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60900000011

第11章 从下岗女工到百万富豪(2)

例四:有一家人到阿禧艳请客吃晚饭,吃饭中间发现2000元钱存折和数百元现金丢失。据一家人的共同回忆,来阿禧艳的路上,他在路灯下还把钱折掏出来过。一家人在包厢里反复寻找,认定就丢失在了包厢里。杨永华问清了他们来的路线,与这一家人打着手灯顺来路往回找。找到一个公共汽车乘车点上,看见存折和现金掉在地上。原来他们去阿禧艳时曾在这里坐下休息过。幸好夜黑无风,才没有丢失。杨永华帮这位客人找到存折和钱,已是夜里十一二点钟。

杨永华从1984年3月经营餐饮业到现在,先后开过4家餐馆,奋斗了5000多个日日夜夜。在5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她每天的营业时间都在18个小时以上。创业的头几年,各方面条件差,杨永华全凭着勤奋工作和耐劳吃苦,才有了今天的事业基础。刚开张的那一段时间,只卖牛肉面,有些饭量大的顾客还需要一两张大饼。那是计划经济的时代,私营经济刚刚起步,几乎所有商品都是卖方市场,全市没有一家加工清真饼的店铺。她每天忙到夜里11点半钟,学徒们都休息了,再开始烙清真饼,到凌晨3点以后烙完饼,把一天的营业收入塞进提包,骑上自行车回家。她的丈夫规定她每晚必须回家过夜。3点多种回到家里,睡上两三个小时,到早晨6点钟,她又准时起床,赶到清真小吃部捅开炉火,把学徒喊起来,迎接来吃早点的顾客。她每天回到家已精疲力尽,只想马上入睡,就把票子胡乱塞进五斗橱,每星期全部倒出来清点整理一次。一星期的营业收入足有装满一架子车那么大的一堆散钱。那时候最大的票面是10元,为了给自己多留一点睡眠时间,她只能把清点票子的事交给丈夫来做,自己没有精力享受点票子的那一份喜悦。

跟着杨永华学徒9年,已经自立门户开饭馆的大徒弟,提起师傅的吃苦耐劳,感触极深。他说:“我活了30几岁,像我师傅这么能吃苦的人,没有见过第二个,有我师傅这样的吃苦精神,世上没有做不成功的事。开馆子的,挣的就是辛苦钱。她一天到晚总跟我们大伙一起干。我每天在灶台跟前站立18个小时,一双脚板子一年四季裂着一寸多长的血口,这血口硬是站出来的。师傅每天站的时间比我们长,我相信她的脚板子肯定也开着血口。但是她从来不叫一声苦、一声累。她一个女人家不叫苦,我们当学徒的都是小伙子,也就不觉得苦了。跟师傅学了9年,学到的主要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可是笔者最近和杨永华谈起她的这位大徒弟,她带着遗憾的苦笑直摇头。她对大徒弟目前的经营状况很不满意。我问她原因,她说:“这小伙子可能是干的时间长了,油了,疲了,不肯出大力,吃大苦,服务一差,拉不住顾客,挣的那点钱就只够勉强维持个局面。干我们这一行的不肯吃苦、拉不住顾客就没有出路。”

东乡族自治县建筑公司多年在嘉峪关承建工程。他们经常到杨永华的清真小吃部里用餐,对杨永华的吃苦耐劳精神有着很深的印象。有个包工头和杨永华的前夫开玩笑说:“你老真有福气。你这个女人不是凡胎俗骨,也不是血肉之躯,她生了一副钢筋铁骨。她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啥时候看见她,都是这么精神,她一天干多少活呀,这么干生意,不挣钱真就有了鬼了!”

