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04500000018

第18章 “编辑力”的养成之旅

文/周浩正

我做了半辈子编辑,很愿意学学春蚕吐丝,交代一些不足与外人道的心得。但左思右想,想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只好将三十多年前,刚踏入编辑这一行的情形如实陈述,也许能在我跌跌撞撞的路上,看出编辑追求自我成就时,这角色功能的演化(并不具必然的进步意义,读友不可不察),以及我如何从琐碎而平凡的历练中,一步步强化“编辑力”,才得以在职场幸存。

犹记得卸却戎装(1974),以三十四岁高龄踏入社会,因曾写过评析痖弦诗作《如歌的行板》,经楚戈引荐,进入痖弦(王庆麟先生)担任总编辑的“华欣文化事业中心”(由“退除役官兵辅导会”出资成立)学做丛书编辑。那时候,全是活版铅字拼版,所以发排之前,必须将稿子做到“完全精确”,以免错别字太多,影响进度。

我刚入行,什么也不懂,因此并不负责邀约稿件(那是总编辑的事),只做文字整理、校对、发稿、书介撰写、著(译)者联系、印务执行等基础工作,幸亏有《中华文艺》主编张默和夏楚两位行家在一旁指导,从认识铅字开始学习,才使我勉强留任下来,三个月后,从半天半薪改聘为全职全薪。

不久,蒋孝武(蒋经国次子)介入华欣,公司全面改组,退除役军周浩正(1941—),生于上海南翔,9岁随母亲去台湾。1974年自军中退役后,进华欣文化事业中心,历任出版社编辑、主编、总编辑、顾问,曾任《台湾时报》文艺组主任、《中国时报》副总编辑、时报出版公司副总经理兼总编辑、远流出版公司出版总监等;参与创办枫城、长鲸出版社。

人出身的员工几乎全被辞退(一年内又陆续回聘),我侥幸留下,迁升主编,但因人事全非,毅然求去。后经痖弦推荐,进入支持隐地(柯青华先生的笔名)实现《书评书目》梦想的“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下设的“洪建全儿童文学创作奖”部门担任编辑(仍由隐地统筹管理,总负责人是简静惠女士)。

新工作是将得奖作品按时出版,简单地说,是联系高于一切,是个协调者,奔波于作者、设计者和印刷厂之间,也因此勉强熟悉了印制流程和简单的印务。后来隐地引我参与《书评书目》,才有机会观察隐地怎么编出一本内容丰富的定期刊物。在当时文坛上,隐地是少数能写又能编的名作家,这段学习过程,对我而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幸运时光。

这个阶段的我,是名副其实的学徒,是亦步亦趋、不敢逾越的跟随者。

此时,隐地的“尔雅出版社”正式成立,王鼎钧的“人生三书”和琦君的《烟愁》《三更有梦书当枕》轰动书市,一版再版,供不应求。在这当儿,远在新竹清华大学图书馆服务的高中同学廖文远和朋友成立多年的“枫城书局”,准备发展出版业务,邀我加入“枫城出版社”(1975)。

我虽然在《书评书目》累积了少许编辑经验,但对出版依然陌生,加入枫城之后,立刻面临一个根本问题:我们该出版什么书?

这下麻烦来了。(20世纪)70年代,书市市场狭小,纯文学书(小说、散文、新诗为主)当道,非文学类的书,几无生存空间,而当红作家我全不认识,即使鼓起勇气开口约稿,有了对方口头承诺,依当时作品结集出版的游戏规则,先在报刊杂志发表,等累积到足够字数才交付出版。通常一等就是一年以上,有点名气的作家,和他(她)有特殊交情的大出版社,一样得依序排队,更甭提小出版社了,它们等到天荒地老,也不见得有机会。

“枫城书局”虽在新竹地区小有名气,但它的声誉建立在供应教辅教材方面,在以店销图书为主的出版圈,仍属生手,也没人认识枫城。认清了这点,我们醒悟过来:在我们的缺点之中,或许隐藏着不同的机会——它没有传承,也就没有牵绊。它的“零经验”反而让它有了随意进出和自由挥洒的空间。兵法上有一条至理名言,曰:“避其实,击其虚。”意思是说,别在竞争者拥有优势的市场和它决战,弱者的一方绝对讨不到半点便宜。所以,枫城应该避开缺乏竞争力的领域,选择一条少人行走的小径——出主流出版冷落(轻忽)的书。

