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9900000042

第42章 奉使命率军征交趾蒙慈恩减罪谪黄州

却说交趾自黎桓篡国,翦灭丁氏世祚,宋廷不遑讨罪,竟将错便错,封桓为交趾郡王。(应第十五回。)桓死,子龙钺嗣,龙钺弟龙廷杀兄自立,入贡宋廷,宋仍封他为王,且赐名至忠。(不有兄弟,何有君臣?)既而交州大校李公蕴又弑了龙廷,遣使入贡,依然受宋封册,嗣复晋封南平王。公蕴传子德政,德政传子日尊,均袭南平王原爵。日尊又传子乾德,神宗封他为郡王,乾德修贡如故。适章收山同蛮,熊本平泸夷,王韶又克河州,边攻迭著,恩赏从隆,于是知邕州箫注也艳羡起来,居然欲南平交趾,献策邀功。及神宗召他入问,他又一味支吾,说不出甚么方法。(徒知迎合,有何良策?)偏度支判官沈起大言不惭,竟视南交为囊中物。(硬要来出风头。)神宗以为有才,便命他出知桂州。起既抵任,遣使入溪峒募集土丁,编为保伍,令出屯广南,派设指挥二十员,分督部众;又在融州强置城寨,杀交人千数。交趾王乾德,奉表陈诉,神宗也觉无理可说,只好归咎沈起,把他罢职,另调知处州刘彝往代起任。彝到桂州,虽奏罢广南屯兵,恰仍遣枪杖手分戍边隘,复听偏校言论,大造戈船,似乎有立平南交的意思。交人入境互市,被他拒绝,又沿途派置巡逻,不准交趾通表。(一蟹不如一蟹。)于是交人大愤,竟分三道入寇:一自广府,一自钦州,一自昆仑关,连陷钦、濂二州,杀死土丁八千人。宋廷接到边警,把彝除名,并再贬沈起,安置郢州。(初则所用非人,致启边衅,继则先后加罚,益张寇焰,是谓一误再误。)交人不肯罢手,竟入逼邕州。知州苏缄悉力拒守,一面向各处乞援,那知附近州吏统是一班行尸走肉的人物,袖手旁观,坐听成败。缄虽日夕抵御,究竟寡不敌众,看看粮竭矢穷,料已不能再守,乃命家属三十六人先行自尽,一一埋置坎中,然后纵火自焚。城中兵民感缄忠义,无一降寇,至交人攻入,所有城内五万八千余人,被交人屠戮殆尽。(这都是沈、刘二人害他。)这一番失败,非同小可,神宗得了消息,不胜惊悼,有诏赠缄奉国节度使,赐谥忠勇。授天章阁待制赵为招讨使,宦官领嘉州防御使李宪为副,往讨交趾。

与宪议事不合,因上言:“宪系内侍,不便掌兵,请另行简命!”神宗乃召入问道:“李宪既不便偕行,由卿另举一人便了。”对道:“据臣愚见,莫如宣徽使郭逵,他熟识边情,定能胜任。臣才不及逵,伏乞命逵为使,臣愿为副!”(颇能让贤。)神宗准奏,改易诏命。及郭逵陛辞,请调延、河东旧吏士随军南下,亦奉谕照允,并赐宴便殿,特给中军旗章剑甲,借示威宠。逵申谢即行,与赵一同前往。会交人露布,传达汴都,略言:“中国逐行新法,大扰民生,因特地出兵,来相救济”等语。王安石见了此言,很是恚怒,至亲草敕牍,极力诋斥,且令郭逵檄谕占城、占腊(即真腊国。)二国,夹击交州。逵率军行至长沙,依令驰檄,并遣裨将往攻钦、廉,自与西向进发。将至富良江,接到钦、廉捷报,两州已克复了。逵乘势进兵,到了江边,遥见敌舰纷至,帆樯如林,舰中满载兵甲,来势甚锐,倒不禁疑虑起来。当下与赵商议道:“南蛮狡悍,鼓锐前来,急切难与争锋,看来我军是不能速渡哩,应如何设法,方可破敌?”答道:“不如先造攻具,毁坏蛮船,再出奇兵逆击,无虑不胜。”逵欣然道:“就照此办理罢!请君督行便是。”唯唯而出,即分遣将吏,登山伐木,制成机械,运至江滨,用石发机,抛击如雨。蛮船未曾预防,遭此一击,统害得帆折樯摧,七颠八倒。已备着大筏,选锐卒万人,乘筏急攻。交人正虑船破,修补不及,怎禁得宋军驶至,乱砍乱剁,霎时间各船大乱,纷纷溃散。伪太子洪真尚拟勒兵截杀,亲登船楼,指挥左右,不料一箭飞来,正中要害,当即堕船毙命,蛇无头不行,兵无主越乱,大家逃命要紧,除晦气的蛮兵杀死、溺死,其余都奔回交州去了。

