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18100000010

第10章 立世道德(1)

人类对待知识的态度,是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东西,而人类态度的高下优劣完全取决于做人的德行。因此生命的意义也许就在于建立美德而非单纯地掌握知识。

生命之道才是大智慧

【原文】

【2.12】子曰:“君子不器①。”

(《为政第二》)

【注释】

①器:指具有某种专门用途的东西,如车、船、兵器等。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为人处世应当有所贯通,不能像单纯的器物那样仅仅局限于自身。”

《论语》微言大义。孔子的话虽然仅四个字,却是字字珠玑。《论语》中的君子只是对人的一个基本定位,还不是为人的最高境界,但其中也是意味深长。这种含义对于现代人而言,更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

孔子认为君子为人处世应当顺应自然,见机而动。故而人不能偏执于自我、一成不变。否则他就会陷入闭塞不通的境地。许多自然生物就是由于不能顺应自然变化而逐渐灭绝了,恐龙就是一例——为争取生存空间最大化,恐龙在身躯与体格上追求最大和最强,强大的生存能力使其没有天敌,但因为数目庞大导致食物不足,它们庞大的躯体在气候遽变时使它们不能灵活迁徙以适应,把自己逼入了发展的死角。相反,老鼠却因为能够及时地适应各种环境而广泛生存下来。

孔子认为为人也要善于因时乘势,合乎宇宙自然的韵律变化,俗语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般单纯的器物往往只具有某种特定的性能,例如船在水中行走,车在陆地飞驰。如果它们各自局限于自己的现状,不作进一步发展变化的话,那么一旦离开它们适应的环境,车、船也就失去了它们的价值,这就是固执一偏的结果。正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孔子讲君子不器,要求人们不要像单纯的器物那样固执自身、不懂变通,而应该不断地顺势发展自己。

孟子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什么?就在于体察时变,不断进取,固有一“生”。安乐什么?就在于自满自足,故步自封,固有一“死”。一动一静,一生一死,此间真义正是《易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生气勃发的写照。就现实生活而言,一个人愈是将自己定格得早,愈是为这个世界抛弃得早,所以说因势进取是成人的重要因素。

除此以外,孔子讲君子不器还可以引出另一层含义,即为人不应该只像某种器物那样狭隘地保有某种特定功能,而应当具有一种贯通的理解包容精神,这样才能打通人我、物我的间隔,成为包容广大,有所作为的通达之人。

在现代社会中,专业化、个性化的倾向越发明显。人们往往习惯于从自身需要或自己从事的专业方向来思考问题、发表看法。这本来没什么不对,问题是如果仅仅固执于自己的见解,只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来评判事物,且固执己见、不通权变的话,那就会很自然地演变成为一种偏见,进而害人害己了。

所谓“不器”就是希望为人处世要善于从自我中,从专业化中超越出来、解脱出来,站在更高更远处对世界、对别人获得一个全景式的观照,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别人和外在更广阔的世界,避免由于自我狭隘的局限和短见而带来错误的言行和思想认识。

《庄子》一书中曾经讲过长寿和短命,大智慧和小聪明的差异问题,其道理也就在此。所谓不器的精神也可以体现为彼此的理解和相互包容。求知如此,做人亦如此。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知识专业化已成为一种潮流。在一定范围内,思想上的自我偏执已成为一种时尚。盲目自信和狭隘崇拜使人们彼此间筑起坚固的壁垒。从这个角度来说,越是所谓的专家越可能无知。因为他们往往被自己的专业知识所限制,而无法达到智能圆融的境地。

现代专业化发展的一个不良后果便是导致我们的生活很容易被切割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乃至最终可能有一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我们竟被关进一个个自我的或专业的牢笼中,不得而出。这样看来,君子不器的精神一方面体现了生生不息的生存之道,另一方面又体现出了宽博宏大的人格境界。它对于我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成为一个通达之人无疑是很重要的!

