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85500000011

第11章 薛侃录(1)

【原文】

4.1希渊问:“圣人可学而至。然伯夷、伊尹于孔子才力终不同。其同谓之圣者安在?”

先生曰:“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然圣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犹金之分两有轻重。尧、舜犹万镒。文王、孔子犹九千镒。禹、汤、武王犹七八千镒。伯夷、伊尹犹口五千锰。才力不同。而纯乎天理则同,皆可谓之圣人。犹分两虽不同。而足色则同,皆可谓之精金。以五千锰者而入于万镒之中,其足色同也。以夷、尹而厕之尧、孔之间。其纯乎天理同也。盖所以为精金者,在足色。而不在分两。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犹一两之金,比之万镒。分两虽悬绝。而其到足色处。可以无愧。故日‘人皆可以为尧舜’者以此。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犹炼金而求其足色。金之成色所争不多。则锻炼之工省。而功易成。成色愈下。则锻炼愈难。人之气质清浊粹驳。有中人以上、中人以下。其于道有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其下者必须人一已百、人十已千。及其成功则一。后世不知作圣人之本是纯乎天理。欲专去知识、才能上求圣人。以为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须是将圣人许多知识、才能逐一理会始得。故不务去天理上着工夫。徒弊精竭力。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察。迹形上比拟。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正如见人有万镒精金。不务锻炼成色。求无愧于波之精纯。而乃妄希分两。务同彼此之万锰。锡、铅、铜、铁杂然而投。分两愈增而成色愈下。既其稍末,无复有金矣。”

时日仁在旁曰:“先生此喻。足以破世儒支离之惑。大有功于后学。”

先生又曰:“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译文】

蔡希渊问:“人固然可以通过学习成为圣贤,但是,伯夷、伊尹和孔子相比,在才力上终究有所不同。孟子把他们同称为圣人,原因何在?”

先生说:“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因他们的心纯为天理而不夹杂丝毫人欲。犹如精金之所以为精金,只因它的成色充足而没有掺杂铜、铅等。人到纯为天理才为圣人,金到足色才为精金。然而,圣人的才力,也有大小之分,有如金的分量有轻重。尧、舜如同万金之镒,文王、孔子如同九千之镒,禹、汤、武王如同七八千之镒,伯夷、伊尹如同四五千之镒。才力各异,纯为天理相同,都可称为圣人。仿佛金的分量不同,而只要在成色上相同,都可称为精金。把五千镒放入万镒之中,成色一致。把伯夷、伊尹和尧、孔子放在一块,他们的纯为天理同样一致。之所以为精金,在于成色足,而不在分量的轻重。之所以为圣人,在于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大小。因此,平常之人只要肯学,使己心纯为天理,同样可成为圣人。比如一两精金,和万镒之金对比,分量的确相差很远,但就成色足而言,则是毫不逊色。所以说‘人皆可以为尧舜’,根据的正是这一点。学者学圣,人只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罢了。好比炼金求成色充足,金的成色相差不大,锻炼的工夫可节省许多,容易成为精金。成色越差,锻炼越难。人的气质有清纯浊杂之分,有中人以上、中人以下之别。对于道来说,有生知安行、学知利行的不同。资质低下的人,必须是别人用一分力,自己用百分力,别人用十分力,自己用千分力,最后所取得的成就是相同的。后世之人不理解圣人的根本在于纯为天理,只想在知识才能上求做圣人,认为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会,我只需把圣人的许多知识才能一一学会就可以了。因此,他们不从天理上下功夫,白白耗费精力,从书本上钻研,从名物上考察,从形迹上摹仿。这样,知识越渊博而人欲越滋长,才能越高而天理越被遮蔽,正如同看见别人有万镒之精金,不肯在成色上锻炼自己的金子以求无逊于别人的精金,只妄想在分量上赶超别人的万镒,把锡、铅、铜、铁都夹杂进去,如此分量是增加了,但成色却愈低下,炼到最后,不再有金子了。”

这时,徐爱在一旁说道:“先生这个比喻,足以击破世儒支离的困惑,对学生大有裨益。”

先生接着说:“我们做功,但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去一分人欲,便又多得一分天理,如此。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捷便易啊!”

【原文】

4.2士德问曰:“格物之说。如先生所教。明白简易。人人见得。文公聪明绝世。于此反有未审。何也?”

先生曰:“文公精神气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继往开来。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若先切己自修。自然不暇及此。到得德盛后。果忧道之不明。如孔子退修六籍。删繁就简。开示来学。亦大段不费甚考索。文公早岁便著许多书。晚年方悔,是倒做了。”

【译文】

杨士德问:“格物之说,诚如先生所教诲的,简单明了,人人皆懂。朱熹先生聪明盖世,而对格物的阐释反而不准确,这是怎么回事?”

