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10400000002

第2章 中国雕塑(2)

中国的历史上,元、明、清三代是定都北京的统一王朝。元朝玉器艺术仍在形神兼备的创作道路上前进,仅在做工上较为粗放。明代中期玉器渐脱离元朝做工而出现忽视生活的拟古主义倾向,商品生产盛行,粗制滥造成风,产生了狂放无法、随意碾琢的扭曲现象。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时期,玉器艺术仍沿袭明代中晚期的拟古主义道路,做工上力求工整精致,艺术上、产量上均达到新的历史高峰。清代晚期遭受外侮侵略,国力衰竭,玉器艺术一落千丈。1911年清帝逊位,清代玉器艺术也随之而陨落。

木雕

木雕就是以木料为材料,经过人们的雕刻,通常也指用木料雕刻而成的雕塑工艺品。我国的木雕种类繁多,遍布于大江南北,最着名的是:浙江东阳木雕、广东金漆木雕、温州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人称“四大名雕”。其他种类如:曲阜楷木雕、南京仿古木雕、苏州红木雕、剑川云木雕、上海白木雕、永陵桦木雕、泉州彩木雕……这些木雕都是因产地、选材或工艺特色而得名,有的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传统特色,能工巧匠,树帜各地;有的虽是后起之秀,但木雕技艺日渐精湛,造型也日趋完美,还具有非常鲜明的地方特色。

一般把木雕分为两大类:工艺木雕和艺术木雕。工艺木雕通常是指流传在民间,有悠久的历史和强烈的民族传统色彩,讲究精雕细镂、巧夺天工的木雕工艺品。工艺木雕又分纯观赏性和实用性两类。观赏性木雕是陈列、摆设于橱、窗、台、几、案、架之上,供人观赏的小型的、单独的艺术品。它是利用立体圆雕或半圆雕的工艺技术雕制,表现的题材、内容广泛,有花卉、飞禽、走兽、仕女、历史人物等,还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有思想意义的作品。如温州黄杨木雕,产品受清末文人画的造型风格和线条影响,刀法纯朴圆润、结构虚实相生,有诗情画意的特色。实用性木雕是指利用木雕工艺装饰的、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品。如:宫灯、落地灯、屏风、镜架、笔架、镜框、钟座、首饰盒、佛龛以及建筑部件、家具雕饰等。还有专为其他工艺品配制装饰的几、案、座、架,如玉器、牙雕、花瓶、首饰、瓷器等,这些艺术品在木雕的装饰下,主体突出,整体丰富多彩,增强了艺术欣赏价值。

家具上的木雕装饰

在各种木雕艺术中,工艺木雕虽是根据某种装饰需要(它们大到传统建筑、古典家具、寺庙、神坛;小到生活用具、案头摆设),但却是雕刻艺术中的精华部分。由于这种木雕需求量大,应用范围广,所以一般是由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老艺人或工艺美术师设计、雕制,再由工艺娴熟的工人大量雕刻复制的。因此在题材的表现形式上就有一定的规范和程式,制作工序也很明确,分出坯、修细、打磨、上光、配置、底座等流水作业。

那么什么是艺术木雕呢?一般是指构思精巧,内涵深刻,有独创性,能反映作者审美观、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的作品。艺术木雕一般都是由作者一手设计制作完成的,所以他能始终贯穿并把握创作的意念与追求。艺术木雕的创作方法除了与其他雕塑材料一样是用形体来表现客观世界的人和物,或写实、或夸张、或抽象,还要结合利用木材的特性,从原始材料的形态属性中挖掘美的要素,以充分体现木雕艺术的趣味和材质美。艺术木雕的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一方面取决于作者的艺术素养及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是取决于木材的天然造型和自然纹理,也就是“因材施艺”。艺术木雕的表现手法丰富且不拘一格,有的大刀阔斧、粗犷有力;有的精雕细刻、线条流畅;有的简洁概括,巧用自然美。好的艺术木雕不仅是雕刻家心灵手巧的产物,而且也是装饰、美化环境、陶冶性情、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因此具有比较高的收藏价值。