熟人当面问杨永华,为什么她如此能吃苦耐劳。她实话实说:“我这身子骨是真主赐给的。天天干20个小时,真的不觉得累。”她不仅有坚韧的毅力,还有着超乎常人的体能和耐力。这一点早已被熟悉她的人们所公认。

杨永华开餐馆15年,前后雇用过三四百人。她雇用的员工,绝大多数是20岁左右,来自贫穷落后的农村。可能她自小在多民族杂居的文殊沟居住的缘故,她雇用的员工汉、回、藏、蒙、维吾尔、东乡、裕固等民族的都有。她雇用员工基本上都采取传统的拜师学艺的办法。师徒关系比主雇关系亲密,相处融洽,便于指导。但是她又不搬用旧社会拜师学艺的陋规。仍根据规定签订合同,按月发给工资,充分运用利益驱动原理调动学徒的积极性。她收的学徒,都对城乡差别有着强烈的不平衡感,都是不安于一辈子务农的命运安排,试图通过自己的一番奋斗改变生活道路的人。这些农村青年一般来说吃苦耐劳,上进心强,纯朴憨厚,容易管理使用。但是他们不熟悉城市里的生活习惯,在讲究卫生、灵活应变、遵时守规等方面必须加强管理。杨永华对刚从农村来的学徒采取半军事化的管理办法,集体食宿,准时作息,外出请假。这样既能保证人员按时上下班,也避免了城市里各种不良风气对农村青年的干扰与熏染。对于好学上进、工作勤奋、吃苦耐劳、情绪稳定,有志于干餐饮业的学徒,她都待遇优加,另眼相看,着力扶持培养。学徒王平,庆阳宁县米桥乡人,现年25岁。1994年2月,跟随打工的哥哥来嘉峪关市谋生,到阿禧艳当了学徒。王平手脚勤快,耐得劳苦,适合干餐饮业,又有终生从事这个行当的抱负。1994年底,在杨永华的鼓励和支持下,参加了省上在嘉峪关市举办的烹调学习班(杨永华垫付了2600元学费,学习期间,每月发给200元生活费)。通过3个月的脱产学习,王平取得二级厨师证。王平在阿禧艳干到1998年3月,杨永华又一次通过熟人关系把他送到兰州参加烹饪学习班。为了让王平多学一些技术,杨永华宴请了烹饪学习班老师。通过这一次3个月的学习,王平的烹饪技术更加纯熟,像王平这样受到杨永华着力培养的学徒还有几个。

杨永华很注意罗致有用之才壮大自己的业务实力。她明白,餐饮业内的竞争和其他行业一样,也是人才的竞争。1993年,杨永华听到有一位军人出身的三级厨师,在张掖一家餐馆里当主厨。这位厨师叫唐大坤,四川巴中县人,复员以后,被他家乡的有关部门安置在县饮食服务公司。公司不景气,既无具体工作,又不发给工资,他就回到服役之地张掖就了业。他在部队上长期当炊事兵,立过两次三等功,又是优秀共产党员,体格健壮,性情敦厚,做事细心,极耐劳苦,善于与人相处。通过考虑了解,杨永华认准唐大坤是个较理想的餐厨人才,不惜三下张掖,诺以高薪,答应解决其妻小食宿,聘请唐大坤来阿禧艳从业。为了使唐大坤安心扎根,1996年,杨永华帮助唐大坤在嘉峪关市购买住房一套,垫资1万元。1998年,杨又帮唐卖掉旧房,购买楼房一套,垫资2万元。唐大坤在部队做汉餐,到阿禧艳改做清真餐,杨永华从头教起,悉心培养。唐到阿禧艳一年以后,担当起阿禧艳二分部主厨。杨永华认为,餐饮业用人,技术好学,人品难得。她的事业今后还要继续发展,有一支品技兼优的厨师队伍非常重要。1996年6月,已在阿禧艳干了两年多时间的唐大坤,准备回老家休息一段时间。唐大坤在阿禧艳月薪2000多元,吃喝用度另有照顾。这次带着老婆孩子回老家,手里不缺钱花,颇有点衣锦还乡的味道。唐大坤全家临走时,杨永华给他一家买了路上吃的东西,还给孩子送了零花钱,又亲自到火车站把一家人送上车,叮咛他早日回来上班。辛苦了两三年,唐大坤回家以后,想多休息些日子。杨永华这头怕他在老家呆久了恋家不归,不断打电话催促他回来。唐大坤念及杨永华对他的知遇之恩,又合家回到了嘉峪关。1998年3月,唐大坤应朋友之邀去广州谋求发展。临行时怕杨永华阻拦,写下一封信不辞而别。杨永华每天到唐的家中看望他的妻儿,送米送面送菜,关照母子的生活,力劝他妻子把他从广州叫回来。唐大坤在妻子的苦劝下又回到了阿禧艳。

