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85500000010

第10章 陆澄录(2)

先生曰:“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用力。渐渐‘盈科而进’。仙家说婴儿。亦善譬。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何知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而后能笑。又既而能识认其父母兄弟。又既而后能立、能行、能持、能负。卒乃天下之事无不可能。皆是精气日足。则筋力日强,聪明日开。不是出胎日便求推寻得来。故须有个本原。圣人到位天地、育万物。也只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上养来。后儒不明格物之说。见圣人无不知、无不能。便欲于初下手时讲求得尽。岂有此理?”又曰:“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译文】

陆澄问:“知识不见长进,如何是好?”

先生曰:“为学必须有个根本,要从根本上下苦功夫,循序渐进。仙家用婴儿作比,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譬如,婴儿在母腹中,纯是一团气,有什么知识?脱离母体后,方能啼哭,尔后会笑,后来又能认识父母兄弟,逐渐能站、能走、能拿、能背,最后天下的事无所不能。这都是他的精神日益充足,筋力日益强壮,智慧日益增长。这并非从母体娩出后所能推究得到的。所以要有一个本源。圣人能让天地定位、万物化育,也只是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修养得来。后世儒生不明白格物的主,看到圣人无所不晓、无所不会,就想在开始时把一切彻底研究,哪有这番道理?”先生接着说:“立志用功,像是种树一样。开始生根芽,没有树干;有了树干,没有枝节;有了枝节,然后有树叶;有了树叶,然后有花果。刚种植树,只顾栽培浇灌,不要想枝,不要想叶,不要想花,不要想果。空想有何益?只要不忘记栽培浇灌的功夫,何愁没有枝叶和花果?”

【原文】

3.9问:“看书不能明。如何?”

先生曰:“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如此。又不如为旧式学问。他到看得多,解得去。只是他学虽极解得明晓,亦终身无得。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盖四书、五经不过说这心体。这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是道明。更无二。此是为学头脑处。”

“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译文】

陆澄问:“读书而不懂,如何是好?”

先生说:“这主要是因为死记文义,所以不明白。如此,倒不如去学程朱的学问。他们看得多,解释也通。他们虽然讲得清楚明白,但终生所得应该在心体上下苦功夫,大凡不明白、行不通的,必须返回自身,在自己心上体会,这样就能通。四书、五经说的是心体,亦所谓有‘道心’,体明即道明,再无其他。这正是为学的关键所在。”

“虚灵不昧之心体,众理具备而万事由此产生。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原文】

3.10一日。论为学工夫。

先生曰:“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静守。如槁木死灰。亦无用。须教他省察克治。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除廓清。到得无私可克,自有端拱时在。虽日‘何思何虑’。非初学时事。初学必须思省察克治。即是思诚,只思一个天理。到得天理纯全,便是‘何思所虑’矣。”

【译文】

一天,师生共同探讨怎样做学问。

先生说:“教人做学问,不可偏扫一端。初学之始,三心二意,神心不宁,所考虑的大多是私欲方面的事。因此,应该教他静坐,借以安定思绪。时间放长一点,是为了让他心意略有安定。但若一味悬空守静,槁木死灰一般,也没有用。此时必须教他做省察克治的功夫。省察克治的功夫就没间断的时候。好比铲除盗贼,要有一个彻底杜绝的决心。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方算痛快,好比猫逮鼠,眼睛盯着,耳朵听着。摒弃一切私心杂念,态度坚决,不给老鼠喘息的机会。既不让老鼠躲藏,也不让它逃脱,这才是真功夫。如此才能扫尽心中的私欲,达到彻底干净利落的地步,自然能做到端身拱手。所谓‘何思何虑’,并非始学之事。始学时必须思考省察克治的功夫,亦即思诚,只想一个天理,等到天理完全纯正时,也就是‘何思何虑’了。”

【故事】“三年不窥园”的董仲舒

“三年不窥园”,讲的是汉代大思想家董仲舒小时候的故事,是说董仲舒专心致志读书,三年都不看一眼花园,终于成为大思想家。

董仲舒自幼天资聪颖,少年时酷爱学习,读起书来常常忘记吃饭和睡觉。他的父亲董太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很为董仲舒瘦弱的身体发愁,为了分散董仲舒的注意力,多让他锻炼身体和娱乐一下。董太公决定在宅后修筑一个大花园,让孩子能有机会到花园散散心换换脑子。

董太公一边派人到南方学习,看人家的花园是怎样建的,一边准备砖瓦木料。过了几个月,园里阳光明媚、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蜂飞蝶舞。姐姐们多次邀请董仲舒到园中玩。他却手捧竹简,只是摇头,继续埋头看竹简,学习《春秋》,背诵《诗经》。