宋军夺住战船数十艘,斩首数千级,各返报军门,献功陈绩。一一记录,转达郭逵。逵飞章告捷,又与面商道:“此次战胜,贼应丧胆,正好乘势入攻。无如我军远来,触犯烟瘴,非死即病。昨由我派吏查核,我军本有八万名,现已死亡逾万,有一半也是病疫,这却如何是好哩?”赵道:“既如此,且缓渡富良江,就在江北略地,借此示威。若李乾德肯来谢罪,我等就得休便休罢!”逵点首道:“我也这般想呢。”乃勒兵不渡,只分兵略定广源州、门州、思浪州、苏茂州及桄榔县。李乾德却也震惧,遣使奉表,诣军门纳款。郭逵、赵,遂与来使议和,班师还朝,廷臣又相率称贺。神宗谕改广源州为顺州,赦乾德罪,复治沈起、刘彝开衅罪状,安置随、秀二州。(讨好反跌一交,我替二人呼枉。)既而乾德遣使来贡,并归所掠兵民。廷议以乾德悔罪投诚,赐还顺州,寻复还他二州六县,交趾算不复叛了。(他本无叛意,因激之使成,谁生厉阶,枉死苦干兵士?)

交事就绪,王安石也即罢相。原来吕惠卿既出知陈州,王尚欲倾害,事被惠卿所闻,即上讼安石方命矫令,罔上要君,并及构陷情状。神宗取示安石,安石为子辩诬,及退归问。却并不抵赖,且言必致死惠卿,方能泄恨。顿时父子相争,惹起一场口角。盛年负气,郁郁成疾,背上陡生巨疽,竟尔绝命。安石又悲不自胜,屡请解职。御史中丞邓绾恐安石一去,自己失势。力请慰留安石,赐第京师。神宗心滋不悦,转语安石。安石颇揣知上意,即还奏道:“绾为国司直,乃为宰臣乞恩,大伤国体,应声罪远斥为是。”神宗遂责绾论事荐人不循分守,斥知虢州。(可为逢迎者鉴。)看官!试想邓绾是安石心腹,安石指斥邓绾罪状,明明是尝试神宗,可巧弄假成真,教安石如何过得下去?当下申请辞职,神宗亦即允奏,以使相判江宁府,寻改集禧观使。

安石既退处金陵,往往写“福建子”三字。福建子是指吕惠卿,或竟直言吕惠卿误我。惠卿再讦告安石,附陈安石私书,有“无使上知”,及“勿令齐年知”等语。神宗察知“齐年”二字,系指冯京一人。京与安石同年。自神宗览到此书,方以京为贤,召知枢密院事。复因安石女夫吴充,素来中立,不附安石,特擢为同平章事。王亦由参政同升。充乃乞召司马光、吕公著、韩维,及荐孙觉、李常、程颢等数十人。神宗乃召吕公著知枢密院事,复进程颢判武学。颢自扶沟县入京,任事数日,即由李定、何正臣劾他学术迂阔、趋向僻异,神宗又疑惑起来,竟命颢仍还原官。吕公著上疏谏阻,竟不得请。且擢用御史中丞蔡确为参政。蔡确由安石荐用,得任监察御史,初时很谄事安石,至安石罢相,他即追论安石过失,示不相同,(即此一端,已见阴险。)并排去知制诰熊本、中丞邓润甫、御史上官均,自己遂得代任御史中丞。神宗反加信任,竟命为参政。士大夫交口叱骂,确反自喜得计。吴充欲稍革新法,他又说是萧规曹随,宜遵前制,因此各种新法,仍旧履行。(既论王安石,复劝吴充遵行新法,反复无常,一至于此。)

