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92300000029

第29章 卷六(2)

【原文】

《诗》云:“黄鸟于飞,集于灌木。”《传》云:“灌木,丛木也。”此乃《尔雅》之文,故李巡注曰:“木丛生曰灌。”《尔雅》末章又云:“木族生为灌。”族亦丛聚也。

【译文】

《诗经》中说:“黄鸟于飞,集于灌木。”《毛传》里说:“灌木就是丛木。”这是《尔雅》的解释,所以李巡注《尔雅》时指出:“树木丛生就叫作灌。”《尔雅》最后一句又说:“木族生为灌。”族,也是丛聚之意。

【原文】

所以江南《诗》古本皆为“丛聚”之“丛”,而古“丛”字似“字,近世儒生,因改为”,解云:“木之高长者。”案:众家《尔雅》及解《诗》无言此者,唯周续之《毛诗注》,音为徂会反,刘昌宗《诗注》,音为在公反,又祖会反:皆为穿凿,失《尔雅》训也。

【译文】

因此,江南《诗经》的古本均写为“丛聚”的“丛”,而古“丛”字字形像“字,近代的儒生因而把”丛“字改为”字,并加以解释:“树木丛中长得高大的。”据考证,各家《尔雅》及注释《诗经》的人都没有解释成这样的,只有周续之的《毛诗注》,为它注音为徂会反,刘昌宗的《诗注》注音为在公反,又读音为祖会反:这些都是牵强附会的,与《尔雅》的训释相背离。

【原文】

“也”是语已及助句之辞,文籍备有之矣。河北经传,悉略此字,其间字有不可得无者,至如“伯也执殳”,“于旅也语”,“回也屡空”,“风,风也,教也”,及《诗传》云:“不戢,戢也;不傩,傩也。”“不多,多也。”如斯之类,傥削此文,颇成废阙。《诗》言:“青青子衿。”《传》曰:“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服。”

【译文】

“也”字是用在语句末尾做语气词或者用在句中做助词的,文章典籍常用这个字。北方的经书和传本中大都省略了这个字,而其中有的“也”字是不能省略的,比如像“伯也执殳”,“于旅也语”,“回也屡空”,“风,风也,教也”以及《毛诗传》说的:“不戢,戢也;不傩,傩也。”“不多,多也。”等等诸如此类的句子,一旦将“也”字省略,就成了废文缺文了。《诗·郑风·子衿》有“青青子衿”之句,《毛诗传》解释说:“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服。”

【原文】

按:古者,斜领下连于衿,故谓领为“衿”。孙炎、郭璞注《尔雅》,曹大家注《列女传》,并云:“衿,交领也。”邺下《诗》本,既无“也”字,群儒因谬说云:“青衿、青领,是衣两处之名,皆以青为饰。”用释“青青”二字,其失大矣!又有俗学,闻经传中时须“也”字,辄以意加之,每不得所,益成可笑。

【译文】

据考证:古时候,斜的领子下面连着衣襟,因此称领子为“衿”。孙炎、郭璞注解《尔雅》、曹大家注解《列女传》都说:“衿,交领也。”邺下的《诗经》传本,就没有“也”字,那些儒生就误认为“青衿,青领,是指衣服的两个不同部分的名称,这两处均是用青色来做装饰的。”对“青青”二字如此解释,真是大错特错。又有一些平庸的学子,听说《诗经》传注中常要补上“也”字,于是就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添补,但是却常常补充的不是地方,更是可笑。

【原文】

《易》有蜀才注,江南学士,遂不知是何人。王俭《四部目录》,不言姓名,题云:“王弼后人。”谢炅、夏侯该,并读数千卷书,皆疑是谯周;而《李蜀书》,一名《汉之书》,云:“姓范名长生,自称蜀才。”南方以晋家渡江后,北间传记,皆名为“伪书”,不贵省读,故不见也。

