喝了杯茶,“我师傅做过的系统太多,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哎,不说也罢!”君不见他们点石成金君不见他们化腐为奇每一个系统编译师,都是无所不能的上帝!
  • 完美足球人生

    完美足球人生

    张义重生了,他带着金手指重生了,这一次他决定绝不虚度时光,一定要可劲折腾,把自己对足球的热爱和怨念全部宣泄出来!不想当教练的球迷不是好球迷,不想当球星的教练不是好教练,不想当主席的球星不是好球星!本文又名《张义的彪悍足球之旅》!
  • tfboys我来守护你

    tfboys我来守护你

    一个偶然的机会,三个优雅少年和三个美丽少女在一起,虽然在幸福的途中有些波折,但是还是在一起了,可是在那之后又会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