会中丞李定、御史舒劾奏知湖州苏轼怨谤君父,交通戚里,有诏逮轼入都,下付台狱。看官道苏轼如何得罪?由小子约略叙明。轼自杭徙徐,自徐徙湖,平居无事,每借着吟咏,讥讽朝政。尝咏青苗云:“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咏课吏云:“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终无术。”咏水利云:“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咏盐禁云:“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数诗传诵一时。李定、舒因借端进馋,坐他诽谤不敬的罪名,竟欲置诸死地。适太皇太后不豫,由神宗入问慈安,太皇太后道:“苏轼兄弟,初入制科,仁宗皇帝尝欣慰道,吾为子孙得两宰相。今闻逮轼下狱,莫非由仇人中伤么?且文人咏诗,本是恒情,若必毛举细故,罗织成罪,亦非人君慎狱怜才的道理,应熟察为是。”神宗闻言,总算唯唯受教。及退,复得吴充奏章,为轼力辩,乃不忍加轼死罪,拟从末减。既而同修起居注王安礼,复从旁入谏道:“自古以来,宽仁大度的主子,不以言语罪人。轼具有文才,自谓爵禄可以立致,今碌碌如此,不无怨望,所以托为讽咏,自写牢骚,一旦逮狱加罪,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呢。神宗道:朕固不欲深谴,当为卿贳他罪名。但轼已激成众怒,恐卿为轼辩,他人反欲害卿,愿卿勿漏言,朕即有后命。”(生杀大权,操诸君相之手,何惮,何忌,乃戒他勿泄耶?)同平章事王闻神宗有赦轼意,又举轼咏桧诗,有“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二语,遂说他确系不臣,非严谴不足示惩。神宗道:“轼自咏桧,何预朕事?卿等勿再吹毛索瘢哩。”(文字不谨,祸足杀身,幸神宗尚有一隙之明,轼乃得徼幸不死。)舒又奏称驸马都尉王诜辈,与轼交通声气,居然朋比;还有司马光、张方平、范镇、陈襄、刘挚等托名老成正士,实与轼等同一举动,隐相联络,均非严惩不可。神宗不从,但谪轼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轼弟辙,及王诜皆连坐落职。张方平、司马光、范镇等二十二人俱罚铜。

先是轼被逮入都,亲朋皆与轼绝交,未闻过视。至道出广陵,独有知扬州鲜于亻先亲自往见。台吏不许通问,亻先乃叹息而去。扬州属吏劝亻先道:“公与轼相知有素,所有往来文字书牍,宜悉毁勿留,否则恐遭延累,后且得罪。”亻先慨然道:“欺君负友,亻先不忍为,若因忠义获谴,后世自有定评,亻先亦未尝畏怯呢。”至是亻先竟坐贬,黜令主管西京御史台。轼出狱赴黄州,豪旷不异往日,尝手执竹杖,足踏芒鞋,与田父野老优游山水间,且就东坡筑室自居,因自号东坡居士。每有宴集,笑谈不倦。或且醉墨淋漓,随吟随书,人有所乞,绝无吝色,就是供侍的营妓,索题索书,无不立应,因此文名益盛。神宗以轼多才,拟再起用,终为王等所阻。一日视朝,神宗语王、蔡确道:“国史关系至为重大,应召苏轼入京,令他纂成,方见润色。”答道:“轼有重罪,不宜再召。”神宗道:“轼不宜召,且用曾巩。”乃命巩充史馆修撰。巩进太祖总论,神宗意尚未惬,遂手诏移轼汝州。诏中有“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才实难,不忍终弃”等语。轼受诏后,上书自陈“贫士饥寒,惟有薄田数亩,坐落常州,乞恩准徙常,赐臣余年”云云。神宗即日报可,轼乃至常州居住。这是后话。