又过了几个月,小花园建起了假山。邻居、亲戚的孩子纷纷爬到假山上玩。小伙伴们叫他,他动也不动低着头,在竹简上刻写诗文,头都顾不上抬一抬。

一年后,花园建成了。董家的亲戚朋友都携儿带女前来观看,都夸董家花园漂亮精致。父母叫仲舒去玩,他只是点点头,仍埋头学习。中秋节晚上,董仲舒全家在花园中边吃月饼边赏月,可就是不见董仲舒的踪影。原来董仲舒趁家人在赏月之机,又找先生研讨诗文去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董仲舒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烈,他仍然保持专心致志读书学习的好习惯,遍读了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各家书籍,终于成为令人敬仰的儒学大师。

专心致志,学有所成。成功者的奥秘正在于对学习的痴迷和专心致志地攻读。精诚专一是学习效果良好的最重内因。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必须培养起抗衡干扰、专心致志的本领,才能有所收获。

【原文】

3.11问仙家元气、元神、元精。

先生曰:“只是一件。流行为气。凝聚为精。妙用为神。”

“喜、怒、哀、乐本体自是中和的。才自家着些意思。便过不及。便是私。”

问:“哭则不歌。”

先生曰:“圣人心体自然如此。”

“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译文】

有人请教,道家所谓的元气、元神、元精是指什么?

先生说:“三者是一个意思。气即流行,精即凝聚,神即妙用。”

“喜怒哀乐,本体原为中和。自己一旦有别的想法,稍有过分或达不到,便是私。”

陆澄问道:“为什么哭了就不唱歌?”

先生说:“圣人的心体,自然是这样的。”

“克己务心彻底干净,一点私欲都没有才算可以。有一点私欲存在,众多的邪恶就会接踵而至。”

【原文】

3.12“与其为数顷无源之塘水,不若为数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穷。”

时先生在塘边坐。旁有井。故以之喻学云。

问:“世道日降,太古时气象如何复见得?”

先生曰:“一日便是一元。人平旦时起坐。未与物接。此心清明景象。便如在伏羲时游一般。”

【译文】

“与其掘一个数顷之大的没有源泉的池塘,倒不如挖一口数尺之深的有源泉的水井,如此,水源就会常流而不枯竭。”

其时,先生正坐在池塘边,身旁有一口井,所以就用这个来比喻做学问。

有人问:“世道日渐衰微,远古时的清时气象如何能再看见呢?”

先生说:“一天即为一元。从清晨起床后坐着,还未应事接物,此时心中的清时景象,好像在伏羲时代遨游一般。”

【原文】

3.侣问:“心要逐物。如何则可?”

先生曰:“人君端拱清穆。六卿分职。天下乃治。心统五官。亦要如此。今眼要视时。心便逐在色上:耳要听时。心便逐在声上。如人君要选官时。便自去坐在吏部:要调军时。便自去坐在兵部。如此。岂惟失却君体。六9即亦皆不得其职。”

“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知与充与遏者,志也。天聪明也。圣人只有此,学者当存此。”

【译文】

有人问:“心要追求外物,怎么办?”

先生说:“国君身拱手清穆,六卿各司其职,天下一定大治。人心统领五官,也要如此。如今眼睛要看时,心就去追求美色;耳朵要听时,心就去追求美声。就像君王要挑选官员,就亲自到吏部;要调遣军队,就亲自去军营。这样,不仅君王的身份荡然无存,六卿也不能尽职尽责。”

“善念萌生,要知道并加以扩充。恶念萌生,要知道并加以扼制。知道、扩充、扼制,是志,是天赋予的智慧。圣人唯有这个,学者应当存养它。”

【原文】

3.14问:“伊川谓‘不当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中’。延平却教学者看未发之前气象。何如?”

先生曰:“皆是也。伊川恐人于未发前讨个中。把中做一物看。如吾向所谓认气定时做中。故兮只于涵养省察上用功。延平恐人未便有下手处。故令人时时刻刻求未发前气象,使人正目而视惟此,倾耳而听惟此。即是‘戒慎不睹,恐惧不闻’的工夫。皆古人不得已诱人之言也。”

【译文】

有人问:“程颐先生曾说过‘不当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中’,李延平先生却教育学生看未发之前的景象,他们二人谁正确呢?”

