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6400000020

第20章 肺火 (1)

民间育儿讲究“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很符合中医理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开窍于皮毛”,这两句话可以解释很多看起来毫不相干的现象 :一个病人吃了感冒清热冲剂,意外发现,多年的便秘固疾就此痊愈了。一个生活讲究的公关女经理,因为皮肤搔痒去医院检查,各科转下来之后都没发现异常,最后的胸透结果,竟是肺癌晚期。这两个例子分别印证了肺和大肠、肺和皮毛的关系——前者是因为感冒药可以宣肺气,肺气宣则大便通;后者则触目惊心地提示了甚至被医生忽略的肺与皮肤的关系……

所以,要想不上肺火,从自身做起的最简洁办法就是保持大便通畅、胃肠轻松和皮肤的有效散热,这不过是“饥与寒”的学术性表达。而有足够科学原理支撑药物食物验方,可以帮助你去肺火——“上床萝卜,下床姜,绿豆鸡蛋黄汤”。

饱暖生肺火——不与帛绢夹厚温暖之服,恐妨阴气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盖下体主阴,得寒凉则阴易长,得温暖则阴暗消。是以下体不与帛绢夹厚温暖之服,恐妨阴气,实为确论。”

人的下半身是属于阴的,感受寒凉则增阴气,感受温暖则消耗阴气。所以,不应该穿丝棉之类保温效果太好的衣服,谨防对阴气的消耗,这是非常明确的。

1.“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古语说“饱暖思淫欲”,人解决了基础生存如吃饱穿暖之后就要想入非非了,如性欲,那毕竟不是生命之必需。对人体来说,过度的饱暖是要肇事的,至少要催生肺火。

这要从中医的五行学说说起。五行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具体到五脏是肝、心、脾、肺、肾。土能生金,属于土的脾胃是肺的基础,是肺之母。土如果有问题,会殃及金,若脾胃有火,肺也不能幸免,所谓“母病及子”。

老人带孩子都知道“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只要一摸孩子手心儿热了,就要知道是吃多了,积住了,有胃火,稍不注意就会转为肺火,这时的孩子最容易得气管炎、肺炎。

导致肺火的原因还有衣服穿得过多,特别是孩子。北京儿童医院每年都要接收很多“复感儿”——这些孩子患了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一般 12岁以下,每年上呼吸道感染要发生 5~ 7次,或下呼吸道感染发生 2~ 3次,有了这个频率才叫“复感儿”。究其根源是穿得太多,是捂出来的病。

朱丹溪在《慈幼论》里说,人 16岁以前,“惟阴长不足,肠胃尚脆而窄,养之之道不可不谨。童子不衣裘帛。裳,下体之服。帛,温软甚于布也。盖下体主阴,得寒凉则阴易长,得温暖则阴暗消。是以下体不与帛绢夹厚温暖之服,恐妨阴气”。就是说孩子穿得多会导致火大,消耗真阴。

穿衣和肺火之间的关系,就是中医说的肺和皮毛之间的密切联系,原话是“肺开窍于皮毛”。有时候,脸或后背、前胸的皮肤会长一种很小的粉刺,一般情况下是肺火而不是胃火导致的,只有清肺火才能彻底

治疗。北京中医院皮肤科的陈勇教授针对这类粉刺有个偏方:用芹菜和梨榨汁,在春天干燥时多喝,能减少粉刺冒头。梨和芹菜都是能入肺经清肺火的,还有补阴的作用,阴足了,火自然会降下去。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纾难接诊过一个女金领,年轻而漂亮,说她突然间觉得后背皮肤发痒得厉害,查遍了皮肤科、免疫科都没问题,后做了全身体检拍 X光片才发现肺里有阴影,居然是肺癌,且已经是中晚期了!正合乎中医“肺主皮毛,开窍于皮毛”的概念。皮肤是有呼吸和散热功能的,衣服穿得过多或房间温度过高,皮肤的呼吸、散热功能肯定受阻,热出不去,郁在里面就成了肺火。有肺火时是最容易感冒的,一般比没有肺火的感冒要重,要复杂。因为人着凉时,毛孔是紧缩关闭的,中医说法就是“表气被束缚”,内里的火散不出去,

