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比地球小,与太阳的距离比地球远。它冷却得比地球快,可能也经历了上述一系列事件(从时间上来说,是“微缩版”的)。火星很有可能在地球之前就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不幸的是,它们注定是要灭亡的。当火星冷却到一定程度,它就会失去磁场,成为太阳风的一个牺牲品。微弱的引力使得大部分大气“泄漏”到太空中,火星表面的压强只有地球表面的1%,比珠穆朗玛峰顶还稀薄。
火星探测器发回的资料显示,火星上曾有过水。表面的化学物质和起伏的波浪图形都表明,这里曾出现过巨大的洪水(也许是由火山活动或星球撞击使得地下冰冻的水层升温所致)。这里还有和美国的五大湖(the Great Lakes)差不多大的古代湖泊的痕迹,不过现在已经干涸了。即使在今天,也有一些稍纵即逝的迹象表明,火星表面还有水在流动(对此还在争论)……不过很快就蒸发到稀薄的大气中了。
“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在24年3月1日拍下了这个“红色行星”的快照。岩石中存在的硅酸盐和其它化学物质表明火星表面曾经有水流淌。
4亿年前,情况如何?火星的海洋中是不是充满着细菌、微生物等简单的生命形式?我们不知道,而且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不过,未来的探测器可能会挖掘出古代火星的化石。
我们不妨先假设火星还“活”着。它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
1984年,在南极洲的艾伦山(Allan Hills)区域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陨星——在那里寻找陨星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黑色的岩石在冰层中非常显眼,干燥的空气也非常有利于陨星的保存。
这个特别的陨星被称为ALH841,其中封藏着一个巨大的惊喜。它的化学成分与已知的火星表面的岩石成分非常类似。在它的内部,有很多小气泡,它们是在陨星形成时被封在里面的。经测量,气体中各种元素所占的比例与在火星大气中提取的样本完全吻合!科学家们又将此比例与其它行星进行了比较,发现在太阳系中没有比火星更合适的了。
很明显,ALH841是一个行星际“闯入者”,一颗来自火星的陨石。它不是第一个天外来客,在它成名之前已经有过很多已知的陨星。而这些陨星到达地球的方式有点特别。
火星的表面经历过一段惨痛的历史。和太阳系中的其它行星一样,在火星的一生中一直忍受着来自小行星和彗星的撞击。稀薄的大气和干涸的表面使得火星修复伤痕的速度比较慢,因此我们还能看到来自古代撞击的弹坑和伤痕。
在撞击的过程中,被击碎的岩石从火星表面飞溅到空中。有些石头获得较高的能量,飞离了火星表面。对于ALH841的各种研究发现,它形成于太阳系早期,冷却自45亿年前的火山岩。它长期处于地下,而后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一个小行星撞到火星上,把这块岩石送入太空中。从它表明受到的宇宙射线的冲击情况判断,它至少绕着太阳转了16万年。每次经过母体星球时,它的轨道都会被“挪动”一下,变得离太阳越来越近。大约1.3万年前,我们的地球进入了这个轨道。这颗陨星落到了地球上,在南极洲的冰层中“安了家”,并耐心地待在那里等着被发现。
由此可见,这个来自火星的“不速之客”本身也是由类似的撞击事件(规模更大)被发射到太空中的。从地球外的行星那里得到一颗陨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们要和太阳引力以及自己母体行星的引力进行搏斗。即便如此,已经发现了一些被暂时认定为来自水星的陨星。当然,以这种方式把岩石抛到空中是非常野蛮的。你可以想象那样的撞击可能会毁掉所有岩石,或者至少会对它们产生非常剧烈的伤害。
不过,最近的研究显示,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比如,一次小角度的撞击,可能会相对“柔和地”把岩石抛到空中(从侧面小角度插队不易引起众怒,与撞击一样,可以达到预期目的;大家在排队买票时最好不要采取这种插队方式)。也可能会有其它的因素对冲击起到缓解作用。
令科学家们兴奋的是,ALH841内部非常细小的结构,竟然在这次罹难中幸存了下来!当他们检查这个陨星时,发现其内部有大量未受损伤的结构,其中的一些表明它曾暴露在水流之下。而用显微镜制作图像时,科学家们被彻底震撼了。
在这个陨星中有非常清晰的虫型结构(很像是举世难找的细菌化石)。1996年,检测这颗陨星的科学家举办了一场记者招待会,宣布了他们的发现,表明这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发现来自外太空的生命迹象。同时,他们也谨慎地说明,这些证据并不是非常确凿,但是很令人信服的。实际上,这些“化石”是它们的证据中最薄弱的一环,因为它们可能根本就不是化石,而是陨星的一些自然构造。
“火星岩石”ALH841的显微照片表明有小个的虫形物体存在。虽然它们看起来像是地球早期的生命形式,但是它们的起源并不清楚。它们比任何地球上的生命组织都要小很多;图中的比例尺是。5微米宽(人的头发的直径也有5微米)。
当然,新闻媒体对于化石的解释并不太在意;毕竟,一张照片能抵上千字,而且登载了这个新闻,会有一个不错的发行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陨星中生命迹象的线索被一个接一个地攻击和非难。现如今,我们能说的是,这些线索从某种程度上说可能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但是所有人都承认,要弄清火星生命的来龙去脉,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可靠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