先生说:“都正确。程颐先生害怕学生在未发之前寻求一个中,把中当做一件东西看待,宛若我曾说的把气定当做中,因此教育学生只在涵养省察上用功。李延平先生担心学生找不到学习下手处,因此教育学生时时刻刻寻求未发之前景象,让人正目所看、倾耳所听都是未发之前的景象,也就是《中庸》上讲的‘戒慎不睹。恐惧不闻’的功夫。这些全是古人为教导人不得已才说的话。”

【故事】心地善良的戴封

戴封是东汉济北郡刚(今宁阳县)人。东汉和帝时官至太常,居九卿之首。他少时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善解人意,处事谦和。对上孝、对友敬、对下帮,深得众人敬爱。

戴封十五岁到太学院学习,拜东海申君为师,尊师如父,后来申君病死,他守孝三天,还亲自去东海送丧。太学院学习结业的时候,他的好友石敬平突然病死,戴封悲痛万分,在床前守灵,购置寿衣,用太学配给的粮食换了口棺材,并且亲送亡友回家。石敬平家乡的众人都为之赞美,说:“有朋众多,不如知友一人啊,贤哉。”可就在在戴封返京城长安的路上,遭遇到了盗贼,他所带的财物全被掠去了,只剩下七匹用以书文写字的缣帛没被路贼发现。后来,戴封摸清盗贼的住所,把那七匹帛送给众贼,说:我“知道诸位家道甚贫,为养老带少,顾及温饱才如此劫掠。不然,你等不会做贼的,用这布帛换些钱粮解家中之困吧。”众贼不相信有这等好事,一时惊愕,都感动的落下眼泪,哭诉说:“你是贤良之人啊,我等做贼本丧天良,你不但不恨我等,而且还跟踪给予周济,从今饿死也不做贼。”

和帝永元三年(91年),戴封被举为寿廉、光禄封主事。后来,他的伯父去世了,戴封便奔丧辞官三年。

永元六年(94年),刘肇下诏,要求各地推举品德高尚、敢于直言谏事的人。泰山郡郡守举荐戴封,用官车送他晋见和帝。刘肇举行殿试,先试品德操守,再考学识才华,后验办事能力和年龄体貌等,戴封各项表现都非常优秀,获得了殿试榜首,被赐封礼部侍郎。

后来,戴封任职西华县令,在此期间,他做了三件事,感民至深。一是巧设障物治蝗灾。戴封一到任,西华县就发生了波及汝颖郡的特大蝗灾。蝗虫飞起,遮天蔽日,每落一处,庄稼树木一食而光,秸杆无存,蝗虫食遍了周边县境,唯独不敢入西华县境。原因是戴封上任的第二天就预知蝗虫袭食,紧急动员民众在县界布障物,蝗虫遇障即逃。二是西华县大旱,草禾干枯。当时祈祷苍天降雨是常用之法,在一连几天祈祷无效的情况下,戴封令手下堆积干柴,他坐在柴垛上让人点燃,欲用自焚感动苍天。下人不忍点火,他自己燃着柴垛,火苗冉冉上升时,顿时大雨倾盆,浇灭了火苗。三是破格放犯人回家探亲,以善待人。中山郡狱内监押四百多犯人,即将行刑,正赶上戴封上任。他见犯人蓬头垢面、刑伤累累。虽为犯罪,想念老幼妻儿。于是,戴封给他们规定了返回日期,全放回探亲,同家人团聚几天。属下劝戴封不要轻信犯人,戴封说:我“以诚待他们,他们一定不会欺骗我,诚者胜刀枪。”果然规定日期一到,犯人全部都回来了。

永元十二年(100年),和帝下旨褒扬戴封的美德,擢升他为太常侍。

同类推荐
  •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古语说:“子不教,父之过。”从古到今,父亲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责任重大。父亲如果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那将是非常严重的过失,父亲是孩子人生的导师,孩子的点滴进步离不开父亲对他的科学培养。本书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父亲的教子经验,这些“榜样父亲”的教子经验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在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上、在今天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意义深远,而且他们的教育智慧在今天的实践中依然不断地被运用。本书可读性强,指导意义深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力求对中国的父母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子指导作用,是当代父母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
  • 通往哈佛的家庭教育传奇:门萨女孩张安琪成长之路

    通往哈佛的家庭教育传奇:门萨女孩张安琪成长之路

    “门萨女神”、“全能型学霸”,光鲜的外表之下,安琪不过是一个普通女孩。在农村疯跑,在城镇长大,父母也只是普通高中教师。直升落榜,竞赛失利,却屡仆屡起,愈挫愈勇。清晰明确的人生规划背后,也有迷茫和失落。
  • 快速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快速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所有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常常为子女的学业,操尽了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传说中的神童一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稍加点拨,便能创造奇迹,扬名四海。然而,经过几年的学习,结果却不一样:有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最终如愿以偿;有的学生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屡遭挫折,心烦意乱。造成后一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所谓“读书百法”正是此意,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2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2