我们远离热区,以非主流的文、史、哲为主轴,同心协力找寻市场突破点。

第一步,从翻译轻、薄、短、小的西方名家作品入手。

张伯权译的《卡夫卡的寓言与格言》《噢,父亲》《俄罗斯文学史》《卡缪札记》、王鸿仁译的《罗丹传》、梅寅生译的吉朋代表作《罗马帝国衰亡史》(简明版)、林建国译的赫曼·赫塞的《轻微的喜悦》等陆续出版,没想到风评不错,书市反应也超出预期。

接着,锁定新竹本地作家,打造地区明星,史作柽老师的《三月的哲思》《九卷》等系列著作问世;也出版了洛夫的诗集《众荷喧哗》、吴晟诗集《吾乡印象》。这些书出版后,引起极大回响,佳评不断,口碑迅速扩散。

回想当年,我们所拟订的出版策略是正确的。可惜,我这个从不支薪的义工要求回到新竹全职上班、为自己的事业打拼时,枫城拒绝了,我只好含泪离去。如今扪心自问,以我当时对编辑与出版之肤浅认知,所凭借的仅鲁莽的勇气而已。退出枫城之后,开始了我在台北颠沛流离的职场生涯。然,幸运之神始终眷顾我,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敲开经验之门。

驱使我成长的动力,主要来自环境给予的锻炼。

也许因为我入行时年纪较大,交办事情给我比较放心,我侥幸参与多次创办刊物的任务。最早是“幼狮文化公司”准备办一本青少年杂志《幼狮少年》,幼狮期刊部总编辑痖弦找我去统筹创刊事宜,配合他组成的年轻班底(孙小英、朱荣智、詹宏志、刘嵩),让这群像白纸一般毫无经验的人,放手一搏。若从今天的立场观察,他没找文坛老手和老友助阵,显然希望《幼狮少年》初试啼声时,即能一新众人耳目。

“幼狮文化公司”是负责执行政府青年政策的、半官方机构“救国团”辖下的文化单位,救国团执行长宋时选(救国团团主任由蒋经国兼任)见到台湾缺少一本青少年阅读的专属刊物,认为救国团或可填补空隙,因此下达指示:“办一本像《读者文摘》一样的少年杂志。”

美国的《读者文摘》中文版,在当时台湾书刊市场一枝独秀,月销量约8万份上下,是排名第一的杂志,内容老少咸宜,是一般人吸取生活新知的窗户之一。若要《读者文摘》变成我们的学习标杆,“像《读者文摘》一样”究竟代表什么意思?

我们自以为是地,从不同角度定义《读者文摘》:

《读者文摘》是一本趣味性、生活性、文化性以及新知介述的综合性杂志。

《读者文摘》是一本宣扬美国生活方式(文化)与美国立国精神的杂志。

1这时的我,像颗蒲公英种子,随风飘零,经常身处“两个工作之间”,但每次总有两三个机会等在那里。从我壮年踏入社会到退休,前后历练了十七个岗位,最长的待了近八年,最短的只一天半——确实是荒唐、不足为训的负面例子。

2痖弦组织这批初生之犊的布局,旨在打破旧思维的窠臼,本身就是一次冒险。假使我们搞砸了,他的位子可能就不保了,他选择我们,证明外表稳重的他,性格内里其实有极其激进的一面,也看到他拔擢人才的眼光和胆识。没有他破格提拔,没有现在的我。不久,痖弦赴美深造,由名作家王鼎钧先生暂代总编工作。如今这班底各有各的事业:孙小英接掌“幼狮文化公司”总编辑大位,朱荣智做了师大教授,刘嵩成了著名的纪录片导演,詹宏志在文化界叱咤风云,影响力无远弗届。

《读者文摘》是一本向全世界说明为什么“美国第一”的杂志。

《读者文摘》是一本会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相信美国、爱上美国、崇拜美国、追随美国的杂志。