贫穷可以考验一个人的品质

【原文】

【15.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①。子路愠②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③穷,小人穷斯滥④矣。”

(《卫灵公第十五》)

【注释】

①兴:指病愈。②愠:指发怒。③固:指持志守道。④滥:指不守道义、胡作非为。

【译文】

孔子来到陈国,正赶上吴国攻打陈国。陈国因战乱不休,造成粮食匮乏,结果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的弟子由于饥饿而染病不起。于是子路颇有怨气地对孔子说:“君子求学,功名利禄自在其中。可为什么现在我们会陷入这样穷困潦倒的境地呢?”孔子回答说:“君子持志守道,虽处穷困之境,却能泰然处之,不失道义。小人则不然。一旦处于穷困之境,则胡作非为,无所不用其极。”

穷困是人生中可能碰到的一种境遇。人们常把它看做是生活中的灾难,其实未必如此,因为贫穷可以考验出一个人的品质。

细细想来,所谓穷困也是相对而言的。对于寻常百姓而言,穷困意味着一无所有。对于名家学者而言,穷困可能意味着文化思想上的没落贫乏、无所建树;对于政治投机者而言,穷困则可能意味着渺小无名或身败名裂;而对于经济巨头而言,穷困则是股票被死死套牢的那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感觉。由此来看,除了少数上天的宠儿以外,大多数人们总要不断经历着生命中这样或那样的穷困。不过由于个人的修养不同,面对穷困时的态度也不同。

孔子认为君子处世在于成仁,体现在行事上就是要行道合于义。这种道义在《易传》一书中有明确的表述,即:“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所以为人之道就在于“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也就是说,天下万物本为一体,具体体现为天道、地道,和人道。天道是日月星辰、风霜雨雪、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地道是万物生长成灭之规律,人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伦理精神。三者之所以能够合于一,就在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成就生命。

成就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易传》中孔子把宇宙里每一种生命的存在都放在整个宇宙的大环境下来审视,从而形成一种万物生命相息,共存一体的完满和谐的生活图景。而所谓正道是指宇宙间这种万物生生不息的自然之道。也正是在这种前提下,孔子说的君子之道就不是单指某个人的随意行为了,而是指人们能够在体察顺应这种自然生生之大道的背景下,实现自我和谐完满的生活。这就需要人们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摆脱狭隘自私的观念,放宽视野,开阔心胸,去体会宇宙自然的生生之道,而不是随意妄为。

由此出发,孔子讲“君子固穷”并非是说正人君子必然在现实中穷困潦倒,不思进取,而是指君子的行为应当守道自然,以天下为己任,成人成己,而不被当下生活穷困或发达所左右。君子心中自有其生命准则,故能于种种恶劣环境下把持得住,不迷失,泰然处之。而小人面对穷困则不一样了。

小人狭隘自私、闭塞不通,为达一己之目的往往不择手段,结果是肆意妄为,无所不用其极。或为了暂时的自我安逸而违背天下大道,或打家劫舍,或巧取豪夺、虚假造作,或假公济私、中饱私囊,或狭隘偏颇、懵懂无知、草莽行事,不一而足。其结果必然是闭塞不通,害人害己,最终必然自取灭亡。现实生活中那些因贪污腐败而锒铛入狱的贪官正是活生生的写照。

坚持原则才能成就大事

【原文】

【2.14】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比而不周。”(《为政第二》)

【15.22】子曰:“君子矜③而不争,群而不党。”

(《卫灵公第十五》)

【注释】

①周:指忠信之道。②比:指结党营私。③矜:指肃穆严整。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常行忠信之道,而不暗地里结党营私。小人恰恰相反。”

孔子说:“君子貌虽矜持严正,却不以争为务;虽群起行事却一心为公,决不结党营私。”

这里讲的是君子和小人这两种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不同特点。

君子处世在于遵行仁道,通达事理,合乎自然生生之道,呈现为一个自身不断发展进化的过程。因而君子接人待物的准则就是看事物是否符合仁道的发展要求,以便权衡利弊,纠正偏颇,进而推动社会乃至宇宙整体的发展。由此出发,君子不会像小人那样以一己之私为准则去勾结、营造小范围的利益团体,肆意接纳党徒、培养自己的势力。所以孟子讲人当以义交,不该以利往。以义交故合乎仁道,长久不变;以利往,则终将自害伤身。文中孔子所谓的“周”即忠信,即忠信于仁道,合乎天、地、人和谐发展的规律,始终如一,不离不弃。只有如此,才会有家、国、天下的太平发展,和谐进步。

历史上,齐桓公、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的故事就是如此。《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第二》曾言管仲与鲍叔年轻时相处便多有不和。后来二人各侍奉齐公子纠和小白。为此管仲还曾经射杀过公子小白。再后来公子小白即位成为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管仲则成为阶下囚。然而齐桓公不记前嫌,以天下大业为重,并没有杀他,反而听从鲍叔的建议起用了他。鲍叔也不记私怨,而甘居下位,倾力辅佐。此三人皆是以天下苍生的安乐疾苦为重,顺应宇宙生生之道,而不徇私情,正是君子之风,实属难得。假使三人各记前仇,只图一己复仇之快的话,那也就不会有后来齐国兴盛,王霸天下的一番气象了。

