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59900000024

第24章 其他省地人的习性(5)

西安城,在世界上最出名的是那一圈保留得完整无缺的古代城墙,正是这圈城墙,使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从此受到了限制。当今的时代,已经不是古远的唐朝、明朝,它每时每刻都要变化,而大街愈是扩建宽阔,小四合院和小巷便愈是狭小;时兴的楼房愈是改造高大,小四合院和小巷便愈是低矮。我是住在小四合院的陕西人,我的老婆却是从小生活在那小巷里的河南人,我们往来着,从一个拥挤的世界到另一个拥挤的世界。但使我们终不能明白天地间的事竟如此矛盾,居住在这样的地方,我们到了晚年的人偏多是臃臃肿肿,而我们的孩子们年纪小小的,却个个都长得高大的个头。因为我的儿子要结婚,我的小四合院里的两间小屋必须要按下一张四尺宽六尺长的双人床,退了休的我只得去投靠老婆的娘家——按规矩我这是作了上门女婿——在河南人的小巷里住下来了。

这条巷子,当然是离城墙最近了。城墙是要比整个巷子高出四五倍,暮色的天气里,云压得很低,便看得见风里的夕阳照映着墙上腐蚀,那斜壁上横出的碗口粗细的枸子树上,紫燕一起起飞,回旋的运动中,一会露出最宽的正面,一会显出最窄的侧面,如同一朵方向不定的云朵。这是全巷人最为眼福的一景,常常下班回来,都要站在巷口看着,直等到这群飞物倏忽投向远远的城门外去,像被吸铁吸去一样没了踪影,才硬着脖子往巷里走去。这个时候,又正是一辆火车定时从城墙外通过,笛声叫着,惊天动地,他们就想像着道班上的巡警该是站得端端正正向列车致意了,于是一边往巷里走,一边脚下有了节奏,似乎这火车的轰鸣不是一种摧残寿命的噪音,而是一首护送他们回家的雄壮乐曲。

巷子的路很长很长,因为这是一个“中”字形状的三条正巷,巷子便是那“中”字里的竖道,两边都是高高的楼房,这竖道就显得特别幽深。一盏昏昏的路灯在巷的那头亮了,无数的人头在晃动,家家的门窗已经打开,水瓢声、锅勺声,播放着豫剧的收音机音量开到了最大限度,一闻到饭菜的香味,一听到豫剧的唱腔,每一个进巷的人就感到“家”的温暖了。“回来了?”“回来了。”一问一答,简单的招呼,从巷子走进去要进行成百次的反复。到了“中”字里的那个方块处,这便是巷子的集中区域,屋舍一律东西方向,分成无数个岔道,宽者一米二三,窄者不足三尺,门和门直对,窗和窗直对,一个岔道又形成了独立的胡同。结构的复杂,似乎每一个地方都可以和任何地方接通,每一个地方又都可以和任何地方堵塞,像八卦阵一样,暗道机关,只有这个巷子的人才会知道。居舍的高低不一,宽窄不一,造型不一,一切恰如其分地占领着位置,又都在互相依赖。如果搬倒一家屋舍,便极有可能导致整个巷子的倒坍。完全可以看出,早先的房子全然是土坯筑的,油毛毡盖在上面,压上砖头,便是屋顶,墙头上长出厚厚一层墨绿色的苔藓。现在却差不多翻修成了瓦房,有方块瓦的、机制瓦的、石棉瓦的,也有高等住宅,则是一砖到顶的二层平顶小楼。

我们的住房是属于那老式的结构,你永远也不会相信这竟也是两层楼呢。楼下的房子暗极了,虽然所有家具都是现代化了:电镀桌、电镀椅、电视机、电风扇、洗衣机、柜钟、但都失去了闪光的色彩。顺着门后的墙角,靠着一把木梯,直上直下,用铁丝固定在墙上,爬着上去,那里更是一个黑暗的去处。还好,电灯的开关就在梯子上头,拉开了才见里边支有一张床呢。这样的楼上卧室家家都有,一上去就得睡下,一起床得就坐起,刮风风从四面可以进来,下雨雨声就在脑门之上,但无风无雨的月明之夜,那却是收听站,楼下的左边右边,前边后边,一切谈论听得清楚,家事、国事、天下事,分辨着谈论人的口气、语调,便可想像得出他的举止、神气,那种滋味是读任何报纸也不能比拟的。

