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Crossover思想的及时出现,顿时让企业眼前为之一亮。无论是设计人员、营销人员还是品牌管理人员,都因此而重新找到了更多、更丰富、更刺激的与消费者沟通的灵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是,Crossover合理运用的结果,就像突然出现一位综合了中西方最优异基因的混血美女,让你时时感到视觉和心理上的双重震撼。
Crossover提倡“交叉、超越”的思想,常常让不同的文化、理念和思想,碰撞出更多耀眼的火花来。
作为世界移动通信巨头,摩托罗拉一直对中国市场极为重视,但老对手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的策略显然让中国许多消费者印象更为深刻。在多年的贴身肉搏后,2006年摩托罗拉终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悟到了与中国高端消费者沟通的真谛,推出了以一个汉字符号“明”为品牌特征的高端商务手机,强调“以独到的视界,洞悉瞬息变化的世界,以灵犀的观点,阐释时尚商务的真谛”,用先进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一下子就虏获了消费者的心。
无独有偶,当年丰田曾因推出不符合中国文化特征的“霸道”越野车遭遇广告“滑铁卢”。在推广新车“皇冠”时,它的品牌诉求已变为极具中国特色的“和谐为道,欲达则达”,从而叩开了中国政府采购车辆的大门。
法国的时尚服饰品牌TIF,宣扬多元化个性共生,其2006年推出的T恤系列,集合来自纽约、巴黎、伦敦、首尔、东京等地的先锋图形师,将世界不同元素融入T恤,面对不同审美观点的人群限量销售。2007年,日本“优衣库”推出了几乎同样概念的“UT”T恤系列。
有的企业则是利用Crossover的思想,完全打破陈规旧矩,引进全新的元素,对自己原有的品牌内涵进行新的提升、丰富乃至颠覆,达到了与众不同、焕然一新的效果。
著名品牌LV皮包虽然一直以经典高贵著称,但惯用的褐色却多年不变,难免让人觉得有点沉闷。与村上隆合作后,他大胆启用日本流行文化元素,将“熊猫”、“樱花”用在了LV这款法国最经典的皮包上,让LV的“粉丝”们无限惊喜。
在许多人的心里,“QQ”或许就是奇瑞车的代名词了。但是2006年,奇瑞推出的V5车型为它赢得新的市场赞誉。这款车被称为“NEWCROSSOVER”作品,其设计理念是目前国际上一种最新的乘用车设计理念,它不归类为目前任何一种汽车形式,而是一款集合了轿车、SUV或MPV等多种汽车优势于一体的车型,开创了全新的汽车概念,也让人们对奇瑞品牌进一步刮目相看!
事实上,Crossover并不是上述品牌的专利。2005年4月26日,当北京的房地产商潘石屹在他的建外SOHO支持一位行为艺术爱好者在空中进行一个月的“鸟巢生活体验”时,他就已经摘到了房地产最早开展Crossover营销的桂冠。当时国内房地产界可能很多人还没有听说过Crossover这个名词,但这件事却轰动了整个北京城,许多消费者因此专程赶去观看,进一步体验到SOHO房子的与众不同之处,正如一位购房者所说的,“我觉得那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房子。”
行为艺术与卖房子,这两件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竟然如此巧妙结合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Crossover在营销中的独特魅力。
二、为什么要Crossover
Crossover让许许多多品牌由此而走上新生之路,创造出新的行业经典和市场奇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运用Crossover的思想都能成功。
有的企业只是对原来的品牌进行了最简单的跨界运用,结果反而造成对品牌资源的透支和伤害。当著名奢侈服装品牌“华伦天奴”延伸到三四百元人民币的大众化妆品领域时,当钢笔著名品牌“派克”延伸到女士内衣时,它们的失败都是可想而知的。
“cross”在英文中原本就有“十字形、交叉”之义,而“over”则有“越过、超越”的含义,它提示我们,在运用Crossover的时候,一定要像“十字形”一样锁定一个焦点,而且还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交叉”层面上,还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超越,创造新的魅力,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因此,从营销角度来说,我们更愿意将“Crossover”译为“跨界”,而不是低层面的利用。
Crossover的唯一焦点当然应该是消费者。无论是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强强联合,还是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功能整合,其目的都是给消费者创造更好的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时间。事实上,很多时候,正是由于对共同的目标消费群的广泛共识,才常常让众多跨国品牌走到了一起。