木雕的形式通常可分为两种:“独立式”和“依附式”。前者是指可以用来自由放置,并且从任何方向任何角度都能看见的所谓三维空间艺术的圆雕而言,通常是被作为室内的陈设品或案头摆件。后者是指用于装饰建筑物室内墙面或门窗等固定空间的浮雕而言。这类浮雕通常采用高、低、镂、透、通等多种手法来表现。雕像略微突出的称作浅浮雕;雕像在底面上十分突出的称作高浮雕;浮雕的周围被镂空,使雕像如剪纸般显出清晰的影像效果被称为镂空雕;雕像的构图层次多,一层一层雕进去,除了最后的背景,前面部分与底面没有关系的又被称为透通雕。透通雕的特点是主要融合各种雕法于一个画面上,是表现多层次的作微俯立体型的全面镂空雕刻,作品有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主要用于传统的古建筑木雕装饰上,如广东的金漆木雕就是把人物山水、翎毛花卉、走兽虫鱼和各种图案集中在一个画面上,并以“之”形与“S”形的径路来区分不同的情节和场面,镂通层次一般在二至六层,雕工细致已近于牙雕,层次丰富,立体感强,在狭小的面积上,表现出广阔的空间。也有一些浮雕本身就是独立的艺术品,可根据环境需要和个人的喜好自己搭配。

根雕

根雕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已经会雕刻树根做装饰品。在1982年河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清理马山一号楚墓时发现了我国战国时期的根雕艺术作品《避邪》。据国家文物部门考证,该文物制作于战国晚期,约在公元前340年到公元前270年之间,距今2300年。其形为虎头、龙身、兔尾的四足怪兽,极富动势神韵,色彩古雅朴实。

根雕艺术发展到了隋唐时期已趋于繁荣。《李泌传》里有李泌用天然树根制作“龙形爪”献给皇帝的记载。清明时期的根艺作品《玉玲珑麒麟》、《凤凰》等作品更是在上海豫园陈列至今。这些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根艺作品的神韵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振兴,经济繁荣,根雕艺术事业也蓬勃发展。在1983年《根的艺术》纪录片拍摄后,198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中国根的艺术联展”,并成立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根艺研究会,使中国根艺美术走上了正规化、学术化的发展道路。1994年9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由二级学会晋升为中国文联所属的一级学会——中国根艺美术学会。而且已在全国各地发展了四十多个根艺团体。福建、浙江、安徽、江苏等省的根雕艺术厂家不断增加,根艺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根艺创作水平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它,主要喜欢它的独具匠心、妙趣天成的艺术感染力。

竹雕

竹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深远的历史,学术界、考古界一直认为,远在纸墨笔砚发明之前,先民们已经学会用刀在柱子上刻字记事。这种最原始的竹雕,应该先于甲骨文。因为,甲骨文已经具备书法艺术的三个要素,而所谓竹刻记事,最初刻的仅仅是符号。远古时期,我国中原、北方地区不生长竹子,所以用兽骨来刻写,南方盛产竹,就将符号或文字刻在竹上了。但是竹筒很难保存,比不上兽骨。所以,经过漫长的岁月,我们今天还有幸看到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遗物,却很难再见当时的竹雕作品了。但根据古代文献上的记载,要找中国竹雕艺术的源头,就必须回到商朝以前,这都是有案可查的。

另外,我国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懂得使用竹子制造生产和生活用具。出于爱美的天性,在竹制品上施加装饰,与雕花的玉、石、骨、木器原无差异。因此若在原始社会遗址中发现有雕饰的竹器,不足为奇。惟竹材易坏,很难保存至今。

在西周时期,竹雕就成了一种正式的作品。据汉代戴圣《礼仪·玉藻》记载,西周君臣朝会时手中所持的芴(又称手板),有的就是竹片制成的,“凡有指画于君前,用芴。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芴”。只是官位不同,芴的材质也不同,“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牙),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木象可也”。士大夫所持芴,均系竹制狭长板子,这种芴,上面还都刻有一些纹饰,虽然还谈不上是一种工艺品,但毕竟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已经重视对竹子的使用,并能削制或琢刻出一些简单的成品。与芴几乎同时出现的还有竹简。在考古发掘中,这类用语记载文字的竹简多有发现,如《孙子兵法》、记载医药处方的竹简等。除此之外,竹扇、竹篮、竹席、竹制笔杆、竹制枪杆、竹盒等竹制品随处可见。

战国时期,漆器非常盛行,漆雕艺术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漆器的器胎,有相当一部分是用竹片或积竹制成的,受漆雕艺术的影响,后来竹器本身的制作也萌生了艺术化的倾向。湖北出土的兽蹄式连盖竹制漆盒,就是这种艺术化倾向的产物,它先用竹雕琢成带有兽蹄样的支架的圆盒,然后再髹漆。这件有雕工的竹盒,成了我们今天研究竹雕历史的宝贵资料。

竹雕笔筒

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较早的汉唐时期的竹雕,是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雕有龙纹的彩漆竹勺。这件浮雕龙纹髹漆竹勺,全长65厘米,以竹为胎,器表髹黑、红两色漆。勺柄近顶端一段为红色,浮雕是一条乌黑的龙,形象非常的生动。

