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92300000008

第8章 卷二(1)

风操第六

【原文】

吾观《礼经》,圣人之教:箕帚匕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皆有节文,亦为至矣。但既残缺,非复全书;其有所不载,及世事变改者,学达君子,自为节度,相承行之,故世号士大夫风操。而家门颇有不同,所见互称长短;然其阡陌,亦自可知。昔在江南,目能视而见之,耳能听而闻之;蓬生麻中,不劳翰墨。汝曹生于戎马之间,视听之所不晓,故聊记录,以传示子孙。

【译文】

我看《礼经》,上面均为圣人的教诲:如在长辈面前如何使用簸箕、笤帚,如何使用匕匙、筷子,怎样咳嗽吐痰,怎样使应答得体,怎样持烛照明,怎样以礼待客,怎样端盆送水侍奉长辈盥洗,等等,《礼记》里对此都有专门的规定,并将这些礼节讲得很详细完备了。但是此书已经残缺;且仍然有一些礼仪规范,书上未记载,另外,随着世事的变迁,有些礼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于是一些有学问之士就自己斟酌制定了衡量的尺度,代代相传,世人就把这些称为士大夫的风操。这些风范和礼仪的基本脉络大体相似,但各个家庭情况又有所不同,其看法也有长有短。我在江南的时候对这些礼仪规范,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就像蓬草生长在大麻中,不用扶它自然也会长直一样。而你们生于战乱不断的年代,对这些礼仪规范自然是无法看见和听到了。因为没有受到耳濡目染,所以,在这里我姑且将它们记录下来,以传示子孙后代。

【原文】

《礼》曰:“见似目瞿,闻名心瞿。”有所感触,恻怆心眼;若在从容平常之地,幸须申其情耳。必不可避,亦当忍之。犹如伯叔兄弟,酷类先人,可得终身肠断,与之绝耶?又:“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君所无私讳。”益知闻名,须有消息,不必期于颠沛而走也。

【译文】

《礼记》上说:“见到容貌与自己已故双亲相似的人要神情恭谨,听到名字与自己已故双亲相同的人心惊。”这是触景生情所致;通常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这种感情是可以且应该表达出来的。但是还要看情况,如果实在无法回避,也还是应该有所忍耐的。譬如自己的伯叔、兄弟,他们的容貌跟已故的父亲相似,难道就因为一见到他们就极悲痛而跟他们老死不相往来吗?《礼记》上又说:“做文章时,在庙里祭礼时,在君王面前时,都不应避自己父祖的名讳。”可见提及名讳时我们应该有所斟酌,大可不必一听到名讳就匆忙避走或痛苦难耐。

【原文】

梁世谢举,甚有声誉,闻讳必哭,为世所讥。又有臧逢世,臧严之子也,笃学修行,不坠门风。孝元经牧江州,遣往建昌督事,郡县民庶,竞修笺书,朝夕辐辏,几案盈积,书有称“严寒”者,必对之流涕,不省取记,多废公事,物情怨骇,竟以不办而还。此并过事也。

【译文】

梁朝时有个叫谢举的人,声望很高,但却因他一听到自己父祖的名讳就哭,而被世人所讥笑。还有个臧逢世,是臧严的儿子,踏实肯学,品行端正,从不败坏家风。梁元帝出任江州刺史时,派他去建昌督理政务,当地百姓,纷纷给他写信,从早到晚汇集到官署,公牍信札堆满了案桌,但是,他一看到信上有写了“严寒”的,就总是伤感流泪,再无心审阅,公事常因此被耽误,因此引起人们的责怪和不满,他最终因避讳影响办事,难以务政而被召回。这两个人都是把避讳的事情做过了头。