【译文】

《周易》有署名蜀才的注本,而江南的学士们竟然不知道蜀才是谁。王俭的《四部目录》中没有将此人的姓名说出来,只是标注为“王弼后人”。谢炅和夏侯该,都读过千万卷书,他们怀疑蜀才就是谯周;可是《李蜀书》,又名《汉之书》却说:“姓范,名叫长生,自称蜀才。”但南方把晋室渡江后所有北方传记都称为“伪书”,不注重仔细审读,所以就无法知道蜀才是谁了。

【原文】

《礼·王制》云:“裸股肱。”郑注云:“谓衣出其臂胫。”今书皆作“擐甲”之“擐”。国子博士萧该云:“擐,当做‘揎’,音‘宣’,擐是穿著之名,非出臂之义。”案《字林》,萧读是,徐爰音“患”,非也。

【译文】

《礼记·王制》说:“裸股肱。”郑玄注释说:“这是捋起衣露出臂和腿。”今天的书均写成“擐甲”的“擐”。国子博士萧该说:“擐,应该写作,揎,读作‘宣’,擐是穿着之意,而非露出手臂之意。”根据《字林》,萧该的读音是对的;但是徐爰读音为“患”,则是错误的。

【原文】

《汉书》:“田肎贺上。”江南本皆作“宵”字。沛国刘显,博览经籍,偏精班《汉》,梁代谓之“汉》圣”。显子臻,不坠家业。读班史,呼为“田肎”。梁元帝尝问之,答曰:“此无义可求,但臣家旧本,以雌黄改‘宵’为‘肎’。”元帝无以难之。吾至江北,见本为“肎”。

【译文】

《汉书》中有“田肎贺上。”江南版本均将“肎”写作“宵”。沛国人刘显,博览群书,尤其对班固的《汉书》精通,梁代时称他为“汉》圣”。刘显的儿子刘臻,承传家业。他在读班固的《汉书》时,读作“田肎”。梁元帝曾问其中的缘故,刘臻答道:“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可讲,只是由于我们家的旧本中,用雌黄将‘宵’字统改为了‘肎’。”元帝也没有根据对此加以诘难了。我到江北的时候,看到都写成“肎”。

【原文】

《汉书·王莽赞》云:“紫色蛙声,余分闺位。”盖谓非玄黄之色,不中律吕之音也。近有学士,名问甚高,遂云:“王莽非直鸢髆虎视,而复紫色蛙声。”亦为误矣。

【译文】

《汉书·王莽赞》中说:“紫色蛙声,余分闺位。”意指紫色不是玄黄正色,蛙声不合乐律正声。当今有位名望很高的学士,居然说:“王莽不但长着像老鹰一样的翅膀和像老虎一样的眼睛,而且他的脸色发紫,声音像蛙鸣。”这也实在是个大错误了。

【原文】

简“策”字,“竹”下施“朿”,末代隶书,似杞、宋之“宋”,亦有“竹”下遂为“夹”者,犹如“刺”字之傍应为“朿”,今亦作“夹”。徐仙民《春秋》、《礼音》,遂以“为正字,以”策“为音,殊为颠倒。《史记》又作”悉“字,误而为”述“作”妒“字,误而为”姤“裴、徐、邹皆以”悉“字音”述“以”妒“字音”姤“既尔,则亦可以”亥“为”豕“字音,以”帝“为”虎字音乎?

【译文】

简策的“策”字,是“竹”下面加“朿”,秦末代隶书把“策”写成像杞、宋的“宋”,也有的把“竹”下面写成“夹”字,就像“刺”的旁边本来是“朿”,现在也写作“夹”。徐仙民在《春秋》、《礼音》就将“作正字,将”策“作读音,实在是是非颠倒。《史记》错将”悉“字写为”述“错将”妒“字写为”姤“于是裴驷、徐广、邹诞生在对《史记》作注解时,都将”悉“字读作”述“把”妒“字读作”姤“照这样下去的话,是不是也可以把”亥“字读作”豕“把”帝“字读作”虎呢?

