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见过这样的算式吗:1毛钱=1年徒刑 2.1万元?
看到这个算式,你一定会感到十分奇怪,为何列出这么一个不伦不类的算式?然而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算式,是由重庆市巴南区一个叫钟启元的人所列出的。
关于这个算式有一则报道:
据《重庆青年报》报道,重庆巴南区一居民钟启元在买报时,与卖报的秦国芳夫妇因1毛钱的找零问题发生争执,都“不服那口气”,打了起来,最后钟启元将秦国芳夫妇“打得摆起”。经巴南区人民法院调解,钟启元一次性赔偿秦国芳夫妇医药费共计2.1万元。巴南区法院还以故意伤害罪判处钟启元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读了这则报道之后,你一定会说,因为一毛钱换来一年徒刑,而且还失去了2.1万元,太不划算了。可是诸如此类的事屡见不鲜。大概正如报道中所说的那样,当时“不服那口气”吧!
的确如此,生活中这种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而大动干戈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比如:重庆两少妇在打麻将时,因一方出错了牌而发生争吵,互不相让,最后越吵越凶,以致大打出手,结果一个被打断了胳膊,一人被打歪了嘴,双双住进了医院。
由此看来,这类事情的发生,罪魁祸首在于“争那口气”。有一句古训:“做事当留三分余,为人莫争一口气。”可见,与人发生纠纷摩擦,这“一口气”只可泄、不可争,否则害己又害人。常言说:“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在小事上,在细枝末节上,在不该认真的事情上,不要太认真,要“忍一口气”。这一“忍”,并非如那些“欲看别人好戏者”所怂恿的那样——你好傻,你太熊,你太亏……而是说明了你的成熟、你的稳健、你的君子之风、你的大气如虹……“忍下一口气”,它考验一个人的素质、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的远见卓识。
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形形色色的摩擦。如果事事计较,处处都要“争一口气”,那你一生不知要列出多少像钟启元那样的“算式”。所以,遇事要理性,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来看待眼前所发生的事情,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对方,这样才不会有“那一口气”堵在心里,也就根本不会出现上面所列出的那道极不划算的“算式”。
假糊涂即是真智慧
在中国历史上,郑板桥称得上是个名人了。人正才绝,做人做事均独出一格。其画竹,清瘦硬挺;其写字,洗媚去俗;其做官,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可是,他却自书“难得糊涂”,并对之礼拜不尽,让人颇感到诧异。
实际上,认真地想一想,这一处世药方,虽然有点荒诞,却直入人生命脉。按方服药,就可以贯通人生境界,正所谓一通百通,从而除去心中滞障,自然就可临风吟唱,甚至还可以拈花微笑、衣袂飘香。
他缘何出名,因由不外乎:一是颇具文采,“三绝诗、书、画”,尤其擅长画竹,以高风亮节著称,是“扬州八怪”之一。二是为官清廉,勤政为民。郑板桥生于清代康乾时期,42岁考中进士,当了12年的县令,在任勤政为民,因为民请赈得罪上司,看破官场,愤而辞官还乡,卖画为生,后穷愁潦倒而终。当时的封建社会素有“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之说,郑板桥当了12年的知县却仍然穷困潦倒,足以说明他为官极其清廉。三是“言人所不能言”,他说了一句耐人琢磨的名言——“难得糊涂”。