【原文】

近在扬都,有一士人讳审,而与沈氏交结周厚,沈与其书,名而不姓,此非人情也。

【译文】

近来在扬都,有个读书人避讳“审”字,但他同时又和一位姓沈的人交情深厚,姓沈的给他写信,只署名而不写上“沈”姓,这就不合情理了。

【原文】

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以代换之:桓公名白,博有五皓之称;厉王名长,琴有修短之目。不闻谓布帛为布皓,呼肾肠为肾修也。梁武小名阿练,子孙皆呼练为绢;乃谓销炼物为销绢物,恐乖其义。或有讳云者,呼纷纭为纷烟;有讳桐者,呼梧桐树为白铁树,便似戏笑耳。

【译文】

凡是需要避讳的字,都必须用跟它意思相近的词来替代:齐桓公名叫小白,因此博戏中的“五白”就被称为“五皓”;淮南厉王名长,于是“琴有长短”就被说成“琴有修短”。不过,倒是还没听说把“布帛”说成“布皓”,把“肾肠”说成“肾修”的。梁武帝小名阿练,其后辈都把“练”说成“绢”;可是,如果把“销炼”物品说成“销绢”物品,恐怕就与事义相悖了。至于那些避讳“云”字之人把“纷纭”说成“纷烟”;避讳“桐”字之人把“梧桐树”说成“白铁树”,简直像是在开玩笑了。

【原文】

周公名子曰禽,孔子名儿曰鲤,止在其身,自可无禁。至若卫侯、魏公子、楚太子,皆名虮虱;长卿名犬子,王修名狗子,上有连及,理未为通。古之所行,今之所笑也。北土多有名儿为驴驹、豚子者,使其自称及兄弟所名,亦何忍哉?前汉有尹翁归,后汉有郑翁归,梁家亦有孔翁归,又有顾翁宠;晋代有许思妣、孟少孤,如此名字,幸当避之。

【译文】

周公的孩子叫“伯禽”,孔子的儿子叫“鲤”,这些名字只与被命名的人本身相关,与别人无碍,自然不必禁止。但是像卫侯、韩公子、楚太子等人的名字都叫“虮虱”;司马相如又名“犬子”,王修名“狗子”,这就不仅仅是他们本身的事情了,而是关系到了他们的父辈,于情于理都说不通。我们今天来看古人所做的一些事会觉得很可笑。北方人爱给儿子起名为驴驹、猪仔之类的,如果也让他们这样称呼自己,或者让他们兄弟这样称呼自己,他们能受得了吗?前汉有人叫尹翁归,后汉有人叫郑翁归,梁朝有人叫孔翁归,还有人叫顾翁宠;晋代有人叫许思妣、孟少孤,诸如此类的名字,最好还是避开。

【原文】

今人避讳,更急于古。凡名子者,当为孙地。吾亲识中有讳襄、讳友、讳同、讳清、讳和、讳禹,交疏造次,一座百犯,闻者辛苦,无憀赖焉。

【译文】

现代的人讲究避讳,要比古人更严格。父母给孩子取名,都应当想到孙子们。我的亲友中有讳“襄”字的、讳“友”字的、讳“同”字的、讳“清”字的、讳“和”字的、讳“禹”字的,交情不深的人在一起,由于不了解情况,就难免会触犯在座众人的忌讳,使避讳之人感到难受而无所适从。

【原文】

昔司马长卿慕蔺相如,故名相如,顾元叹慕蔡邕,故名雍,而后汉有朱伥字孙卿,许暹字颜回,梁世有庾晏婴、祖孙登,连古人姓为名字,亦鄙事也。

【译文】

昔日,司马长卿因仰慕蔺相如,而改名为相如;顾元叹因仰慕蔡邕,而改名为雍,但是后汉的朱伥字孙卿,许暹字颜回,梁朝有庾晏婴、祖孙登,这些人竟然把自己的名字完全用古人的姓和名来代替,这可真是浅薄庸俗之事。

【原文】

昔刘文饶不忍骂奴为畜产,今世愚人遂以相戏,或有指名为豚犊者。有识旁观,犹欲掩耳,况当之者乎?

