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54300000050

第50章 乡规民约(3)

出殡发引,送葬队伍有些必经路段,会路过谁家的庄稼地;收秋送粪,牛车路经谁家地堰;这都有个借道的问题。占据地利,不肯借道的,那叫霸道不说理,会激起公愤。借道获得方便的人家,事后会有一点象征性的感谢,奉送几只供品馍馍之类。不懂得还报的,那叫不通礼数。

比之于庄禾成熟之后,娃娃们嘴馋吃点瓜果,农家最恨的是损毁青苗。比方“拔瓜苗、抽谷心”,这株作物就完全毁了。村里发生过这样的事,主家会找上门,不说孩子,要点着家长的鼻子数落。从家道说到门风,说到造孽断种绝户这么严重的程度。做下错事的人家,在宗族里也要受到指责:跟上你,祖宗遭人数落;你死了不进祖坟啦?好家伙,这就几乎要动族规啦。

盛夏时节,山野河滩里有了蝈蝈,孩子们会捉回来喂养。蝈蝈爱吃什么?最爱吃的是南瓜花。南瓜花分作公花和母花,公花授粉、母花坐果,农家孩子自小懂得只采公花。

对庄禾植物尚且爱护,有村规民约,对人更是这样。按辈分称呼,懂得个叫大叫小,不可呼名唤字;大人们聚谈的场所,孩子们不得喧哗吵闹;寻常走路,见了老人,要避让到墙根;山道狭窄,空身的要谨让担担子的;沟里大道上,一定是空车谨让重车。孩子们淘气打架,寻常多有,打破脑袋,揞住伤口就是。但谁要欺娃娃、骂老汉,欺负残疾老弱,那就叫缺德。

种种屑小琐碎,属于公德,无不关系到村中人际关系的和谐。

乡间礼数

鲁:张老师说到村人的称呼礼节,牵扯到尊卑长幼关系,也是化成了生活习惯的一种规约。村里人的名讳,永远与辈分相连,辈分不同,一个人就拥有数个称叫,三爷爷、三大爷、三哥,指的就是同一个人。同辈间称呼,则免除姓氏,直呼其名;长辈称晚辈,也是免姓直呼其名。

比方我回到护城楼,假如听到有人叫我“鲁顺民”,心下定是一凛。不是曾经惹恼了人要来算账,就是准备要欺负你这是开场白。所谓“敦孝悌以重人伦”,我们上学的时候,同学们之间仍然保持这种习惯,甚至把这习惯带到城里,同辈同年间显得温良恭俭让,一团和气。我发现,凡是有农村经历的人进城进机关,仍然保持这种习惯。

有次回乡,村里一个人去世了,五十出头,死于车祸。但村里人鲜有同情,评说从来福报相连。那人少家教,从小见人就大名小字地呼来唤去,少规没矩。

张:就从你说的这个例子,也能看出乡野文化的敦伦作用。按说,一个人不幸横死,乡规民约也罢、习惯风俗也罢,一般是不会恶言相加了。这个人死后遭受到这样的评价,却是他违背公德在先。死后留哭声还是留骂名?对于执政的大人物是这样,对于我们身边的同事也是这样,风俗规约,一视同仁。可不慎哉!

乡规民约,除了维护本村人际关系的,还有面向外部也就是面向更大社会而言的种种条规内容。尽管它不成文字、不上墙壁。

比如,谁家来了亲戚,那是一家的客人,但村人都会待之以礼。村口街面,撞上了会有亲切问候交谈。

张家庄、田家庄的人,路经我们红崖底,住在河槽大道边的户家,会主动问询,谨让来家喝水吃烟歇歇脚。

就这样一点礼节,说来却是成就了我爷爷和奶奶婚姻的由头。

我家老院,在河边。曾祖父在县城“大有乾”当掌柜,前头夫人去世,城里南街找回一个继室。算是我爷爷的后娘。爷爷和朋友们玩耍坐夜,无论多晚回来,要高声称呼“妈妈”,要禀报自己回来了。然后一定要进屋摸摸火炕凉热,炕凉了,给加上一把柴火。村人议论说:占意这后生,看来日后要过几天好光景哩!