对于关键岗位上的雇员,杨永华运用合理递级增薪的办法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勤学苦干,为餐馆创造价值。由于递级增薪的刺激作用,她的学徒们个个精神抖擞,干劲持续高涨,热爱本职工作。不仅保证了服务质量,也保证了骨干队伍的高度稳定。赵成劳,天水市秦城区杨家寺乡人。1987年9月由其嫂介绍到阿禧艳当学徒。赵成劳为人忠厚,工作勤奋耐劳。他的起始工资每月50元。从第二个月开始,月增薪10元,一直增到800元。王平,1994年刚上班时,月薪300元。两个月以后,增至400元,四个月以后,增至500元。一年以后增至800元。1995年8月,王平升为阿禧艳一分部主厨,月薪1200元,干主厨一年以后,月薪达到1300元。相反,对一些素质较差,干活偷奸耍滑,不肯出力的学徒,薪水递增缓慢。员工之间的薪水差距较大。她在劳酬分配上坚决不使员工养成平均主义和论资排辈的观念;只讲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一部分员工在阿禧艳干不下去,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杨永华严格实行了按劳取酬、优胜劣汰的办法,偷奸耍滑者无法立足,只好自己辞职走人。

杨永华特别珍惜师徒感情,不仅和在职的学徒,还和已经离开阿禧艳的徒弟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有些徒弟离开一段时间又回来请求上班,她都尽量给予安排,即或暂时无法安排,也通过关系安排到别处去上班。赵成劳在阿禧艳从1987年干到1990年,在杨永华的帮助下成了婚,1992年他和妻子辞去了阿禧艳的工作,自己开了一家餐馆。赵成劳虽是杨永华的骨干,走了对馆子有一定影响,但她还是支持他们开餐馆,借给资金,帮助购买原料。后因经营不善,赵成劳的餐馆倒闭,又请求返回阿禧艳工作,杨永华仍然收留了他。1996年,赵成劳因家务拖累,回天水老家务农。1998年10月,赵成劳离开老家,西上谋生,因不好意思再烦扰师傅,就在酒泉某餐馆做主厨。杨永华听说赵成劳在酒泉从业,三番五次捎口信、打电话,把他叫到嘉峪关,在询问了家庭生活状况之后,委婉地批评他不应该撂撇师徒情谊到别处打工。但赵成劳已与酒泉餐馆签订了合同,他答应合同期满后,仍回阿禧艳上班。王建红,庆阳人,1992年在阿禧艳工作期间患了胸膜炎,回庆阳老家养病时,杨永华并不怕王病愈不归,借给2000元作医药费。一年以后王痊愈归来,在阿禧艳二分部负责炒揪片。学徒段斌、王小红,早已不在阿禧艳工作。他们的妻子生产时,她都到医院抚慰,送去营养品。段斌的妻子难产,一时凑不够住院押金,找到杨永华,杨永华垫付押金4000元,并连夜驱车到接生大夫家里请来大夫,救了母子性命。张丽花,肃南县康乐区红石窝乡人,1993年8月到阿禧艳工作。1998年年初,经杨永华介绍,与一名打工的汽车司机恋爱。同年10月结婚。举行结婚典礼时婆家和娘家因彩礼闹起了矛盾,不欢而散。蜜月期间夫妻二人又陷入吵闹和冲突之中。张丽花心理上受了很大的刺激,不好意思回阿禧艳上班。杨永华听说张丽花的新房中一无所有,生活十分拮据。就找上门去安慰看望她,到了家门口,正赶上小两口吵架。张见杨永华来看她,抱住杨大哭:“我结了婚得罪了娘家,惹恼了婆家,把老板也得罪了。现在娘家人不认我,婆家人恼恨我,丈夫整天跟我闹别扭,我已经无路可走了。今日个你来看我,你就是我的娘家人!”杨永华把自己的一些家具送给了张丽花,并请他们夫妇二人和全体员工聚餐,弥补张丽花没有举行婚礼和婚宴的遗憾。由于杨永华的关心,张丽花和丈夫关系和好,有了一个安定温暖的家庭,又重新回到阿禧艳工作。

