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27300000022

第22章 编辑视野与编辑驿站(1)

面向国际精办期刊

进入90年代后,我国各级各类期刊的印刷和装帧水平大为提高。具体表现在:一是内页印刷用纸档次提高,或为60克以上的双胶,或为专用型双胶,二是开本向国际标准型版本靠近,为通行的大16开本,三是封面用纸讲究,装帧风格新颖,一些刊物的正文里还伴有印刷精美的彩色插图。无论是文学艺术、考古性的专业杂志,还是期刊里阵容最大的新家族——数以千计的高等学校学报,与10年前相比,印刷和装帧可以说是上了几个档次,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迁,在中国印刷出版史上应该说是一个里程碑。

但是,它的发展速度与国外相比,还有相当距离。《文汇读书周报》1998年11月7日《趟过不同文化的河流》一文,写迁居德国法兰克福的龙应台在谈到上海的变迁时说到图书,现在书的品种多了,内容丰富了,纸张好了,装帧设计也讲究美感了,这是值得欣喜的现象。但与国外相比,书的印制设计、纸张等仍不能与先进国家相比,粗制滥造的出版物在市场上并不鲜见。这是她关注和比较中外印刷现状后的感想。无独有偶,《中国文化报》1998年11月18日刊有《中国内地期刊在美国市场亟待打开》一文,也谈到期刊印装的问题。作者在美国不但考察了期刊印刷行情。而且了解了书商的心理.相较之下,认为中国期刊纸质粗糙,不适应海外读者的阅读习惯。

对此,如果说过去我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现在该是关注期刊印装的时候了,尤其是层次较高的向外发展的期刊。通常意义上说,期刊的印装,对于具体的办刊单位来讲,经济实力是制约高档次印装的一个直接因素,但骨子里还是一种文化的制约,实际上也是一种挑战。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必然带来文化方面的多元交融,形成新的模式,这是必然趋势。而文化的交融,期刊是先行的载体。我们要重新调整思路,拓宽渠道,放眼未来,可以让一部分已具备档次和实力的期刊先走一步,除显示它独特的内容质量外,还应该努力做到:印装精美,颇具收藏价值。

同时,期刊的定价高低也不能等闲视之,必须考虑与国外销售行市接轨。此外,要限定出刊时间,不能滞后,做到快速准确到货。

作为办刊人,我企盼中国期刊的印装能与大时代相衔接,从内容到形式,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在世界期刊文化之林中占一席之地。

学报编辑学研究走势

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不断改进,学报事业也日益繁荣。不仅学报的数量种类增多,编辑队伍壮大,而且开展了许多学报编辑学的研究。

当前,学报编辑学研究有三个显着趋势:一是学报研究突破了常规模式,研究领域深入到编辑学、学报编辑学、编辑史研究的深层次,并向构建编辑学体系之路迈进,尤其是1995年以后,在前一段研究的基础上又推进了一步。二是在加强学报编辑学、编辑学史研究的同时,开始介入和研究编辑学出版现代化的问题。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我国的出版业从整体上又发生一系列变化,学报编辑出版印刷亦发生变化。计算机输入代替了传统的铅排,新型的胶印取代传统的铅印。编辑出版的信息化、现代化,要求高校学报编辑人员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计算机排版的新成果。编辑出版现代化手段的使用,给广报编辑人员带来新的认识和思维方式的变化。三是各种类型的编辑学专着、学报编辑研究论文集相继出版,使编辑学、学报编辑学、编辑学史的研究一路而来,期间的发展变化脉络清晰,研究体系初见轮廓。

美国编辑人的启示——《编辑人的世界》读后

经济的全球化,将使文化的全球化成为必然趋势;而文化的全球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仰赖于出版业的全球化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文化同样面临着全球范围的竞争,只有先进文化才有可能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和繁荣。当下,中国“人世”的脚步已经临近,中国的出版业也将面对视野更为开阔的世界: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更为严峻的挑战。作为出版业的一个关键层面——编辑,如何面对已经日益市场化、日趋激烈的世界出版大势,以世界化的编辑角色来审视出版业的发展,做好编辑工作,已经至关重要。对此,美国人格罗斯(Geraldcjerry Cross)主编的《编辑人的世界》一书,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有益借鉴和参考。