【原文】

张揖云:“虙,今伏羲氏也。”孟康《汉书·古文注》亦云:“虙,今伏。”而皇甫谧云:“伏羲或谓之宓羲。”按诸经史纬候,遂无“宓羲”之号。“虙”字从“虍”,“宓”字从“宀”,下俱为“必”,末世传写,遂误以“虙”为“宓”,而《帝王世纪》因误更立名耳。何以验之?

【译文】

张揖说:“虙,即为现在所说的伏羲氏。”孟康的《汉书·古文注》中也说:“虙,就是今天的伏。”而皇甫谧却说:“伏羲有时也叫做宓羲。”据各经史典籍来看,却没有发现“宓羲”的称谓。“虙”字从“虍”,“宓”字从“宀”,下面都是“必”字。后来人们在传抄誊写的过程中,便误把“虙”写成了“宓”,而《帝王世纪》中就因此而错误地另立名字。用什么作为凭证来验证这一点呢?

【原文】

孔子弟子虙子贱为单父宰,即虙羲之后,俗字亦为“宓”,或复加“山”。今兖州永昌郡城,旧单父地也,东门有子贱碑,汉世所立,乃曰:“济南伏生,即子贱之后。”是知“虙”之与“伏”,古来通字,误以为“宓”,较可知矣。

【译文】

孔子的弟子虙子贱曾出任单父的长官,他就是虙羲的后代,姓也被俗写成“宓”,或再加一个“山”。如今的兖州永昌郡城,就是以前的单父所在地,其东门有一块立于汉代时子贱碑,其中说到“济南的伏生,即是子贱的后代”。由此可见在古时候,“虙”与“伏”是通用的,后来误写作“宓”,这样看来就比较明了了。

【原文】

《太史公记》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此是删《战国策》耳。案:延笃《战国策音义》曰:“尸,鸡中之主。从,牛子。”然则,“口”当为“尸”,“后(繁体为後)”当为“从(繁体为從)”,俗写误也。

【译文】

《太史公记》说:“宁做鸡口,不做牛的肛门。”这是篡改《战国策》中的话。据考证,延笃的《战国策音义》说:“尸,是鸡群的头领。从,是牛犊。”如此看来,这里的“口”字应该是“尸”字,“后(繁体为後)”字应是“从(繁体为從)”字了,当今通行的写法都是错误的。

【原文】

应劭《风俗通》云:“太史公记》:‘高渐离变名易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有客击筑,伎痒,不能无出言。’”案:伎痒者,怀其伎而腹痒也。是以潘岳《射雉赋》亦云:“徒心烦而伎痒。”今《史记》并作“徘徊”,或作“彷徨不能无出言”,是为俗传写误耳。

【译文】

应劭的《风俗通义》中说:“太史公记》中载:‘高渐离改名换姓,替人作庸保,在宋子县秘密地劳作,时间一长,就感到苦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在击筑,心中就开始发痒,但又无法说出来。’”据考证:伎痒,是指因身怀技艺却没办法去展现而使得自己心里感到难受。所以,潘岳在《射雉赋》中也说:“白白地心烦伎痒。”今天的《史记》本子都写成“徘徊”,或“彷徨不能无出言”,这是人们传抄誊写的失误。

【原文】

太史公论英布曰:“祸之兴自爱姬,生于妒媚,以至灭国。”又《汉书·外戚传》亦云:“成结宠妾妒媚之诛。”此二“媚”并当作“媢”,媢亦妒也,义见《礼记》、《三苍》。且《五宗世家》亦云:“常山宪王后妒媢。”王充《论衡》云:“妒夫媢妇生,则忿怒斗讼。”益知“媢”是“妒”之别名。原英布之诛为意贲赫耳,不得言“媚”。