在最小的范围内,囊括最丰富的内容,这是这条巷子的神秘处,也是这条巷子里的河南人的神奇处。简直像是一个被打开的收音机,一切线路眼花缭乱地呈现出来,虽然错综复杂,却一切各有规律。人和人相处太近了,就各自十二分地熟悉了,别人是如何的走势,如何的坐态,甚至一声咳嗽,闭上眼睛也能分辨出来。如果一个生人,要趁乱走进来,立即就会被全巷人发现。“你找谁?”必是会有人起来发问的,这倒不是怀疑生人“非偷即抢”,而是担心会陷入迷魂阵,曾经发生过许多人在这里转来转去,寻不着要去的人家,而最后又苦于不能出去。

巷子里是有空闲时候的,那是有工作的都去上班了,龙钟的退休老人便成了巷子的警察和清洁工。他们会认真地打扫一切角落,然后就喜欢蹲在南北两个巷口,只要守住这两个巷口,巷子里一切便安全无事。他们开始悠闲地吸烟,烟是上好的水烟,又拌了香油、香精,装在特制的木头旋出的圆盒里,揉出一丸一丸豆粒大小的烟团塞在竹根管做成的烟袋里,吸一下,烟全然入口,这便是最醉心的“一口香”了。连吸过20袋、30袋,香味浓浓地飘满了巷子,他们就闭上眼睛,靠着路灯杆下做一个长长久久的过呆瘾后的遐想。最紧张的,却要算一早一晚在厕所的门口了。厕所只有两个,一个在方块的东北角,一个在方块的西南角,黎明起来,家家要倒便盆;到了晚上,尤其是一块精彩的电视剧刚刚完毕,去厕所的小道上就队如长龙。上完厕所,又要去巷头惟一的水管处挑水,吃和排是人生的两项最大的工作,那挑水又常常是两、三个小时的心平气和的等待。

可怜这条巷子,冬天倒还罢了,因为人多炉子多热气多,雪落得总比大街上要薄,但一到了夏天,却是彻夜地不能安宁。他们咒诅着这个季节。家家可以什么也没有,但不能没有风扇,扇出来的风却一样还是热的。家与家太近,打开窗子就得拉上窗帘,多少新婚夫妇的夏季蜜月,简直是一种热水里的生活。几乎成了没有办法的习惯,男人一进巷第一件事就是剥光上衣,老少都穿短裤,吃饭一律到大巷口去,一碗饭,一身水,一场代价很高的劳作。到睡觉了,就各自占地安床,老的来睡,少的来睡,男的来睡,女的也来睡,直把那巷道挤得只有一尺来宽,夜里挑水的人小心翼翼地走过,也曾发生过水溅了两边人的头,桶撞了熟睡人的牙齿。

环境的限制,迫使着这里的人们只能团结,不能分裂。以前有两家闹翻了脸,互相报复的机会就十分方便:你今夜将我窗下的炉子灭了火,我明夜在你檐下的水缸里撒了土,动起手脚,又没有打斗的场地。如果真动起手来那门前台阶上的大小物件就遭到了毁坏,而且又波及到四邻,一辆自行车倒了,哗哗哗倒下一片;一个污水桶翻了,污水泊泊泊漫流到各家,结果全胡同声讨,两家也后悔。教训使他们懂得了“克己复礼”,利人利己。所以,自此以后,一家来了客,炉火突然灭了,隔壁的邻居宁肯自己饿着,也要将炉子搬来让给客人做饭。一天三顿,谁家饭好,谁家饭差,大家都知道,孩子们只要端着小碗,一巷子的好饭就都吃了;白日里在巷道拉上无数道绳晾上衣服,衣服是各家都有,五颜六色,进巷如迎接外宾的彩旗,但谁也不会收错,即使夜里有谁忘记收了,就会有人大声喊:谁的衣服没收?谁的衣服没收?