感冒也就更重一层。

2.城里人感冒多属“寒包火”清·程国彭《医学心悟》:“其人素有郁热,而风寒束之,热在内而寒在外,谚云‘寒包火’也。”人如果平素内里就有热,再感受风寒,热在内寒在外,就形成了民谚所说的“寒包火”状态。

现代人的感冒多属“寒包火”型的——就是外边受了寒,身体里面173却有火。却有火。

人上火和自然界的火有共同特点,都是燃烧,都会有发红发热的现象。如果有鼻涕和痰,颜色一般都是黄色的,严重时清晨咳出的痰可能是棕红色的,这就是肺火的特点。很多人因此而担心是肺癌的吐血。

其实,真是因为咳血而发现的肺癌并不多,特别是女性,又不抽烟,她们如果得肺癌一般容易是腺癌;而腺癌往往长在肺的周边,不靠近气管、血管,所以首发症状一般不是咳血,甚至会是和肺癌挨不上边的症状,如前面说的皮肤瘙痒、关节疼、嗓子哑、失声等。因为肺癌在形成能通过 X光检查发现的肿块前,已经在血液里分泌了异常物质,这些物质随血液流到身体其他部位,就产生了和肺癌初看起来毫无关系的“肺外症状”。正是这个原因,女性得肺癌更容易被误诊,被发现时往往都是中晚期。

这种令人疑惑的棕红色分泌液,是人经过一夜的肺火烧灼之后,肺内、咽喉部分的分泌液被浓缩的结果。

属于“寒包火”类型的感冒症状是发烧,全身皮肤发紧,汗很少,这是表寒;同时还有大便干、嗓子疼、呼吸时觉得自己的呼吸道是热的、痰和鼻涕发黄发红、舌头质地也很红、总觉得口渴咽干等症状,这是内里有火。治疗“寒包火”比单纯的着凉复杂,不清火,感冒就很难治好。

如果吃中成药,一般要用感冒清热冲剂或者通宣理肺丸,使身体微微发点汗,借以发散包在体表的寒气,用中医的话就是在“解表”。同时必须配合黄连上清丸或双黄连口服液之类,清内里的火热有时候要缓泻一下,才能内外兼顾。

这种年年都见的“寒包火”感冒趋势,说明肺火盛已经是城市人群难以避免的常态了,和屋子取暖设备过好、食物过分精良有很大关系。

肺与大肠相表里——泻肚等于清肺火

大肠的传导功能,有赖于肺气的肃降。肺气下降,大肠才能传递糟粕,大便得以通畅。二者在人体十二经脉和脏腑表里的互相联系上极为密切。

1.感冒清热冲剂治好了顽固性便秘唐宗海《医经精义》:“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大肠的传导功能是要依靠和它相表里的肺,肺气能下达,大肠才能传导正常。

有个朋友是顽固性便秘,用过很多通便的药,都无效,后来有一次感冒了,吃感冒清热冲剂,发现那几天大便竟是从没有过的顺畅,从此感冒药成了她常用的通便药。这种奇特的疗效再次证明中医“肺和大肠相表里”理论的正确——只有保持肺气的宣畅,大肠传导糟粕的功能才能顺畅。对此,中医还有个很形象的比喻,叫“提壶揭盖”。

茶壶里的水如果是满的,只要盖子盖得严,水就很难从壶嘴倒出来,只有揭开了盖子,水流才能畅快。感冒清热冲剂里的荆芥和杏仁都是能宣散肺气的,等于是在揭开肺和大肠形成的容器盖子,糟粕自然就排泄出去了。因此,无论是因为气管炎、肺炎还是流感引起的发烧,只要大便不通畅,即便是烧退下来了,过一会儿体温还会再升上去。要想让肺火出去,必须保持大便通畅,因为大肠是肺火的排泄通道。大便不通的人容易长粉刺、痤疮,也是肺火出不去而壅滞在上的结果。