如果说杨永华对学徒生活上的关心关照是与工作上严格管理互为表里,有激励他们劳动热情的企图,那么她经常性的扶危济困,则纯粹反映的是她为人宽厚侠义的天性。1991年夏季,东乡族自治县的几十名淘金客,乘坐一辆手续不全的超载卡车,为躲避交警的检查,昼伏夜行,于凌晨两三点钟匆匆通过312国道的一处急转弯时翻了车,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嘉峪关市政府得到报告后,各有关部门立即出动,火速赶赴现场进行抢救。杨永华的清真小吃部被指定为这批受难穆斯林的伙食定点单位。这些人远离家乡,淘金不成,返程中又出了车祸,生活困难,精神沮丧。杨永华积极配合政府的救助工作,无偿为几十个伤员提供一日三餐。十几个重伤员生命垂危,需要日夜护理,身边没有亲人照顾。端汤倒水,全由杨永华和清真小吃部的员工承担,有力配合了医院的抢救治疗。不善言辞的东乡族兄弟伤愈离开嘉峪关时,个个泪流满面地来到清真小吃部向杨永华告别。他们说:“你杨老板这么好心肠的人哦,我们这辈子算见了。”

1997年,有个青海老汉被困在嘉峪关。他慕名找到阿禧艳,请求杨永华收留他打一个月工,挣点盘缠回家。杨永华见老汉一脸的风尘疲惫,是个劳动出身的诚实人,就招待他吃了一顿饭,又奉送了200元路费。老汉没有想到杨老板萍水相逢,竟给了他这么丰厚的馈赠,十分过意不去,一再保证回家以后一定把钱如数寄来。杨永华说:“不要还了,留着补贴光景吧。”

市饮食服务公司有个女工多年身患一种极为罕见的顽症,久治不愈。1998年又离了婚,下了岗。一个病弱的女人,一年之内接连遭受几次重大打击,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杨永华得知情况后,找上门看望她,借款1万余元,帮助她购买一套住房,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她振作精神,鼓起勇气,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

有一个新疆籍文化青年,到古都西安、洛阳等地游学,观赏临摹古迹,拜谒求教名家,以提高自己的书画技艺。他一路上以出售自己的字画取点微薄之利维生。到河西以后,字画出售日渐艰难,被困到嘉峪关。他到阿禧艳吃饭时,杨永华听了他的游学经历,看了他的书法表演,奉送他300元钱,鼓励他继续坚持苦学,为振兴民族文化继续努力奋斗。

开饭馆的都少不了应付乞讨者。老弱病残到阿禧艳的门口她都给一口饭吃。有的还资助一点零用钱,帮助他们减轻饥寒之苦。笔者曾问过杨永华:“你经常帮助这些穷苦人,是不是也受了行善积德这一古老遗训的影响?”杨永华说:“真主教诲我们:善功的分量较重者才是成功的。自愿行善者,必获更多的善报。不帮人的人得不到帮助,不行善的人得不到善待,帮人实际是帮自己呢。”

