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47300000032

第32章 教下研究(1)

天台《法华玄义》迹门十妙概论

释定智

《法华玄义》是天台智者解释《法华经》最重要的一部疏文。这部疏文里的玄义,就是我们所说的幽深道理,诸佛所说的幽深道理,十方诸佛所亲证的实相妙理。这个实相妙理,我们每一个人都与它有缘,它就在你的眼前,但都无法体会。这个法太希奇,众生太可惜,太迷茫。智者大师对于“妙”有非常深广的解释:

“妙”有相待妙、绝待妙、迹门妙、本门妙、迹门十种妙、本门十种妙、观心十种妙。这个“妙”可以开合成六十种妙。这六十种妙里面每一种妙又要开,所以非常的广博。佛的一代时教就融合于一个字里面。这是智者大师不可思议的智慧。智者大师九旬谈妙,一切法就融合在一个“妙”字里面。

先分迹门十妙,本门十妙,观心十妙。后面的十妙我们先不谈,先谈迹门十妙,智者大师重点放在这迹门十妙里面。为什么智者大师迹门十妙讲得特别多,而本门十妙讲得比较少?因为本门十妙是证道以后。比如说,到圆教初住位以上,已经开佛知见了,或者是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了,已经是无功用道了,本门十妙叫做增道损生,增道损生的意思就不详释了。

在迹门十妙里,天台宗圆教初住位这个境界是不可思议,非常高的,我们这个世界上假如有一个人证到圆教初住位的话,这个人就是分真佛。为什么?他可以百界作佛,圆教初住位可以百界作佛。百界可以示现三十二相佛身,八相成道。证到圆教初住位不是我们一般人可以做得到,所以只要能把迹门十妙讲清楚的话,本门十妙无功用道,任运而去,念念之间流入萨婆若海,所以我们现在的工夫是下在迹门十妙里面。

第一境妙

境妙里面先是十如境,因缘境,四谛境,二谛境,三谛境,一谛境,无谛境。这七种境是智者大师把佛所说的无量妙境提炼出来,从无量妙境里面提炼出来这个精华。诸境的精华都浓缩在这七种境里面。如果一个人能认识这七种境的话,就能认识十方诸佛所说的无量妙境。无量妙境即是这七种境。要这样来认识这七种境的重要性。

无量境你怎么认识得了?太多太广,说也说不尽。即使十方诸佛都出广长舌相,用恒河沙数劫来讲这一个“境”字,讲得清楚吗?讲不清楚,为什么?十方诸佛都出广长舌相,用恒河沙数劫数来讲,还是数字,有限有量。而境界是无限无量,怎么讲得清楚呢?一个“境”字都讲不清楚,祖师讲的话讲得清楚吗?讲不清楚!不要说我们想把一切境界讲清楚,就是把一个人道的境界讲清楚,讲得清吗?不要说把人道境界讲清楚,就把一个人的一辈子讲清楚,讲得清吗?不要说一辈子,就是这一年的事情讲得清楚吗?不要说一年,就是这一天中的事情讲得清楚吗?一天里光一个眼睛里的事情能讲清楚吗?也讲不清楚。一个耳朵里的事情能讲清楚吗?所以这里面一层一层分下去,非常微妙。境界太微细,太广博,语言是没有办法表达清楚的。

虽然没有办法表达,但十方诸佛有妙智慧,可以把无量的境界浓缩在七个境界里面让你认识。不光可以把无量境界浓缩在七个境界里面,还可以浓缩在一个境界里面。比如说浓缩在十如是境里面。用十如是就可以把无量境融摄在里面,不仅融摄在十如是里面,还可以融摄在一个境里面。十如境即是无量境,无量境即是十如境。七种境可以融摄无量境,无量境可以就是七种境。一境即具足无量境,无量境即是一境。

如果能够这样领会境层层无尽,那你就能对境的妙有有初步的了解。比如因缘境又可以分为思议生灭十二因缘,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不思议生灭十二因缘,不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四谛境里面又分为四个:生灭四谛、无生四谛、无量四谛、无作四谛。二谛境里面又分成七种二谛,三谛境里面又分为五重三谛,一谛境、无谛境还可以分。这里面一层一层地分,都是站在四教的深度来分。所以境妙不可思议。

接下来是诸经开合,为什么要开出七种境,它们的关系是独立的,还是融通的?其实诸境可以融通。十如境可以和十二因缘相合,可以跟四谛境、三谛境、二谛境、一谛境、无谛境相合,开合自如。这里面还有个开合关系。虽然开出这七个境,但是这七个境可以包含无量个境,这七个境的关系可以开又可以合。所以讲的就是境妙,这境是非常不可思议。大致了解这一点的话,我们就明白佛知见是什么,诸法实相是什么,我们将来要亲证到的实相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以后要去悟入的。