与君子之交相反,小人处世则只重一己之私利,为达利己之目的,往往不择手段。为此小人会着意接纳党徒,构筑种种关系网,即使损他人、毁天下也在所不惜。

中国历史上,官僚政治中的“党争”是一大突出特色。汉末军阀割据时期,袁绍集团的迅速败落就是党争的结果。曹操作为一个战胜者对此也是深以为然。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本是好事,结果也在新旧党争的背景下成为一群小人争权夺利的利用工具,一本好经就此被念歪了。当权力的争夺背离了天下正道后,那便只能堕落为一种小人自私自利、祸乱家国天下的破坏行为。在这一幕幕的政治闹剧里,无论是主角和配角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所不同的就是各自面对的灾难来临的早晚、大小不同而已。

所以说,君子之交在于天下为公,合乎道,小人之交在于接纳成党、保护自己、合乎利害。其视野胸襟,一大一小,一远一近,而其中利害关系不言自明。故君子不以利动,凡事合乎道义,虽蹈死而无憾。小人以利交,平日里党徒成群,呼朋唤友,威风八面,狐假虎威,一旦风云变幻,便鸟兽散尽,甚或落井下石,丑态百出。

接纳比拒绝更有力量

【原文】

【13.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路第十三》)

【译文】

孔子说:“君子虽然见解不同,但心合乎大道,胸襟广阔,所以能够相互协作,和谐发展。小人则只是追求个人私利,目标虽然一致,但是由于只是为了维护各自私利,因而不顾天下大道,相互间排除异己,争斗不休,所以难以长期和谐共处,更难以推动事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西周时期有个叫史伯的人曾经提出这样一句至理名言:“和实生物,同则不济。”意思是只有不同的事物为了共同目标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推动事物发展,反之就会糟糕。这话如果放到生育问题上,效果恐怕还不仅如此。

优生学认为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人们相互交配才有利于推动人种的优化,如果总在一个小圈子里反复联姻,遗传基因不能取得互补,人种必然退化。由此可见,有关“和”与“同”的问题直接关乎人类的发展命运。

史伯讲完这句话后,又进一步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不同事物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配合发展的道理。他说音乐之所以美妙就在于五音和谐,美味之所以可口就在于五味调和,景色之所以令人赏心悦目就在于颜色错落有致。由此可见,合理利用事物的差异性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

孔子则进一步发挥了史伯的思想,把它运用到人生体验中,提出做人要有宽容之心。因为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事物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争论的产生往往在于力图用一种想法取代另一种想法。其实事情发展到最后我们就会发现,最合理的结果往往是众人智慧的结晶。俗语讲“众人拾柴火焰高”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一个优秀的人物往往并不一定是才高八斗、力可拔山之士,而恰恰是一个温文尔雅,宽容大度之人,一个善于吸取不同意见、与人和睦共处之人。这倒不是说这样的人没脾气、没见解,而是他善于顾全大局,引导众人之力共同促进事业的发展。这需要相当的远见和宽广的胸怀。

许多人谈到三国时都大骂刘备懦弱无能,只会哭鼻子、摔孩子。可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人,在不利的形势下却成为天下豪杰志士争相服务的对象。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之机智谋略天下无双,却宁愿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能不说明刘备为人的成功。刘备之成功就在于他宽以待人,集天下英才而用之,所以手下文官武将虽性情各异、背景不一,却能齐心合力开创一番霸业。做人做到这种程度,真可谓高明之极。

同类推荐
  •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

    反映了楚人特有的葬俗和文化心理,它为研究东周时期楚国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是辉耀华夏的荆楚文化的代表。
  • 台州有意思

    台州有意思

    台州是个怎样的城市?这里的每个小地域都拥有不一样的城市表情,彼此之间略微差异的水土养出了个性十分不同的台州人。台州人的N种生活表情都那么有意思!不信?来翻翻这本书,保准能让你乐个开怀,还能让你更了解台州,这个南国大地上与众不同的城市。
  •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丛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本书为其中一册,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先秦诸子学说,使深奥难懂的学术著作成为广大群众能够读通弄懂的人文素质教材,这无疑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贡献。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庆典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庆典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山西戏曲名角