【译文】

太史公评价英布说:“灾祸因爱姬而起,因妒媚而生,以致国家沦亡。”另外,《汉书·外戚传》也说:“宠妾妒媚造成杀身之祸。”其中这里的两个“媚”字都应当写成“媢”字,媢的意思就是妒,其意思见于《礼记》、《三苍》。并且《五宗世家》也指出:“常山宪王的王后妒媢。”王充的《论衡》中说:“妒夫媢妇的出现,会产生愤怒斗讼。”这更表明“媢”是“妒”的另一种说法。考证英布被杀的原因,好像是怀疑贲赫,而不能说是“媚”。

【原文】

《史记·始皇本纪》:“二十八年,丞相隗林、丞相王绾等,议于海上。”诸本皆作“山林”之“林”。开皇二年五月,长安民掘得秦时铁称权,旁有铜涂镌铭二所。其一所曰:“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凡四十字。

【译文】

《史记·始皇本纪》记载:“二十八年,丞相隗林、丞相王绾等人,在东海之滨商议事情。”现存的各种抄本都写成了山林之“林”。隋朝开皇二年五月,长安百姓在掘地时挖出了秦时的铁秤砣,上有镀铜的镌刻铭文两则。其中一则说:“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歉疑者,皆明一之。”一共40个字。

【原文】

其一所曰:“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有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故刻左,使毋疑。”凡五十八字,一字磨灭,见有五十七字,了了分明。其书兼为古隶。余被敕写读之,与内史令李德林对,见此称权,今在官库;其“丞相状”字,乃为“状貌”之“状”,“爿”旁作“犬”;则知俗作“隗林”,非也,当为“隗状”耳。

【译文】

另一则说:“元年,制诏丞相李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有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故刻左,使毋疑。”一共58个字,其中有一个字因磨损而无法辨认,其余的57个字都很清楚。这些文字用的是古隶书。我奉皇帝诏令抄写、标点铭文,与内史令李德林一起核对,因此得以看到这个秤砣,它如今在官库里;其中“丞相状”的字迹,就是状貌的“状”,即“爿”旁加“犬”字;因此由此可知多数人写成“隗林”是错误的,而应该是“隗状”。

【原文】

《汉书》云:“中外禔福。”字当从“示”。禔,安也,音“匙匕”之“匙”,义见《苍》、《雅》、《方言》。河北学士皆云如此。而江南书本,多误从“手”,属文者对耦,并为“提挈”之意,恐为误也。

同类推荐
  • 思想课堂-语言笔记

    思想课堂-语言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中华圣贤经典——智

    中华圣贤经典——智

    中国古代圣贤是中华文明辽阔天幕中最闪亮最灿烂的星星,他们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深邃的思想智慧堪为万世师表,他们创作的一大批经典著作经久不衰,成为文化发展史上的不朽丰碑,供后人瞻仰和学习。由杨凤东、高卓献、毕红梅编著的《中华圣贤经典解读:智》一书摘取了以儒家学说为主的圣贤经典论著中最富影响和声名的关于“智”的章句,按照指导原则――人生态度――人际关系――工作方法――人身修养――自我追求这六个板块对其思想内涵进行了解释、挖掘和延伸,并辅以正反两方面的典故论证了其科学性和正确性。
  • 世界文化博览3

    世界文化博览3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少城轶事

    少城轶事

    本书介绍了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底蕴:街道、桥梁、河流、公馆、饭店、寺院、商铺、吊脚楼。甚至是一段老城墙。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俄罗斯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俄罗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热门推荐
  • 元心玉

    元心玉

    这坑也许要弃了。本书写得虽然不够好不够主流但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谢谢为我投票支持我的大家。我忙过这段日子会开个新书,书名暂定《许愿石》。本来《许愿石》是准备当作三部曲最后一部的,后来通过这些日子的学习发现也许只有这本设定剧情还能看。而且不硬凑为一个系列也许可以发挥更好些。作家助手上剩余设定好要发的章节我也懒得取消了,发完自然弃坑。谢谢大家的支持和教导啦。弃坑惭愧ing。。。_(:з」∠)_
  • 复活的传奇