《读者文摘》是一本能革新人生观的励志杂志。

《读者文摘》是一本只传达人生光明面,予人奋斗不屈的正面意识的杂志。

《读者文摘》是造梦者,是一本歌颂美国梦的杂志。……

照这样写下去,凑成一百则也难不倒人。最后,我们把研讨所得浓缩成一个字:糖。因为在那知识匮乏的年代,有这么一本充满异国风采、现代新知,幽默风趣、常识丰富的杂志,太吸引人了,它像“糖”,紧紧粘住读者的眼球。

所谓“像《读者文摘》一样”的意思,经过我们强作解人式的剖析,未来的《幼狮少年》内容走向已经很清楚了:它必须先成为一块糖。杂志里面将看不到硬邦邦的政策倡导八股,要让小读者出自衷心的喜欢它,让老师和家长觉得“开卷有益”,而所有内容都指向一个方向:进取的心和善的力量的展布。救国团高层完全放手,任由我们自由发挥。

接下来,我们的工作是拟定宗旨,切割篇幅,分配内页,让专题和文章能契合初衷,兼顾到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娱乐性。

为了避免落入闭门造车的处境,我们邀请儿童文学作家、不同类型的创作者、初中老师、资优生、不爱念书的学生……一连串举办十多场座谈,搜集大家对《幼狮少年》的建议,使我们进一步了解读者的需求。

创刊之后,平实的内容借着救国团在地方上的渗透力度,订单如雪片飞来,订户迅即冲破45000份,心头大石总算落下。

经此一役,我知道编辑这碗饭,我暂时可以捧了。另一次挑战来自《王子半月刊》。

《王子半月刊》是一本纯民营的、日式风格的少年杂志,创刊之初,声势惊人,每期零售量高达5万以上,全省各地的中盘商捧着现金在装订厂门口漏夜排队批书,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传闻太多,无从判断),从市场节节败退,由名记者唐达聪和赵堡夫妇接手经营。这时候的《王子半月刊》已从全盛时期的16开本、近三百页的篇幅,缩小成32开本、约一百多页、用最廉价的滚筒新闻纸的剩纸印制了。

我应唐先生之邀,研究振兴之道。这本连老板娘在内不到五人的杂志,机会在哪里?

若要彻底翻修,工程浩大,绝非现有人力可以完成任务的,需要引进新的人才和资金,所以,归根结蒂要了解的是: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唐氏夫妇研商的结果,认为万一改革失败,连目前尚可苟存的现况都不能维持,但人既已请来了,只希望在不增加资金投入的现有条件下,让我尽力一试。

我们约定以半年为期进行改造。

我的挑战是,怎么在半年之内缴出一张亮丽的成绩单?

第一步是广收资料。我去旧书摊收购英、日文不同年级的儿童和少年杂志(都是自掏腰包,没用《王子半月刊》一分钱),常常是将整个年度的旧杂志全部买下。很快地,在被我剪得支离破碎的数据堆,找到机会。

我的做法很简单,说穿了,一文不值。

我从收拢的数据中,分门别类理出吻合杂志属性的主题,做成六期“专号”,以六期专号的名称,征求“季(三个月)订户”。你知道最后的结果吗?短短一个半月内,在既有五千上下的订户基础上,一口气增加了约2500份。

从这一役,我见识到组织力可敬的爆发力,“化零为整”的集合体,能产生1 1>2的综效。我用仅有的经验,区分“专辑”与“专号”的优缺点和使用时机,对我日后的编辑工作帮助极大。这时,也稍稍碰触到广告与营销,但我并不真正了解。那时的我,“营销”两字还闻所未闻;那时的我,跟文艺圈大多数朋友一样,不读这类书的,同时也无书可供选择(不像现在成了显学之一)。

很快地,我又有了机会。

隐地推荐我去筹办一本新的少年杂志《新少年》。

《新少年》是侨联建设公司出资办的,由出身美国名校的MBA施大邵出任总经理。他是很特别的人,后来我称他为“效率专家”。他像个手上握着秒表、肌肉紧绷的人,事事讲求“精确”与“速度”,我从他那儿了解到什么是职场上的“一丝不苟”。