《编辑人的世界》,台湾省齐若兰译,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刘呆先生写有中译本序《美国编辑怎样看待编辑工作》;主编格罗斯先生写有编者序《一位老兵的省思》。全书共分编辑的角色、编辑工作现场、类型出版面面观三大部分共38章。这本36万字、由30多位美国成绩卓着、影响广泛的资深编辑撰写并合编而成的编辑出版文集,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回答了美国编辑的编辑分工、编辑思想、编辑理念,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美国编辑人在做什么,怎么做(以下所引文字均源自本书)。

一、编辑分工与编辑态度和原则

美国的编辑分工很细,有选书编辑、策划编辑、文稿编辑、文字编辑、编辑助理等。比如选书编辑,他的任务就是选好能为出版社赚钱的书稿,必须为出版社带来利润,让出版社有利可图(当然,这是以编辑伦理道德为前提的)。这样,书稿的内容必须是新颖的,且有可观的销售市场。马雷克在谈到“如何选书”时说,“每当作家问我编辑想找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书时,我的答案是:‘我想找的是我从未看过的东西’。”可见,他所选择的书稿永远是新的、是有读者群的,那么经济效益自然也就暗含在里面。马雷克还对编辑提出忠告,选书的过程:一是编辑的个人品位和书稿的专业品味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但作为编辑,你仍然必须学着了解这类图书。二是应该选取编辑自身了解的题材,“读者会掏出钱来买这本书。”而策划编辑,处理的原则认为是介于作者和编辑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合作关系,他们的角色是这样的,双方必须很清楚各自的责任:作者的责任是尽最大努力,写出一本最好的书;编辑的责任是帮助作者达到这个目的。”而文稿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另一层关系,应该是“持久地交流,编辑不断提出问题,作者也一一回答,直到双方都觉得已经创作出一本好书为止”;即编辑“激发作者发挥他原本已有的才华”。要做到这些,编辑应该是优秀的文稿编辑。而优秀的文稿编辑都“必须先学‘沟通的艺术’”,这样才能使作者以“丰沛的创造力来回应,编出一本比较好的书”。文字编辑,是作者的好帮手,他将使文稿更臻完美。“文字编辑尽责地为作者找出用字、文法、事实上的错误或前后文不统一之处。”编辑助理,是为编辑打点一切的学徒,诸如初审稿子、跟踪出书进度等,“什么都做”。

二、编辑的角色与高科技

编辑在做些什么?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就是俗话说的“为人作嫁衣裳”。这种“做法”的内涵与西方是不完全一样的,相对单一。美国资深编辑威廉斯说,编辑的角色有三种:第一个角色是搜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编辑很想拿到好书。但“假如编辑拿起一部作品时,丝毫没有任何期待的心情,或许他就不该继续呆在这一行”。这是与中国传统的编辑理念截然不同的。这种编辑理念是商业驱动和市场经济的产物。第二个功能是扮演絮聒不休的治疗师或化平凡为神奇的魔术师。这一点在宏观上与中国传统的编辑观是一致的,细微处也有差异,即编辑一定要把握住什么程度该建议作者修改文稿,什么时候该放手不再干预,这“是非常高明的编辑技巧”。他进而认为“具备多方面的品位是编辑的本质”,这与传统的较单一的编辑角色不完全一致,是现代编辑理念的体现。第三个功能是扮演双面人,即编辑既要面对出版商,又要面对作者。面对出版商时,编辑代表作者利益,说明这本书的优点和价值。即从编辑的报告到图书目录内容、封面等,都要靠编辑的最初描述来解释出版这本书的理由,使出版社对这本书和作者产生兴趣。面对作者,编辑必须向作者传达出版社的意见。

