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61200000032

第32章 作家超常意识的内在心理结构

常常有作家在叹息,持久的耐心的观察往往不能有所发现。过去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大多是从作家是否深入到生活底层上着眼的,结果还是有说不清之虞。实际上,从艺术感觉的角度上说,这是观察活动中的常态意识对感觉器官的凝固。“常态”的现成观念抑制了许多新鲜的刺激,使现成的观察成果流于僵化。朱光潜曾经指出了常态意识对于观察力的抑制作用:

一般事物对于我们都有一种“常态”,所谓“常态”就是糖是甜的,屋子是居住的,女人是生孩子的之类的意义,都是在实用经验中积累的。这种“常态”完全占住我们的意识,我们对于“常态”以外的形象便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经验日益丰富,视野也就日益窄隘。所以有人说,我们对于某种事物见的次数愈多,所见到的也就愈少。按照皮亚杰的学说,任何外在刺激要引起人的神经反应,必须与大脑中已有的“图式”(或称“格局”)发生同化作用,外来刺激如果不能被相应的内在“图式”所同化,人就不能作出相应的反应。在艺术观察活动中,当作家的大脑里具备着构成形象的“图式”(或者在心理上具备着某种美感经验)时,外界信息刺激便被同化了。但是,作家的内在“图式”如果形成了一种“常态”的现成观念,就像一看到瓜果就想到它是可以摘来吃的,一看到瀑布就想到可以利用它来发电一样,那么,它与外界信息刺激发生的同化就容易凝固,作家的艺术观察就显得平庸,缺乏创造力。这正是皮亚杰曾经强调过的同化作用的消极性所造成的。因此,要使作家的艺术观察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必须随时对作家的内在“图式”进行调节。

较之理论家的思维,作家的思维具有特殊的灵活性。由于对生活现象的完整感知,使作家的内在“图式”能够发生敏锐的调节,从而克服了对于“常态”观念信息的钝化反应。从这个定义上说,作家的内在“图式”就不仅仅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单纯接受外界信息的框架,相反,它是一种动态结构。这种动态结构使得作家具有极易于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客观对象上的心理素质,也就是具有“移情作用”特点的心理素质。波德莱尔对这种心理素质作了这样的描述:

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外物,便浑忘自己存在,不久你就和外物混成一体了。你注视一棵身材停匀的树在微风中荡漾摇曳,不过顷刻,在诗人心中只是一个很自然的比喻,在你心中就变成一件事实:你开始把你的情感欲望和哀愁一齐假借给树,它的荡漾摇曳也就变成你的荡漾摇曳,你自己也就变成一棵树了。同理,你看到在蔚蓝天空中回旋的飞鸟,你觉得它表现“超凡脱俗”一个终古不磨的希望,你自己也就变成了一个飞鸟了。这其实是人人都晓得的道理。移情作用的特点使物我之间本来很清楚的界限消失了,从而使作家进入物我同一的境界。这是作为一个作家的特殊的也是最基本的心理素质,用皮亚杰的学说来表述就是,作家主体及其机体必须具备反应形象性刺激的能力,即具有把作家自己的性状和形态赋予客观对象的能力,它能够使一棵树、一片云、一个飞鸟在作家心目中都有人的特殊灵气。很明显,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景象都可能为作家的发达的“艺术细胞”所凝聚,从而返身成为这种“艺术细胞”的寄托。

作家的艺术观察实践告诉我们,作家的感觉世界,往往是各种感官有意无意地接触和了解无数现象之后所形成的印象综合体,所以,外在现实在作家的认识范围中往往既丰富生动而又凌乱地显现着。如何使这一系列零散的现象从原始的混沌中解脱出来而散发出某种意味,这并不首先取决于作家对这一系列零散的现象采取何种的分解剔析方式,而首先取决于作家是否具有超越现象素材的信息刺激的心理素质,取决于作家的观念(超越意识)。因此,在艺术观察过程中,迅速建立起一种能够对某些生活现象作出不同层面的感受和不同方向的思索的内在心理结构,是作家萌发对于生活的超越意识的一个基本前提,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在心理结构呢?爱伦堡的一段话值得我们注意:

一个作家只要长于观察,就能出色地描写主人公的外表和他们的行为,表现日常生活的风尚,但为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了解释他们的行为,就还需要某种别的东西。为了使一切再现于新的形式,只有才能和想象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内心的经验,因为自己的经验(这种经验不言而喻是作家所意识到的),乃是了解别人的钥匙。屠格涅夫谈到歌德的才能时说,歌德不仅有“不断观察的才能”,而且有“非常发达的内省的才能”。按我的理解,“内省的才能”就是作家的“内心的经验”。对于作家的内在心理结构来说,这种“内心的经验”比之“移情作用”特点更具宽泛性。“移情作用”作为作家的一种特殊同化能力,它通过把作家的感情主动外化于外在物象,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作家“艺术细胞”发达的表现。然而,从一个更为广泛的艺术功能的意义来看,文学艺术意味着人们以审美方式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理解和把握,它要求作家对于现实世界的了解和感受必须超出日常经验的范围而达到更深的体察。显然,这种更深的体察并不仅仅表现在作家对于外在物象的“移情作用”上,而着重表现在能否以一种深潜的“内心的经验”对外在世界投下自己的解释,从而在一方面说明世界对于人类的意义。当然,这个意义对于作家来说已经不是一种抽象的观念,而是人与世界的相互交流所呈现的一种由形象体系产生出来的美学价值。从这层意义上说,作家无论采取何种的对于外在世界的观照方式,都必须能够超越“移情作用”,以深潜的“内心的经验”的方式显示出人与世界的相互交流的意义。戴晴的《雪球》,十分圆熟地、细致入微地把一只大白猫写得活灵活现,在对猫际关系、猫人关系的描写中,寄托着作家对于人际关系——包括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的观察和感受。王蒙认为,这是“在明明无法贴近的描写对象上采取了”钻到肚皮里去写的超贴近的办法,但如果把他的《风筝飘带》里的主人公也改换成猫,那将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题材,因而有两种不同的观照方式和描写方式。

单纯的“移情作用”与深潜的“内心的经验”的区别就表现在这里:尽管,人们可以对一块石头赋予种种的情感,但是,人们却往往对于一个人的内心比对于这一块石头更有兴趣,这当然没有别的原因,而完全由于人与世界的相互交流的意义更能在一个人的内心上显示出来。如果戴晴仅仅在那只大白猫身上赋予人的各种特殊灵气,而不作任何对于生活奥秘的特殊洞察的心理寄托,这只猫就是再活灵活现也只能是一只活灵活现的猫而已,而无法使人感悟到人与世界的相互交流的意义。

因此,在艺术观察活动中,作家的超常意识首先是作家内在心理结构的超越,即超越一般的“移情作用”的常态形式,达到深潜的“内心的经验”。超越是一种自由,同时也是一个难题。既然作家的内在心理结构将制约他的感觉活动,那么,作家就不能不对他的“内心”进行一番审视,也就是对于他的“内心经验”的能力作出估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爱伦堡所说的,使自己的“内心的经验”成为了解别人的钥匙。然而,实际的情形却往往如马赫指出过的:“人对自己的认识很不清楚”。他为此举了这样的例子来说明:

我年轻时,有一回在街上瞥见一个人的脸的侧面,我觉得它很难看,很讨厌。过了一会儿,我发现自己经过一家镜店,从两面相互倾斜的镜子里所看到的脸正是我自己的脸,这时我大为惊遽自失。另一回,我乘了一夜累人的火车之后,很疲劳了,上公共汽车时,正碰见一个人从对面上车。我心里想:“刚来上车的是个多么破落褴褛的教书匠!”原来他正是我自己,因为对面有一面大镜子。从心理学上说,这是大脑动力定型在作怪。它使人在思维上产生一种“定势效应”,对自己的认识往往用已有的、长期不自觉地无意识地保持下来的习惯来衡量,来构成自我的基础。对于作家来说,对自身认识的模糊将影响到他在观察活动中的内部注意,也就是说,将影响到他自身的感情体验、往事回忆和自己的思想活动。因为作家自身的感情体验、往事回忆和自己的思想活动同一个特殊物体(身体)联结成具有相对恒久性的复合体,按照马赫在《感觉的分析》一书中说的,“这个复合体被称为自我”。因此,作家要使他自身的感情体验,往事回忆和自己的思想活动成为一种具有高度挖掘力的内部感觉,关键在于作家对自我的认识必须是清醒的,并且必须随时克服那些可能导致内在体验的麻木性和失去新鲜感的心理习惯。福楼拜曾经提醒过莫泊桑:“人们用眼观看事物的时候,只习惯于回忆起前人对这事物的想法。”这样的观察习惯,显然是有损于作家内在体验(内部感觉)的丰富性和新鲜感的。关于这一点,普鲁斯特在谈到那种“成了某种心理法则的代言人”的作家的观察习惯时,说了这么一段话:

他只回忆具有普遍性的事物。通过某些言行举止的特点,例如讲话,表情,或耸肩膀,即使这些只是幼年时看到的,别人的生活就留在他的心底里了,而往后当他开始写作的时候,这种生活就会帮助重现生活实际,很可能就是靠看那种许多人共有的耸肩动作。这种动作完全符合于生活真实,就像出自于解剖学家的观察。但是作家把一个人的头接在另一个人肩膀上,所表现的却是一种心理事实,尽管两者都只曾在一瞬间映入他的眼帘。过分地追求具有普遍性的事物的共有动作,很可能使作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事实流于常态性,从而失去了独特的新鲜感。这是由于作家的“内心的经验”被常态的外部现象所淹没,自我观察降到了无意识领域中去而致成的。因此,对于作家主体来说,他在艺术观察中所具有的内在心理结构要能够形成一种深潜的“内心的经验”,至少必须具备托尔斯泰那样的自我观察能力,这种自我观察能力被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为“心灵的辩证法”:

托尔斯泰伯爵却注重一些感情和思想如何从另一些感情和思想演变而来,他津津有味地观察:一种从特定境遇或印象中直接产生的感情,凭着回忆作用和出于想象的联想力,如何转化为另一些感情,又如何回到原先的起点,而且随着回忆线索的反复更迭,游移不定。同时他又饶有趣味地审视:一种由原始感觉产生的思想,如何引起另一些思想,而联想翩翩,把幻想与真实感觉,未来憧憬与现实反映都融为一体。在车尔尼雪夫斯基看来,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的才能不仅仅出自天性,更为重要的是出自他的“自我深省和不倦地观察自己的努力”。因此,车尔尼雪夫斯基要求作家必须“去研究只有在我们自身的意识中才能观察到的内心生活活动最隐秘的规律”,他指出,“谁不以自身为对象来研究人,谁就永远不会获得关于人的深邃的知识”。显然,对于自我内心的有意注意,特别是在观察过程中对自己内在体验高度集中的审视,这些都是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作家所应有的艺术张力。它将有力地激活和扩张作家相应的经验,使之从对外在现实的常态感觉独立出来而成为一种具有超常意义的整体知觉。

作家内在心理结构以深潜的“内心的经验”标示出它的超常意识,这对于作家主体在艺术观察过程中尽量避免常态感觉的抑制,无疑是一种主体的内在自由意识。然而,外在现实生活的斑斓色彩一旦闯入作家的感觉世界,作家就不仅仅停留在古希腊哲人所谓的“认识你自己”的位置上,他必须在对于自身的确证中走出来,对矗立在他面前的外部世界迅速作出积极的、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感觉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观察中作家的超常意识既是主体心理结构的更新,又是对于客体现象的独特感觉和把握。这两个方面,是必须联系在一起的。

同类推荐
  • 吃酒!吃酒!

    吃酒!吃酒!

    本书精选70位中国现当代作家、学人谈论饮食文化的散文、随笔一百多篇。在这本书里,我们跟随着梁实秋、周作人、丰子恺、叶圣陶、汪曾祺的笔触,享受一场美食的盛宴,领略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书中众多名家笔下的吃喝“名品”,让人垂涎欲滴;品味出的意境和情趣,让人思绪万千。这种把名贵菜肴和家常便饭的做法与食法融为一体的文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广大读者不仅可以在阅读中品味文化,也领略到了食客在吃喝中的才艺和风采。
  • 鸿飞集

    鸿飞集

    本书主要内容为:第1章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和裴步高同时走进大学校门。在那个高雅圣洁又朴实无华,学风浓郁而鸟语花香的田园式的校园里,共同度过了平常而特殊的五个年头。
  • 在新疆

    在新疆

    本书是刘亮程的最新散文集,是其散文集大成之作,荣获《中华读书报》2012年度十大好书,被誉为《一个人的村庄》的姐妹篇。作者十年漫游新疆,将视野从村庄生活扩展到城镇乃至新疆南北各地,用深情的文字将更广阔、更质朴、更柔情的生活挽留于这部新疆之书。全书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极具现实震撼力,被认为是新疆历史、现实与梦幻交融的结合体。
  • 不奴隶,毋宁死?

