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述记载,大禹治水时,曾经建造有多座四方台型金字塔建筑物它们被命名为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以及共工台。所谓“二台”可能指它们有两层结构,属于阶梯型金字塔,与埃及早期的金字塔美洲金字塔相似。
此外,《大荒北经》也记有共工台:“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不敢北乡。”《大荒西经》则记有轩辕台:“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它们建造的时间,可能早于大禹治水时建造的众帝之台。
上述先夏时期的帝王金字塔,其地理位置在昆仑之北(轩辕台可能在仑丘之上)。根据笔者考证,《山海经》所记载的昆仑丘,在今日黄河河套南的鄂尔多斯高原。据此,禹与共工之臣相柳的战场,以及建造众帝之台的所,大约在今日内蒙古阴山山脉以南的黄河河套平原上(古为湖泽湿地)。
(2)积石山在古史传说里,大禹治水的一项重大工程是建造积石山,《山海经》
《海外北经》称:“禹所积石之山,在其(博父国)东,河水所入。”《荒北经》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先槛大逢之山,河济所入,海北注焉其西有山,名曰禹所积石。”《海内西经》称:“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所谓积石山,当是一种石头坝,用以拦截水流,或调节水位。这是我先民的伟大发明,其最成功的典范就是今天仍然在发挥作用的都江堰水利程。如果大禹治水时曾经在黄河上修建过石头坝,那么最可能的地方是在河的中上游,而且可能会在多处修建规模不等的石头坝水利工程。由于石坝即使坍塌后,仍然会保存有遗物和遗迹,因此我们今天有希望找到帝禹代的积石山。
(3)其他远古大型建筑物古代地中海周边地区有著名的七大建筑物(包括塑像),它们被欧洲称为世界七大奇迹(实际上欧洲人所谓的世界,在很长的时间都仅仅是指地中海及其周边地区,因为他们对太平洋的知识来得太迟太少)。其实,中国古代也有许多大型建筑物,其中不少建筑物的规模都堪称世界奇迹,本文仅介绍《山海经》记载的先夏时期的都城、圣坛、天文台、帝王陵。
《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五藏山经》西次三经记有昆仑丘为帝之下都,但是没有记述黄帝都城的建筑规模和形式。对比之下,此处《海内西经》则称“帝之下都”建筑在高高的昆仑丘上,那里有玉栏杆的井和九座城门,开明兽站立在城门东。
《汉唐地理书钞》辑《河图括地象》云:“昆仑之城,西有五城十二楼,河水出焉,四维多玉。”《水经注河水》引《十洲记》亦云:“昆仑山有三角,其一角正东,名曰昆仑宫。其处有积金,为天镛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神异经中荒经》曰:“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此天柱当即木禾之夸张。
《古小说钩沉》辑《玄中记》曰:“昆仑西北有山,周回三万里,巨蛇绕之,得三周。蛇为长九万里。蛇居此山,饮食沧海。”其山可能即桌子山,而巨蛇或即烛龙之想象。
关于黄帝都城的描述,以《淮南子地形训》最详尽。大意是,禹治服洪水后,对昆仑墟进行大规模发掘,其中有增城九重,计有四百四十门,打开北门,不周风就能吹进城;城内有倾宫、旋室、县圃、凉风、樊桐、疏圃、丹水等景观,凉风山在昆仑丘之上,悬圃在凉风山之上,再向上就能成为天神,与太帝一同居住在天上。
《穆天子传》卷二记有:“吉日辛酉,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丰囗隆之葬,以昭后世。”周穆王祭祀昆仑丘后,又派人守护黄帝之宫,登舂(春)山并“铭迹于悬圃之上”。据此可知,当时(2900年前)尚有黄帝都城遗址,今日我们仍然有希望还能够找到它。
《海内经》:“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暤爰过,黄帝所为。”其中以人名为丘名的方,可能与昆仑丘一样都有大型人造建筑物。
《山海经》记有若干处圣坛、圣殿,其中最著名的是帝俊台和大人堂。《大荒东经》:“有五采之鸟,相乡弃沙。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鸟是司。”显然,帝俊台就是一处圣坛,根据笔者的研究,这里的歌舞活与“玄鸟降商”的生殖崇拜及其婚姻习俗有关。《大荒东经》:“有波谷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耳。”所谓大人之堂应是一处圣殿,里面供奉着一尊“大人”神像。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山海经》记有众多天文学家及其天文巫术活动所。例如著名的十二座日月出入山,其中《大荒东经》记有六座日月所出山,它们依次是(自东南向东北)大言山、合虚山、明星山、鞠陵于天山猗天苏门山、壑明俊疾山。与之对应的是,《大荒西经》记述有六座日月入之山,它们依次是(自西北向西南)丰沮玉门山、龙山、日月山、鏖鏊山、常阳山、大荒山。此外,《大荒西经》还记述有一座日月所出入之山即方山,山上有柜格之松(最早的圭表),它们共同构成了蔚为壮观的天观测台阵。
与此同时,《山海经》还记有许多先夏时期的帝王陵墓及其丰富的葬品,其中以帝颛顼暨九嫔之墓的规模最为壮观。《海外北经》:“务隅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一曰爰有熊、罴、文虎、离朱、久、肉。”《大荒北经》:“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颛顼与九嫔葬焉。爰有久、文贝、离俞、鸾鸟、皇鸟、大物、小物。有鸟、琅鸟、玄鸟、黄鸟、虎、豹、熊、罴、黄蛇、视肉、璇瑰、瑶碧,皆卫于山。丘方圆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竹南有赤泽水,曰封渊。有三桑无枝。丘西有沈渊,颛顼所浴。”
《大荒南经》:“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氾天之山,赤水穷焉。赤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爰有文贝、离俞、久、鹰、贾委维、熊、罴、象、虎、豹、狼、视肉。”“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爰有文贝、离俞、久、鹰、延维、视肉、熊、罴、虎、豹;朱木,赤枝,青华,玄实。有申山者。”
《海内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北海之内,有蛇山者,蛇水出焉,东入于海。有五采之鸟,飞蔽一乡,名曰翳鸟。又有不距之山,巧倕葬其西。”