基于我不理解的原因,《新少年》创刊时程一延再延,筹备期长达七个月之久,创刊企划案数易其稿,最后完成时,成了万言长卷,细到连细目都一览无遗,这是我生平第一份正式的企划案,曾蒙好友郭泰兄收入其《企划案》一书作为附录。

《新少年》创刊到结束,虽只印了四期(准备的内容约有八期),我个人学到很多。事后反省那些日子,我发现普通智慧的我之所以能苟存于编辑这行,是因为自知笨拙、样样输人,所以只好每经一事,都认真做经验总结,并胡乱杜撰只有自己了解的名词,架构理论,做自我指导之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套怪论。

譬如,做《幼狮少年》时,认为杂志宗旨的设定乃一切之母,瞎编出一套“宗旨论”;在《王子半月刊》体认到“组织力”的妙用和好用;到了《新少年》又自创“位置论”,意思是说,每期出刊的杂志中,每一篇都有它一定的位置,前、后、大、小、单(双)页起,均不可错置。这些心得慢慢发酵,渐渐形成自成一格的编辑心法,虽不足与外人道也,自己可玩得不亦悦乎!

在这贫瘠的基础上,慢慢叠床架屋,新想法不断出现。有一阵子,以为只要设定明确的“编辑理念”,规划好诠释理念的“编辑理路”,问题就解决大半;当我把编辑技巧浓缩在“架构与组合”“型的打造与再造”“局(时间/空间)的运用艺术”“放线/收线”“局部/整体”……似通非通的概念时,连自己都快晕了,直到接触石涛画论里的“壹(1)”,一团乱絮才有了头绪,我发现只要透过“1”进行理解,所有不合理似乎都合理化了。

个人私密的编辑心法,就这样涓涓滴滴积累而成,从无微言大义,也没有惊人之见,平平实实地全都源自经验,拜一次又一次“做中学”,凝聚出可操作的基本概念。

很少人像我如此幸运,得到比同辈的人更多试炼。往后,我参与《台湾时报》副刊的改革、《中国时报》美洲版创报时“副刊”的规划、《新书月刊》创刊,分享王詹共创“远流出版”崛起奇迹……每一次都在检筛过去经验中,用新的思维,找到新的杠杆支点,投入竞赛。

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编辑,成长之路和所有人一样:不断碰到问题,不停寻求解答。问题本质从未变过,问题的答案却可能因人、因时、因地而大大不同了。

我曾在书上读到一则轶事:

有一次,爱因斯坦请助教代发考卷给研究生。助教瞄了考题一眼,忍不住发出异议:

“对不起,教授!这是去年的试题,学生不是早知道答案了吗?”“没关系,你瞧,”爱因斯坦回答,“题目虽同,答案已变。”1的确,不同世代有不同的挑战和因应之道,我们这一代跨过来了,亲爱的朋友,面对你眼前的挑战,找到你的答案了吗?

祝你一路顺风!

同类推荐
  • 新闻传媒写作要领与范文

    新闻传媒写作要领与范文

    消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闻”,是新闻文体的主要形式之一。新闻是报道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传播媒体向社会输出新鲜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它是目前最广泛、最经常应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 中国“超级”大学

    中国“超级”大学

    本书作者在十余年大学生与大学教师的生涯中,对当今中国大学的一应信息、数据和知识进行了横向对比、纵向解剖的综合分析和思考。在资料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真实性、实用性、时新性,加上作者的简要精彩注评,相信能给高三即将高考的学生、大四即将考研的学生、研三即将考博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很好的参考。
  • 厚黑学:全本珍藏版

    厚黑学:全本珍藏版

    足本珍藏,尽得“厚黑”精髓。识此术如手握尖矛厚盾,进可拓土,退可守成《厚黑学》被誉为“民国第一奇书”,近年来更被视为一部不可多得的“成功学”巨著。“厚黑”者,犹“矛盾”也,其本身并无善恶,不过视操于何人之手而已。只要用之以正道,自可为一己谋成功,为大众谋福利。独家奉送张默生著《厚黑教主传》,还原“厚黑教主”本来面目。此版本《厚黑学》不仅包含了李宗吾全部的“厚黑学”著作,更独家奉送李宗吾挚友张默生所著《厚黑教主传》一书,为读者拨开重重“厚黑”迷雾,还原“厚黑教主”本来面目。
  • 广播电视节目创优