    不奴隶,毋宁死?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书里第一回就说了,实际版本也是如此,脂评本、戚本、列(宁格勒)藏本都叫《石头记》。本书第一回里还提到另外的书名:《情僧录》和《金陵十二钗》。虽有此名,却未见这样的版本。用得最广泛的还是《红楼梦》的书名,所有外文译本都是用这个名称,最多翻译时加个介词,使之类似梦在红楼或红楼之梦。还有一个名字被坊间采用过:《金玉缘》。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马克·吐温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马克·吐温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热门推荐
  • 懵懂邂逅,而你又在何处

    懵懂邂逅,而你又在何处

    这是青春懵懂时发生的事,爱情,是否所有人都觉得是圆满的呢?……
  • 青春在前方

    青春在前方

    当吴明和木桥中学相遇之时,他们将会如何演绎三年的高中生涯?吴明在木桥中学读书时,他在寻找什么,失去什么;期望什么,失望什么;成功什么,失败什么;谁是良师益友,谁是孤朋狗友;谁善,谁恶;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与恶是否泾渭分明,还是相互渗透?
  • 幻世IllusoryEpoch

    幻世IllusoryEpoch

    虚幻的是世界,荒芜的是人心。这,究竟是末世,还是幻世?
  • 鲁克大陆之行

    鲁克大陆之行

    没有人应该爱你,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应该帮你,除了你自己……陆霖曦,我的名字。十四年,作为人类而活,一场火灾,一次觉醒,一次新的旅程……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我还是我吗?我不知道。为人冷漠,是外人给我的一致评价,可我只是,不想受伤,仅此而已……天山雪莲,火脉麒麟,踏破万处,只为寻得曾经的踪迹……本以为,只有我一人,但幸好还有你们何时不幸,遭此巨变何时有幸,路遇彼此不论今后如何,愿我们永存于此
  • A Man of Business

    A Man of Busines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野狼沟传奇

    野狼沟传奇

    这部小说由五个故事组成:《黑瞎子沟传奇》、《豹子沟传奇》、《野狼沟传奇》、《兴安野猪王》以及《虎峰山传奇》。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的英雄事迹,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 天外妃仙

    天外妃仙

    叶黯雪,L.E的首席设计师,在国外留学多年,曾获CFDA大奖。所设计的服装多次在世界四大时装周上发布。而叶黯雪本人也是一个美貌与才华并存的人才。高冷的气质以及略带傲娇的性格让她在设计师这个圈子里顺风顺水。一次意外车祸,使她穿越到了禹国洙州城丝绸庄夜家的二小姐身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鲜婚厚爱,狼少宠婚成瘾

    鲜婚厚爱,狼少宠婚成瘾

    极致奢华的婚礼只是一桩交易,所以一切纠缠和背叛,外界讥讽和嘲笑,她都当看不见。只是契约到期的那天,她干净利落地毅然转身,潇洒离去。而那个清冷阴鸷的男人却拿冰冷的枪口对准她的心脏:鹰眼微微眯起,帝国集团总裁陆墨铭——邯城主宰一切的王者,正居高临下的望着她。“墨浅浅,你以为你还有机会逃吗?
  • 公会猎手

    公会猎手

    菜鸟企业家西住遥表示自己的师傅很厉害。不仅是带着一对双子资产,以白金卡持有人的身份稳居远东金融街的总资产首席,而且现实生活中玩得来电脑、下得了厨房,表能替班侍应,里能运筹帷幄。只可惜人无完人——又宅又懒早已是大众共识尚且不提,热衷压榨徒弟也不过是小事一桩,更重要的就是太、贪、钱!小遥:烈……你身为远东金融街总资产值顺位第一的人,能不能不要那么贪钱呢?烈:能啊……当我真正升级到黑卡的时候。小遥:为什么你就这么执着黑卡呢!?烈:这是你无权限读取的商业秘密——对了,你的学费和房租是时间要交了,拿来。小遥:……恶魔!*大背景是动画《C》(金钱掌控)
  • 财妻逼人:缠上薄情CEO

    财妻逼人:缠上薄情CEO

    当多年所痴迷的男人,出现在她的面前,为诱捕其心,她开始步步为营……“你是花痴吗?”被她笑眯眯的眼神注视得不自然,他开口讽刺。当她身份揭开之时,他面对公司的危机,不得不对她改变态度。“你是想我帮你?”她狡猾一笑。“要是你能帮我当然是最好不过的。”听到他的回答,她心里乐翻了天。“那你要答应我一件事。”等待猎物上钩。“我答应。”“成交。”她婉转一笑.。一个月期限,她以商业女之才助他公司度过危机,开始收网!“你要我做什么?”面对她的才能,他不得不服。“恩.....做我男朋友一个月。”她大胆拉着他的手臂笑着说道,这场诱捕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