【译文】

从前,刘文饶都不忍心骂奴仆为畜生,而当今一些愚蠢的人们却用这种话来嬉闹,有的人甚至还称别人为猪仔、牛犊等。这种称呼,连一些有见识的旁观者都不想听,更何况那些被叫的人呢?

【原文】

近在议曹,共平章百官秩禄,有一显贵,当世名臣,意嫌所议过厚。齐朝有一两士族文学之人,谓此贵曰:“今日天下大同,须为百代典式,岂得尚作关中旧意?明公定是陶朱公大儿耳!”彼此欢笑,不以为嫌。

【译文】

近来我在议曹与众人商讨关于百官的俸禄问题时,有一位当今的名臣显贵嫌有人提出的俸禄太高。于是,原来齐朝留下来的士族文学侍从对他说:“如今天下统一,我们应该为后世树立一个典范才对,怎么可以依然沿袭原来的关中旧制呢?明公这么小气,一定是陶朱公的大儿子吧!”说罢彼此哄笑,竟不在意这种讥笑。

【原文】

昔侯霸之子孙,称其祖父曰家公;陈思王称其父为家父,母为家母;潘尼称其祖曰家祖:古人之所行,今人之所笑也。今南北风俗,言其祖及二亲,无云家者;田里猥人,方有此言耳。凡与人言,言己世父,以次第称之,不云家者,以尊于父,不敢家也。

【译文】

昔日,侯霸的子孙,称其祖父为家公;陈思王曹植称其父为家父,称其母为家母;潘尼称其祖父为家祖:这都是古人所做的,现在看来觉得有些可笑。如今南北风俗,讲到他的祖辈和双亲,没有说“家”某某的;只有一些鄙俗之人才会有这种叫法。凡是跟别人谈话,讲到自己的伯父,就用父辈排行来称呼,不说“家”字,是因为伯父比父亲年长,不敢称“家”。

【原文】

凡言姑姊妹女子子:已嫁,则以夫氏称之;在室,则以次第称之。言礼成他族,不得云家也。子孙不得称家者,轻略之也。蔡邕书集,呼其姑姊为家姑家姊,班固书集,亦云家孙,今并不行也。

【译文】

凡讲到自己的姑表姐妹:已经出嫁的就用其夫的姓来称呼;没有出嫁的就用长幼排行来称呼。这是因为女子一旦行了婚礼就成为夫家的人了,不好称“家”。对于子孙也不能称“家”,以示对他们的轻视忽略。蔡邕在文集里称呼他的姑、姐为家姑、家姐,班固文集里也说家孙,这些称呼如今都不通行了。

【原文】

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自叔父母已下,则加贤字,尊卑之差也。王羲之书,称彼之母与自称己母同,不云尊字,今所非也。

【译文】

一般和人谈话,称对方的祖父母、伯父母、父母和长姑,都应该加个“尊”字,叔父母以下,就加个“贤”字,以示尊卑有别。王羲之写信,称人家的母亲和称自己的母亲相同,都不加“尊”字,这是如今所不可取的。

【原文】

南人冬至岁首,不诣丧家;若不修书,则过节束带以申慰。北人至岁之日,重行吊礼;礼无明文,则吾不取。南人宾至不迎,相见捧手而不揖,送客下席而已;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吾善其迎揖。

【译文】

南方人在冬至岁首两个节目,都不到办丧事的人家去吊唁,只是写信表示慰问;如果不写信,就等过了冬至、岁首,再穿着礼服吊唁,以示慰问。北方人在冬至和岁首的时候,特别重视行吊唁之礼;这种做法在礼仪上没有明文规定,因而我觉得不可取。南方人不到门外迎接宾客,宾主相见时只是拱手而行礼,并不欠身,送客时也只是离开座位,并不送客到门外;而北方人送迎客人都要走到门口,相见后还连连打拱行礼作揖,这些都是沿袭了古人的礼节,我喜欢起身出门迎送宾客和连连打拱的做法。