    山西戏曲名角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热门推荐
  • 豪门溺爱:步步成婚

    豪门溺爱:步步成婚

    四年前,邹宛痛喝了一通,在男神学长宣布恋情的晚上把他给睡了。第二天凌晨一醒来,赶紧逃之夭夭。【小虐大宠】再相见。“沈总,”她强装镇定和他打招呼。沈静睿低头看着她,深邃幽黑的眼神灼灼打量着她,似要将她看透,“邹宛,告诉我,为什么还要回来?”邹宛没骨气地默默吞了口口水,支支吾吾,“早…早就说过了,常…常回家看看…”“所以,我这里就是你的家。”他邪魅地扬起嘴角,断章取义。*情敌相遇,激光四射。“你以为你是她的谁?”范西磊毫不客气地将她拉到自己的身后。沈静睿目光深沉地扫了他们一眼,突然地以强有力的气势将邹宛拉回到他身后,朝着对面的男生冷冷一笑,转而低头看着邹宛,“她睡过我,要对我负责。”邹宛:“…”
  • 紊乱游戏

    紊乱游戏

    末日已至,高中生周麒在此时得到了一个强大的星际争霸系统,而他的记忆也随之丢失。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神与神的世界在周麒眼前缓缓展开。
  • 传奇3之轩辕至尊

    传奇3之轩辕至尊

    游戏高手曾志成带领一群兄弟进入虚拟网游轩辕传奇3中,杀BOSS,暴极品,打沙巴克,做沙老大。这期间,无数艰难险阻,他都一一解决;不管道路如何艰辛,他都一一跨过,誓要做这游戏第一人。这期间,温柔文静的默默,火辣热情的精灵,风情万种的柳依依,萝莉小妹小精灵,双胞胎美女冰雨...
  • 朋友

    朋友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倾世公主:华丽袭来

    倾世公主:华丽袭来

    她本是青云大陆倾国倾城的北冥公主,额头上的樱花注定了一生命运。单纯的惨死在姐姐的嫉妒心下,最后被抛下悬崖;她本是现代王牌特工,却遭受爱人、亲人的背叛。太累了,毅然决然地跳下悬崖……谁料?同时坠下悬崖之际,奇幻的异地大门悄然开启!“我,还活着?!既然如此,呵,我会让那些曾经背叛我、伤害我的人付出代价!”她将代替她,活下去!复仇!开启华丽丽的逆袭!
  • 设计新手,总裁求放过

    设计新手,总裁求放过

    军营司令是靠山?没情调走开。霸道总裁就是你?男人有钱就变坏。居家男人会做饭?那谁养家。温柔体贴还拎包?花花公子。四者为一加颜值?嫁嫁嫁!“如果是我呢?”“你滚开!”“你是我的,逃不掉了”
  • 本经逢原

    本经逢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极品废材:天才草包逆袭!

    极品废材:天才草包逆袭!

    废材?草包?无药可救?一朝穿越,这些统统都不是!她穿越到一个废材身上,逐渐逆袭,做的一切都亮瞎渣男狗女的眼睛!有一天,她遇到他,他总是宠着,她却统统无视。一遇到她就发展毒舌功:“我可是精灵哦!”他腹黑一笑:“没事,我不嫌弃,精灵也可以做帝王妃”。……
  • 艾纳瓦传说

    艾纳瓦传说

    在艾纳瓦大陆的各个势力,各个种族之间,流传着无数的传说。它们的内容千奇百怪。或赞扬英雄的壮举;或歌颂神灵的伟大;或谴责凶徒的恶行;或讲述恶灵的恐怖;或描写未知地域的神奇……它们有的记录在教派的圣典里;有的留存在吟游诗人的歌曲中;有的封存在满是灰尘的古籍里,有的雕刻在斑驳的石壁上;有的铭记在祖辈的记忆里……它们有的兴起于百年之间,出处可考。有的却是无根无据,难辨真假。不管怎样,无法否认的是——这些传说影响着艾纳瓦大陆的每一个人(或其他),他们喜欢着传说,也渴望成为传说。
  • 过来,姐的菜

    过来,姐的菜

    白菜心,女,31岁,无色无相,嗔怒无常。剩行天下,非姐所愿;变故突生,非姐能抗。好不容易留的一盘菜,既然守不住,倒了也不能便宜别人。可在生无可恋,纵身跳崖的那一刻,姐穿了。别人穿的是宫廷王府,姐穿的是青楼,还是异界青楼。不过,剩姐变御姐,各种各姐的菜,手到擒来,过程很奇幻,结果很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