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52100000001

第1章 前言(1)

戴铭康

这本书是“留学北美的故事”征文选集。这次征文从2010年10月起经过半年的酝酿,由我做义工的留美同学会、美国白领俱乐部、美中上海友好协会,于2011年4月至9月主办,其间要感谢全美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和中国央视网华人频道的支持。自征文举办以来,收到无数来自全美各地及加拿大的征文。

曾有一些朋友问:“为什么花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很傻地去做这很艰难而赔本的工作?”带有一点理想主义的答案很简单:为留学提供一点参考,为中国留学史留下一些篇章。可是说来话长……

留学,中国出现不断高涨的“热潮”

记得1986年起,我在大学教书之余,兼任《演讲与社交》(后来改名为《青年社交》)杂志社的记者。这本新创办的杂志专门撰写社会上的新动态、新事物,算是在中国“文革”后较早出现的软性青年杂志,很畅销。在我撰写的文章中,以写“出国热”影响最大,影响大到我自己后来也留学美国,还在美国意外地接到过一个难忘的电话。

1994年,我在美国的《世界日报》旧金山社任采访记者。一天接到一位“不速之客”的电话,一上来就问:“你是戴铭康吗?你知道我是谁?”

听着电话里传来的没头没脑的问题,我说:“我是。你是?”

“我是王道一。你还记得吗?”

“哦,记得,初中同学。”那时我们都在上海延安中学上学,下课后一起回家。他很优秀,和我同年级,却不同班。

“我在纽约的邮局工作,找到你的姓名,就知道一定是你。”没等我搭话,王道一又在电话中给我出难题,“你知道我是怎么到美国来的?”

“这?”

“我到美国和你有关。”

“是吗?”天啊,初中毕业后,应该有快三十年没有见面,怎么和我有关?我感到奇怪。

“你还记得你在《青年社交》上写的那篇《出国热》吗?我就是照你上面写的一步一步地做,才出国的。我打电话是要谢谢你!”

真没想到,我的文章居然有如此影响力,不,应该说,是“出国热”这个主题的魅力。这通电话让出国留学的主题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近年来,“出国热”一直在升温。2011年11月14日,美国国务院教育及文化事务局(BECA)和国际教育协会(IIE)公布的报告指出,2010至2011年度在美国各大专院校就读的国际学生,创下773277人的新纪录。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中国大陆来的留学生,有158000名,比前一年增加了22%。台湾地区的留学生人数排名第五。

“中国教育线上”在北京发表的“2011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指出,2008年起,中国留学生人数连续四年以每年20%以上的幅度增长。2010年的留学生人数已比2007年倍增。2011年出国留学人数近33万(约一半留学美国),由此带动的“留学经济”可望超过人民币600亿元(约94亿美元)。

相比前一波2002年前后的留学潮,这波留学潮呈现两大特点:一、留学生人数增幅惊人;二、18岁以下的小留学生人数增加,出国读高中蔚然成风。——留学热潮逐渐成为一道越来越宽广的洪流。但可惜的是,留学文学却没有成比例地成长和繁荣!

留学,当代中国的一大情结

2011年9月,又一个难忘的电话,也是从美东打来。一个素未谋面的朋友打电话给“留学北美的故事”征文办公室,问有没有收到他的征文,又问了一些征文的情况。当他得知,12年前,我曾发起“中国知青洋插队”的征文活动,就问我还记不记得他。

虽然以前从未通过电话,虽然我只在照片上见过他,我却记得他——潘为湘——我第一次发起征文的获奖者之一,他的获奖作品是《通往成功的荆棘之路》。他曾就读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班,从事国际贸易,现在又兼做留学美国的服务。潘先生的电话令我走入回忆。

1998年,我担任美国中国知青联谊会的创会会长。这一年,我们举办了很多有影响的活动。至今有人说那阵子“真是轰轰烈烈”。像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举办的“虎年护虎国际研讨会”,全球保护老虎的主要组织都来了;得到美国国家动物园协会的支持,在旧金山动物园举办有6千多人参加的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园游会;举办包括万人签名等等的多项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大赛;纪念上山下乡的“难忘春秋30年”连演三场,其中一场连站票都卖完;为中国华东地区特大水灾赈灾募捐两万多美元……一个接一个大型活动,足够写厚厚一本书。

发起“中国知青洋插队”征文比赛是其中的活动之一,由《世界周刊》支持。评委包括原香港《大公报》总编辑、作家罗孚,多次荣获文学大奖的著名作家严歌苓,台湾80年代写意派散文的代表作家喻丽清,曾任中国福建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本书的特邀主编、诗人王性初等等。

先是《世界周刊》登载了部分获奖作品,一时洛阳纸贵,造成轰动。接连几个星期天,我到一些售报点去“私行察访”,看到夹送《世界周刊》的《世界日报》销售一空。甚至有家长对孩子耳提面命:“这写的是你老爸老妈的故事,写得好极了,回家我讲给你听。你好好学中文,以后可以自己读。”