    8岁前,你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好性格。如果你的孩子内向、胆小、敏感、害羞;如果你的孩子不敢尝试,不能融入新的环境;如果你不知怎么纠正孩子的性格弱点,完善孩子的性格;那么你需要阅读本书。
  • 完美怀孕百科

    完美怀孕百科

    本书将孕育的科学知识、临床实践和心理呵护密切结合,从孕前知识储备与准备、胎宝宝的发育状况与准妈妈的身体变化、孕期营养饮食与日常起居注意事项,以及孕期心理调适、疾病防治、养胎胎教、安全分娩等方面所涉及的各种孕产问题,为准妈妈设计了一整套完备、有效的行动指南,并为准爸爸在孕期中对妻子和胎儿的照顾,提供了实用的方法指导。
热门推荐
  • 傲视英皇

    傲视英皇

    灵风,是一个宅男,由于一天晚上救了一个女孩被穿越在了紫金大陆,紫金大陆是修炼的天下,可他却穿越到了一个废柴少爷身上,家族濒临解散,母亲重病在床,一次采药的过程中,一道金光冲入了他的身体,从此他走上修仙的道路,傲视群芳
  • 穿越的龙人

    穿越的龙人

    龙者,聚天地之气,自然而生,不老不灭。
  • 缘分天空之青春有殇

    缘分天空之青春有殇

    你爱上他,就像张爱玲的形容:俯向尘埃,从土里开出花来,悲凉却喜悦。爱他,目光所及之处全是他,像小影迷般傻傻望他,甘心受骗不惜血本只为见他,全部梦想就是与他共舞一场;最后,你发现,爱君一场,就如黄梁一梦,美好而又虚幻,美丽而又忧伤……
  • 快穿之打脸白莲花

    快穿之打脸白莲花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时间刚好,你眉眼带笑

    时间刚好,你眉眼带笑

    没遇见你之前我从不相信一见钟情这种不符合常理的东西,遇见你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在一千万分之一的几率下我能成为你的命中注定,是有多幸运。
  • 百善孝为先(初中卷)

    百善孝为先(初中卷)

    这是一部凝聚了各级领导和百万师生心血与汗水的作品集,是青少年学生用爱心和激情编写的德育教科书。《百善孝为先》分为《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大学卷》,共选辑了271名学生在“孝敬父母月”活动期间写给父母的信和感言。本书为其中的《初中卷》。
  • 道门诡事

    道门诡事

    我刚出生那一天,百邪围家宅,只缘我有一双不一样的阴阳眼,崂山道长全力解救,最后差点连性命都搭上,还好出现一个神秘的阴阳先生将我救下,才保住了我一命,在我胸口画一八卦,封住了我的异类的阴阳眼。但谁也没想到,十七年后鲜血将胸前的八卦解开,我的阴阳眼也得到了解放,也就代表,我——张清英,注定要走不平凡的路。【PS】:喜欢的朋友可以加个收藏,谢谢朋友们支持本书。
  • 问道寻渊

    问道寻渊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世间是否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这是否就是轮回?!此次的缘殇,是否是为了苦等一个轮回后的再相遇?!茫茫未知中,仙魔已灭,朱红的血洒满染红了大地,厄土中亘古仅存的是什么?登仙路,谁为峰?一曲轮回,是再等!红尘之上,纵使天道无情、仙亦有情,自道尽轮回往事、看尽世间多磨、渺尽万古沧桑!
  • EXO之因为遇见了你

    EXO之因为遇见了你

    落:晗,两年不多,等我回来,我会让你刮目相看晗:你要干嘛?别走落:鹿晗,别说了,我是一定要走晗:你变了,变得我不认识了落:鹿晗,你今日拒绝我,以后我回来会让你高攀不上晗:落……我等你落头也不回的走了晗:(想)你可知道我也不愿意,这些都是满叔安排的,我是喜欢你的呀,或许两年对你来说不算什么,可没有你两年的话会活不下去,两年后你真的会回来吗?放心,我会等你的,希望你也可以像你说的闯出一片天地,令我刮目相看。可能从一开始就是错的,你不应该和我来韩国,如果你我没有兑现承诺的话,就说明我们没有缘分,我爱你,洛落陌上花开不知几时缓缓归IMISSYOU
  • 召唤丶全球使命

    召唤丶全球使命

    当,世界混乱。当,人类反目。当,危机将临。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