先生说:“朱熹先生的精神气魄宏伟,早年他下定决心要继往开来,因而,他一直在考索和著述上苦下功夫。如果先切己自修,自然无暇顾此。等到德行高时,果然忧虑大道不行于世。拿孔子来说,修六艺删繁为简,多少考察。朱熹早年之时就写了不少书,到晚年时才后悔,认为功夫给做颠倒了。”

【原文】

4.3士德曰:“晚年之悔。如谓‘向来定本之误’。又谓‘虽读得书。何益于吾事’。又谓。此与守旧籍。泥言语。全无交涉。是他到此方悔从前用功之错。方去切己自修矣。”

曰:“然。此是文公不可及处。他力量大。一悔便转。可惜不久即去世。平日许多错处。皆不及改正。”

【译文】

杨士德说:“朱熹先生晚年无尽后悔,他说‘向来定本之悟’,又说‘虽读得书,何益于吾事’,‘此与守旧籍,拘泥言语,全无交涉’,这些话,表明他此时才发现从前的功夫不对头,方去切己自修。”

先生说:“是的。这正是人们不及朱熹先生之处。他力量大,一后悔就改正。令人惋惜的是,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平时诸多错误都来不及改正。”

【故事】过而能改的周处

知错就改,这是为人处世最重要的一点。孔子说:“过则勿惮改。”意思是犯了过错,就要及时改正。像周处一样,犯了错能及时改正,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周处是三国东吴名将周舫的儿子。他小时候顽皮到不得了,欢喜弄枪弄棒,力气又大,看到哪个不顺眼,拔出拳头就打,还总是胡作非为。很多人都吃过他的苦头,没有一个不恨他,但由于出身豪门,拿他又没办法。所以,周处深为乡亲们所恨。

周处的家乡有条河有山,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当地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其中周处最为厉害。

一天,周处刚打死一家小酒馆老板的狗,正威风地往城门口走,就听到一个老头儿在连声叹息:“三害不除,人心不宁。”周处非常好奇,就上去询问老人,是哪三害,老人解释道:近年来南山出了一只吊睛白额老虎,白天里都敢出来伤人;长桥底下一只蛟龙,年年要供祭它一个童男,否则兴风作浪,不知要伤多少人命。如今又出了一个周处,横行乡里,为非作歹。连同南山白额虎,长桥水中蛟,已成为三害了,老百姓还有好日子过吗?这周处武艺高强,要是能改邪归正,把猛虎、蛟龙除掉,该多好啊!

周处听了,一下子楞住了。没想到自己在乡里人眼里竟然成了祸害,自己真是空有一身本领。他沉默了一阵,毅然对老人说:“这三害,我一定除了它们!”

事实上,老人是故意激周处的。原来乡里人是希望周处和蛟龙、猛虎相互拼杀,两败俱伤。周处弯弓背箭,上山射死了老虎,又去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一直同蛟龙搏斗。过了了三天三夜,周处还没有回来。当地的百姓们非常高兴,都喝酒表示庆贺。

第四天,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庆贺的事情,才意识到自己平日罪恶深重,一时还得不到大家的原谅。二害已除,剩下一害就是自己了,周处悔恨不已。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况且你还年轻,还是有希望的。”周处听后就决定改过自新,好好做人。

从这以后,周处就拜陆机陆云为师,开始刻苦读书,认真学习,人品越来越高尚,人们也越来越尊敬他。经过严格自律和不懈地努力,后来,周处终于成为一代名将,成就超过了他的父亲。从此,周处改过自新的事迹也被传为佳话。

【原文】

4.4侃去花间草。因曰:“天地间何善难培。恶难去?”

先生曰:“未培未去耳。”少间。曰:“此等看善恶。皆从躯壳起念。便会错。”

侃未达。

曰:“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此等善恶。皆由汝心好恶所生。故知是错。”

曰:“然则无善无恶乎?”

曰:“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不动于气。即无善无恶。是至善。”

【译文】

薛侃在清除花中草时,顺便问道:“为什么天地之间善难培养,恶难铲除?”

先生说:“既未培养,也未铲除。”过了片刻,先生说:“如此看待善恶,只是从形体上着眼,自然有错。”

薛侃不理解话中之意。

先生说:“天地化生,如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别?你想赏花,即以花为善,以草为恶。若要利用草时,又以草为善了。这些善恶都是由人心的好恶而产生的,所以从形体上着眼看善恶是错误的。”

薛侃问:“岂不是无善无恶了?”

先生说:“无善无恶是理之静,有善有恶是因气动而产生的。不为气所动,就是无善无恶。可称至善了。”

【原文】

4.5曰:“佛氏亦无善无恶。何以异?”