爷爷这个继母,寻常也懂礼,里头田家庄的行路人,往往招呼进家来喝水吃烟歇脚的,老太太随口聊天,就扯到了儿子的婚事。我奶奶娘家不是大独头的嘛,她母亲的娘家却原来就是田家庄的,并且还就是这个歇脚汉子的外甥女。几句话聊过,这就有了提亲保媒下定纳采种种下文。老张家由之繁衍下我们百十口后人。

算是一段闲话讲过,我接着说咱的乡规民约。

红崖底和你们县城边上村庄不可比。除了个人走亲戚,出村看戏赶集,一个小山村还有什么外部交往?我看就剩走村串乡的货郎之类了。

初夏,有卖青菜小葱的菜担子进沟;入伏前后,有卖鲜桃瓜果的出现;货郎担着煤油食盐等必需,还有各种家常日用周期出没;钉盘碗的、钉秤的,箍漏锅的、钉马掌的,卖刮子(篦梳)的、张箩子的,收纸筋麻团老羊皮的、劁猪骟狗的,平山家卖家织布的、卖辣椒的,会应时出现在村子里。呐喊叫卖侉里侉气,孩子们耳朵尖,即刻飞奔围拢前去,过节一般。

到了跟前,规规矩矩观看新鲜。小孩子要懂什么规矩?第一,不能从人家的担杖上边迈过去;第二,不兴学人家那侉言侉调来笑话。

远道来的手艺人、生意人,天色晚了,村里一定要留宿管饭。村社的团头社首们,会主动负责起来。对于出门人嘛,款待要礼貌周全,饭食要讲究、被褥要干净。对方二日天明告辞,会留下一把辣子、二尺粗布。村里社首们格外稀罕白吃那一把辣子吗?那根本就抵不过一顿饭钱。对于出门人,将心比心,那是一点温情的善意、好客的良俗。

刚记事的年月,村里还来过走江湖耍把式的。那把式说来也一般,好把式还会钻山沟演出吗?河北地面的,遭了水灾,来山西讨口度荒的。这边演出着,村中社首已经开始在全村攒粮食米面。二汉后生拎着口袋,到谁家院里,谁家都会多少给些小米子玉茭面。这叫什么?这叫规矩。像我奶奶,小脚挪动不方便,压根没看什么把式,挖米挖得最多。济贫救难,那叫恻隐。

说不尽的乡规民约,在我有限的记忆里,它不成文字,但它活生生存在;它没有条律的生硬,有的是人情的温暖。

鲁:张老师归纳的是。与你相比,这方面我缺少目击而只是老辈人的传闻,但我也格外想做一些补充对话,那些老规矩给人的感触确实是充满了人间的温情和道义的价值。

仍以我们那里的船规为例。往来黄河两岸渡船的船费称为河利,前面几回里曾说过,负责摆渡的两个村里的闺女外甥,永世不收河利。如果闺女外甥住姥娘家,家里有要紧事情赶回,无论昼夜,都要解船脱岸,速速送回。

还有货物河利。货物以百斤为单位,每百斤顶一个人。牲畜与货物不同,算是活物,大牲畜顶一个人,猪羊一类顶半个人。

上世纪80年代,刚刚放开市场,我们那里有人到内蒙古倒贩粮食、调味品等等。有一次,一个小贩从陕北倒贩回一些粮食,也就两千多斤的样子,按渡口规矩,百斤顶一人,一人一元钱,也就二十多块钱。货到渡口,夜影下来,恰恰那一天轮对岸的村子摆渡,隔河喊了半天没有动静。小贩很着急,一来粮食放在河滩上不安全,二来主要是怕让工商家追过来抓住。于是,就央及村里的船汉送一送。那一天,老艄公不在,几个扳船的后生把价钱挑得老高,有三四百块钱的样子,讨价还价一番,同意二百元钱送过河对岸。

第二天,艄公四有红老汉知道这事,把几个后生骂了个不待骂。不该咱村摆渡,违规摆渡已经过分,多收客人的河利,岂不坏了规矩行情?要知道,这渡口是千年老渡,汉朝时候传下来就叫个“君子津”。

后生们辩解说:人家愿意给嘛!

四有红说:不是救人急难,你们是趁人的急难。人在关口上,你要他的命也便当。后生呀,不兴坏了几千年的老规矩呀!