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在2004年,为了庆祝奔驰汽车公司推出SLRMaLaren超级跑车,豪雅表与奔驰汽车公司特别结合了双方的技术与专长,共同为奔驰SLRMaLaren跑车的车主打造令人赞叹的专属纪念腕表。
著名服装品牌G-Star与SUV名门路虎曾达成了一项令人惊讶的合作,以其牛仔裤产品线RAWDENIM名义与路虎的车型联合推出一款限量版的双品牌路虎卫士——TheRAWDefender。这款暗银灰色的RAWDefender将两家的品牌精髓完全体现,冷静低调的外观中折射出粗犷野性。
尽管产品并不相同,行业差距甚大,但这些品牌所瞄准的消费人群却往往是同一类人。在生活中,他们常常是开着奔驰车,戴着豪雅表;或是开着路虎,却也一样喜欢银色的G-Star。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这些人群的消费习惯、品位、癖好、心理甚至情感可能是完全重合的。正是这些因素的影响,让豪雅、奔驰等结成了“品牌亲家”。
美国营销大师米尔顿·科特勒说:“在消费者与产品之间建立一种‘爱’的忠诚度,需要一个传递情感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品牌。”他还说:“对品牌营销而言,以情感价值联系客户的品牌终将大获全胜。”
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我们与消费者沟通时,常常只依赖于自己的有限平台,习惯于在自己的圈子里、以自己擅长的方式与消费者保持关系,这往往是一种封闭的表现。Crossover的思想精髓就在于,在今天这个开放、多变的时代,其实我们应该搭建、联合、开放更多更好的沟通平台,提供更新、更丰富的品牌体验,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加入,获得他们更多的赞誉。
这是一次全新的、真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和传播的多重整合。无论是品牌与品牌之间的联合行动,还是电影与产品之间的植入式联动,包括将汽车、冰箱在户外运动渠道销售,化妆品在药店销售等成功实践,不是我们在整合消费者,而是因为共同的消费者的需求将我们整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共同的利益共同体。既然我们共同的消费者都在看一样的报纸,浏览一样的网络,喝着同样的咖啡,喜欢同样的音乐,为什么我们不能走到一起呢?
三、Crossover成功的关键密码
除了识别出共同的消费群体之外,用Crossover方式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我们在保持自己的品牌内涵的同时,能否创造出更好、更新的价值和体验,这也是对原本不同的合作伙伴走到一起能否成功的最大考验。
要知道,HelloKitty如果只是一个小朋友们喜欢的形象,是不可能像目前这样被印在22000多种不同的商品上,并营销40余国的。HelloKitty长盛不衰在于他们有能力创造不仅吸引小朋友,也在于它是与其他品种结合后,能虏获全球二三十岁女性芳心的产品;今天,HelloKitty的足迹从床单、笔记本到手机、烤面包机、汽车等各个领域。
2006年5月23日,美国苹果公司和耐克公司举行新产品发布会,公布将联合推出“音乐+运动”的新系列运动产品。新设计的iPod播放器通过耐克跑鞋鞋垫下安置的微型传感装置,将相关数据发射到带在身上的新型iPod数码装置上,该设备不仅可以欣赏音乐,还可以记录跑步者训练的距离、时间、速度并计算出跑步中消耗的能量。
这就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前的消费体验。合作各方在Crossover中都为之注入了自己的精华,而且将彼此的优点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正是因为做到这一点,消费者因而对两个品牌都充满了喜爱和信任,反之,如果不是这种成功的融合,则肯定对两者都造成极大的伤害。
四、延续Crossover的成功
因此,对那些想通过Crossover方式取得成功的企业来说,我们有如下忠告:
(1)不要试图以讨巧的方式去让消费者喜欢你。那种试图什么也不改变、只想简单牵引消费者不断尝试新的产品的想法是错误的。无论是大品牌还是新企业,如果不能提供真正的核心价值,还不如不推出Crossover概念产品。
(2)不要放弃自己已经成功的个性和独特价值点。无论是通过合作、融合还是创新出来的Crossover概念产品,都一定是继承并发扬自己品牌价值的成功。Crossover不能脱离自己的市场基础和品牌内涵。
(3)Crossover概念产品更多的是对细分市场、新兴市场的占领,而不一定适合用做大规模市场的开发。在奢侈品市场和高附加值产品中,我们常常比较容易发现它成功的身影,而在大众市场的普通产品更多的是注重性价比时,则不适宜运用这种旨在增加产品高附加值的方法。
Crossover现象方兴未艾,成功的故事将被更多地演绎。
从“酷儿”
产品形象看视觉识别系统
【评点】
现在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品牌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VI)系统的重要性,已经了解到VI的设计不是可有可无的,不仅仅是装点门面,它的重要意义是将文本格式的企业理念,最准确有效地转化成易于被人们识别、记忆并接受的一种视觉上的符号系统。
