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漫漫,世事坎坷。然而,有很多人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会生闷气,精神长期处于一种闷闷不乐、压抑的状态,这样非常容易诱发身心疾病。与其闷闷不乐,还不如遇事想开一点,快乐自然就会伴随着你。
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小说家达克顿曾认为除双目失明外,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
但当双目真的失明后,他却说:“原来失明也可以忍受。人能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感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人当然不应逆来顺受,但对无可挽回的事,就要想开点,不要强求不可能的结果。
话剧演员波尔赫德是一位达观的女性。她风靡四大洲,活跃在戏剧舞台长达50多年。当她71岁时,突然间发现自己破产了。更糟糕的是,她在乘船横渡大西洋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部伤势严重,引起了静脉炎,医生认为必须把腿切除。一开始,医生不敢把这个决定告诉波尔赫德,怕她承受不了这个打击。可是他错了。波尔赫德注视着这位医生,平静地说:“既然没有别的办法,那就这么办吧。”
手术那天,她坐在轮椅里高声朗诵戏里的一段台词。有人问她是否在安慰自己。她回答:“不,我是在安慰医生和护士,他们太辛苦了。”
后来,波尔赫德继续在世界各地演出,又重新在舞台上工作了7年。
为什么车子的轮胎能经得起长途辗磨呢?开始时人们设计出很硬的抗震车胎,但用不了多久,就被震得七零八落。后来造出有弹性的防震车轮,这才经得住磨损。如果我们也能像这种车胎一样,适应生活,那我们的日子会过得稳定而长久。
汉代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二三十岁的时候袭父职为史官,4年之后开始撰写《史记》,历经7年而仅成其半。时逢汉将李陵在与匈奴作战时寡不敌众,被俘投降。司马迁为其申辩,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腐刑。意想不到的奇耻大辱及随之而来的耻笑谤议,一度使他痛不欲生。然而他终于没有轻生。在“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的境况中,他以惊人的毅力继续写作,积14年心血,完成了《史记》这部传世杰作。
一个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应奋斗不止。但对无可挽回的事,就不要强求不可能出现的结果。
如今,有的人因为没有评上职称而愤愤不平,有的人因为仕途不顺而闷闷不乐,有的人因为工作烦恼而怨天尤人,有的人因为生活苦恼而灰心丧气。其实大可不必。有道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柳暗花明。又云: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凡事想开些就好。
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蓄着浓密的铺垂近腹的大胡子。
据说有一个人见到他,便顿生好奇地问道:“张先生,你睡觉时,你的胡子是放在被子上面还是搁在里头啊?”大千先生顿时一愣,说:“这……我也不清楚啊。是啊,我怎么没在意这个呢?这样吧,我明天再告诉你。”
晚上就寝,大千先生将胡子搁在被子外头,好像不大对头,收起来放进被子里,又觉得不自然。折腾了半宿,都不妥当。这下他自己也犯愁了,以前这可不是什么问题啊,现在怎么成了件头痛的事呢?
第二天,大千先生对那个人说:“很抱歉,我真的不知道平时是搁哪的。”那人见大千先生两眼布满血丝,似有所悟,愧疚道:“对不起,张先生,让你受累了。”
大千先生的烦恼源于平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引起了他的关注。生活中,心累通常是人为地在自己思想上加压造成的。有些时候是我们太在意了,比如太在意邻里无意的评头论足,太在意同事间的小摩擦,太在意上司偶尔的责骂,太在意与他人一时的赌气。
人不会都那么幸运,一生中谁没有这样的经历:考试失败,爱情平淡,家庭不幸,工作挫折,评优无缘,晋升无望,下岗威胁,老来寂寞。人生总会有烦心的事,睁开两眼、历历在目,闭上双眸、空无一物,倘若凡事都记得,怎能不让人负重而难以前行?
其实做一个有魅力的人,透视烦事,忘却不幸,藐视挫折,这何尝不是一种心灵的释放、人生的升华呢?
知足者常乐
满足于现状,对于个人来说,并不一定就是不思进取。“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事业,我们应该孜孜以求,而对于那些名利之事,我们大可不必计较,还是随遇而安的好。有的人钱多了不知该怎么花,而对于相当多的老百姓来说,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但“红眼病”是万万犯不得的。钱多了还容易遇贼惦记——你要这样想,心态不就平衡了?别人开着私家车是神气,可过不了十年,充其量也不过废铁一堆;自己骑自行车上下班,累是累了点,但却十分安全,同时还符合人类环保要求,更重要的是还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千金难买好身体,何乐而不为?