且说神宗在位十年,俱号熙宁,至十一年间,改为元丰元年。苏轼被谪,乃是元丰二年间事。(补叙岁序。)未几,宫中即遇大丧,太皇太后曹氏升遐而去,有司援刘后故例,拟定尊谥,乃是慈圣光献四字。神宗素具孝思,服事太皇太后,无不曲意承欢。太皇太后亦慈爱性成,闻退朝稍晚,必亲至屏间候瞩,或且持膳饷帝,因此始终欢洽,毫无闲言。旧例外家男子,不得入谒,太皇太后有弟曹佾,曾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神宗常入白太皇太后,可使入见。太皇太后道:“我朝宗法,怎敢有违?且我弟得跻贵显,已属逾分,所有国政,不应令他干涉,亦不准令他入宫。”(密示防闲,确是良法。)神宗受教而退。及太皇太后违豫,乃由神宗申禀,得引佾入谒。谈未数语,神宗先起,拟暂行退出,俾佾得略迹言情。不意太皇太后已语佾道:“此处非汝所得久留,应随帝出去!”这两语不但使佾伸舌,连神宗听着,也为竦然。至太皇太后病剧,神宗侍疾寝门,衣不解带,竟至匝旬。太皇太后崩,神宗哀慕逾恒,几至毁瘠。一慈一孝,也可算作宋史的光荣了。(特笔从长。)嗣复推恩曹氏,进佾中书令,官家属四十余人,其间不无过滥,但为报本起见,不必苛议。(力重孝字。)况且曹佾有官无权,终身不闻侈汰,这也由曹氏一门犹知秉礼,所以除贤后外,尚有这贤子弟呢。(极褒曹氏。)

元丰三年,神宗拟改定官制,饬中书置局修订,命翰林学士张、枢密副承旨张诚一,主领局事。先是宋初官制,多承唐旧,但亦间有异同。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不常置,以同平章事为宰相,另置参知政事为副,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别在禁中设置中书,与枢密院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天下财赋,悉隶三司。所有纠弹等事,仍属御史台掌管。他如三省、(尚书令、侍中、中书令。)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九寺、(太常、宗正、光禄、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大府。)六监(国子、少府、将作、军器、都水、司天。)等,往往由他官兼摄,不设专官。草诏属知制诰及翰林学士两职。知制诰掌外制,翰林学士掌内制,号为两制。修史属三馆,便是昭文馆、史馆、集贤院。首相尝充昭文馆大学士,次相或充集贤院大学士。有时设置三相,即分领三馆。馆中各员,多称学士,必试而后命。一经此职,遂号名流。又有殿阁等官,亦分大学士及学士名称,惟概无定员,大半由他官兼领虚名。(前文未尝叙明官制,此段原不可少。)自经两张改订后,凡旧有虚衔,一律罢去,杂取唐、宋成规,自开府仪同三司至将仕郎,分二十四阶,如领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等名,改为开府仪同三司;领左右仆射,改为特进;以下递易有差。(换汤不换药,济甚么事?)神宗以新官制将行,欲兼用新旧二派。尝语辅臣道:“御史大夫一职,非用司马光不可。”时吴充已罢,惟王、蔡确两人,相顾失色。原来神宗时代,朝右分新旧两党,新党以王安石为首领,与确等统传安石衣钵,与旧党积不相容;旧党便是富弼、文彦博等一班老成,司马光亦居要领,还有研究道学诸儒,也是主张守旧,与司马光等政论相同。道学一派,由胡瑗、周敦颐开宗。胡瑗,泰州人,字翼之,湛深经学,范仲淹曾聘为苏州教授,令诸子从学,知湖州滕宗谅亦聘为教授,尝立经义、治事二斋,注重实学。嘉中,擢为太子中允,与孙复同为国子监直讲。嗣因老疾致仕,还家旋殁,世称孙复为泰山先生,胡瑗为安定先生。周敦颐,濂溪人,字茂叔,历任县令州佐,所至有治绩,平素爱莲,因居莲花峰下。南安通判程王向与敦颐交好,令二子颢、颐受业,颢尝谓吾见濂溪先生,得吟风弄月以归,几有“吾与点也”的乐趣,熙宁六年病殁。同时有河南人邵雍,字尧夫,苦学成名,尤精易理,宋廷屡征不至。程颢曾与雍议论数日,叹为内圣外王的学问。但性甘恬退,自名居室曰“安乐窝”,熙宁十年逝世,后来追谥康节。至若横渠先生张载,字子厚,前文亦已提及,一出为官,见新法不善,即托疾归家,著有《正蒙》、《西铭》等书,广谈性理,与邵雍同岁病终。这数人多反对新党,所以屏迹终身。二程兄弟,实得真传,(叙入此段,志道学诸儒之缘起。)且与司马光友善。王恐司马光起用,旧派将连类同升,故与蔡确同一惊惶,及退朝后,尚怏怏不乐,那蔡确默筹一番,竟不禁大笑道:“有了,有了!”(奸状如绘。)正是:毕竟佥人多谲智,全凭巧计作安排。