同类推荐
  • 烟花三月的繁华都市

    烟花三月的繁华都市

    本书介绍了中国及世界各地的繁华都市,其中有充满时代气息的古老皇都北京、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中西文化交融的都市澳门等中国的繁华之地,以及伦敦、巴黎、雅典等国外著名的繁华城市。
  • 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

    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

    全书共收录来自多家高全国校和科研院所专家教授为2009年“中国(宝鸡)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高层学术论坛所提交的论文和有关文章。
  • 中华谚语(第七卷)

    中华谚语(第七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交通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交通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人类一半是地球人一半是外星人

    人类一半是地球人一半是外星人

    为什么星相学中的28星宿,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的命运?为什么当我们静静地仰望星空的时候,可以感到灵魂安静下来?为什么这个星球上,除了人类,没有任何动物,会仰望一无所有的星空?其实,仰望星空的,并不是我们人类自己,而是我们身体里的外星人,它们在仰望自己宇宙深处遥远的故乡。
热门推荐
  • 赤影札记

    赤影札记

    她是特工,训练20年只为一次任务,成功便可以过上梦寐以求的生活,却偏偏遇到了他。她爱红色的彼岸花,彼岸花俗称曼陀罗花,是死亡之花,爱上他注定是一场不幸……
  • 霸道总裁溺爱撩人甜心

    霸道总裁溺爱撩人甜心

    她与门当户对的青梅竹马订婚,本是纯洁无暇的友谊却一步步踏入深渊的领地,她一步步赚钱自食其力,却没想全是他铺给她的路,他爱人宠的让旁人乍舌,但仅此是她而已。
  • 校花大爆料

    校花大爆料

    在网络成为校花是她的目标。没想到也是她爱情路上的吧绊脚石。
  • 星际少女寻爱记

    星际少女寻爱记

    拯救时空危机什么的还是交给我吧!如果爱情和亲情只能择其一,我宁愿放弃你!这是一场时空的危机,Tobeornottobe走的搞笑风,简介什么的看看就好......
  • EXO之巧克力奶茶

    EXO之巧克力奶茶

    奶茶店的偶遇,是我爱你的开始,鹿晗,不要离开我......对不起,世勋,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有一种爱叫放手......
  • 灵魂三部曲

    灵魂三部曲

    我们的肉体终有一天会死去,但我们的灵魂不死,这是我死后才发现的。在我死后的第二天下午,当我的肉体被人从九层楼下的石浪里抬回家时,我的灵魂就从死去的肉体里爬出来开始游荡。就在我卖力地游荡在家里的时候,一个人盯着我——准确地说是盯住了我的尸体。这个人满脸疮痍、眼含热泪的盯着我……
  • 观音义疏

    观音义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镇魂街之十殿阎罗

    镇魂街之十殿阎罗

    镇守亡灵的阴阳之地,罗刹街是兄弟二人的天下。而我们以踏上了热血之路~~~~~
  • 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微历史)

    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微历史)

    本书描述了18世纪末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大清王朝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突出地叙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来龙去脉和各路人马的血腥博弈,以及从正面和侧面反映同一时期世界各个角落的历史、人文科技、市井风情。时间跨度50多年,涉及同期英国的发迹史、西班牙的沉沦史、美国的崛起史、葡萄牙的奴隶买卖,东印度公司的发迹史,美国铁路与中国劳工,世界各地的工业革命,探索新大陆,海盗贸易,新事物萌芽等,内容宏大,意旨宏远,文笔犀利、柔美,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同时又不禁叹惜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历史车轮的生猛。
  • 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

    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

    她与丈夫的疏离与捆绑,她和母亲的仇恨和捆绑,他丧妻后的心碎与无措。纽约、巴黎、伊斯坦布尔,三场挫败,三个厨房,一曲舒芙蕾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