“酷儿”塑造了继“七喜”的FidoDido卡通形象后的又一成功的动画代言形象,将这一形象赋予文化内涵、丰满个性表现,应用至系列产品。在终端推广过程中,严格贯彻了形象应用的统一原则,并严格控制,最终在市场上打造出具有差异性、深入人心的产品形象系统。
一、软饮料市场出现新气象
软饮料市场的竞争一直是最激烈的。
在商场、超市,经常可以看到酷儿和康师傅鲜橙汁瓶装上面的卡通形象,尤其是可口可乐的“酷儿”,更显得那是具有特色的形象代言人,或许可以说在VI系统中,这个小家伙比其他的形象代言人更具亲和力。
VI系统,在营销概念当中,属于企业的CIS中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把CIS中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用无比丰富多样的应用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VI系统,是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的捷径。品牌当道的今天,VI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意味着企业形象将淹没于商海之中,让人辨别不清还是被人深刻记忆;意味着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是否存在个性化。
“酷儿”的形象可以说将这种产品的形象做到一种极致,无论是在它的外包装还是在各种宣传媒介上,说到“酷儿”的这种VI系统,虽然它仅代表了可口可乐公司的一类饮料,但是它使这种产品的形象在VI上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和喜爱。
二、“酷儿”发展轨迹
“酷儿”是可口可乐公司在1997年推出的果汁饮料产品,先在日本上市,获得巨大成功,然后迅速在东南亚地区走红,又成为新加坡、中国台湾省、韩国、中国香港等地饮料行业的新秀。“酷儿”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走红情况是这样的:
1997年7月在日本,“酷儿”成为最受欢迎果汁饮料之一,“Qoo”形象成为最受欢迎卡通形象之一;
2001年4月在韩国,“酷儿”成为韩国果汁饮料第一品牌和韩国可口可乐公司第三大品牌,销售量超过预计量6倍;
2001年6月在新加坡,两个月内,成为新加坡果汁饮料第一品牌和新加坡可口可乐公司第三大品牌;
2001年10月在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省成功上市,结果香港产品完全脱销,台湾订单是原计划的2、5倍;
2001年12月,在杭州和西安正式上市,一夜之间,“酷儿”产品及其形象席卷了两地的饮料消费市场。后相继在北京、广州、郑州等地上市,短短几个月,全国各地便也“Qoo”声一片,这个小精灵基本覆盖了整个中国,消费者饮用后交相称誉,知名度和美誉度一炮打响。
三、“酷儿”形象档案
“酷儿”的成功,归功于详尽的市场分析、恰如其分的市场细分、准确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
但是“酷儿”的这一形象,不仅建立了自己的VI,更为可口可乐的品牌带来另一个宣传高潮和企业文化特色。在酷儿产品推出之前,可口可乐公司为更深地挖掘品牌内涵,更有利于品牌推广,在内部发布了“QooBIBLE(酷儿圣经)”。可见企业对这个产品的重视,也体现了“酷儿”这个产品确实就是极受可口可乐公司宠爱和重视的一个“亲生儿子”:它有出生证明,有渊源,有性格,有爱好,有伙伴,有外在形象标准,有内在本质内容。是一个有真正生命力的可爱小精灵!而且可口可乐公司员工对“酷儿”这个形象进行了完美诠释、严格执行、有效保护。
从“酷儿”形象的推出到不断升级诠释,可以看出在对这个“酷儿”的视觉识别上,已经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检验,而且对“酷儿”这个形象的动作行为也有一些特定要求,使大家能够看到这个头像就知道是可口可乐公司的“酷儿”。“酷儿”从出现就是个谜一样的小孩,以下是一些它的资料。
中国名字:酷儿。
英文名:Qoo。
出生地:听说某一天酷儿来自森林,从此以后被一对好心的父母收养,是家里唯一的孩子。
身高和体重:秘密!
年龄:据说它相当于人类的5~8岁。
血型:未知(但是它的行为特征符合B型血)。
特征:它只会说“Qoo”[ku:](当你喝完后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当它喝完“酷儿”饮料后脸颊上的红晕会变大。
性格:它喜欢模仿大人,是个乐观的孩子,有点儿娇气,有点儿容易自我陶醉,尽管外表简单,但内心极有内涵。
主要特征:有趣、可爱、笨拙、善良。
技能:跳舞。
喜爱:洗澡、好喝的饮料、听话的孩子。
讨厌:淘气的孩子。
朋友:山鸽(酷儿不仅和人类沟通而且能与所有的生物沟通)。
最喜欢的地方:公园。
从这些资料来看,这一产品形象从视觉上看来是个多动的孩子,可口可乐将产品形象和市场定位、市场目标受众细分结合到一起,更符合受众的欣赏水平,所以能够尽快地得到受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