第二智妙

智妙里面又分了二十种智。

二十种智慧和前面的境界不是脱节的,不是毫不相关的,境妙就是境,智妙就是智。境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用境来对智,境智相对的时候,又产生五境来说明智慧,对十如境产生的智;对四种十二因缘产生的智慧;对四谛又产生智慧,叫四谛智;跟二谛相对就产生二谛智;跟三谛相对就变成三谛智;跟一谛相对就变成一谛智;还跟无谛相对。所以这七谛和智慧相对,境界和智慧相对的时候,要么产生无明,要么产生智慧。就好比一个人看到美女的时候,要么起淫欲心,要么起善心。要么起戒律之心,要么起定心,要么起慧心。遇到境界的时候,有的人起烦恼心,有的人起慈悲心,为什么会起心不同呢?所以境界和智慧相碰的时候,要么有些人流转六道,要么转凡成圣。这里就讲到对境产生智慧的差别。

另外一个是辗转相照,用境界来照智慧,智慧反过来照境界,境界和智慧互照,叫做境智不二,最后达到境智不二。境界现前的时候就是智慧现前。智慧现前的时候就是境界现前。所以有智慧的时候必定能够认识无量的境界,有境界的时候就显发诸佛的妙智。妙智和境界是相契相合的关系。像盖子跟杯子的关系,是相合的,境界和智慧是丝丝相扣的。从这里面再来论境、智。

第三行妙

行妙有通途的增数行,还有约教的增数行。通途的增数行有止观,有戒定慧,还有一层一层的增数。

还有一种约教的增数,又分别四教增数。有藏教的增数行,站在藏教的角度上,有一数、二数、三数、四数。以一法来修行怎么样?二法、三法、四法、五法来修行怎么样?还有通教增数行。通教也有一法、二法、三法、四法。别教也有一法、二法、三法、四法、五法。圆教也有增数行。这是通曰四教名增数行。但这个地方讲得不细致,下面又广明别圆二教来说明这五种行。别圆两教五种行实际上又可以把前面藏通两教包含在里面了。所以另外又开出五种行。

这里先是讲圣行。所谓圣行就是戒行、定行、慧行,戒定慧又称为三无漏学。

戒律有戒的修法。有律仪戒,也有定共戒,道共戒,还有具足戒,有依真谛而发的戒,有依俗谛而发的戒,还有依中谛所发的戒。依三谛所发的戒,戒品是不一样的。这里面讲的十种戒是以《大智度论》为标准的十种戒,跟《南山律》不一样的。《南山律》还没有佛知见融摄在里面,它这个戒律里面具足佛知见,具足四教的戒,所以这个戒是具足道,跟《南山律》不一样。大家以为《南山律》就可以盖过一切戒,实际上不是的。唯有天台宗所论的这个戒是盖过一切戒的,包括佛戒在内,菩萨戒在内,最圆满的佛知见融摄在里面,所以比《南山律》还更超一层。虽然没有《南山律》那么广,但从深度来说是超越的。唯有你天台宗真的学通以后才会知道。

下面是定行,又分为世间禅定、出世间禅定和世间上上禅定。

世间禅定里面有根本味禅和根本净禅。根本味禅像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上面还有一些四空定、四无量心。

出世间禅定又分为观、练、熏、修。

观禅里面又分为九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等等禅定。练禅里面又有九次第定,熏禅就是狮子奋迅三昧,修禅里面有超越三昧这几种禅定。像九想属于不净观,八背舍也是不净观,八胜处是不净观再提升一下,十一切处就是不净观修到最殊胜的境界,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识这十种境界都能够遍照十方。青光遍照十方,黄光遍照十方……如清风一样,遍一切处。达到这一层的话,在观禅里面达到最深的一种妙境。

练禅好比炼黄金一样,黄金越炼越纯,修禅定的话,根本禅从根本味禅到根本净禅,智者大师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中提到亦世间亦出世间禅定,像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观,一半是世间禅定,一半是出世间禅定,跨越两边。还有出世间上上禅定。世间禅定里面有跨越性。在练习禅里不停练习,把根本禅定里面,根本味禅不停修炼。但这根本味禅里面虽然也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再到四空定,到灭受想定,练习过程中就把见思两惑破掉。以无漏慧来修,虽然九次第定也是从初禅开始上去,到了空定,再到灭受想定,又回过来练上去。这样的修炼就把定练得非常纯熟。