与大自然的规约

张:好规矩,老规矩,却到底是被破坏殆尽了。正因为破坏殆尽,我们才有了这个对谈《礼失求诸野》。

本回所谈的乡规民约,有如上一回我们谈的“集会结社”,损毁破败最为严重。尽量捡拾搜寻,应该是我俩在这方面所能做一点的努力。至于能否恢复,何时可以止住崩毁而有重建的苗头,非是你我所能知也。

下面,我再谈一点乡规民约方面关乎人和大自然如何相处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燕子是候鸟。燕子衔泥垒窝,多在庙宇或民居的屋檐下。燕子不惧人,这是人类祖辈多少年和燕子达成的信任啊!燕子捕食飞虫蚊蚋之类,客观上对它客居的人家有好处;它住在人家院子里,却也免除了垒窝在山野的种种危险。乡规是禁止损坏燕子窝窠的,豪门寒舍概无例外。谁家院里有燕子来筑窝,倒是积善人家的喜事,引动他人羡慕不已。

另有一种燕子,体型较小,羽毛间以火红色,称作火燕,在人家山墙外侧的小洞窟造窝。至于麻雀,农家瓦垄端头,寻常有三窝两窝。麻雀叽叽喳喳,扰人清梦,场院、碾磨还会叼食粮米。搭个梯子,不许麻雀筑窝,实在是太方便了。但大家与麻雀们也就那么相处。糟害粮食嘛,农民说得非常大气仁厚:一个麻雀,能吃多少?一窝红嘴小雀子,全凭它喂养哩!

村里村边,更有许多喜鹊、红嘴鹊、白和鹊、麻叶鹊,包括黑老鸹在树上搭窝。夕阳西下,炊烟升起的时分,各种飞鸟在村庄上空盘旋,夕阳照着它们的身姿点点发红,然后纷纷归窝。仿佛它们和人们共同营造着“人烟”二字。

有人通砍树枝来烧火,没有人捅鸟窝;有淘气孩子上树窥看鸟窝鸟蛋,没有孩子敢损毁鸟蛋。

到山里砍柴,有时能够见到黄鹂、八哥的窝窠。黄鹂、八哥,长得喜人,鸣声悦耳,窝窠也格外机巧。在灌木的僻静浓荫里,一根枝杈那儿用几根马尾吊着毛茸茸一只小窝窠。砍柴的孩子嘛,手里就是镰刀利器,我们顶多喊来同伴,看看那窝窠的精致小巧,感叹一回那生灵的聪明,然后远远离开那株灌木,决不砍伐。

如今回想,那不止是乡规民约,那里边还有我们的赤子之心。

这两年我开始读《论语》,当看到《述而》篇第二十七章,“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心中便有所动。我们和古仁人的心,是相通的。

鲁:红崖底是那样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人们自古而然的生活中,曾经保有那么丰富的传统文明。那文明又那样细致入微地化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张老师,你有这样的童年亲历,并且还能记得起来。我觉得,只要我们还能记起来、谈出来,它就不会没有意义。

张:但愿是这样。

说了一点人们和飞禽相处的情节,往下,我再多少说一点和走兽相处的习惯或曰民间规约。

前头介绍过合作化之前我家的老牛和毛驴。合作化之后,饲养院的牲口像人一样,实行草料定量,灾荒年间饲养员要活命,个个偷马料,牲口饿得只剩一个骨架,尾巴骨锋利如刀。驭手们使唤的不是属于自家的牲口,虐待毒打牛驴的情况经常发生。在往常,这是绝对不会出现的。牲口牛驴,是各家的主要劳动力,像家庭成员一般得到喂养呵护。我四伯是家里使牲口的把式,无论耕地拉车,记得他对牛驴最多是呵斥几声,一根鞭子只是行头装备,上坡吃力的时候挥舞起来,要牛驴知道要发力用劲。平日,给牲口梳理皮毛洗刷身子,像对孩子们一样充满爱意。

爱惜牲口,这样的条规需要订立公布写上墙壁吗?它本来就在那里。老百姓千百年口口相传大舜爱惜老牛的故事,歌赞舜帝贤良仁义,那是首选的故事。大舜本身就是一个自耕农。爱惜牲灵,和广施仁政,内在精神是一致的。

合作化之前,农家绝对自己不杀老牛。个别富户老财家,会将有功的牲口一直养到死,随后挖坑埋葬。一般农户嘛,达不到那个高度,牛老了,要好生喂它几天,依依不舍地拉去集上卖掉。君子远庖厨,有那么一点不忍和恻隐。

到农业社,才有在村里杀牛的先例。村口粪塘旁边的一株老柳树那儿开的杀场。我们野马似的奔跑玩耍,不经意跑到那儿,会突然头皮发紧,一时发怔。饲养院的其他老牛,路经那儿会集体哞哞地仰天哀鸣。那情景绝对令人落泪。