既然葡萄吃不着,着急上火也无济于事,还不如把它想象成是酸的,没吃着也免去牙酸之苦,损失不了什么。人生就是炼狱,磨难不计其数,要想活得潇洒些,就必须学会自己安慰自己,正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凡事只要想开了,就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来折磨你。要想心情好,就得学会自己欣赏自己。现在大家都比较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然而,生活质量的好坏,并不全在于物质方面,更多的还在于自己的心情好坏。一个人成天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苦恼,即便是自己拥有金山银山,生活质量也不一定能好到哪里。做人更重要的应该是关注自身的内在素质,不要跟人家肚子里的油水比,而是要跟他们肚子里的墨水比。只有知识才是无价的,任何功名利禄都不能与知识同日而语。当然并非是说世人不应该去追求物质方面的生活,而是不要被经济利益所困扰,让“孔方兄”挡住了自己眼前的视野。
葡萄是酸的——这只是对很多没有吃到葡萄的人而言,至于那些吃着葡萄的人,也犯不着太得意,用“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之类的话来挖苦人。所谓“风水轮流转”,得逞于一时并不一定能得意于一世。人们都应该把人世间的功名利禄看得淡一点,知足者常乐,做一个乐观向上,对已、对人、对社会都有益处的人。
杜绝生闷气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会有谁不感到累呢?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态,不要总觉得自己为家庭、为事业、为孩子……付出了多少,要相信付出的同时或之后,你终会有相应的回报,如孩子带给你的快乐,高薪带给你的经济富足,家庭带给你的幸福……当然,所有的投资都是风险与机遇并存。如果凡事能够想开一些,也就不会感到那么累了。
苏大爷年过八旬,是一位离休的老干部,住三室一厅加一个独单,原来与儿子一家共同生活。因为苏大爷和老伴年迈体衰、行动不便,儿媳不愿侍候,多次制造家庭矛盾,闹得不可开交。后经居委会调解,将三室中的一间和独单打通,分给儿子居住,另起炉灶。为此,苏大爷别扭了好一阵子,觉得“在老邻居面前栽了面”。此后,苏大爷糖尿病并发症加重,不能下楼活动了。
不久,儿子在别处又重新买了一套房。搬家的时候也没有过去同爹妈打招呼,这可把苏大爷气坏了,为此号啕大哭了两次,且边哭边念叨:“他们原先生活拮据,啃了我这么多年。孙子小时我们擦屎接尿,上幼儿园、小学时,管接、管送、管零花钱,现在孩子长大了,不用老人了,他们生活也宽裕了,就不认爹妈了!”由于苏大爷认准“家丑不可外扬”,不愿对外人倾诉,加上心情极度郁闷,没过多久便因心力衰竭而撒手人寰。
邻居们对于苏大爷的不幸辞世感到叹息、对其儿子儿媳不通事理的做法进行谴责的同时,认为苏大爷本应看开点,老两口都是离休,什么事都好办,不该因晚辈不孝而伤及自己的身体。
从医学角度来讲,生闷气很容易破坏人体的心理平衡与防御机制。通过神经递质和神经内分泌激素作用,使人体免疫功能减弱,就非常容易引起癌肿的形成,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癌肿。生闷气者把不如意的事记在心头,造成了思想负担,对大脑皮层是一种恶性刺激。如果这些刺激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而持久,轻者可引起神经衰弱,重者导致精神病,甚至自杀。很多实验都证明,精神压抑能影响消化液分泌,使胃黏膜变得苍白,胃液分泌不足,胃肠蠕动减弱。因此,生闷气会使人感到消化功能减弱,通常所说的“气得吃不下饭”也就是这样的道理。
如果长期生闷气,情志不舒就很容易导致气机郁滞,气滞不通自然就会痛。所以,生闷气的人通常都会感到胸部闷胀、走窜作痛,同时由于肝气失调,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胃纳下降,最后导致溃疡病的发生。所谓“病从思虑而得”、“肺都气炸了”,即指此而言。
总而言之,生闷气、心情烦躁不愉快都严重地破坏人体的心理平衡,更影响精神与情绪,是引起许多身心疾病的病因。我们需要积极地去预防和控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开阔心胸。凡事想开点,要有理想和目标。一个有所追求的人心胸就会变得开阔,心底无私天地宽,与人相处要“淡化自我”。
第二,扩大社交范围,倾诉心中的不悦。多参加集体社交活动,从个人的狭窄天地跳出来。不要把苦闷、不悦压在心中,把困难向亲人、挚友、四邻倾诉,这样就能够使自己的内心感到轻松。
第三,充实知识,驱除心灵之中的黑暗。读书是清除愁闷的良方妙药,知识能给人力量、给人智慧、给人无穷无尽的乐趣。
第四,善于适应环境,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态度。有一句格言说:“当人们在不能改变自己所处现实的时候,理智的办法是改变自己对现实的态度。”也许经过你自己的一番努力,会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