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结合是中医的传统疗法,为综合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结合本草学原理,采用辨证论治的理论进行调整补养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内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人生活于自然界,禀受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应与自然界的气候、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如果由于气候的异常变化、过度的劳累、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节制等诸多因素使气血、阴阳的平衡失调而又不能自行恢复时,人就会产生疾病。同样生于大自然的各种动、植物也禀受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具有四气、五味。与药品的药性一样,食物也具有食性,用食物、药物的偏性来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的失衡,即是药膳食疗之根本所在。四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寒凉性的药物食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可以减轻或消除热症,如黄芪、菊花、绿豆、丝瓜、鸭肉等;温热类药物食物具有温阳、散寒、救逆的作用,可以减轻或消除寒症如附子、干姜、桂枝、葱、粟米、雀肉、羊肉等。药物与食物还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五味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酸味能收涩、止汗、止泻;苦味能燥湿、坚阴、泄热;甘味能补益和中、缓急止痛;辛味能发散、行气、活血;咸味能软坚散结、泻下。此外五味还与五脏相对应,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药物与食物还具有升降浮沉及归经作用。升浮的药物可发汗解毒、散寒;沉降的药物具有理气、泻下、止汗的作用。食物也同样具有上述作用。药膳只有在中医药的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药物、食物的作用才能调节人体脏腑的功能。
药膳应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选用对症的食疗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只有在正确的辨证基础上,明了不同食用者的病变所在,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药膳,才能达到目的。这点我们在药膳的应用原则里会讲到。
食用一般膳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饥饿、维持生存和获得一种物质享受。服用一般药物的目的则是为了治疗疾病。食用药膳,除上述两个目的兼而有之外,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使有病者得以治疗,体弱者得以增强体质,健康者得以更加强壮。药膳是医疗食养结合的好方式。它将中药和中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药治和食治相结合,既可疗疾,又可借助鼓动胃气,增加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