河南人的耐忍是和他们的吃苦能干一样着称于这个城市的,他们一代一代居住在这里,使他们作为人的本性中恶的成分没有滋生和扩张,而是极大限度的萌长着美的成分。他们注重本质的纯朴、正直和自强不息,也讲究着外表的端正、大方和修饰打扮。但是使他们伤心的是不能办一个花坛,便只好家家将盆花放在屋顶上,一有空就爬上去伺弄,夸耀着各自的鲜艳,这高高低低的屋顶就成了他们最有色彩的地方。整个区域,一共有六棵树,这树就是他们的圣物,节日要给树上挂彩带,腊八要给树上放米粥。树是早年建房时就长的,因为房子的拥挤,长得十分细,也十分高。春天来没来,树是他们的消息,天上有风没风,树是他们的预报,当偶尔有一群鸟儿落在那树上,树一个快活的惊悸,他们的心也颤酥酥地感到了身心的快活。

他们热爱着养他们的西安古城,但他们毕竟怀念生他们的河南故乡。当河南的剧团来西安演出,他们必是全巷出动,集体放票;常常就在早晨起来,谁家妹子细声细气唱几句“银环”,立即就有了“栓保”的加唱,接着,唱“栓保妈”的也有,唱“拴保爹”的也有。当某个老头儿回了一次老家,说起河南的水利建设如何好了,收成如何好了,这人就红火了一巷,这家请,那家叫,烟酒供上聊话儿,末了一起为河南的富强干杯。家家都继承着一种风俗:在墙上悬挂五六个相框。那里边装有几代人的相片,相片是他们的家史,有老一辈的,记载着初到西安的经历:先是捡破烂、蹬三轮车,再是开饭店、摆地摊,后是进工厂、开机器……老年人就要大讲他们处世哲学了:苦要耐得,福得知享,大苦中才有福。当然,言语之间,他们也多多少少流露出一些异乡人的情感,只是盼望儿女们若要成家能找河南老乡。但是,后辈们却越来越多地将陕西姑娘领进家来见公公婆婆,或者自己的姑娘进了陕西人的小四合院里去当了人家的媳妇。事实证明了老年人婚姻思想的过时,新的家庭的和睦、生活的幸福使他们明白,河南人和陕西人都是轩辕的子孙,在西安的这块土地上,他们有责任合二为一地建设好这个城市。

我常想,这条巷子,如同那些小四合院,或许还要在一定的时间里继续保留在西安城里,其人口的密度还会越来越大,但是,矮小的房屋住的是高高大大的人群,艰苦的环境培养的是不屈不挠的性格。我们眼见得巷子里的大学生不是一代比一代增多了吗?在整个巷子里,最受尊敬的要算是住在巷头的那位年轻的城建局工程师了,每天晚上,人们都要拥进他家去询问城市建设的情况。某某大街要扩修,他高兴,我们也高兴;某某地方要建一座大商场,他激动,我们也欢呼。为了西安将来人人都住上舒适的房子,这个巷子里的人默默地又是心甘情愿地在这里拥挤。当空闲的时候,这些人们总是喜欢去那高高的城墙上俯视这个城市,孩子们就在那里放起了各种各样的风筝,风筝飘在城墙的上空,飘在我们巷子的上空,飘在西安城的上空,孩子们在锐声叫喊,人们也在锐声叫喊,一会儿是“中中”,一会儿又是“妙妙”。这时候,城墙下的两个外地游客,瞧见了我们的狂样,我听见他们在说:“这群人怎么啦?又说陕西话,又说河南话,准是喝醉酒了?”