竹制品到了晋代出现了笔筒。据古书记载,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所用的斑竹笔筒就十分精致。王献之的这只笔筒,外形酷似钟——古代用于盛酒的一种圆形壶,竹器表面有斑纹,就像是裘皮,王献之称之为“裘钟”,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这也反映出当时所制的竹笔筒上,还未普遍出现人为的雕刻工艺。

据《南齐书·明僧绍传》记载,南北朝时期齐高帝萧道成曾将一件用竹根雕成的“如意笋箨蔻”赏赐给当时的大隐士明僧绍。北周文学家庾信《奉报赵王惠酒》诗中,“野驴然树叶,山杯捧竹根”,也提及用竹根雕制而成的酒杯。这充分表明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竹雕艺术。

竹器的形象雕刻工艺兴起于唐朝时期,其中最有名的是刻有人物花鸟纹的竹制尺八。尺八是一种竖吹的管乐器。因管长一尺八寸左右而得名。现存日本国正仓院的中国唐代竹制尺八,长43.6厘米,吹口口径2.32厘米,三节,遍体纹饰。正面有压孔5个,背面1个。这件尺八,采用留青刻法,施阴文浅雕,压孔四周及节上下,均有图案花纹。管上分布仕女、树木、花草、禽蝶等图像,刻画非常精致,极具唐代风格。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曾记载:唐时德州刺史王倚家有一支毛笔,竹制的笔管“稍粗于常用笔管,两头各出半寸,中间刻军行一辅,人马毛发、亭台云水,无不精绝;每一事刻《从军行》诗两句,如‘庭前琪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是也,似非人功,其画迹若粉描,向明方可辨之,云用鼠牙雕刻,故崔铤郎文集中有‘王氏笔管记’,体类韩退之记画。”

从此处可以得出,汉唐时期的竹雕,在整个竹雕史上,还处于艺术初创阶段,它的特点是注意外在的造型,因此,根雕在那个时候产生,但器表纹饰的雕刻,基本上还是单一的表现手法——线刻。

宋代,中国的竹雕出现了一些重大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其一,宋代是古代历史上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已经形成一支庞大而又有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他们的艺术审美思想与要求,带动了包括玉雕、竹雕在内的整个雕刻工艺领域的发展。这时,竹被文人们视为纯洁、正直的象征,经常出现在诗书文学作品中,最着名的如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诗人田园的“心虚异众草,节尽愈凡木”就更将竹拟人化了,正因为竹在文人心目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竹雕工艺备受重视。其二,竹雕出现艺术化倾向,竹雕精品和竹雕艺人被广为颂扬。据元代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南宋时有艺人詹成,他所雕刻的竹鸟笼“四面皆花版,于竹片上刻成宫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鸟,纤毫具备,其细若缕,且玲珑活动”。可见其竹雕技艺之高,作品之精美。所以,陶宗仪情不自禁地赞扬詹成:“求之二百余年,无复此一人。”

从历史资料可知,明朝时嘉定派竹雕能在方寸之间刻山水、人物、楼阁、鸟兽、浅雕、浮雕、圆雕并用,刀法精巧,艺术造诣深湛,为时人所赏识,争相请为奏刀。因此,嘉定竹雕艺术流派的繁盛,一直延续到清中期,后继者有数十人之多。明代金陵派竹雕,以根雕和竹板刻书画见长,与嘉定派华丽的竹雕风格相比较,显得古朴雅致。但金陵派传承不旺,延及清代,能充分体现风格的高手匠人已寥寥无几。

清朝初年,嘉定派竹雕非常兴盛,到清中期达到顶峰。乾隆、道光年间,金陵派潘西风等诸家就以浅刻见重,成为清代竹雕的殿军。除此之外,张希黄、尚勋的剔地阳纹的留青技法,极具文人气质,亦名噪一时。康熙、乾隆年间,造办处创竹黄雕刻,以黄杨木为胎,用竹之内皮雕成各种纹饰,贴于器表,名曰“贴黄”。稍后,嘉定、黄岩、邵阳、江安、上杭等地均有制作。乾隆以后,造办处还创制仿青铜器竹雕,刀法毕肖古铜器形状和纹饰,装柄、提梁诸器尤见巧思。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遭受了磨难,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动荡,经济衰败,中国的城乡手工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也导致了竹雕艺术的衰落。这一时期的竹雕作品,多以阴刻、浅浮雕为之,深雕、圆雕等技法很少应用,因此显得单一、平浅。雕刻者中虽也有能书善画者,但大部分人只能假借他人之画稿再行雕刻,既无创意,作品层次亦少,因此缺乏艺术感染力,画面也呆板,刀法缺少飘逸流动。于是,具有文人气质的竹雕艺术,又很快回到原来的匠人作品。这是灾难的岁月,所造成的必然结果。除了萧条、凋敝,就所剩无几了。