曰:“佛氏着在无善无恶上。便一切都不管。不可以治天下。圣人无善无恶上。只是‘无有作好’。‘无有作恶’。不动于气。然‘遵王之道’。会其有极。便自一循天理。便有个裁成辅相。”

曰:“草即非恶。即草不宜去矣。”

曰:“如此却是佛、老意见。草著有碍。何妨汝去?”

曰:“如此又是作好作恶。”

曰:“不作好恶。非是全无好恶。却是无知觉人。谓之不作者。只是好恶一循于理。不去又着一分意思。如此。即是不曾好恶一般。”

【译文】

薛侃问:“佛教也主张无善无恶,其间有何区别?”

先生说:“佛教执着于无善无恶,其余的一概不管,不能够治理天下。圣人的无善无恶,只是不要有意为善,不要有意为恶,不为气所动。如此遵循先生之道,到达极致,便自然能依循天理,便能‘裁成天地之道,辅助天地之宜。’”

薛侃说:“草既然不为恶,那么,它也就不能拔除了。”

先生说:“如此又成为佛、老的主张。如果草有所妨碍,干嘛不拔除呢?”

薛侃说:“这样就又在有意为善、有意为恶了。”

先生说:“不着意为善去恶,并非说全无好恶,如果全无好恶,就会成为一个麻木不仁之人。所谓‘不着意’,只是说好恶全凭天理,再别无他意。如此,就与不曾好恶是一样的了。”

【原文】

4.6曰:“去草如何是一循于理。不着意思?”

曰:“草有妨碍。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若着了一分意思。即心体便有贻累。便有许多动气处。”

曰:“然则善恶全不在物。”

曰:“只在汝心。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

曰:“毕竟物无善恶。”

曰:“在心如此。在物亦然。世儒惟不如此。舍心逐物。将格物之学错看了。终日驰求于外。只做得个‘义袭而取’。终身行不著。习不察。”

【译文】

薛侃问:“除草时,如何全凭天理而别无他意呢?”

先生说:“草有所妨碍,应该拔除,就要拔除。有时虽没有拔除干净,也不放在心上。如果在意的话,便会成为心体上的累赘,便会为气所动。”

薛侃说:“如此说来,善恶全然与物无关了。”

先生说:“善恶自在你心中,遵循天理即为善,为气所动即为恶。”

薛侃说:“物的本身毕竟没有善意。”

先生说:“在心如此,在物亦如此。世上儒者只是不懂这一点,舍心逐物,把格物之学认错了。成天向外寻求,只做得一个‘义袭而取’,终身仅是行而不明、习而不察。”

【原文】

4.7曰:“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则如何?”

曰:“此正是一循于理。是天理合如此。本无私意作好作恶。”

曰:“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安得非意?”

曰:“却是诚意。不是私意。诚意只是循天理。虽是循天理。亦着不得一分意。故有所忿恨好乐。则不得其正。须是廓然大公。方是心之本体。知此。即知未发之中。”

【译文】

薛侃问:“对于‘好好色,恶恶臭’,又该作何理解呢?”

先生说:“这正是自始自终遵循天理。天理本当如此,天理本无私意为善为恶。”

薛侃说:“好好色,恶恶臭又怎么不为意呢?”

同类推荐
  • 历代圣贤家训

    历代圣贤家训

    拜托才识浅陋的人,与高明的人交往,不要干出小孩子那样的傻事,而要有大人的气魄和肚量。
  • 胎教做得好,宝宝智商高

    胎教做得好,宝宝智商高

    本书作者收集了孕妇怀孕期间胎教常见的1个问题,并予以解答,以指导孕妇做好胎教,为孩子未来成长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青春期心理咨询(插图)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青春期心理咨询(插图)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的涵义也趋于全面化、完整化。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的成立宪章中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躯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状态。”这就表明,真正的健康不仅意味着有健全的体魄,还必须具有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古罗马有位叫西塞罗的哲学家曾说:“心理的疾病比生理的疾病为数更多,为害更烈。”这个预言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渐富足、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变得愈发真切,躯体上的疾病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因素,而由精神上的原因导致的心理疾病在危害人类健康方面产生了更加巨大的杀伤力,这就使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心程度飞速提高。那么,何谓心理健康呢?
  • 变形计:成长之痛

    变形计:成长之痛

    “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风雨淋湿,你是否愿意回头扶我一把如果有一天,我无力前行,你是否愿意陪我一个温暖的午后如果我问你什么,你是否想到妈妈梦中的惊起如果那是一个你不熟悉的家,你会不会把善良当做路牌如果这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你是否让他酣睡,不再彷徨。变形计———一份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
  • 怎样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怎样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本书根据孩子成长发育的心理特点,结合当代家庭教育的具体情况,以专家的视角和观点,就广大父母最关心的指导孩子阅读时和孩子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
热门推荐
  • 九岁酷王妃