【原文】

昔者,王侯自称孤、寡、不榖,自兹以降,虽孔子圣师,与门人言皆称名也。后虽有臣、仆之称,行者盖亦寡焉。江南轻重,各有谓号,具诸《书仪》;北人多称名者,乃古之遗风,吾善其称名焉。

【译文】

以前的王侯自己称自己孤、寡、不榖,从此以后,即使是孔子这样的圣师,和弟子谈话时都直呼自己的名字。后来虽有人自称臣、仆的,但为数不多。江南地方地位高低都各有称谓,并记载在专讲礼节的《书仪》中。北方人则多用名字相称,这也是古代的遗风。我个人认为还是用名字称呼比较好。

【原文】

言及先人,理当感慕,古者之所易,今人之所难。江南人事不获已,须言阀阅,必以文翰,罕有面论者。北人无何便尔话说,及相访问。如此之事,不可加于人也。人加诸己,则当避之。名位未高,如为勋贵所逼,隐忍方便,速报取了;勿使烦重,感辱祖父。

【译文】

当提到先人时,理当有所感触,对于古人而言,这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对于现在的人而言却比较困难。江南人除非万不得已,必须谈论家世,也一定是用书信的形式,很少面谈。而北方人则有事没事都会找人聊天,互相探访。这是各自的习惯问题,不能强加于人;倘若有人要将这种事情强加于你,你就应该想方设法回避。地位不高之人,若被显贵所逼,最好还是默默忍着,当然这时要随机应变,简单应付一下即可,千万不要讲得太多太详细而辱没了祖辈。

【原文】

若没,言须及者,则敛容肃坐,称大门中,世父、叔父则称从兄弟门中,兄弟则称亡者子某门中,各以其尊卑轻重为容色之节,皆变于常。若与君言,虽变于色,犹云亡祖亡伯亡叔也。

【译文】

若祖父、父亲已经辞世,在不得不提到他们的时候,就必须表情庄严,坐姿端正,口称“大门中”;提到过世的伯父、叔父,就称“从兄弟门中”;提到过世的兄弟,则称死者儿子“某某门中”,同时还应依据他们身份地位的高低贵贱,来恰当地流露自己的表情,这些表情与平时的神情都应该有所区别。当与君王谈起自己已故的长辈时,虽然也要有表情的变化,不过此时还是要称他们为亡祖、亡伯、亡叔。

【原文】

吾见名士,亦有呼其亡兄弟为兄子弟子门中者,亦未为安贴也。北土风俗,都不行此。太山羊侃,梁初入南;吾近至邺,其兄子肃访侃委曲,吾答之云:“卿从门中在梁,如此如此。”肃曰:“是我亲第七亡叔,非从也。”祖孝徵在坐,先知江南风俗,乃谓之云:“贤从弟门中,何故不解?”

同类推荐
  • 无华企盼 福禄寿喜(文化之美)

    无华企盼 福禄寿喜(文化之美)

    它是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他源远流长,博大情深……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的魅力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的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风俗民情

    风俗民情

    风俗民情,也就是一些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采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种生活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 开心小辞典

    开心小辞典

    本书是从知识性、趣味性出发,内容包括国际纵横、历史溯源、地理考究、地域仿真、经济法律、邮政、历史集锦等内容。
  • 山西民间故事

    山西民间故事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热门推荐
  • 沂蒙山传奇

    沂蒙山传奇

    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一段1937年到1945年抗战胜利期间发生在沂蒙山区的一段可歌可泣的悲壮抗战史我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能唤醒全国人民爱国的热情和保卫国土的决心
  • 深渊猎魔

    深渊猎魔

    李阳化身恶魔猎手落入深渊,猎杀恶魔的日子正式开始遇上小劣魔,杀之。遇上萨特恶魔,杀之。遇上翼魔,杀之。遇上巴落炎魔,杀之。遇上巴托恶魔,杀之。遇上库伦魔,杀之。····················遇上魅魔,唔,我想一下,算了,还是收下吧。在本书,深渊只是相当于游戏中新手村的性质,主位面才是真正的舞台。当然,深渊也是一个副本,主角到了主位面后,仍会时不时回来练一下级。最后说一下,本书不是完全按照DND来的,请勿对号入座。
  • 解祤忧:书绝天下,泪断成殇