高科技进入编辑室的时代,编辑角色如何体现?电脑网络的功能已经模糊了编辑和美术设计者的界限。在美国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有些出版社已经把编辑、作者、美编和电脑结合在一起。“这种由作者组成的松散团体借由电子形式来编辑文稿,他们的功能就仿佛大出版社的盟友。”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工作的定义可能演变成‘在电脑上为一本书所做的所有工作’,包括把文稿转变为五光十色的多媒体形式。”这里说的后者,在中国同样已步入世界性大潮之中。

各种编辑和文字处理软件的快速发展,为今天的作者和编辑解决了很多问题;新科技必将取代图书出版过程中所耗费的大量人力和脑力。面临这种时代变革,编辑要做的工作还有哪些?柯蒂斯认为:“几乎每一件事情都需要编辑。今天的编辑和老一辈编辑不同的是,他们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既要精通书籍制作、行销、谈判、促销、广告、新闻发布、会计、销售、心理学、政治、外交等等,还必须有绝佳的编辑技巧。”可见,今天美国的编辑工作真是包括了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活动。不仅需要编辑技巧,而且需要多种素质和能力。目前,中国出版界的编辑,大多还处在“编辑技巧”的层面,多层面编辑角色的体现正在伴随着“人世”的步伐而逐渐加快。

在美国,虽然高科技早已进入出版行业,但美国出版界包括资深编辑们并没有轻视“编辑人”的作用。柯蒂斯认为,“编辑人的许多特质是无法取代的,例如个人品位、辨别能力、情绪反映、做事的条理、决断力、投入的热情,以及温柔的关爱。在这些层面上,没有任何人或物能取代编辑的地位。经纪人无法取而代之,因为他们是局外人;电脑也不能取而代之,因为它们没有感情。”这是以人为本来主宰和利用高科技在出版行业发展。这一点,与中国传统的编辑人的出版理念是一致的。

三、编辑的职业道德

从编辑多元角色的另一个层面看,中外编辑出版行业都看重一个经济效益之外的层面——“道德”。当下,中国称此为“编辑职业道德”,美国称为“编辑伦理道德”,内涵是一样的。这就叫“做得好,还要做得对”。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文化古国,其最具代表性的层面之一,就是编辑出版业对历代优秀历史文化的选择和积淀。在这些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箱中,集中体现了代表传统文化精华的编辑者的思想道德。古今中外文化背景不同,但在编辑职业道德这个层面却是一致的。前面我们说过,在美国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就是要考虑出版效益,要考虑为出版社赚钱,那么,这里又谈“道德”,是否相互矛盾呢?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责任与利益的关系。

美国资深编辑韦德就编辑伦理道德问题谈得让人佩服,更多的是启发。在韦德看来,理想情况下,作者的利益与出版社的利益是一致的,作者的书稿有质量,出版社就能赚钱。但事情往往不全是这样。这就有一个编辑对于读者和出版社的责任问题,即编辑的职业道德问题。对此,韦德认为:当责任与利益冲突时,“惟一的办法是遵循一个重要的真理:编辑人最重要的责任,是忠于你所编辑的那本书。假若你不能做到这点,那么你既对作者不够朋友,也有亏自己的职守。”以这个为前提,韦德认为有两种情况时,不宜做编辑:一是假如你对某本书的论点有强烈的个人信念或偏见,或者觉得对这本书的主题、写作方式或观点反感,那么你即使觉得“这本书能畅销”,也不一定要做这本书的编辑。二是假若你担心自己会因专业经验、道德判断,或因为个人品位等这些模糊的理由,你就不应该编辑这本书。”这实质上谈了编辑的行为和态度方面的一些基本原则。假若你一错再错,那么你最好改行,不要当编辑。”这既包含着编辑的素质、能力,也包含着编辑的职业道德。

话说回来,编辑的伦理(职业)道德与出版社的经济利益的获取,在深层次是一致的。编辑在处理书稿的过程中,要清醒你领的是谁的薪水?出版社为什么要付给你薪水?韦德认为:“假若你善尽职责,假若你真的对这本书有所贡献,那么你不但为作者尽了心,也对出版社尽到责任,而且也符合编辑的伦理道德规范。”韦德的这些观点,对于中国出版业走向世界化过程中的编辑,是颇具提示意义的。因为无论出版或者编辑,赚钱的前提是图书的“质量”,是图书的市场竞争力。