9.上海与北京的差异

一、王安忆:两个大都市

上海和北京的区别首先在于小和大。北京的马路、楼房、天空和风沙,体积都是上海的数倍。

刮风的日子里,风在北京的天空浩浩荡荡地行军,它们看上去就像是没有似的,不动声色的。然而透明的空气却渐渐变成颗粒状的,有些沙沙的,还有,天地间充满着一股呜声,无所不在的。上海的风则要琐细得多,它们在狭窄的街道与弄堂中索索地穿行,在巴掌大的空地上盘旋,将纸屑和落叶吹得溜溜转,行道树的枝叶也在乱摇。当它们从两幢楼之间挤身而过时,便使劲地冲击一下,带了点撩拨的意思。

北京的天坛和地坛就是让人领略辽阔的,它让人领略大的含义。它传达“大”的意境是以大见大的手法,坦荡和直接,它就是圈下泱泱然一片空旷,是坦言相告而不是暗示提醒。它的“大”还以正和直来表现,省略小零小碎,所谓大道不动干戈。它是让人面对着大而自识其小,面对着无涯自识其有限。它培养着人们的崇拜与敬仰,也培养人们的自谦自卑,然后将人吞没,合二而一。上海的豫园却是供人欣赏精微、欣赏小的妙处,针眼里有洞天。山重水覆,作着障眼法,乱石堆砌,以作高楼入云,迷径交错,好似山高路远。它乱着人的眼睛,迷着人的心。它是炫耀机巧和聪敏的。它是给个谜让人猜,也试试人的机巧和聪敏的;它是叫人又惊又喜,还有点得意的。它是世俗而非权威的;与人是平等相待,企图去征服谁的;它和人是打成一片的,且又你是你、我是我,并不含糊。

即便是上海的寺庙也是人间烟火,而北京的民宅俚巷都有着庄严肃穆之感。北京的四合院是有等级的,是家长制的。它偏正分明,主次有别;它正襟危坐,慎言笃行。它也是叫人肃然起敬的,它那种正宗传人的样子,理所当然,不由分说。当你走在两面高墙之下的巷道,会有压力之感,那巷道也是有权力的。上海的民居则是平易近人的,老城厢尽是那种近乎明清市井小说中的板壁小楼,带花园的新式里弄房子,且有一枝红杏出墙来的。那些雕花栏杆的阳台,则是供上演西装旗袍剧的。豪富们的洋房,是眉飞色舞,极尽张扬的,富字挂在脸上,显得天真浮浅而非老于世故,既要拒人于门外,又想招人进来参观,有点沉不住气。

走在皇城根下的北京人有着深邃睿智的表情,他们的背影有一种从容追忆的神色。北京埋藏着许多辉煌的场景,也有惊心动魄的场景,如今已经沉寂在北京人心里。北京人的心是藏着许多故事的。他们说出话来都有些源远流长似的;他们清脆的口音和如珠妙语历经数朝数代的锤炼;他们的俏皮话也显得那么文雅,骂人也骂得文明:瞧您这德行;他们个个都有些诗人的气质,出口成章的;他们还都有些历史学家的气质,语言的背后有着许多典故;他们对人对事有一股潇洒劲,洞察世态的样子。上海人则要粗鲁得多,他们在几十年的殖民期里速成学来一些绅士和淑女的规矩,把些皮毛当学问;他们心中没多少往事,只有20年的繁华旧梦,这梦是做也做不完的,如今也还沉醉其中;他们都不太习惯回忆这一类沉思的活动,却挺能梦想,他们做起梦来有点海阔天空,他们像孩子似的被自己的美梦乐开了怀,他们行动的结果好坏各一份,他们的梦想则一半成真一半成假;他们是现实的,讲究效果的,以成败论英雄的;他们的言语是直接的,赤裸裸的,没有铺垫和伏笔。他们把“利”字挂在口上,大言不惭;他们的骂人话都是以贫为耻,比如“瘪三”,“乡下人”,“叫花子吃死蟹——只只鲜”;他们没什么历史观,也不讲精神价值。北京和上海相比更富于艺术感,后者则更具实用精神。