    解祤忧:书绝天下,泪断成殇

    她五岁,与他相识相知相依,她对他的情义是个定数。她十六,他成为晋国之王,她嫁郎,并不是他,他娶妻,并不是她,她却有了他的孩子,他认为的‘孽种’,在她腹中夭折。她二十三,一战惨败,夫君带她逃离,半路被截杀,她失去记忆,醒来便是在陌生的夏朝,她被选入宫中成为夏王心头最宠,她因而爱上他。她二十八,她第七次出嫁,那日,国破,夏王率兵亲攻,晋王于城楼之上自刎而死,她撕心裂肺。她三十一,身边人一个一个离开,却忘不了他,而面对生死抉择,他却毅然选择了另一个女人,她心嘶痛,背后悬崖边,她毫不犹豫跳下…
  • 魏圣

    魏圣

    你们看到的历史是真的历史吗这里让我带你体验玄幻一般的历史
  • 绝色金瞳

    绝色金瞳

    15年前叶云帆家破人亡,被父亲挚友收养,练就一身武艺,习得金瞳之术,返回都市只为寻找十枚玉佩追寻真相,一路中各色妹子蜂拥而至,踏花而来顺便复仇也是极好的。
  • 你我的星空

    你我的星空

    一段开展仓促但却维持了三年之久的恋情在一个多星期前画上了句号,“我”沉浸在了悲伤中,万般无奈之下,“我”下定决心出家,打算去往香格里拉的松赞林寺做一个修行的喇嘛。一路上,我带着对上一段恋情的思念,途径几个地方,遇到了形形色色的过客,有可悲的人,可笑的人,可爱的人,最后我跟着寻找失踪男友的豪迈女子“V”和流浪歌手“阿呆”终于到达了松赞林寺。
  • 轮椅少女:恶魔王子太腹黑

    轮椅少女:恶魔王子太腹黑

    他如何都想不到,有一天他会被绑着送上飞机,他更没想到,回国后第一天就遇到这个“小白痴”,连票子是什么都不懂,他最想不到的是,“小白痴”还住进了他的家,跟他同吃同住同一个校园,每天把他气得火冒三丈。从此,男子整天想着如何逮她,“揍”她,欺负够本再一脚踹开她,目标是将她轰出家门。一天,女子终于遂了他心愿,道了句再也不见,毫无留恋地转身离开。男子看着她离去的背影,苦涩一笑,挽留的话,却一句也说不出口。自她离开后,男子仍像过去一样,整天想着如何逮她,宠她,补偿够本再一把捞起她,目标是将她娶回家门。
  • 大龙王

    大龙王

    现代生物学家进行杂交试验的时候被动穿越,成为了龙宫杂种,看他如何逆修龙脉,颠覆龙权,执掌龙宫,斗泼猴,打哪吒……洗刷多年龙耻,笑傲天地间!
  • 文韬武略(孙子兵法今用)

    文韬武略(孙子兵法今用)

    本书对人类博弈法则的最经典浓缩著作《孙子兵法》进行介绍,以其“博弈”为着重点,用现代企业和个人的实战案例来揭示孙子兵法的作战原则与作战方法。
  • 超自然调查局

    超自然调查局

    你代表的是富可敌国的财力,他代表的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权利。在我看来都是撒尿和沙过家家,太小儿科了。我代表的可是天道啊,难道不值得我臭屁吗?!当一个穷困潦倒的警校退学生,遇上了千年之前结拜的神仙,糊里糊涂进了一个以天道为依托的神秘机构。都市之中,就展开了一段人与仙埋头赚“钱”,顺手再捎带几个红颜的奇妙故事……---------------------------书友群106984629,欢迎大家。趣味加轻松,我们的口号是YD无极限,比比谁更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