同时,我收到来自美加各地,甚至是中国大陆知青的各种各样的来信。——《世界日报》为中国大陆读者提供了征文平台,大陆的读者大大增加。那时在北加州的调查惊人地发现,来自台湾地区的《世界日报》,中国大陆读者竟占了一半。

后来,我将征文选编成书的时候,曾征集书名,一时未找到可用的。无奈之际,自己拍脑袋想题目,还学贾岛“推敲”,在“寻梦北美”、“北美寻梦”两个题目间反复考虑。突然“省悟”,我们是排除万难主动到北美“寻梦”的,当然是“寻梦”在前,于是定题“寻梦北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之后参加在洛杉矶举办的国际书展,并举行“洋插队研讨会”。再后来,中国名校的教授要研究洋插队,就找到我,以这些纪实文学作为资料。

潘为湘先生在电话中说我先后发起的两次征文,挑起了中国人两个“热门”的时代情结:一个是“知青情结”,另一个是“留学情结”。他还问我,接下来会挑起什么情结?说得我诚惶诚恐。

我自1989年留学美国。那时,很多留学生是“文革”年代的知青。留学对于我们来说,既是知青情结,又是留学情结,这两种情结纠集在一起,其中的知青情结更强些。这一时期的留学有“文革”造成的两大后遗症:一是学生出国留学时年龄偏大,像“老三届”都奔40岁了。二是自费留学生的学费靠自己打工赚,即使有公费资助或有奖学金,往往也需要打工补贴,所以留学变成“洋插队”。

我们这一代成了当代中国留学的拓荒人。插队的地点不再是中国的某省某县,而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同学间还相互访问做客,美国的跑到欧洲、欧洲的跑到日本……出现了中国留学生国际“大串连”。

感谢《世界日报》当年的赞助和支持,当时的我凭着一股热情发起了“中国知青洋插队”征文活动,获得广泛响应。那是1998年。可惜,当时参加征文的全是中国大陆赴美国和加拿大“洋插队”的留学生,没有台湾地区留学生同胞参加。那时,台湾地区经济已经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中国大陆还处在“万元户”的低级致富阶段。经济上的差距、政治上的歧见,加上两岸多年的不往来,造成两岸留学生交流的障碍。台湾没有什么插队落户,一些台湾同胞对知青的概念还停留在“十万知青十万军”的抗日战争年代。那时,台湾赴美的留学生,很少懂“洋插队”是什么意思。

知青情结、留学情结,包含了高尚的情操、美好的信念、异国生活艰苦的磨炼、刻骨铭心的回忆和巨大的精神财富……正是这两种情结,使得很多留学生有了国际观,而且到了国外变得特别爱国,因为我们深感只有中国强大了,海外华人的腰杆才能硬起来。正是这两种情结,潘为湘先生主动要把本次征文结集成书的事包下来,即使亏本也在所不惜。他公开发邮件给大家,说即使不获奖他也同样会赞助出书,令我颇为感动。可是,他是有功力的。他的作品被5位评审不约而同地看好,排在铜奖的最前列,和银奖仅一步之遥。

其间,我并不因为没有人愿意赞助而放弃正式出版。终于,我们的征文集得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青睐。感谢华东师范大学俞立中校长的推介,感谢出版社王焰社长的支持!华东师大出版社教心分社彭呈军社长的肺腑之言令人感动——他说:“现在有些书编辑后,很快就忘了。可是出版这本书,虽不会赚什么钱,五年后我还会记得。”

留学,中国改革开放史的重要章节

改革开放以来,留学对中国的教育、科技、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可是,中国的留学史料是零星的、中断的。1847年,布朗牧师带领容闳、黄宽、黄胜三人赴美留学,至今已经165年。其间,从1872年起的“中国幼童留美运动”到现在的留学高潮;从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到民国年间兴起的实业救国;从1949年后归国留学生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的遭遇到现在大规模招聘留学生回国创业;从建造铁路的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到诗人闻一多;从留学日本的鲁迅到留学美国的孙中山;从台湾地区的连战、宋楚瑜、陈履安、钱复、马英九到中国大陆当今的海归派……多少留学的重大事件,多少留学的历史人物,而至今没有系统的中国留学史研究。研究的基础是真实的史料,可惜的是留下的留学史料不多,特别是普通留学生的资料保存更少。如果过去的已经难以弥补,那么现在不能再坐失良机。

而今,我留学美国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洋插队”留学时代已成为历史。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起飞,富人和中产阶级涌现了,真正的留学时代开始,单纯留学的情结加重了。留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基本上由家庭提供。这种“留学热”一波接一波,不断高涨。留学征文的历史条件成熟了。于是,我在“‘留学北美的故事’征文启事”开头写下:“让我们一起用热情来照亮这段难忘的留学史。”

参加这次征文活动不再全是中国大陆的留学生,约三分之一是台湾地区留学生的投稿,其中有几位七八十岁的老留学生,十分感人。两岸的新老留学生走到一起,以征文会友。荣获本次征文金奖的谭吴保仁、写了两篇《我的留学生涯》的程阳灿、常在《世界日报》“家园版”发表文章的方醒、和我通了多次电话和电邮的蔡老师、《忆南卡》的作者陈碧玉、把征文改了抄得十分工整寄来的李树人、主动表示愿意为本书做美编的卢惠娟……还有多位和我在电话中商讨过征文修改的朋友,他们都来自台湾地区。