我们村的后山里,有狼有山猪有豹子。豹子还是两种,金钱豹和艾叶豹。豹皮豹骨很值钱,村里人打过豹子,只是因为豹子进村咬死过几十只羊。平常,豹子和人各办其事。我们砍柴,会冷丁撞上豹子。纯属无意,双方俱都怔住,然后各自走开。

初夏时节,犵狸学名叫做花鼠的,开始下崽。半桩娃娃有的会掏犵狸窝,掏回刚要睁眼的小犵狸来喂养,当做宠物。念书上课也带着,小犵狸钻袖筒爬后背的,看见老师过来了,连忙躲进口袋里。非常好玩儿。到尾巴开花的时候,蓬松开来松鼠尾巴一样,犵狸就长大了,不再安生听话。孩子们只好送回野外,恋恋不舍的。

同样是在这个季节,地里瓜秧豆角出土,松鼠犵狸寻常会糟害幼苗。有的农家,在地里支起了石板来打犵狸。小木棍,绳子做个机关,一旦触动,石板打下。往往就打住了小生灵,尸体龇牙咧嘴的,十分怖人。像我大伯四伯,另有说法:那些活物,也要奶娃娃哩,那是缺水口渴。于是在地头田间摆放一些器皿,里面贮一点水,松鼠犵狸就果然不来糟害瓜苗。

咱们北方人,特别怕蛇。有“见蛇不打三分罪”的说法。具体说来,北方人每年遭蛇咬的有多少?导致生命危险的有多少?于是,农家和蛇虫之间也是一种和平共处的格局。山里砍柴,看见蛇,有的也打;有的躲开来,或者用木棍挑得远远的。但有一条:见了交配的蛇,绝对不打。说是这样将有大大的不吉利云云。

这里面有点朴素的抑或是非常高深的道理。环保概念,人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的概念,还要从国外引进,不知将本民族的优秀古老传统置于何地。

同类推荐
  • 生死故乡

    生死故乡

    本长篇散文主要以故事和人物的方式,在虚构和纪实之间,就太行山南麓,即河北南部、山西东部、河南北部太行山区乡野人文历史、民间风习、乡村传统等诸多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切和真实书写和呈现,堪称一方地域民众生活与精神的集体画像与北方乡村人群的当代世俗生存史。
  • 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

    本书精选了著名作家梁晓声散文数十篇,以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思维、独特的情感、独特的抒发方式和独特的评说风格展现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在所选作品中均体现出了作者的个人记忆和国家记忆的交织,梁晓声以其真实而痛快笔法,通过很多有价值细节的描摹,刻画出了复杂而极端年代里不可忘却的集体记忆。
  • 高高的白杨

    高高的白杨

    本书是小小说,作者用自己平实的笔触为读者勾描了一幅社会百态图。内容涉及校园、职场、情感等多个领域,共九十余篇,读后启人心智,引人深思,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可以开阔视野,认识社会,给自己的写作以及日常生活带来帮助,是本值得一读的课外读物。
  • 狂风吹我心

    狂风吹我心

    本书为作者诗文选,曾被人评曰:“集半生之年,凝心血之花。”之作。细腻笔锋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平凡而不华丽的辞藻却写出了生活的真谛。
  • 寒庐秉穗:郭宇一散文随笔自选集

    寒庐秉穗:郭宇一散文随笔自选集

    本丛书是太原市老作家协会组织多位老作家编撰的合集或个人选集。该书稿作者均为太原市文艺创作园地的优秀作家,此合集选自他们近年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太原市文艺创作繁荣的新局面。本书作者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并发表过多部作品,本书有气势,旗帜鲜明,充满激情,有揭示生活真理的“机智”。语言有文采,却不做作。
热门推荐
  • 蝶缘英雄录

    蝶缘英雄录

    主人公王青出身社会底层,历经艰苦磨难,练成一身功夫。身处乱世之中,他想凭个人之力除暴安良,还百姓一个安定的生活,却发现这根本不可能。最后,他带领着几乎所有认识的人,投奔自太原起兵的李渊父子,终于推翻残暴的隋朝,建立了大唐太平盛世。但就在他要归隐江湖之时,却传来了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相残的消息。面对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李世民,他手中的长剑应何去何从?是为义兄李建成报私仇、刺杀李世民?还是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着想、放过李世民……“世间最美丽的蝴蝶,是凤蝶,但它同时又是世间毒性最强的生物。世间最朴素最弱小的蝴蝶,是雪蝶,但它却生长在终年冰雪不化的天山之上,堪称世间最坚强的蝴蝶……”“你一生爱蝶如命,但你到底最爱这世间最美丽却最毒的凤蝶呢,还是最爱这世间最朴素却坚强无比的雪蝶?……”
  • 医妃在上:傲娇冷王,你要乖