如果是因为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烧,患者本身体质不很差,可以用缓泻的药泻泻肚,病就好得快。其实,泻药用好了,能起到补药起不到的效果。

2.两天三次大便最健康张从正《儒门事亲》:“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揽而留之何也?唯脉脱下虚、无邪无积之人,始可议补。其余有邪积之人而议补者,皆鲧湮洪水之徒也。”

疾病并非人体素有的,或从外而入,或由内而生,都是邪气导致的。邪气侵犯到身体,需要快速地攻下去,凭什么把它留在体内?只有脉象已经出现虚脱而且没有外邪和积滞的,才可以考虑到补益。其他有邪气积滞的人考虑补养,都是类似鲧以堵来治洪水的办法。

金元时期中医四大名家之一的张从正开创了用泻药治病的先河。张从正从医时社会上流行温补。当时的人“闻攻则不悦,闻补则乐之”,医生便投众所好,即便遇到有积滞的、原就有内热的人,也想方设法地补,于是很多人补出病,补出火来。

在这个背景下,脾气张扬豪放的张从正提出了“以攻为补”,就是通过让病人出汗、呕吐、泻肚三个猛法去火,去除体内污垢,真是所谓“医如其人”了。

医书上对张从正的评价是“为人放诞,无端仪”。“无端仪”就是不守规矩、桀骜不驯的意思。他的治病理论很像他的个性,敢下手,讲究“以攻为守”、“邪去而内安”。他认为,只要把“非素有之邪”去了,人的正气就恢复了,吃具备杀伤力的泻药与吃善意可拘的补药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张从正因医术高明,泻药用出了名堂,曾被召入太医院做御医。但他“无端仪”的个性受不了那里的规矩,不久就辞职回家,接着按他“君子贵流不贵滞”的准则开泻药去了。他对泻药的使用方法,非常适合饮食越来越精良、被饱暖涣散了生命力的现代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何裕民教授是科技部“十一五”国家重点支撑项目“亚健康”课题的第一负责人。他提出,过去人们一天一次大便最正常,但现在的生活背景、饮食条件下,以两天三次最好,使胃肠保持轻松的,不是揣得满满的,包括肺火在内的后患也就少了。“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要想长寿,腹中常清”都是这个意思。

具体到缓泄,现在有个纯大黄制剂,叫“新清宁”,还有两种成药,“麻仁润肠丸”、“麻仁滋脾丸”,可以在呼吸道感染时配合使用,以保持大便通畅为度。

3.常用感冒药怎么分寒热肺火容易在两个季节出现,一个是春天,一个是秋天。

中医理论认为“肺为娇脏”,因为娇,所以最容易被外邪感染,春瘟首先影响的就是肺,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嗓子疼、扁桃体发炎,之后是咳嗽、气管炎、肺炎,流感也容易在此时发生。中医一般按“春瘟”治疗,如果自己吃药,应该选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按西医说是抗病毒,按中医说是清热凉血。

还有一种吃得更加普遍,是感冒清热冲剂,和感冒退热冲剂只一字之差。需要提醒的是,感冒清热冲剂其实不能清热,它更应该叫“感冒去寒冲剂”。这是一个典型的名实不副的中成药。它的去火作用很小,而散寒的作用很大,如果你只是嗓子疼,又没有发冷或发烧,用它还真可能是用反了,因为药里面有发汗的荆芥,是性质偏温的疏散风寒的药,吃了会上火,嗓子会更疼。

感冒清热冲剂不能清肺火,却能使被风寒闭住的肺气宣散开来。冬天穿得少了,着凉了,或者夏天被空调吹着了,身上感到发紧、酸疼,

且没有一点汗,吃了感冒清热冲剂就能出身透汗。它是通过发汗使火散出去,并不能入里清热。还有一种柴胡冲剂,和感冒清热冲剂的作用是相仿的,退烧效果更明显。

同类推荐
  • 现代生活身心健康学习指南

    现代生活身心健康学习指南

    本书内容为:人生十二大要素,身心健康为乐,是坚持终生学习为恒等。
  • 杨力解读黄帝内经法时养生

    杨力解读黄帝内经法时养生

    本书上篇以十二时辰养生理论为基础,将人体十二经络、五脏六腑与十二时辰一一对应,提供了全天候身体健康调理法,还介绍了养生保健的最佳时间和方法;下篇结合二十四节气不同的气候特点,提出每年二十四节气中需要注意的养生要点和养生方法,再从天气变化、人体反应、养生原则、当令节气食补和药补方案、日常起居养生、经络调养等方面总结了该节气的养生方法。
  • 豆芽厨房:21天减肥计划