同类推荐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手中的精彩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手中的精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函谷关

    函谷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大荒四经

    大荒四经

    长达30年的《山海经》文化精研,汇聚最丰富、最深入、最有趣的远古文明信息,全方位多角度解读中华文明的伟大与辉煌,再现数千年前华夏大地生态环境和人文活动盛况,既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宝典,亦是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 幽灵的白色魅影

    幽灵的白色魅影

    几千年来,为何幽灵的传说经久不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幽灵吗?幽灵究竟只是传说,还是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幽灵的白色魅影》带你一起探寻幽灵的行踪,追寻它产生的源头,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幽灵世界。
热门推荐
  • 都市之通天武帝

    都市之通天武帝

    唤醒沉睡的记忆,宅男少年变身高武尊者。这一世傲笑群雄、快意恩怨情仇,诛鬼魅、灭奸邪、重返武道巅峰。
  • 春赤玉璜

    春赤玉璜

    大泽洪荒,战火纷飞,最后的一方净土的灭亡,也接踵而至。。
  • EXO吸血鬼传说

    EXO吸血鬼传说

    如果。。。。。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过去。。。。。过去终究还是成为了过去,未来。。。。。未来对我的距离还很遥远,对不起。。。。。这三个字不适合我。原来不知不觉中我们隔了这么远。。。。。
  • 济公诗词

    济公诗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将欲何

    将欲何

    将欲何,为奈何?人匆匆,物匆匆。寥寥几十载,何处是归途?选亦难,决亦难。何是简,何为简?问苍天,天不知;问世人,几人明?岁月流逝,人欲何···
  • 裸色成婚:先生你别闹

    裸色成婚:先生你别闹

    慕乔对顾左说,无论你在什么地方都不用顾及我,因为你找了一个非常独立的女朋友。然而无论在什么地方,顾左总是会因为慕乔的一句话从和她相隔甚远的地方悄然的出现在她的面前。聚少离多的爱情,无奈残忍的现实,即使这样,她仍心之所向,他也始终如一,一路的艰辛在最后即将要修成正果,慕乔却在接到保险公司的电话濒临崩溃……几年后,看着眼前那个西装革履,贵气逼人的男人,慕乔轻笑:“你不是他!”男人轻抬起她的下巴注视着那双雾气朦胧的眼睛:“对,我不是他,因为他已经死了!”
  • 时空之守望者

    时空之守望者

    十五年前五方大陆上赫赫有名的宗门凌云宗莫名惹上业果,宗门覆灭。而今凌云宗的分支宁家中年轻一辈接受了振兴家族复仇的命运。修炼,磨砺,变强,复仇,亦或者是死亡。一切的因果究竟因谁而起,凌云宗、六芒法门、南原兵主、净地之主?而一切又为何而起?这是个主角坚持奋斗成长的故事,随着主角的成长得到也失去了很多。
  • 斗战银河

    斗战银河

    人类的终极梦想就是那无限宇宙,而我们的征途是那星辰大海!在这个精神自由卡索至上的年代,我们将会奏响辉煌的高歌。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热血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
  • 甜蜜爱恋:报告王子,公主融化了

    甜蜜爱恋:报告王子,公主融化了

    她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冰山男和温柔男,那是冰山男会放下骄傲呢,还是温柔男乘胜追击呢?
  • 暗访十年第三季

    暗访十年第三季

    当代盗墓团伙的人分四种,从低向高,分别是下苦的、腿子、支锅、掌眼。下苦的负责挖墓,收入微薄;腿子就是技术工人,收入高过下苦的;支锅则是盗墓团伙的老板,相当于包工头,有支付下苦的和腿子工钱的能力;而掌眼则是这个团伙中老大,他不但有找寻古墓的能力,还有鉴别文物的特长,把文物转手倒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