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66300000032

第32章 原型与领悟模式(3)

另外,人的未特定性的观点,以及由之产生匮乏感的观点,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说明集体无意识作为人类集体创伤性经验的观点。人的未特定性与人类童年的创伤性经验有着关联,对创伤性经验的抚慰和匮乏的克服,成为创造的内驱力。原型正是人类在克服这种意识到的匮乏和医治创伤过程中所自然形成的结果。“集体的人”的这种精神创伤,并不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减轻,相反,随着人类对于宇宙的进一步的了解和发现,随着人类对自然的空前地征服和开发,随着科学技术的无止境的发展,人类对于外界事物由不理解到理解,由朦胧的想象到理性的科学地认识,但科学和理性在走向极端后就消弭了感性的体验,人类越发感到生命的可贵,也感到作为个体生命的短暂,感到人在宇宙面前总体上的无奈,感到一种无法克服的生理的匮乏感。或许,人类对世界的理性的认识越进步,人对自己感知得越深切,人的这种对自己匮乏感的体验就越强烈。这正是为什么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出现精神危机、出现宗教狂热的根本原因,它无疑也是一种存在的反映。而后世人们对原型的承传和激活,首先也是出于对于匮乏感的克服的心理需要。因为按荣格所说,原型意象通向人类的精神家园。

(第四节感觉经验同化为心理事件)

荣格说:“原始人对显见事实的客观解释并不那么感兴趣,但他有迫切的需要,或者说他的无意识心理有一股不可抑制的渴望,要把所有的外界感觉经验同化为内在的心理事件。对原始人来讲,只见到日出和曰落是不够的!这种外界的观察必须同时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就是说太阳运行的过程应当代表一位神或英雄的命运,而且归根到底还必须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至于所有的神话化了的自然过程,例如冬夏、月亮的圆缺、雨季等等都不是客观现象的喻言,而是内在的无意识心理的戏剧的象征性表现。通过形象化的方式接近人的意识一即在自然现象中反映出来……”把外界感觉经验同化为内在的心理事件,通过形象化的方式“接近人的意识”,是原型的特殊功能。这种“同化”不是被动地反映,而是能动地创造,是循着满足某种精神需要的指向同化的,是按照人的意愿对外界感觉经验进行同化的,它与互渗律与集体表象等原始思维相得益彰,它的结果就是物我同一、天人合一。

荣格曾经讲到原型与互渗律、集体观念在本质上的相似性。象征、隐喻、符号和互渗律等,是“集体人”的思维方式。原始思维不仅是原始先民不得已所运用的思维方式,而且可能是当时一种最切合实际需要的观察世界和把握世界的方式。它既有抽象涵盖性,又有张力感,适应心理的需要,满足精神的渴求。理性的思维或科学的思维,不但在当时不可能,同时也“不需要”,因为它将无法解除他们面对自然和人的阴影而产生的恐惧、疑惑和匮乏感。维柯说“人们起初只感触而不感觉,接着用一种迷惑而激动的精神去感觉,最后才以一颗清醒的心灵去反思。”“这条公理就是诗性语句的原则,诗性语句是凭情欲和恩爱的感触来造成的,至于哲学的语句却不同,是凭思索和推理来造成的,哲学语句愈升向共相,就愈接近真理;而诗性语句却愈掌握住殊相(个别具体事物),就愈确凿可凭。”当哲学还不发达时,人对“真理”的把握是通过诗性语言去感触的,并不是由于那时人们没有哲学的意识,而是人们用不同于哲学的方式去把握。因为哲学的最早方式是宗教。人类借助于最初只有感知的思维方式进行精神活动,才满足了当时的需要。原始思维方式对于原型来说,其重要性在于它在特定的人类生存背景下,为建立适合当时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并把这种思维的结果用特殊的模式固定下来。人类通过实践在生物基础上提升着自己,原型是这一提升过程中的精神产物和“工具”。列维——布留尔认为互渗律是作为原始人思维的“最高的指导与支配原则”,它具有“关心神秘的属性和关系”的思维规律,“互渗律”是支配这些集体“表象和前关联的原则”。在原始人的集体表象中,客体、存在物、现象都具有一种可被感觉到的神秘的力量、能力、性质和作用,并且这种神秘的属性可以通过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行动,通过接触、传染、转移、远距离作用、亵渎、占据、感应等想象到的形式,作用于其他客体、存在物、现象,从而使原来那些客体、存在物、现象同时既是它们自身,又是其他什么东西。事物就是通过原始人想象的“互渗”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在其反映形式上,某种集体表象与其他的集体表象彼此关联。这说明,原型同互渗律、原始表象等一样,都是人类生存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自然表现,是观照世界的一种方式。而原型的重要特点则在于它能把外在感觉经验同化为内在心理事件,使规律性的人类经验始终以具体的意象在人类精神历史过程中反复再现。