    医妃在上:傲娇冷王,你要乖

    新书《绝宠医仙:妖孽邪王请下榻》已发布,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她是二十一世纪名门医学世家的掌门人,一根银针驰骋天下。一夕穿越成安定王府的废材嫡出大小姐,明明的上古大巫之家的嫡长女,未来的中宫皇后,却备受欺凌。上辈子被人利用,被心爱的男人算计,付出一切却得了个生不如死的下场。这一世既然我替你活,定会护着你的家人,惩治渣男,狂虐白莲花。不但医术在手,竟然还具有上古大巫之血。一场巫舞艳惊四座,风雨行驶,彩云相助。皇上当即钦点她未来皇后的不二人选。什么渣男晋王抱着大腿不放?一直仇视自己的太子开始频频示好,神秘莫测的奕王竟然说自己怀了他的孩子?
  • 市长秘书

    市长秘书

    小说讲述了张国昌从改革精英蜕变成腐败分子的罪恶过程;讲述了在政治旋涡中挣扎出来的雷默,在辉煌过后所经历的世态炎凉的悲苦;讲述了新腐败分子在五十步笑百步之后重蹈覆辙的悲剧。当雷默再一次目睹了好友迟小牧被卷入腐败旋涡而惨遭杀害之后,他躲在女人怀抱中的一丝温暖也惊得烟消云散。情人丑儿的死,终于促使雷默去神山圣水寻找灵魂能够永生的心灵庄园。小说文笔洒脱灵秀,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复杂逼真,心理描写细腻生动,布局独特大气,结构推陈出新,读起来酣畅淋漓,挖骨剔髓,剥茧抽丝,好似一部灵魂的交响乐,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思索和艺术震撼。
  • 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春秋左传(套装共2册)》介绍了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大权旁落,而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先后称霸,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臭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而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应运而生,对当时以及之后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落雨舞灵风

    落雨舞灵风

    这个小说,我一直在纠结到底应该男生看还是女生看……
  • 那年,我爱过

    那年,我爱过

    叶梓在被前女友抛弃的阴霾中,疯癫、抑郁、自闭了三年,一次偶然的邂逅,和郭瑶一见钟情,却不料闺密AiWen从中作梗。女人有闺蜜,男人有基友!叶梓求助林烨帮忙抗雷,谁知意外的撮合了一对苦命鸳鸯。
  • 漫步计划

    漫步计划

    这里没有你想看的任何东西,一切都缘起于我所做的几个奇怪的梦。我只想用这个故事来揭示我的恐惧。
  • 星暴传奇

    星暴传奇

    即使在未来科技发达的世界中,也还存有很多未知的事物,一个神秘男人曾经到达了一个未知的神秘区域,这个区域财产富饶,黄金遍地,宝石成河,但是去过这个地方的人都没回来过.直到有一天.......
  • 阴阳录鬼榜

    阴阳录鬼榜

    3000年,世界经历了世纪巨变,一颗颗从天而降的异能石改变了一切,赐于了这个世界强大的超能力,哪怕是从前传说中的妖,魔,都一一出现,强大的异能者重新建立了世界的秩序,3961年,一个拥有银狐之血的少年在这个世界上将如何崛起,成为人类的领袖,在这世界浩劫下存活下去。
  • 重生之神级吐槽

    重生之神级吐槽

    【口遁技能】详解:又名“嘴遁”或“唇遁”,吐槽系统随机技能之一,亦为一种较为强大的随机技能,可不战而屈人之兵。其主要表现特点为:通过话语传入对方的五感,攻击对方的内心,使其内心崩溃,一但对方自行溃败,甚至化敌为友,则口遁发动成功。宿主可获得双倍吐槽技能,且依据对口遁对象,造成的不同效果,可获得不同的伤害免疫。注明:此技能为自主学习技能,须宿主自行提高技能技巧。以上内容,为王生通过吐槽系统资料库,技能介绍栏里找到的,对口遁技能的解释。我摔!说的那么冠冕堂皇,讲白了,尼玛不就是个嘴炮技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