中国在20世纪下半叶开始走上独立、富强的康庄大道,竹雕艺术才迎来了美好的明天。

牙雕

象牙雕刻和象牙制品在我国的起源非常早,约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最初的象牙制品只是一种实用的工具,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了装饰用品,并成为牙雕工艺的主流。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象牙刻花小盅、象牙鸟形匕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牙雕制品。

牙雕观音

在山东大汶口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文物中就有象牙镂雕刻筒、象牙梳、象牙珠、象牙管等精美工艺制品。新石器时代的匠人们已经懂得使用阴刻、镂雕,甚至圆雕等种种技法来表达他们的意念。他们的作品因为没有任何传统束缚,所以都是大胆和富有创造性的尝试。这些史前的牙雕,充分表现了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对雕刻艺术的各种理解,使我们不能不惊叹原始人类的创作才华和表现力。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Good Wives

    Good Wiv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浴火校园

    浴火校园

    作者根据自身经历,讲述了一段藏在心里许多年年少往事。剧情丝丝入扣,少年热血飞扬,真实感极强,看到此文,让人不由想起当初年少轻狂的自己。让无数还在青春期迷茫的少年认清了现实的残酷,回到了正途。
  • TFBOYS追星旅途

    TFBOYS追星旅途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愿意与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101日蜜宠:首席强势逼婚

    101日蜜宠:首席强势逼婚

    一场恶作剧,她将他由绯闻绝缘体变成了全城话题王。他堵着她在墙角,口气轻佻,“其实,比起传言,我的口味明显更在于你这种,虽然既上不了厅堂也下不了厨房,可好歹,勉强入得了口……”她是家人钦点给他的未婚妻,狡黠,以微笑掩饰心计。他是外人眼中狠厉不可一世的冷家三少,腹黑,专擅长压倒。“听说三少嗜好很独特?”一次记者见面会,某小腹黑很有其母之风的混迹在记者群里煽风点火。台上俊美无俦的男人一步步逼向他,答得面不改色,“嗯,白天蹂躏儿子,晚上摧残老婆。”
  • 我们的生命薄如蝉翼

    我们的生命薄如蝉翼

    曹永,1984年出生于贵州省威宁县。已在《人民文学》《中篇小说选刊》《中篇小说月报》《山花》《江南》《长城》《作品》《滇池》《星火》《雨花》《文学界》等刊物发表小说若干,有作品被翻译到俄罗斯。贵州省作家协会理事,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青年作家班学员。
  • 星之魂门

    星之魂门

    大陆,已不复存在。只有万千的界面,界面间仅一门之隔,魂门。亿万年前遁入魔道,被人坑陷至死,却又透过重生之门,重生在亿万年后的世界,记忆全无,但功法却保留于身,出生于豪门的他,是拂晓还是沉沦……一切重头在来。
  • 如意绝仙

    如意绝仙

    如意,即如意金箍棒,乃上古猴王所用神兵利器。绝仙,即绝仙剑,为截教开山始祖通天教主飞升时遗落人间的一柄仙家至宝。相传,在这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一个名为“大千世界”的地方。这个大千世界由一千个中千世界构成,一个中千世界又由一千个小千世界构成,而一个小千世界也由一千个小世界构成。又传,“一日月照四天下,覆六欲天、初禅天,为一小世界”,可见这小世界其实也并不小,至少在渺小的人类面前,它已经庞大奥妙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在人类中流传着一句俗语,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而我们这个曲折离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大千世界中的一个小世界中。
  • 穿越之王爷请走开

    穿越之王爷请走开

    她,一个21世纪的普通高中生,机缘巧合穿越到了架空朝代,遇到了他们他,是天下第一公子,妖孽无双他,是王爷,别人眼中冰冷的轩王,他,是敌国皇帝,深不可测,却在她面前从不设防,
  • 光之帆

    光之帆

    21世纪初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未来怎么变成了这副样子?————————作者msn:demidov56@hotmail.com
  • 神荒无垠

    神荒无垠

    天玄大陆,强者为尊,萧锋,虽为世家弟子,却是一个废人,被同族歧视,被世人歧视。而从华夏穿越而来的他,不会再甘心又只能平凡的一生,既然来了,就该留下伟业,让天地汗颜,更让美人入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