原始先民的互渗律、集体表象等建立在对于宇宙神秘感悟的基础上。人类在它的童年期,即我们称之为史前时期或神话时代,首先是要建立一种适合自己生存、繁衍的环境(空间),这种环境或是客观的、实在的,或是心理的、想象的。当理想不能变为现实时,他们一方面创造、改造着一个心理的自然,通过人格化“改变”客观外在的各种与己相关的事物,使之与人达成某种默契,为人所用;另一方面,则是使主体自身的力量借助自然物得到张扬,使之能以相应的力量面对宇宙并与之抗衡。通过这一过程,人对自己的“匮乏”进行补偿和克服。可以说,这个时期,人的这一精神活动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精神活动,不是物质得到满足之后的纯精神的需要,而是为了现实的生存的需要。只有这样人才能在当时的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在这个意义上,原始仪式、宗教、艺术同出于一源,既为了人类生存,也为了灵魂的安宁,为了实现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梦想,为了弥补意识到的心理匮乏感。宗教原型是创造来世一个可以寄托灵魂的幻境,艺术原型是虚拟一个现世可以安慰精神的幻境。人类在特定的情境下所创造的幻境有着实用功能。比如,贡布里希曾指出:“原始猎人在饥寒难眠的冬夜发出吃东西的声响倒不是为了交流,而是代替吃东西一也许还伴随着试图诱发实物幻象的仪式性的合唱。”他把这种现象称为“啮馍啮馍”理论。即使如荣格作为原型表现方式的梦,也具有这种功用。荣格在讲到梦这种无意识现象时,探讨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他说,不现实的无意识幻想的存在增加着梦幻的次数和强度!当这些幻想被变为意识时!梦便改变了性质!强度减弱,次数减少由此他得出结论!梦常常包含着那些“想要”变成意识的幻想。梦的来源往往是被压抑的本能,它们有一种自然趋向要影响有意识的心灵。梦是本能的表现,梦以无意识的方式表现着某种意识、深层愿望,但梦说到底,其特征是“创造”一种在现实中不能出现或不存在的情境、一种“想”存在的情境、一种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人生过程”。梦是一种无意识的对人生的虚幻的体验,有时是扭曲的、象征的体验。这是梦与艺术有相同点的一个方面。它不是神秘的遗传,而是一种意识与存在、欲望与现实关系的特殊反应。因此荣格又说原型是“无数同一类型的经验在心理上留下的沉淀物”。也可以说,它是把外在感觉经验同化为心理事件的扭曲的反映。

卡西尔在论述神话与宗教时指出,原始人绝不缺乏把握事物的经验区别的能力,但是在他关于自然与生命的概念中,所有这些区别都被一种更强烈的情感湮没了(他深深地相信,有一种基本的不可磨灭的生命一体化(solidarityoflife)沟通了多种多样形形色色的个别生命形式。

“对神话和宗教的感情来说,自然成了一个巨大的社会一一生命的社会。人在这个社会中并没有被赋予突出的地位。他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但他在任何方面都不比任何成员更高。生命在其最低级的形式和最高级的形式中都具有同样的宗教尊严。人与动物,动物与植物全部处在同一层次上。在图腾崇拜的社会中我们发现,植物图腾与动物图腾比肩而立。而且如果我们从空间转到时间,仍然可以发现同样的原则一一生命的一体性和不间断的统一性的原则。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同时性秩序,而且也适用于连续性秩序。一代代的人形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不间断的链条。上一阶段的生命被新生生命所保存。祖先的灵魂返老还童似的又显现在新生婴儿身上。现在、过去、将来彼此混成一团而没有任何明确的分界线;在各代人之间的界线变得不确定了。”!