交趾屡行篡逆,宋廷未闻加讨,至李公蕴篡国后,已历三传,乾德修贡,未尝失职,乃独欲出兵南征,开边启衅,创议者为萧注,为沈起,为刘彝,实则皆误于王安石,而成于神宗。邕州之陷,苏缄阖门殉难,兵民被屠至五万八千余口,谁为为之,一至于此?及神宗既厌安石,复擢用王、蔡确,曾亦忆、确两人为谁氏所引用耶?安石尚有好名之心,而与确则悍然不顾,隐嗾同党,文致轼罪,微太皇太后言,虽有吴充、王安礼,恐亦难为轼解,是则免轼于死者,实出自太皇太后,于神宗无与也。然能受慈训而赦才士,犹不失为孝思。著书人褒贬从严,有恶必贬,有善必扬,其寓劝世之意也深矣。回后附入两片段文字,关系政治、学术,阅者亦幸勿滑过也。

同类推荐
  • 湮灭的神秘王国:西夏

    湮灭的神秘王国:西夏

    本书运用图文并茂和穿插知识花絮的形式向读者客观展示了西夏历史。
  • 我是刀客

    我是刀客

    刀客家族,分三派,重刀派、木刀派还有一个最弱小的飞刀派,而张荡便生活在一个飞刀派的刀客家族里,从小练习飞刀,仗着家传的宝刀在刀客界闻名一时。但是,他经历了很多,他才十八岁就因着好运而功力大增,谈了恋爱,但是,在不知不觉当中,他被卷入了一场阴谋之中……
  • 武神赵子龙之李云

    武神赵子龙之李云

    东汉末年,皇帝昏庸,外戚专权,宦官当道。前有黄巾起义,后有董卓乱政,一时间,豪强并起,天下大乱。
  • 天赐大同

    天赐大同

    一代娱记刘成不慎落崖,让华夏地名导、明星欢呼雀跃、放着炮仗庆祝!当他来到这个历史上毫无记载地年代,会发生什么呢?“呸”,随着刘成一口圆于硬币的吐沫,故事拉开序幕……穿越大同,大同与天下,又如何要天下大同?一缕照射阳光的传奇尽留在大同,他的名字就是留传奇{刘川齐}。
  • 抢尽天下