熏禅就是狮子奋迅,狮子奋迅三昧从散心进入到欲界定,未到地定,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到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再到灭受想定,再回过来又到散心定。再上去,再回来,像狮子一样快,进去很快,回下来很快,要入定就入定,要出定就出定,很自在的,这个叫熏禅。

修禅叫超越三昧,超越三昧从散心定入到初禅,从初禅可以直接跳到非想非非想处定,再跳到灭受想定,又跳回来到散心定,从散心定又跳到初禅、二禅,又跳上去,跳回来。像狮子一样前跳四十里,后跳四十里;左跳四十里,右跳四十里,禅定达到这种出入自如的超越三昧。达到狮子奋迅三昧和超越三昧的时候,就可以说出离世间了,工夫就很自在。

出世间上上禅定,一共有九种大禅。这九种大禅的基本要求就是开佛知见,必须要悟佛知见,必须要入佛知见,以此证到自性禅定。在自性禅定里开出九种禅门,都是以明心见性为根本基础的,以破无明,见佛性,开秘密宝藏为根本基础的,这个禅定叫出世间上上禅定。

慧圣行里面又分为生灭四谛慧、无生四谛慧、无量四谛慧、无作四谛慧。慧圣行就是开智慧,如果以智慧来论的话有四个层次,藏教是生灭四谛慧,通教是无生四谛慧,别教是无量四谛慧,圆教是无作四谛慧。

慧圣行观行成就二十五有三昧,二十五有。我们三界可以广开为二十五有,而每一有里又都可以达成三昧。所以变成二十五有王三昧,入二十五有王三昧,就能证到轮回与涅槃不二之体。

下面是梵行,梵行指的是四无量心,光有圣行还不够,圣行是自利用的,梵行是化他用的。没有梵行的话,功德福报就不圆满。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慈悲喜舍都达到无量。慈无量心,给予众生无量的快乐,乃至十方诸佛究竟常乐我净的快乐;悲无量心,拔众生的根本无明,拔除众生处处执著,证入妙智;喜无量心,还有舍无量心,就是达到平等舍。实际上慈悲喜这三种是平等的,叫舍无量心。

下面是天行,开示悟入佛知见,这叫天行。

前面的都是为天行做准备的。天性就是天然之性德,天然之妙慧,以天然性德之慧,证到实相这个行叫天行。

天行是刚刚证果。婴儿行是果上起妙行,也就是到果位以后,再生起妙行,是人天小善,像婴儿一样的行。人天小善之行,乃至权乘菩萨之行,乃至声闻之婴儿行。为什么?包括菩萨在佛眼里都属于婴儿,当你开悟以后还只是个婴儿,属于佛的婴儿,是佛把你生下来,是佛的婴儿。刚刚悟入佛知见的时候叫胎儿,出胎以后叫婴儿,天性就是你具足佛种,开佛知见,这还是胎儿。出胎以后就是王子、佛子、法王子。法王子就是婴儿,一开始还只是婴儿,需要佛菩萨的呵护,所以所做的事情都是表现在人天的小善,二乘的小善,或者示现声闻行,或者示现权乘菩萨行,或者示现圆教菩萨的妙行,这种行都是属于婴儿行,还不究竟圆满。

什么叫病行呢?法身大士证入到不可思议妙境,他的行持已经天地莫测,乃佛与佛才能知道的。像这些法身大士就化身魔王,化身提婆达多,化身央掘摩罗,化身婆须蜜多,或者化身鬼王,阎罗王,以苦行来逼迫众生,示现种种难行之行,不可思议的恶行,以病行来示现。这种行是深位菩萨所行,不是浅位的菩萨,浅位菩萨是婴儿行,所以说济公活佛是深位菩萨,他示现疯癫法门,但大家不要以为他是真疯,跟世间的疯子是不一样的。有些疯子被疯所染,济公活佛虽然行于疯癫之法,但实际把疯癫转为道用,转为妙用,我们一般人不理解,以为他是真疯。所以济公活佛的行持我们是学不来的,因为我们前面的基础都没有,像圣行,戒定慧都没有,戒的基础没有,定的基础没有,慧的基础也没有,梵行的基础也没有,福报的基础也没有,天行的基础也没有,示佛知见也没有,婴儿行也没有,不要说病行,病行离你根本还差得很远。当然如果你佛知见开了以后要行疯癫法门也可以,不过要注意弄不好人家把你送精神病院里面去。