同类推荐
  •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8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山西民间舞蹈

    山西民间舞蹈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兰州历史文化(二)

    兰州历史文化(二)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州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她的文脉传承。挖掘整理、弘扬光大使其绵延不绝,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兰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种种原因,保存于地面上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不多,因此,通过文字记载,保存历史记忆显得尤为重要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韩国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韩国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什刹海九记

    什刹海九记

    本书是什刹海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研究成果的回顾、检阅、梳理、归纳和再认识的文集,冀图体现存史、传承、借鉴作用。全书分为九记,从整体上对什刹海地区的历史文化进行了全角度的梳理和勾勒,是对什刹海地区研究和保护的系统总结。
热门推荐
  • 我的大学叫英雄联盟

    我的大学叫英雄联盟

    我叫姚野,我现在住在H市念一所二本大学,因为大一上学期挂科太多,这学期发誓要好好学习,与任何游戏一刀两断。结果,我知道了一款叫做英雄联盟的游戏……
  • 帝都学院之虐恋

    帝都学院之虐恋

    《帝都学院之虐恋》:神秘又强大的沐氏集团,在商业界稳居第一,不问世事沐氏集团的公主,开始了她的校园生活,可爱软弱的她?不!强大如她,高贵如她,冷漠如她,这,才是真正的她!可是,谁能告诉她这黏人的妖孽是谁?
  • 梦中的白玉京

    梦中的白玉京

    对于生活琐事的理解与研究,该书意义在于教育后辈们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漫漫人生路中去追求自己所喜欢的事物。
  • 困兽之笼

    困兽之笼

    西元2314年,一个原本令人愉快的早晨,却因为一个人的返回,而骤然改变……
  • 最后微笑

    最后微笑

    本作为“探险家们”系列作品的第一部,又名“直到最后的微笑”。十年的原生幻想,写下千万字的言情与冒险故事,愿这部作品,可以带给你热血的人生,走进一个充满着爱与魔法的神秘世界!
  • 真名传

    真名传

    没时间写了,不好意思。斗转星移,日后在见,相安无事,小心火烛
  • 三世寻君归

    三世寻君归

    喜欢一个人,最后他和自己的妹妹在一起了,倚在河边的栏杆上时,栏杆断裂,穿到了一个不知道是么是带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 续湘山野录

    续湘山野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八十年代农妇

    穿越八十年代农妇

    山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刘芸正处在人生顶峰的时候,突然掉回了八十年代,成为了一个名声不好的小媳妇.八十年代的农村,有很多柴米油盐的故事。小媳妇刘芸从乡村中一步步走来,领着妯娌发家致富,带着婆家和娘家奔小康。当然,其中还有小媳妇收服铁骨铮铮的丈夫的温馨故事。
  • 地狱花开君不见

    地狱花开君不见

    爱到极致,就会成为疯狂。到底是什么?让人痴迷,让人沉醉,让人迷失了自己。为何付出了,却没有得到回报。“是你被黑暗遮住了双目,还是我被光芒遮蔽了眼前的真相?”“……你忘了啊,这些,我都不想要,我要的,只是……”你,你的爱。“我曾以为一切都不能相信,除了我自己,可是,还是忍不住做出了相信你的蠢事,那你又怎忍心这样对我?”“我不愿耗尽一切我所有的一切等到你,等待太久,我只愿我所有的一切,换来这一生见你一面,足矣。”地狱之花绽放,是什么迷失了双眼,明明你就在我身旁,我却找不到你?疯狂过后,才恍然发觉错了,可还有后悔的机会么?多少人被这世间繁华迷了眼,却终究看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无法守护属于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