    复活的传奇

    复活的传奇铸就一段新的传奇!(这是一本科幻中带着奇幻,奇幻中带着玄幻,玄幻中又带着魔幻,一本很灵异的小说。在你鼓起勇气翻开本书前请做好心理准备!)书友QQ群:157262743
  • 丹古天王

    丹古天王

    生死丹劫炼真身,三世丹心镇古今!在过去,炼气士的天下,他是最强丹仙,以凡人之身逆炼仙丹。在现在,属于丹师的时代,他是至丹道至尊,雄霸星空丹域。在未来,体术称雄的时代,他是无上丹神,以丹入体,修成最强真身
  • 武大随笔

    武大随笔

    我只是武大的一个很普通的学生,但是我心中却有诸多反思。投诸笔下,是对自己的警示,也是对众多和我一样的人的共勉!
  • 神魔之恋—天城篇

    神魔之恋—天城篇

    “就算全世界不同意我们在一起,我也不会在意,我会冲破世俗的枷锁,只愿与你在一起。”“不,梦儿,对不起,我不能这么自私,天城不能没有我,对不起,梦儿。”自从夏晟骁与梦儿分手后,天城每隔几天就会出现命案。出于无奈,只好求救于居住在研兮山的封家,封家家主想让命香瑞雪历练,就把这件事交给香瑞雪处理。
  • 阴,阳师

    阴,阳师

    她五岁被所有亲人抛弃,只因为她的绝阴体质使她气质半鬼半人,被一位除妖师收养。十五岁,青春的她第一次步入校园,第一次看见这么多人类。那么,当罕见的阴师,遇见罕见的阳师,又会发生什么?变回本貌的她,是人,亦是鬼?什么时候,冰冷的心渐渐融化,从未有过的笑容不自觉浮现。人们都说上帝看着一切,掌握一切。命运?抱歉,我只信自己!第一世未完成的结局,这一世继续演变。
  • 创世生涂

    创世生涂

    假如有一天时间末日来临,神问你想要一个怎样的世界,你会怎样回答?答案是我想要一个游戏世界!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饮食文化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饮食文化

    本书从饮食探源、饮食思想、饮食礼仪、饮食器具、饮食流派、饮食典故、饮食典籍等方面出发,从各个角度呈现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全貌。
  • 大宋英侠全传

    大宋英侠全传

    《大宋英侠全传》是一部集武侠、爱情、历史、战争、奇幻、神话、穿越于一体,长达二百七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书中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情节引人入胜,悬念迭起,惊心动魄。本书以历史为背景,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一群大宋少年英侠,他们以武正道,匡扶江湖正义;以武救国,收复大宋江山的英雄事迹,感人至深,敬佩不已,乃是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体现,能够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奋图强,勇往直前。上部主要描述了梁山好汉卢俊义、燕青、林冲、武松、杨志、时迁、凌振、扈三娘、仇琼英、孙立,以及他们的儿女,展开了与蔡京、高俅、栾廷玉、扈成、方杰、方金芝之间的恩怨情仇的斗争,高潮迭起,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令人荡气回肠。下部主要展现了梁山好汉、江湖豪杰、岳飞、韩世忠、梁红玉、杨再兴、岳云、牛皋、王重阳、林朝英、乔峰、段誉、虚竹,与金兀术、丁春秋、全冠清、游坦之所率领的金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战争激烈,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惊天动地。同时演绎了白素贞和小青抗金救国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
  • 无法逃脱的命运

    无法逃脱的命运

    萧亦心,你要怎么样?你可不可以看清楚你到底要干什么??她,萧亦心。如一张白纸,她高傲。命运仿佛厌恶了这3人这样的组合,他,在遇到萧亦心之前,他如此满意自己,遇到她后,他慢慢一点点脱离他的人生轨迹,他把自己搞的如此不堪,他们的命运仿佛在无休止的纠缠,好像把你弄哭后在给你一块糖果,他们有苦有甜。在最高处把你重重的摔下,命运在无休止的转动3人的命运也在无休止的折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