此外,《五藏山经》在记述26条山脉的祭祀风俗时,往往要指出在某某山祭祀山神(当有祭坛),某某山有祖先或神灵的冢墓,例如,西次一经的华山,中次一经的历儿山,中次五经的升山,中次七经的苦山、少室山、太室山,中次八经的骄山,中次九经的文(岷)山、勾檷山、风雨山、騩山,中次十经的堵山,中次十一经的堵山、玉山,中次十二经的夫夫山、即公山、尧山、阳帝山,均有陵墓。
(4)内蒙古发现金字塔据报导,中国考古专家2001年中在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四家子镇,发现了一座距今五千多年前的金字塔。大陆考古学家考证发现这是迄今所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红山文化”时期的金字塔。这个金字塔位于四家子镇北约一公里处的山梁上,远看是一个梯形的小山包。近看是三层石砌的塔型建筑,最底层长约三十多米,宽约十五米,向上逐渐变小。报导说,在金字塔顶部发现了七座墓葬和一座祭坛遗址,整个遗址里散落着许多内壁刻有“米”字符号的陶器碎片,可能与古人对星相的理解有关。在一个墓葬里出土了一支骨笛和一个石环,另一个墓葬里出土了一尊与人体等大的石雕女神像。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其中一个墓葬的墓壁上发现了一具石祖(石雕的男性生殖器),其下方还有一尊小石雕女神像。
出发!寻找不周山,印证帝禹山河图
众所周知,《山海经》一书是由帝禹时代的《五藏山经》、夏代的《海外四经》、商代的《大荒四经》、周代的《海内五经》四部分文献资料合辑而成的,其中《五藏山经》的性质相当于帝禹时代的国土资源考察白皮书。
《五藏山经》记述有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26条山脉的自然环境及其物产,以及当地人们的祭祀活动。共计有447座有名称有方位有距离的山,及相关的水系258处、地望348处、矿物673处、植物525处、动物473处(其中多神奇的动物都是由人装扮的),人文活动场景95处。上述内容已被绘在幅42平方米的巨画《帝禹山河图》中。
《五藏山经》的记载真实可靠吗?《帝禹山河图》的绘制准确吗?这要实地考察,这种考察包括宏观考察和微观考察两个部分。
所谓微观考察,即对《五藏山经》的每一座山都进行实地考察验证看看那里是否有相应的矿产、植物、动物和人类文明活动或其遗迹;不言喻,这需要投入相当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目前还难以全面展开。
所谓宏观考察,即对《五藏山经》的大方位与《帝禹山河图》的地理方进行考察验证,可以选择若干具有标志性的山峰进行方位对照,例如不周山。
《西山经西次三经》:“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大荒西经》:“西北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
根据上述记载,不周山是一座有缺口的环形山,位于西北方(从中看去),那里是当时人们所认为的黄河发源地,在《西山经》里与昆仑丘邻,《帝禹山河图》将其绘制在今日黄河河套一带。由于不周山是一种极特殊和醒目的地形地貌,这种地貌通常只能是由火山爆发或陨石撞击而形(共工撞倒不周山的传说,表明它可能是一座巨型陨石坑),对此现代科技术手段很容易鉴别,因此我们非常有希望找到它。
行动!成立禹功联谊会、山海经联谊会
(1)建立禹学、山海经学
在我国的历史传说中,大禹的事迹非常丰富,包括治理洪水,划定州,确定贡赋,实施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规模最大的国土资源考察,等等。此,有必要建立一门专门的学问来研究禹的事迹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响,这门学问的名称建议采用“禹学”。
与此同时,鉴于《山海经》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书,其记录的远古信息堪称是一座文明金字塔(应当为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同样有必要建立一门专门的学问来研究解读《山海经》的信息,这门学问的名称建议采用“山海经学”。
从历史学和人类文明史的角度来说,禹学、山海经学属于先夏史的范畴,同时也是先夏史研究的基础。这是因为,帝禹时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阶段,其前是三皇五帝、伏羲女娲传说时期,其后是夏商周历史时期;因此,只有把帝禹时期(根据传说时代的时间压缩律,它可能是一段不短的时期)的事情搞清楚,才有可能进一步把帝禹时期以前的事情搞清楚。
(2)成立禹功联谊会、山海经联谊会
目前,海内外许多学者和广大的普通民众,都在关注着大禹治水的事迹,关注着《山海经》的记载,因为它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团结国内外的学者、爱好者,共同开展禹学、山海经学的研究和推广普及,以及相应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有必要成立海内外禹功联谊会、海内外山海经联谊会。
我国许多县市,都流传着大禹治水和大禹活动的故事,这些地方的政府文化部门应当成为禹功联谊会的团体成员。
(3)开发禹迹旅游资源、山海经文化资源大禹治水的遗迹遍布我国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其中许多地方既有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又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就是说这些遗迹具有旅游资源价值。因此,如果能够精心组织和开发,有希望形成禹迹旅游新线路。
与此同时,根据《山海经》记载的丰富远古文明信息,也可以开发出山海经旅游热线,以及相关的山海经文化产业。
在此之前,我们的当务之急是组织实施禹迹暨山海经探险考察活动。目前,已有一些学者、爱好者和探险家与笔者联络,正在筹备实地考察事宜,以及相应的学术讨论会和策划会。由于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举,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因此有必要广泛地征求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欢迎更多的有识之士参加,共襄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