再讲圆行,这是圆教的五种行。把别教的五种行讲清楚以后,圆教的五种行就比较好办。

同类推荐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心的本质,即是宇宙的本质。禅的本质,是觉醒的心。禅修,就是帮助我们开发觉醒的心。唯有找到内心深层的宁静,你才有能力面对自己,享受安静。放慢脚步,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自性花开的声音。本书收集了十余篇法师对观心、修心的禅修开示,从禅修的方式观照内心。修心是修行的核心,调适内心的贪嗔痴,方能从生活中各种烦恼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言语讲述人生快乐的源泉来自于净化的心灵。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 弘一法师开释人生

    弘一法师开释人生

    弘一(1880年-1942年),俗名李叔同,幼年时名文涛,又名广侯,字叔同;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别号息霜,又称晚晴老人。生于天津河东,祖籍山西洪桐,明初迁到天津,因其生母本为浙江平湖农家女,故后来李叔同奉母命南迁上海,每每自言浙江平湖人,以纪念其先母。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为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教育家、画家,重兴南山律宗第11代祖师,为著名的佛教僧侣。本书摘录弘一法师的言论和处世经典,结合佛家开化众生的智慧故事,于大师的谆谆教诲之中,于珠玑智语的佛家文字之中,戡破现世的迷网,在大师“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的悠扬偈语抚慰下,为自己开拓一片心灵的净土,去感悟人生的甘味。
热门推荐
  • 西口文化

    西口文化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三晋人文资;T.彼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在中华民族的煌煌文化巨著里,博大精深的三晋文化是其中极为绚丽和厚重的重要篇章。进入新世纪,山西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板应对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形势。
  • 虫启人生

    虫启人生

    偶然的意外,开启了一段新的世界旅程。在这个妖魔横行的世界,唯有成为异能者才能真正生存。极致的冰冻,炙热的火焰,不死的再生,无敌的强化。还有就是,小小的召唤师!
  • TFBOYS之时间

    TFBOYS之时间

    多余的我不说了,这书就是为三小只写的。。。。。。。。。。。
  • 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青少年,远胜于一切教育。”为此,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编成了《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外交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重生之绝世魔君倾天下

    重生之绝世魔君倾天下

    他是21世纪的顶尖杀手,却在执行任务时被同伴暗算,与所有人同归于尽。不想重生在异世大陆为魔族废柴,白痴?废物?笑话!看他如何站在世界巅峰,俯瞰世间万物!女子为他痴,为他狂,甚至男子也倾慕于他,只因他的一句话:“欺我、辱我之人,我必灭之!爱我、信我之人,我必护之!"且看曾经的废材蜕变成一代魔君,魔君降世,唯吾独尊!
  • 妖女小魅

    妖女小魅

    妖精的职责就是到人类世界搞破坏,同时为妖精镇牟利。可是,当妖精镇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靠谁来拯救呢?为魅惑男人而生的小魅,该如何对待将自己抛弃又给妖精镇带来灾难的初恋呢?
  • 极道之前途无量

    极道之前途无量

    这个世界无奇不有,一切皆有可能。石头,树木,飞禽,走兽,人类,精灵,鬼怪,妖魔,神仙万事万物,你可能遇到过其中的一些,也可能对一部分很了解。越是了解的越多,未知却不一定会减少,有可能更多。不要做井底之蛙,放开你的视野,走进不一样的世界。
  • 相见欢:一世清歌

    相见欢:一世清歌

    她原本与他有着三年之约,天不遂人所愿,三年之期他未归而她阴差阳错的入宫为后。姐姐失踪她被关入地牢。王爷造反、她被送入异国,原本她以为可以安度一生,不料却不过是跳进另一个阴谋,前仇旧怨又会给她带来什么样的真相?而那个爱慕权利与她相反的人又会有怎样的结局?还有她,他们。。。。又将怎样从她的人生怎样落幕?即使命运从来就不是她的主宰,但他与她却爱的深沉。起起落落,悲欢别离,爱的倔强而又坚定她是否能与他一起再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安度一生。。。
  • 大天鬼符

    大天鬼符

    算命的告诉我,我这辈子注定碌碌无为。可我只知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偶的祖留神物,将这命更改万千。授托不同,诸命难辨我,无奈只是人界中的将,却是鬼界中的“王”!看四方世界大统,终由谁来主宰?道无奈!辛授命。我!王钟来主宰。请喜欢本书的兄弟们加入书群:308565223
  • 梦游奇遇记

    梦游奇遇记

    主角与同学前往乡村郊游,进村后同伴弃车走散,经历了迷路丢手机遇怪人等奇事后扔然没有线索,接下来又会主角又会有什么离奇遭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