    豆芽厨房:21天减肥计划

    本书为大家提供了21天减肥计划的营养、美味、健康食谱,除了合理饮食外还为大家设计了每天的运动计划。
  • 心病还需心药医

    心病还需心药医

    本书告诉我们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养心”即是保持心理健康。当我们做到自知、自然、自律、自在、自重和自安,我们的心情就会愉快、精神会饱满、心态平和,身体也就自然健康无恙了。
  • 不生病的中老年生活

    不生病的中老年生活

    年纪大了,怎样让自己更健康的生活成为头等大事,很多中老年朋友为此伤透了脑筋。其实健康的生活,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中老年朋友只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就能达到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目的。全书分别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睡眠、心理等方面做了具体介绍,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怎样吃最健康,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运动,有没有不适合午睡的人等问题。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中老年人健康的知识,不妨打开这本书,走进中老年人的健康生活。
热门推荐
  • 天下大贼

    天下大贼

    不要一样的贼不一样的大贼
  • 边伯贤,我爱你

    边伯贤,我爱你

    女主【朴智贤】更着闺蜜来到韩国首尔,后来被星探看中,进入公司认识了exo。成为lovegirl一员后,以后会岔出怎么的火花呢?请期待。完结后会放番外哦!
  • 君谦

    君谦

    顺风顺水地成长。他,是命运的宠儿。被上苍所眷顾,也眷顾着世间苍生。哪怕终有一日,他不再被记起,他也不会后悔……
  • 封灵斗

    封灵斗

    奋斗,挣扎,成功。九九归一,封灵至尊。吾为天;吾为地;吾为法。君临天下,唯我独尊。以一人之力,战天下之群雄。打破空间的枷锁,尽其武道之极。一个少年的巅峰之路。
  • 非修道

    非修道

    天下已乱,非天命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也。一介无用书生,因为天运师的这句话,终于踏上了游学归家的道路,可等待他的,却并非帝王的争霸天下,而是江湖无尽的修道。在那里,有粉墨登场的各色人物,有繁如星河的武学典籍,有众彩纷纭的十八般武器,主人公江陵将在这里,追寻道门九子曾经的繁荣,掀开无尽玄幻的九道迷雾……
  • 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为了理想去奋斗

    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为了理想去奋斗

    走进如歌的生命,走过诗意的青春。曾几何时,我们叹息时光的飞逝,叹惋落日的凄美,却任凭美好从身边转瞬即逝。不是青春短暂、岁月苍白,而是我们不曾将它涂上丰富的色彩。何不于喧闹中体会宁静,于繁杂中感受简约,以平静的心情看待得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功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之大境界。
  • 血证论

    血证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陌路情断,缘分为何物

    陌路情断,缘分为何物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曾经的诺言你早已忘记,你说过要和我浪迹天涯,我知道你的身份不允许,我不奢求,你说过要娶我当你妻子,可是在成婚当天新娘不是我,你说要帮我报仇,结果我灭家仇人是你……这世道究竟还要我失去多少,才肯罢休。
  • 本是楚狂人

    本是楚狂人

    “我追了你三生三世,你躲了我三生三世。可你又怎知我等了你十世,轮回了千年。最终沦为你窗前的一枝彼岸,也无怨无悔,至少我曾经拥有过。”男女主千年虐恋,究竟是劫还是缘。
  • 无为尊者

    无为尊者

    三流大专毕业的废材,穿到玄幻世界,无一技之长亦无金手指,如何随波逐流,笑叹风云?遇到的第一个小麻烦就是,这尼玛鼻梁上这幅500度的高度近视眼镜如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