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意思是真实的言辞不华美,华美的言辞不真实,而那些不中听的言语,对自己事业发展往往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凡是能够取得突出成就的老板,他们大多有着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勇于接受批评的意见。只有能够做到从善如流的人,才能将所有人的智慧结合起来,避免自己的失误。
批评性的意见,人们都不愿意听,不过却没有人能否定它所产生出来的积极效果。对于那些想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人来说,这些意见就显得更为重要。在建设性的批评面前,反击、争辩都是无济于事的,用一个借口去搪塞别人的批评,用固执去回应别人的反驳,只会让自身的发展陷入困境,更会让人们从此对你产生反感。无论古代还是现代,能够听进去别人意见的人,才会获取最有利的成功。
汉高祖刘邦就个人能力而言,正如他自己评价一般,并不是太强,但他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那就是他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相对而言,霸王项羽就显得刚愎自用、唯我独尊。而这最终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秦朝末年,刘邦率军攻入咸阳,推翻了秦王朝统治。刘邦进入秦宫,见宫殿雄伟高大,美女、珠宝不计其数,心中产生羡慕,有了据为己有的想法。大将樊哙劝刘邦最好不要这样做,刘邦很不高兴。谋士张良对刘邦说:“秦王所以不得人心,最终失去天下,就在于他穷奢极欲。现在您刚入秦宫,就想像秦王那样享乐,岂不是坏了自己大事?樊哙的话可是忠言啊!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您还是听从樊哙的劝告吧!”
刘邦这才有所感触,认为这些话有道理,最终采纳了樊哙的意见。接着,刘邦又传令废除秦朝苛法,还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刘邦不仅分毫未动秦宫的财宝,而且撤守灞上,以自身的这份涵养赢得秦人的拥护。
刘邦之所以能够以弱胜强最终战胜项羽并取得天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对待事情虚怀若谷的态度。一个人如果能够接受他人的意见,那么他即使处身困境,也会获得不断发展进步,而一个人只相信自己的判断,那么即使他有着多大的优势,最后也会一步步走向衰弱,这份涵养最终将成为决定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在公司的经营过程中,面对抉择,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思考和认识的局限。在这个时候,保持谦虚的态度,也许从下属那里就可以获得一些更为有利的指点。不要认为他们的能力不足,或是眼界不够开阔,反而因为他们身处一线,却能对生产经营活动有更准确的把握。或者因为他们能够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看待问题,所以对形势也就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面对批评的时候,想想这些批评会对自己产生最好的帮助,也许就会使自己拥有更广阔的胸襟去接受。同时,员工只有认识到老板是个足够开明的人,才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对于那些他们认为是心胸狭隘的人,恐怕根本不会去表达自己的意见。作为一个优秀的老板,一定不要给员工留下狭隘的印象,要能以自己开阔的胸怀,去争取这些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意见。
林肯的陆军部长史丹顿就曾骂过林肯是个“该死的傻瓜”。
林肯一次为了讨好一个自私的政客,签署一道命令,转移某些兵团。史丹顿看到后,拒绝执行,还大骂林肯竟然会有这种命令,简直是“该死的傻瓜”。
有人忙不迭去报告总统,而林肯却平静地说:“如果史丹顿说我是‘该死的傻瓜’,那么我一定就是,史丹顿一向是对的。我过去看看是怎么回事,我要知道究竟错在哪里。”
林肯果然去找了史丹顿,史丹顿告诉他为什么这道命令错得离谱,林肯最终撤回了命令。
从这个事情中,可以看出林肯是一个多么宽容进取之人,只要批评是出于善意的,并且言之有理,即使冒犯自己的尊严,他也会虚心接受,因为在最为优秀的管理者看来,它所能产生的作用恐怕比任何的赞美都要伟大。史丹顿作为林肯的下属,也许是不敬的,意味他冒犯了自己上级的威严,不过他的意见却是极为中肯的,他指出了林肯一个致命的错误。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样的事情有些难为情,但毫无疑问,林肯更正了自己一个重大的失误,同时他还为自己留下了一个开怀纳谏的好名声。
员工寄希望于领导,不只是给自己一份好的薪水,还希望领导能广开言路,倾听和接纳自己的意见与建议。而有些老板只简单把“人和”定义为不吵不闹,没有反对意见,开会一致通过等表面现象,忽略了问题冲突对事业发展的积极意义,也缺失了众人智慧的支持,在自己的狭隘之中,仅仅延续这种表象的和平,那么公司的发展肯定不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