    广播电视节目创优

    广播电视节目创优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同追求!也是行业竞争的重要手段“节目创优的意义也是人所共知的”。
  •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豪门联姻:独爱新娘

    豪门联姻:独爱新娘

    婚后他冰冷的对她说:“你把排卵期算一下跟我秘书约时间,妈想要孩子。”简单的一句话她激动的心情跌入万丈深渊。明星流产,小三入门.....她这个正妻的位置越来越像是一个笑话,忍无可忍,不能再忍,她吼着问:“叶宇辰,有你这么欺负人的吗?”“苏夏曦,我已经对你够仁慈了,你做的事情,又对得起我?”他让她滚,她滚了,他让她回来,对不起滚的太远,回不来了,这一场商界联姻,到底你不娶的愿,我嫁的心甘。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
  • 印帝

    印帝

    仙界,这是一个很遥远的地方,对于沉迷于幻想世界里的马留林来说,可是一个机会。他在仙界,一个人孤零零的奋斗。在得到了传承之后,结合这自己的想法,闯关斩将,夺城杀魔。最终,走到了仙界无上至尊的顶峰,靠着一手仙诀手印,开辟了仙界一个传奇。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礼仪文化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礼仪文化

    本书从礼仪渊源、古代五礼、传统礼器、传统礼典、人生礼仪、婚嫁礼仪、家庭礼仪、节俗礼仪等方面对中国礼仪文化进行了介绍。
  • 电子商务创世纪

    电子商务创世纪

    本书以编年体形式,浓墨重彩地逐年再现了由萌芽至今的中国电子商务的行业变迁与人物浮沉,总结了大量过去电商的教训,揭示了中国未来电商演变的趋势与投资方向。·电商的一切惨烈、光荣与梦想,都像暮色里的草一样,伴着时光,无声地生长。从某种意义上,马云和小二们一样,都是那个突然被蜘蛛咬了一口的平常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拥有超能力的蜘蛛侠。据预测:互联网广告营销过千亿超电视,电商2014年成第一金主;移动电商占比超10%,移动互联用户超PC,移动相关产品与服务将成电商未来十年最大红利;网购额超14000亿,在社会消费占比超5%,未来没有一家零售企业能忽视电子商务。
  • 现在恋爱中

    现在恋爱中

    本书为一本爱情小说。小时邂逅的一对男孩、女孩,经过风风雨雨彼此产生了好感。后来因家境变迁,一度两人分离,但始终不变的是两小无猜的恋情。后来又经历了许多曲折、艰辛,有情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真正归宿。
  • 萌妻别跑:高冷王爷求暖床

    萌妻别跑:高冷王爷求暖床

    一个拉风哄哄的古道世家女,悲催糟闺蜜未婚夫背叛。还莫名其妙穿越成傻子,被人欺诈,老虎不发猫你以为我病危啊。可谁能告诉她床边撒娇打滚卖萌求暖床的人是咋回事?快把高冷王爷吐出来!
  • 倾世神脉

    倾世神脉

    我是个废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实力,连狗都不如。我即使是废物,也要逆天而行,总有一天,我要将所有人踩在脚下,我要成神,战破苍穹!
  • 青年学生党课培训教材

    青年学生党课培训教材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了每一位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都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按照党章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 空间之胜似云儿满悠然

    空间之胜似云儿满悠然

    种种田来,修修仙,她只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希望凭着自己的努力,好好地活下去,可是突然出现的机缘,赫然跑出的男师傅,实在无力招架....线索一“这是什么?天啦噜!这就穿越鸟?”云悠悠双眼瞪大惊呼道自此一个平凡女就此鸡飞狗跳开始啦。。。
  • 可能再见,我亲爱的同桌

    可能再见,我亲爱的同桌

    一起走过了六年,终将逃不开,寂寞的毕业季初中高中,一起度过了!曾经我靠过你的肩膀,曾经我打湿你的衣衫,曾经我无助向你哭诉,曾经你为我跑过操场,曾经你安慰我要坚强,曾经你承诺过守护我!!!毕业了,我们就散了。直至我们在街角,在城市的边缘,擦肩而过直到,那天,你我再笑看对方!