四、感受与未来编辑世界

《编辑人的世界》这本书,我仅是粗读,有些地方是反复读了,有一个感觉:做了20年编辑工作,作者、编辑与出版的关系没有完全弄清楚。这本被美国人称为40年来最权威的编辑业务教科书、美国作家公认的指导写作的最佳指南的《编辑人的世界》,读之使我多有触动。比如,中国的编辑出版层就“编辑学者化”问题,已经讨论了不少于10年的时光,时下还是一个未完的话题。《编辑人的世界》的主编格罗斯的思路的确让我们深思。他认为未来能否出版好书,完全要仰赖目前和未来从事编辑工作者的直觉、才华与编辑的艺术和技巧,因为“文化的前途有很大一部分是系于编辑人身上”。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他一方面希望才华横溢、创造力丰富的人投入编辑这个行当,一方面又提醒人们,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从事编辑工作的。这已经回答了“编辑学者化”的问题。《编辑人的世界》里所选取的37位美国资深编辑,他们的另一重身份都是学者,有些还是着名的学者。还有,编辑的责任与利益的关系,即编辑的职业道德的问题等,都是当下中国出版业走向世界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全球化的时代,文化的生存、竞争、发展和繁荣需要先进文化。从出版业的角度,它包容了两大特点:第一,先进文化是兼容并蓄的文化;第二,先进文化必须保持本土文化的优良传统;先进文化是有着坚韧生命力的未来文化。即中国先进文化,不是古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简单重复,而是现代人在古代优秀文化、外来优秀文化基础上的融会和创新。有识之士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在信息时代、在全球化时代表现出了独特的生命力,是凝聚全世界华人精神财富,也是维护国家统一的牢固壁垒。”中国的出版业走向世界,这是历史的必然;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面对激烈竞争的世界出版业,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既要立足于我们民族文化之根,又要将中国文化精华输送给世界,成为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编辑人身上肩负着意义深远的历史重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从事编辑工作的同行们,都应该读一读《编辑人的世界》。

春华秋实廿二载 翰墨乐章香域外——写在《固原师专学报》出刊100期之际

同类推荐
  •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新诗的碑纪:浙江诗人群与中国新诗的现代化

    新诗的碑纪:浙江诗人群与中国新诗的现代化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的两个中心是北京和上海。而在这两个文学中心,浙江作家的存在举足轻重。新文化运动前后,一大批经过新思潮洗礼的浙江学人和作家汇聚北京,成为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主力。
  • 经典常谈 文艺常谈

    经典常谈 文艺常谈

    本书由“经典常谈”和“文艺常谈”两部分构成。“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六十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见解精辟,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文艺常谈”将朱先生散见于《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书中有关诗歌、文学、语文教育等方面的文字,辑为《文艺常谈》,这本书对年轻的朋友们了解与欣赏中国文艺有极大帮助。
  • 宁夏文化产业研究报告:2007~2012

    宁夏文化产业研究报告:2007~2012

    《宁夏文化产业研究报告(2007-2012)》主要内容包括:2011年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前行在历史发展节点上的宁夏文化产业;宁夏文化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跨入历史拐点;推动文化生产力成长为宁夏跨越式发展的硬实力;宁夏文化产业现状及其发展之思考;2010年宁夏文化产业统计报告;2008年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统计报告等。
  • 交通里的玄秘事儿

    交通里的玄秘事儿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的确如此。回顾历史,从人类文明的源头说起,那时候既没有路,也没有交通工具,古人茹毛饮血,为了觅食,为了生存,一步步地走出了路。道路为人类开阔了视野,提供多种生存的可能。而马、牛、车等作为运输工具,把人类的双脚解放出来,更方便了扩大生产、经营。没有道路,一个部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不能通往强盛。该书展现了中国交通发展史,对相关史料进行细致深入的剖析,还原出真实的历史原貌,让人在感慨的同时,领略鲜为人知的交通古文化.
热门推荐
  • 阴阳人之轮回逆转