    九岁酷王妃

    她明明记得自己正在仙界炼丹,怎么会置身新房红帐?盖头一掀,什么?请王妃和王爷喝交杯酒?这是哪跟哪儿?这具身体只有九岁吧?面前铁青着一张脸的新郎官,似乎是个极品妖孽……“不准动,只要你答应我的条件,我保证你平安无事,否则明年今天就是你的祭日!”九岁怎能成亲?难道眼前的是个恋童癖?为了自己着想,顷刻间她做出了抉择,目光森然如剑,利落地将手中利刃搭在他的脖颈之上,化身为血衣罗刹,冷酷无情。谁知他竟一笑如妖,极尽魅惑,“那要看你得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的小王妃。”翻身压倒,薄唇吻上妖红,留下魔鬼的印记,恶狠狠地道:“记住,你是本王的王妃!”神龙盘踞,貌丑无双,谁人知是天姿国色暗中藏?当现代修真界超级强者,对上暴虐无情的妖孽王爷,会展开怎样纠缠不清的致命交锋?你有心独霸天下,我有心凤逆九天,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谁说乱世儿女做不到相濡以沫?
  • 守护甜心—盛夏物语

    守护甜心—盛夏物语

    转校生的来临是喜,是悲?七年的离开对爱情的考验,是该赞叹,还是谩骂?缔结了花的盟约,走上花之守护者的宝位,谁又懂我摘下面具后的悲?彼岸的诅咒是黎明,是黑夜漫漫。心殇之蛋与仇恨之蛋的降临,boss级封印之蛋的主人,种种谜一般的故事,初恋与正牌,过去与现在,盛夏物语,唯美上线。(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绝不盗版抄袭,如果有相似之处纯属巧合与意外,借鉴了一点点一个网络游戏小花仙的人物设定,请多多包涵,不喜欢不要喷我,喜欢帮我推荐——Ms慕小斯)普遍不一样,慕小斯不写大众化,求支持!黑粉勿进不喜勿喷
  • 问剑无情

    问剑无情

    问剑有情似无情,一把名为无情的宝剑重出江湖锋芒毕露,惹得江湖名人侠客眼红,为夺得此剑不断拼杀,引起一场场腥风血雨,而得到后又有什么用呢?不过是徒添烦恼罢了,倒不如以前什么都没有活的逍遥自在……
  • 书中女子

    书中女子

    一个大雨夜,他收留了一个离家出走的女生;若干年后一个安静的下晚,一个女子从书中走来……
  • 诡怖亡灵传

    诡怖亡灵传

    我不是传说,我是心理医生—欧阳少杰,去年的幻境恶梦终于结束了,治愈后的我,心情不知为何无法平静。在潜意识中感觉还会有大事发生,果不其然。原本在梦境中见到的一本书居然诡异般出现在我的家中,然而我却发现接下来发生的命案却跟这本书的情节基本吻合。难道是凶手编写了这本书?还是凶手在模仿这本书在作案?辗转反侧,一个直觉告诉我。这本书跟之前的血图腾案件有直接的关系,那么凶手会不会就是同一个人呢?
  • 宫锁凤城:公主不是女奴

    宫锁凤城:公主不是女奴

    她贵为夏禹国的公主,竟然脱下朝服换上戎装,踏入了边境的滚滚沙场中,木办法,世界那么大,她想去看看!可惜,世界还没看上一二,就被敌国的皇子抓去吃干抹净,充当暖被窝工具兼职洗脚丫鬟……她蹙眉道:“爷,我可是公主,这女奴的设定是不是有些不大对。”某皇子笑得欠抽:“没错,皇子嘛,就是任性!”
  • 爱是一场太阳雨

    爱是一场太阳雨

    田豆豆是一个天真乐观的女孩,可是当遇到爱情的时候,我们都只是一直忧郁的困兽,总是和自己斗争。年轻的时候,我们常常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最好的,也奋不顾身的去爱过。我们在爱情里收到伤害,收获过甜蜜。我们拥有宝贵的友谊和一直守护的骑士。在这样的时代,爱情又将何去何从······
  • 初寒山水间

    初寒山水间

    她是百年家族的一员,撞上一幅山水画穿越到异世界,可穿越之后的她却独自清冷孤独度过三年,为了回去,决定闯荡异世界寻找回去的方法,她是否能寻找回去的办法,还是在穿越那初变已经不复存在了?
  • 弒天灵帝

    弒天灵帝

    神秘之子载梦而归,重修上古天道!誓要踏破九天封禁,弑天帝如屠狗!
  • 培养高分高能孩子的120种方法

    培养高分高能孩子的120种方法

    本书选用了120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告诉家长应该全方位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时间安排、作息状况、兴趣爱好、人个能力、情商素质、智力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