可喜的是还有不少年轻留学生来参加征文活动。来自中国上海的蔡杰琰(Jimmy Cai)20岁还不到,是这次征文比赛中最年轻的参加者,目前在纽约的一所大学读本科,他用英文写了征文寄来。他表示,他参加征文希望能获奖,用奖金来补贴学费。对于这位非富有家庭的孩子,我们特别筹了一点奖学金给他,算是征文活动的“外一章”。而来自台湾地区的黄美惠在纽约的一所大学读硕士才一年,她在征文中写了她留学的感受。我们通电话谈征文修改时,她告诉我,她是高雄附近乡下的穷孩子,为出国留学不折不挠,虽然不像范进中举那般熬到老眼昏花,却也在两年中参加了8次和出国有关的考试,考得头昏脑涨,终于向台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到留学贷款。这或许可以入选吉尼斯纪录了。

同类推荐
  • 北京AtoZ:26个字母里的城市体验

    北京AtoZ:26个字母里的城市体验

    本书是详细介绍老北京的人文辞典,描述了这古老城市的风俗变迁,市井状况,人文古迹。
  • 洛阳民俗文化研究论文集

    洛阳民俗文化研究论文集

    本书研究了洛阳民俗文化的各方面,收录文章40多篇,包括“洛阳民间社火文化综述”、“洛阳春节习俗漫谈”等。
  • 思想课堂-文学笔记

    思想课堂-文学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中华上下五千年)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泰国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泰国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热门推荐
  • 奈何为妖生死缘

    奈何为妖生死缘

    爱上你,没有错,我不后悔,但如果能重来我不会爱上你。
  • 穿越盗墓笔记之荀舒

    穿越盗墓笔记之荀舒

    这是篇是同人小说【原著:盗墓笔记】主角是从小生活在末世的,那么,从小就看透人心的他,会看透时间人心吗?这个同人故事的主角叫荀舒,通过儿时经历,改名为白清竹。因为未开启正文所写的字数太多,所以分为两卷,第一卷为原创主角儿时至青年故事现在已经写完;第二卷为开启正剧剧情,于2016年11月19日开始第一更(打开目录点击‘医院醒来’即可观看)。看官们可以选择观看第一卷原创主角的儿时剧情,也可直接跳过开启观看正剧模式。
  •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

    中国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一般是国家王的后代。时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
  • 幸运男神

    幸运男神

    在这世界上有一种棋牌叫跑胡子,让人欲罢不能;在这世界上有一种女人叫莫小七,逢赌必输;在这世界上有一种男神叫苏瑞锦,避女如虎;所以当莫小七遇上苏瑞锦,故事也就开始了。
  • 农民一定要知道的365个经济常识

    农民一定要知道的365个经济常识

    本书为农民编辑整理出适用于经济生活的365个经济常识,为他们在知识和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本书以通俗、简明而生动的文字向农民介绍储蓄、消费、投资等日常经济学知识,让他们学习致富之道和理财诀窍,以宏观的经济头脑和实用的理财方法对个人、家庭经济进行有效规划。
  • 塞北之尊:恒山(文化之美)

    塞北之尊:恒山(文化之美)

    恒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并以其拔峙雄浑的气势,绵延奔腾于北国万山峻岭之间。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宗教信仰、民间传说、名人典故、风土民俗、艺术戏曲等无不成景,简直浑然天成,独具特色魅力。
  • 御剑江湖之莫小楼

    御剑江湖之莫小楼

    二十一世纪的极品宅女。去华山旅游时,她为了摘一朵罕见的灰色玫瑰花而失足落入山崖,竟然来到了一个奇异的世界,成了修仙门派景华派掌门莫重楼的独生女儿。于是古灵精怪,自由散漫外加一点小色的她,在这片大陆上开始了她不平凡的修仙之路。
  • 夜夜倾心:公主请指教

    夜夜倾心:公主请指教

    风起,满天的樱花雨遍地的彼岸花,美妙的梦艳红的血。星光深处的星灵谁又知她们灵魂深处暗的殇如同夜一般无望无际你无法了解,也无法忘记离如参商,情若比目泪如涓流般哗哗直流痛,绝望已把他们覆盖,再也无法回到曾经的纯真他们爱过、恨过、伤过、痛过却还是一如既往的无情。那年,樱花飘散如缤纷的雪花
  • 武者之神

    武者之神

    什么是武者?什么是武神?什么又是武者之神?
  • 那时花开别样红:民国十大名媛的传奇岁月

    那时花开别样红:民国十大名媛的传奇岁月

    本书为读者选取了民国时期知名度的十位名媛,讲述她们的美丽与哀。她们之中,有的是诗人、文学家,有的是影后、京剧之皇,有的是画家、交际花。个个才华出众、美丽绝伦。阅读她们的生传奇,悠游花间,一纸书香、一壶清茶,细咂品慢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