    抢尽天下

    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要天下人负我。没有钱财,我抢,没有人才,我抢,没有美女,我照样抢,本文主人公陈锋说,不做伪善的好人,只做敢作敢当的山贼,老子的目标是抢天下。如果你看正派猪脚看累了,如果你喜欢休闲搞笑,那不妨看看反派的猪脚,给你带来不一般的享受。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离愁,一切尽在三国之中。休闲娱乐,反派角色的搞笑三国奋斗史
热门推荐
  • 神降人

    神降人

    这个由灵族、妖族、人族共同统治下的世界,虚无缥缈的神族维持着世界的秩序。这个世界有灵气、妖力、魔法,有无数不为人知的稀有种族和上古秘境秘法,他们构成了这个玄幻绚丽的世界。当灵族和人族又一次大规模开战,人族领袖认为是神族的号令,于是开始了“偷天换日”计划。神族的人间代言人在任职的最后一天,非常不幸地和一个人类交换了身体。这是一个讲神变成人后,不得不修炼才能长寿才能不让人打死,于是无奈苦逼地在人间打怪升级的故事。
  • 最强碳基因生物

    最强碳基因生物

    人类作为碳基因生物,为什么那么弱下?人类最终极的形态又是怎么样的?一切都在最强碳基因生物这本小说中寻找答案.........。
  • 冷酷相公现代妻

    冷酷相公现代妻

    她没钱没文化,但是可爱活泼,调皮搞怪。他文武全才,长相帅气,冷酷无情。她一个世纪的新新人类,思想开放。他一个满脑子的封建思想,男尊女卑的一个迂腐古人。看她怎么改变他
  • 豪门禁情:卷土重来

    豪门禁情:卷土重来

    三年空白,他和她似乎各自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人前,是亲密无间的兄妹,相安无事。人后,却藏着密密麻麻的爱,无处安放。“哥,这样,你满意吗?”依旧是那盈盈含水的眼眸,曾经的深情依恋却已经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深深浅浅的余恨,听着这般疏离的话语,霍聿珩只觉,整颗心都撕裂了。若是,这段情是个错误,那便让我,一错到底,永不回头。
  • 第九兵团

    第九兵团

    异世的大陆遭遇生化危机,正当盛世的帝国遭到迎头痛击,摇摇欲坠,没有逆天神术的主角踏着血与火,一步步迈进权利的巅峰。为了荣誉,为了身后的亲人,为了身后的家园,向前冲锋!为了黄金,为了享不尽的财富,为了更富有的生活,不断地征服!
  • 超级狂兵

    超级狂兵

    【免费火爆新书】军队是男人的世界,他们用血肉,铸就了华夏的脊梁。这里没有懦夫,强者留下传奇,王者抒写神话。五年前,他向军花表白,惨遭羞辱。五年后,军花倒追,他已是兵王之王。纨绔一朝蜕变,势必狼啸花都,醉卧美人膝!我叫王峰,不过别人都叫老子“疯子……”书友群:123692886
  • 贼相

    贼相

    窃国之相。一贫如洗,饔飧不继,也能窃国培养出一代帝王。自古为臣者,兔死狗烹,纵有文种之功,韩信之勇,也不免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除非皇帝可以被牢牢掌控。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是想做一个名利兼收的坏人?还是做个注定连骨头渣都不剩的好人?NO。要做就做一个枭雄,好人坏人全包了。PS:一本少女女皇养成日记
  • 上仙难逑,奈何情深

    上仙难逑,奈何情深

    前生情深不寿,今世弥补遗憾。海上历险,寻找长生不死的传说……
  • 九转传奇之狼神

    九转传奇之狼神

    一个17岁的少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参加了A市的一次远古文物展览会,机遇巧合下得到了一块暗淡无光的远古怪石,开启了他一生的传奇故事。穿越异界?那就主宰万物。又回来了?那就扮猪吃老虎。纵意花丛却只爱一人。狼啸九天震异界,纵横大地霸世间。梦回世间苦情人,笑傲天地九转现。
  • 死神之银雪

    死神之银雪

    爱情,原来是苦涩的初始,相遇却是最后的苦果若未曾与你相遇,我从未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