一个人生于世上,其智慧总觉短,计总觉穷,纷纷扰扰、热热闹闹在眼前,辨之不清。常言道:不如意事总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天地间立人处世,总有许多盘盘曲曲、枝枝节节,你胸中纵有万丈光芒,拖出来也就丁点亮,于是,俯仰之间,总觉被拘着、束着、挤着、磨着。就像郑板桥,硬着头皮做清官、好官,可是屡屡遭贬、被逐,无奈掷印辞官,弹掉几两乌纱,自抓一身搔痒,自讨几分糊涂下酒,于是身心俱轻,正是:行到水穷处,坐起看云时。此时糊涂,人生境界顿然放开,先前不能舍下的成了笔底烟云;先前弄不懂的成了淋漓墨迹。因而,糊涂可以说就是一种大智慧,犹似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径取朦胧捂眼,而心成闲云。
关于郑板桥的为人为官之事,一般人知之不多,然而“难得糊涂”四个字却广为流传,知者甚多。
对于此言如何解释,可以说众说纷纭。有人可能会说这是一句反话,是郑板桥因为做人、做官、做事太认真吃了亏而发的牢骚;有人说郑板桥是在倡导糊涂,认为做人、做官、做事不要太认真,要有几分糊涂,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之意;有人说这是郑板桥自诩聪明的一句俏皮话,意即太聪明了,想要糊涂都很难。对于这几种说法,到底哪种说法符合郑公的本质之意,因郑公已作古,已无法弄清,纵然在世,他也可能会笑而不答,或顾左右而言他。
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说,糊涂表面上来看是一个贬义词,糊涂不是好事。既是贬义,又非好事,何言难得?郑板桥是个神志清醒、思维正常的人,为何会出此言?想来必有其道理。这可以说是郑板桥的一句感言。用康熙皇帝点评重臣李光第的话来做引子,有助于我们解读此言。康熙说:“李光第呀李光第,该糊涂时你不糊涂,不该糊涂时你一塌糊涂!”此言是在李光第状告太子和宰相任用亲信、心怀不轨未被采信,反被打入大牢,后康熙欲再起用李之时对李说的。康熙帝是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顶尖级的帝王,御人御事之术达炉火纯青的境界,其言入木三分。可见,糊涂作为一般状态虽非好事,但是做人、做官、做事有时倒是需要。
此种糊涂不是灯灭眼黑,而是细眼宽心、自揣一番亮堂。这是一种随方就圆、游刃有余的人生智慧。水自漂流云自闲,花自零落树自眠。于狭窄处退一步,糊涂一时,得一人生宽境。遇崎岖时,让三分,糊涂一时,开一人生坦途。由此,糊涂就成了人生的润滑剂,智者抽身来、抽身去,出世与入世,均通达无碍矣。
糊涂是一种大智,纵目可及三千里,如此才能忍得闲气小辱,才能食苦若饴,从中得到滋养。
糊涂是一种大智,能容纳天地,如此才能不为利急,不为名躁,左右逢源,进退有据。
糊涂是一种大智,是一种能勘破世事,也能勘破自己的大智。给自己一个假面,又不怕丢失自己。自己要做到敢于笑自己,同时也做到敢于搔得自己落泪。比如阮籍,世病无药治,糊涂救自己。他纵酒歌哭,放浪形骸。令人感叹的是,他并没有将糊涂坚持到底,到头来,还是被聪明误了自身的性命。
糊涂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人格和精神的坚守,是背叛世俗,但能提升自己的智慧。正是糊涂于外,清楚于内。有智慧,糊涂就形而上,就高妙;无智慧,糊涂就形而下,就是两泡眼屎,一尺涎水,一塌糊涂。同时,糊涂是一挑纸灯笼,智慧是点燃的灯火。灯亮着,灯笼也亮着,便好照路;灯熄了,它也就同夜一般黑了。
糊涂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一种思想状态,糊涂有真与假之分。真糊涂是在对事物的认知上出错,导致行为上的错误,从而所表现出的糊涂。假糊涂在于对事物的认知上并没有错,而在行为上引入了策略性和灵活性、功利性和权宜性,表现为装糊涂。假糊涂有时表现的是一种宽容和大度、聪明和智慧,是对真理相对性和人性弱点的科学认同,是大智若愚,是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有时表现出的是一种自私和奸猾、迁就和无奈,是人性弱点的自然表现,是明哲保身,是老好人。可见糊涂大有学问,这学问尽在一个“该”字之中,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应该糊涂,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不应该糊涂,郑板桥说的实际上就是这个字的把握之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