    阴阳人之轮回逆转

    我叫林小林、24岁、在一个设计公司做一个二逼欢快的设计师,原本我以为我的人生可以完善终结,但是这一切从我手贱的捡起那个狂拽酷炫水果机的那一刹那就发生了偏离,后来我才知道这一切都是因果的轮回逆转。捡到手机后不久,就有一个美丽异常的妹子勾搭我,我以为时来运转,然后就禽兽般的踏入扑倒妹子的进程,却不料我一步步的走入我给自己设定的生死结局之中!我不知道这一切该如何解释,也本不相信这个世界的灵异鬼怪,但自从我变成阴阳人的那一刻,其实我就知道这一切都无法避免。醒来之后,我以为这一切是个荒诞离奇的梦,但当这个纠缠我的大波妹子出现后,我就知道我整个人生都感觉不好了。她说她非人非鬼,是个女尸……
  • 六界传说之临界山

    六界传说之临界山

    如果当初知道这么多巧合就是为了让我遇到你,我一定不会再紧追答案不放,将这些巧合只当做未察觉就好。
  • 尸灾

    尸灾

    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卷十有载:道家有太阴炼形法,葬数百年,期满则复生。是为僵尸……不老,不死,不生,不灭的僵尸一族却是被天地人三界屏弃在众生六道之外,浪荡无依,流离失所。身体僵硬,在人世间以怨为力,以血为食,用众生鲜血宣泄无尽的孤寂......
  • 负子情

    负子情

    在爸爸的严厉掌管下,我经历了痛苦的童年,他何曾珍惜过我呢?我恨之入骨。一次偶然,我梦中穿越到他的童年,去寻找那真相。我们的父子情该如何发展?
  • 蓂薇.殇

    蓂薇.殇

    三角之恋,弥漫着硝烟。三人的游戏,谁将是最终赢家?三人战争,谁又会牺牲?一切,拉开帷幕……
  • 武功星球

    武功星球

    从科学角度阐述武功,从都市背景展开侠义情仇。翻开此书,进入人人习武的世界,全新的武侠和武功体系。(声明:本书设定相对复杂。周更!)
  • 奇迹一轮回

    奇迹一轮回

    上古时万兽皆有唯独无人,不是无人而是人为鱼肉依附万族而存,无自由无意识,后一子观天地大道有感创语言沟通天地,化天地之力为己用,视为咒。人类使用咒术者被称为咒师,以咒术降服万族,称之为侍灵,人类于是自称为万灵之主。悠悠万载,岁月沧桑,人类已经成为地球上的主宰,人类生活在现代,当年那些可怕的怪物如今被当作电视电影中题材。一个本应该死去的孩子,一个万万不可以窥探到真相的人却慢慢的改变了自己人生的轨迹,他是拯救者还是毁灭者一切从此展开。古老的禁忌咒语,繁杂的封印咒阵,恐怖的原始神器在此出现。
  • 末法仙王

    末法仙王

    末法时代,一个天大的谎言!这不是一个败落的时代,而是一个群雄并起,群王争霸的黄金大世!刘家乃至全天下最强体质的刘天,要在这条成仙路上击败无数的强者,成就一代神王!一路高歌,打进天人境,打进大帝境,打进仙域!
  • 接骨手法

    接骨手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昭道

    昭道

    天道已亡,苍生当立;苍生既立,生生不息!天道已亡,盘古撕裂天道,化身天地;女娲采石补天,拯救天地;黄帝创修炼之法,对抗天道,皆不敌身亡。后有蚩尤者,顺天道,欲屠尽生灵,幸黄帝道念尚存,凝化虚体,率众修士战蚩尤于涿鹿。战后天地四分五裂,涿鹿之地也自成一界;惜此界天地动荡,无修士诞生与此。无数年后,终有其他界修士将修炼之法带来此地。可万古变迁,修士们早已失去共同逆天之信念,相互纷争不息。涿鹿之地,一个早已存在的界面,也是一个新生的界面。于此地诞生的修士,该何去何从?一位原本贫穷的少年,无意间结识了另一名身份特殊的少年,从而踏上了修仙之路。于这纷纷乱世之中,他们的选择会如何,他们的命运又将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